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健康36计
31954900000044

第44章 第22计保持淡然处世的态度(2)

人的一生,各有各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名誉,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权力。然而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记不清哪位哲人说过:“一个生命也许只有在名利面前宠辱不惊,而又能为其他生命做出贡献了时候,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巨大力量、深层次意义和宝贵价值来。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的大小。一个人能尽心尽力地去服务社会,帮助他人,那么生命的价值就得到了实现。生命只是一段过程,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有人拼命享受,拒绝付出,这样的人说他活着,但生命已经枯萎。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对生命负责的人,会尽力去做有益的事,让生命之树枝繁叶茂。

现代人喜欢以我为中心,信奉人生如朝露,行乐须及时。这是一种自私的“我”,是小“我”,只有那种公而忘私,甘做孺子牛的“我”才是大“我”。其实,活着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的价值并非想象,而是实践。花儿向这个世界吐露芬芳,对花儿本身而言,那就够了。一切事物随时在变化,倘若为害怕凋零,花儿便因此而拒绝开放,这才是最愚蠢的。就像知道人会死亡,所以就悲观堕落,同样是错误的。

古希腊有一则关于金床的故事,说一位精通数学的国王,按照全体市民的身高平均数,非常精确地计算和设计了一张金床。实际上,平均值是根据小孩、年轻人、老人、侏儒、巨人等身高而得出的,整个城市没有一个真正合乎平均值的人。每当宾客来临,国王都用这张床招待他们,而且有个特殊的规定:客人必须适用这张床,床是无价之宝,不能有任何改动。于是,客人太矮就要被拉成与床一样长,客人太高就要锯掉一些适应床。那国王也许是带世界上最好的意图做每一件事的,但是,苛刻的标准使他适得其反。

人生的价值也是一样,像卢梭说的那样:“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文凭、权力、地位、金钱都不能作为衡量人价值的尺度。有的人虽然拥有的全世界,却拿不出一块石子给人,这种人便是最穷的人,人生没有价值;有的人虽已站在最高处,却不肯伸一只手来扶助跌倒的人,这种人便是最贱的人,人生没有价值。虽是平民百姓,但却有美好善良的心灵,能够广布恩德于人,那么他将比有职位的官员更受人尊敬,他的人生更有价值。高高在上的官吏,如果贪婪成性,只知利用手中权力损公肥私,那么他地位再高,也像乞丐一样没有人格,也像禽兽一样没有人性,也像杀人犯一样没有价值,没有苟活于世的必要。

为人不可过于看重名利,只为自身享乐而活,否则就会丧失了自向存在的价值。其实,一切名种,都只是过眼云烟。佳人艳丽,终究会有美人迟幕的一天;功名再高,也如庄生梦蝶、海市蜃楼一样,到头来只是虚幻一场;金钱再多,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百年后能让世人忆起的只有为社会做出贡献者。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一个人如果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不虚此行了。”那么他便此生无悔了!

只有那些能够在现实名利面前宠辱不惊,而又能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高贵地活着!

寂寞何尝不是一种清福

许多人抱怨生活的压力太大,感到内心烦躁,不得清闲。于是,追求清静成了许多人的梦想,但却害怕寂寞。寂寞产不可怕,只要能暂时放下心中的惦念,真心体味,寂寞也是一种清静,而且比清静更有价值。

寂寞是一种享受。在这喧嚣的尘世之中,要保持心灵的清静,必须学会享受寂寞。寂寞就像个沉默少言的朋友,在清静淡雅的房间里陪你静坐,虽然不会给你谆谆教导,但却会引领你反思生活的本质及生命的真谛。寂寞时你可以回味一下过去的事情,以明得失,也可以计划一下未来,以未雨绸缪;你也可以静下心来读点书,让书籍来滋养一下干枯的心田;也可以和妻子一起去散散步,弥补一下失落的情感;还可以和朋友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寂寞,是一种难得的感受。当你想要躲避它时,表示你已经深深感受到它的存在。此时,不妨轻轻地关上门窗,隔去外界的喧闹,一个人独处,细心品味寂寞的滋味。坐在桌前,焚一炉檀香,冲一杯咖啡,翻一本酷爱的图书,感受久违的纸墨清香。当然,如果你愿意,尽也可以啥也不干,只是坐在那里沉思,思考人生,思考大脑中存储的一切。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什么也不想,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呆上一会,让大脑暂时处于休眠状态。

