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有技巧做事需手段
31959600000064

第64章 不拘泥形成,留好退路(4)

可是,据这家大饭店的经理说:我们推出这项优惠条件已经三个月了,结果还没有看不到富士山的日子,当然也就没有一个旅客享受到免费住宿的优待。以后,也许会有许多享受到这种优待的旅客出现,而这时,这家大饭店已经声名在外,并且通过这项优待赚到了足够的钱,根本不在乎这点优待费用了。况且,那些享受到了优待的旅客,他们在离开以后还会大力宣传到这家大饭店住宿的好处,无意之中又达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

而那些游客们,远道而来,既坐在房中看了富士山顶,又满足了其好奇之心,身心愉悦,就算没有享受到优待的实惠,也还是觉得此行不虚,何乐而不为呢?又有几人能知其中究竟,生出戒备之心呢?

出奇制胜,攻其不备。在事业上,如果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能够事前做好周密的谋划,充分的准备,以充分的准备对付毫无防备之对手,必定打一场漂亮的攻击战,赢得辉煌的战果,取得事业上的顺利成功。

学会理财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手头的钱财不能全部花光。但道理说起来谁都明白,做起来却往往是另一回事。

有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要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他叉忍不住开始杀鸡,最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那个富人兴致勃勃送来了种子,他看见穷人正就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

富人转身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怎么艰难,自己用以投资的钱财也不要花光,因为它是改变我们命运的希望。一个投资专家说,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没钱时,再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积蓄,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账单。

如果你正着手创业,请务必保有一定量的流动资金。创业专家告诉我们:永远不要用尽企业的资金,这是企业成功的一大秘决,也是企业经营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一个企业之所以能维持下去,第一点便是要有足够的现金流。如果将一个企业看作一条生命,那这现金流便是生命体的血液。

《世界经理人》上有一篇《离百万富翁还差100万》,说的是作者经历的创业经历。

1998年,作者于美艳辞职投身于非常熟悉的服装行业。最初用15000元从南方进了第一批货。为了提高销量,她便与市里的一家客源不足的影院进行合作,利用其空地做现场销售,顾客买满100元送价值15元的影院门票一张(其中她付5元)。

此举一箭双雕,既解决了自己的场地不足的问题,又为影院吸引了大量的客源。结果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首批进的货全部脱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又进行了很多促销活动,比如在过年前的服装消费高峰期,结合市里“庆贺新春”活动,组织了一场下岗女工“端庄时装秀”,这成为当时当地媒体竞相报道的一个主题,她的‘风雪夜归人’品牌服饰也因此而声名大噪。

人一旦取得了某些成功,头脑便容易发热,事业上自然也容易冒进。正如作者自己所说:“首次成功后,我的自信心空前膨胀,‘鼓足千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做大服装生意’成为我当时的总体经营思路。现在想来,尽管当时干得风风火火,但对财务风险的漠视和粗放式的管理成为我后来危机爆发的最大隐患。”

1999年初,她扩大经营规模并调整了经营思路。为了突出自己的形象定位,她请广告公司设计了店面,然后又不遗余力地开了两家分店,这使她囊中所剩无几。事后,她才发现,这种貌似风光的背后存在着很大的危机。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这种盲目冒进的投资策略一下子把她20多万的资金全部套牢,最困难的时候其账面上只有1000多元。

现实是冷酷无情的。首先是销售并没有随着成本的扩张而实现快速增长,经营方式上也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固定套路。

其次是因为缺乏资金,她和厂家的结款不及时,厂家便不愿提供新的服装款式。而此时她原有的服装由于销路不畅,现金周转出现困难。当然她也想过银行借贷,但操作程序非常繁琐,“远水”不能解“近渴”,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夏季的销售旺季远去。

旺季之后是漫长的淡季,手头没有资金,债务尚可拖欠,但店面租金、员工薪水却必须付的。这时,几位得力员工相继离去,又给了她以沉重的打击。在苦苦支撑三个月后,在当年年底,她把手上的货全部清理掉,最后一清算,结果又回到了起点。

避免资金周转发生困难的最佳办法是珍惜你手头上的现金。如果我们着手创业,那么在事业之初,不要作太多的投资性支出。例如厂房、机器设备、写字楼、办公设备都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以留出更多的资金作为创业的储备;不要投入大量的宣传费,因为这种投入回收的期限很长。