寂寞,是一种清富。正像梁实秋先生所描绘的那样:寂寞是一种清富。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倾家荡产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关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寂寞,是知心好友。在你心烦时,不会打挠你,也不会对你有所求。热闹需要外求,而寂寞是随时与你同在,在你需要时,它便轻轻地来到你身边,静静地听你倾诉心声。它能为你保守秘密,虽然它无言无语,却能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它不会对你指手划脚,却能让你以更加自信的步伐迈出人生的下一步。

寂寞,是一首诗,一道风景,一曲美妙的音乐。

所以有位哲人认为其实寂寞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所有人类的不幸,都是起始于无法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房间里。

心灵需要一片宁静的天空

西方有位哲人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过这样的话:“在我整整75年的生命中,我没有过过四个星期真正的安宁。这一生只是一块必须时常推上去又不断滚下来的崖石。”所以,追求宁静,对许多人来说成了一个梦想。由此看来,宁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许多人害怕宁静,时时借热闹来躲避宁静,麻痹自己。红尘滚滚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固守一方,独享一份宁静了,更多的人脚步匆匆,奔向人声鼎沸的地方。殊不知,热闹之后却更加寂寞。我辈之人,如能在热闹中独饮那杯寂寞的清茶,也不失为人生的另类选择与生存。但是,宁静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享受的!

对未来进行抗争的人,才有面对宁静的勇气;在昔日拥有辉煌的人,才有不甘宁静的感受;

为了收获而不惜辛勤耕耘流血流汗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享受宁静。

宁静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只有在拥有宁静时,你才能静下心来悉心梳理自己烦乱的思绪,只有在拥有宁静时,你才能让自己成熟。不在宁静中升华,就在宁静中死去。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倘使这样去超越生活,不仅限制生命的成长,还会与现实隔阂,这样的人只是逃避生活。

宁静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难得的感觉,是心灵的避难所,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去舔拭伤口,重新以明朗的笑容直面人生。

懂得了宁静,便能从容地面对阳光,将自己化作一盏清茗,在轻啜深酌中渐渐明白,不是所有的生长都能成熟,不是所有的欢歌都是幸福,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真实,有时,平淡是穿越灿烂而抵达美丽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当宁静来临时,轻轻合上门窗,隔去外面喧嚣的世界,默默独坐在灯下,平静地等待身体与心灵的一致,让自己从悲观交集中净化思想。这样,被一度驱远的宁静会重新得到回归。你静静地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人世间风起云涌的内容,思考人生历程中的痛苦和欢悦。你不在出入上流社会,也就不在对那些达官显贵们催眉折腰,人们不在追逐你,不在关注你,你也因此而少了流言的中伤。当你真实乍窥了人生的丰富与美好,生命的宏伟和阔大,让身心平直地立在生活的急流中,不因贪图而倾斜,不因喜乐而忘形,不因危难而逃避。你就读懂了宁静,理解了宁静。于是,宁静不再是宁静,宁静成了一首诗,成了一道风景,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于是,宁静成了享受,使我们终于获得了人生的宁静。

这是宁静的净化,它让人感动,让人真实又美丽。

宁静是一种心境,氤氲出一种清幽与秀逸,冉冉上升的思绪逃离了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形胜独标的自得和孤高,去获得心灵的愉悦,获得理性的沉思,与潜藏灵魂深层的思想交流,找到某种攀升的信念,去换取内心的宁静、博大致远的菩提梵境。

宁静如水,让它拂拭我们蒙尘的心灵,让它涤荡掉我们身上的浮躁、空泛和沮丧,才能叩问自己的灵魂,看清梦里的花朵以最美的形式在生活中绽放,听到远方的鸟语在天籁中落下嘤嘤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