此外,战场统帅从来都要为自己预留一个撤退的方案,我们也应该预先为自己留条退路。一旦发现事业无法进行下去,我们就有必要另谋他路。为了尽量减少从一个行业转入另一个行业,或创业失败带来的损失,在创业之初,我们一定要解除后顾之忧,轻装上阵。

具体来说,要尽可能做到零库存,要坚持预先付款、现金回收的原则,不要有拖欠的货款;不要大量雇用正式的员工,尽可能地使用临时兼职人员,有必要严格坚守不签长期租约、不借钱的原则。客户可能会希望你能有库存,也可能提出延长付款期等各种要求;可是如果答应了客户的要求,就有可能让自己的事业背负极大的风险。

如果没有预先准备好退路,在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时,损失将异常惨重。因此,不管是小公司还是大企业,都一定要保持足够的企业流动资金。

不仅企业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一个家庭也需要在手头保有一定量的现金。日常生活要开销,计划做事要投资,孩子的学费等都需要钱。此外,一个家庭,还要预备医疗费等应急资金。如果一一个家庭花光了所有的钱财,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才想到筹款借钱,那你就不得不接受贷款人的各种苛刻条件。

经验告诉我们:一定不要花光手头所有的钱财。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要学会节省和储蓄,要把钱真正花在急需的项目上。

大多数人积蓄太少,是因为买了许多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应控制花钱的欲望,把所有真正急需的东西列出清单——如小孩衣服、新冰箱、汽车轮胎……但一定要到这些东西急用时才去买,如果你被一些清单外的东西所吸引,你最好花一周去考虑是否该买。

要知道,你现在花掉的钱与你以后要花的钱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常被称作是有目的的储蓄,而前者则是有相当一部分随手散漫毫无目的地花掉了。

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要善于节省和积蓄钱财。乔治·克拉森在《巴比伦富翁的秘密》一书中,借阿卡德之口,向世人介绍了一套极为有效的方法。

巴比伦在历史上以“全世界首富之都”而着称,但巴比伦并非一直如此富裕。当萨贡王打败敌人回到巴比伦时,整个城市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一些大的兴建工程都已竣工,百姓无以为生,劳工失业,大部分的金子流入了少数富人的口袋。

于是国王决定让所有百姓学会攒积金子,以此来消灭贫穷。国王命人组织了由100人组成的学习班,听当时最富有的阿卡德讲授他的致富的七大守则,然后由这磐人再去教导他人。

致富的七大守则:

(1)先让你的钱包鼓胀起来;

(2)控制支出;

(3)让自己成为多金的人;

(4)守护财富避免损失;

(5)寻求获利性的投资;

(6)保障未来生活无忧;

(7)增进你赚钱的能力。

在阿卡德提到的致富七大守则中,前面两项都是告诉人们怎样节省或者不在光手头的钱财的。那么,这两项到底怎样才能发挥它的有效作用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看阿卡德是怎么演绎这两条的吧。

阿卡德提出的致富第一条守则很简单,那就是“海赚进10个硬币,至多只花掉9个”。

阿卡德如是说:“假如你们渴望为自己建立财富,那么,就从利用既有的财源开始……好了。现在我要告诉你们解决贫穷的第一个守则。在你放进钱包里的每10个硬币中,顶多只能用掉9个。这样你的钱包将开始很快鼓起来,它所增加的重量,会让你抓在手里觉得好极了,且会令你的灵魂感到满足。

“不要因为听来太简单而讪笑我所说的话。我说过,我将告诉你们我致富的方法,而这便是我的第一步。我曾经同你们一样钱包空空,且憎恶自己没钱;钱包里毫无分文,我的许多欲望便无从满足。但是当我开始在钱包里放进10个硬币,只取出9个之后,我的钱包开始鼓胀起来。你们的钱包也必如此。

“觋在,我在说一个奇妙的真理,其理至妙,非我能解。这就是当我的支出不再超过所得的90%以后,我的生活仍然过得很舒适,不比从前匮乏,而且钱比以前更容易攒下来。这诚然是诸神赐人的定理,凡将所得储存一部分而不花光的人,金子将更容易进他的家门。同样的道理,钱包经常空荡荡的人,金子是进不了门的。

“你们最渴望得到哪一种结果呢?你们每天最感满足的事不是拥有珍珠宝石、锦衣玉食,且能毫不在意地享受任何物资吗?或者拥有实质的财产、黄金、土地、成群的牛羊、商品和利润丰厚的投资?你从钱包取出的那些钱会带来前一项满足,你留在钱包里的那些钱则会带来后一项满足。”

阿卡德提出的致富的第二条守则是:控制自己的支出。他说:

他说“不要将必要开销和你的欲望混为一谈。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欲望,永远不是你的薪水所能满足的。因此,假如你的收入是用来满足这些欲望的话,那么钱必定会花光。但是钱花光了之后,你还是感到永不满足。透彻研究一下你的生活习惯。你可能发现,某些你视为理所当然的开销,其实可以明智地加以消除或减少。不妨给自己一个座右铭:将钱用在刀刃上,让你所花费的每一分钱的价值提高到100%。

“因此,在泥板上刻下你渴望花钱享受的每件事,选择其中确实有必要的,用钱包里90%的钱去支付。减掉其他不必要的,要把这些欲望当做不过是繁多欲念的一小部分,千万别去娇宠它们,以免养痈遗患,后悔莫及。

“铵着,为那些必要的开销做预算。不要去碰那一笔正逐渐让钱包鼓胀起来的10%存款。让储蓄成为你正在实践的大满足。你可以不断地做预算,并随时调整预算,以便帮助你理财。但是,你的第一要务是务必守护正在鼓胀的钱包。”

精华已出,这里就不再摘录了。

只有自己有了h定的积蓄,才会获得一定的独立和自由。让自己学会积蓄,充实自己的钱包吧。专家们建议,至少应把10%的家庭收入节省下来。不过,这只是条建议,事实上,大多数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储蓄的数量各有不同。重要的是,要养成节俭的习惯。须知,同样是存留一元钱,赚一元钱有时需要几十上百元的投资,而节省下一元钱只取决自己的一个念头。不管怎样,都不要花光所有的家庭收人。

“存钱并不那么容易,”你可能会说,“我所挣的钱连日常生活开销都不够,我怎么能存下收入的10%呢?”

富有的阿卡德也曾跟我们一样口袋空空,对于你心中的这个疑问,他早已做了回答:“当我的支出不再超过所得的90%以后,我的生活仍然过得很舒适,不比从前匮乏。”

打开机遇之门

英国着名小说家艾略特曾经写道:“生命巨流中的黄金时刻稍纵即逝,除了砂砾之外我们别无所见;天使前来探访,我们却当面不识,失之交臂。”机遇是那样广泛地存在,它有如空中漫游的女神,并不只光顾某一个人。谁有幸一睹幸运之神的芳容,谁更有幸得到女神的青睐,不单要看他是否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耐心、毅力,还要看他心里为此作了多少准备,为机遇留下多少条门路。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机会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平时就要做个有心人,这样才会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命运,才会比别人收获得更多。那些平常无心的人,对一切事都放任自流,必然会错失许多机遇。生活就是这样,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与其说她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不如说有准备的人善抓机遇。那些少有准备的人,机会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也把握不住。

1921年6月2日,电报诞生整整25周年。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历史性的发明,发表了一篇简短的社论,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现在人们每年接受的信息量是25年前的50倍。

对这一消息,当时在美国至少有16人发现了其中的机遇,并作出了反应一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让人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尽快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这16人中,有律师、作家、编辑、记者,甚至还有一位名叫瑟·麦卡锡的国会议员,他们都认为这类刊物必定有广阔的市场。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都到银行存了500美元的法定资本金,并领取了执照。然而,当他们到邮电部门办理有关发行手续时,却被告知,该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代理,如需代理至少要等到明年中期选举以后。

得到这一答复,其中的15人为了免交执业税,向管理部门递交了暂缓执业的申请。只有一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没有理睬这一套,他回到他的暂住地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个储藏室,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糊了两千个信封,装上征订单运到邮局寄了出去。

从此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就诞生了。到2002年6月30日,他们创办的《读者丈摘》已拥有19种文字,48个版本,发行范围达127个国家和地区,订户上亿人,年收入5亿美元。

为什么包括律师、作家、编辑、记者,甚至国会议员在内的15人,让这样的机遇从身边溜走呢?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什么呢?关于这一点,拿破仑·希尔曾这样说过:“你可以立刻去询问你所遇见的任何10个人,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就,这10个人当中,至少有9个人将会告诉你,他们并未获得好机会。你可以对他们的行为作一整天的观察,以便对这个人作更进一步的正确分析。我敢保证,你将会发现,他们在这一天的每个小时当中,正不知不觉地把自动来到他们面前的良好机会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