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社交错在哪里?
31951100000011

第11章 如何处理“交心难”问题

人们常有“交友容易交心难”的感叹,并由此视所有的社交活动为虚伪和利益的活动。其实这里就有一个心态问题,因为“交心”只适用于社交圈子中的极少数人,你却指望所有人都与你推心置腹,自然会因巨大的失落导致心理失衡。

志趣不同的人难以成为朋友

我们和熟识的人相遇,可能是点头一笑,或打一声招呼、寒暄一番,再分手告别;与朋友相遇,一定是眼前一亮,再相拥相抱,开怀畅笑,你一言,我一语,对方的一个举动、一个眼神,另一方都会心领神会,不用多言,这就是朋友。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结交成朋友呢?一个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或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可能促成双方成为朋友;相反,志趣不同的人就难以成为朋友。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过几千年的验证,依然被人们认同着。这里的道也包含志趣的意思,没有共同的志趣,双方之间缺乏一个共同的桥梁来沟通,很难想象二人能成为朋友,即使走到一起,也是矛盾冲突不断。在某高校的宿舍中,有同学6人,新学期刚到时,大家还能合得来,但时间一长,这6位同学就表现出了两种兴趣,巧的是,两种兴趣各有3人,有3位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每天是一道出去,再一道回来,每天谈的也是游戏中的虚拟世界;而另三位却是球迷,不是踢球就是看球,两方人如果都在宿舍,若有一方谈起他们的爱好,那么另一方要么是不插嘴,要么就是冷言冷语,这样一来,宿舍关系就搞得很僵化,双方也是互相看不起。

中国古代的“管宁割席”的故事,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最好例子。

管宁和华歆在年轻时是一对很亲密的朋友。一次,他俩在园中锄地时发现地上有块金子。

管宁继续锄地,把金子看成是瓦石,而华歆则捡起了金子。又一次,两人一齐坐在炕席上读书,忽然听到外面鼓声震天,有位达官显贵乘坐华丽的马车经过门前,管宁仿佛没有听见一样,埋头读书,而华歆却连忙丢下书本,跑到街上去看,露出羡慕不已的神气。管宁见此情景,就再也不愿与他为友,于是就用刀子把炕席一割为二,不跟华歆坐在一起了。

最容易与我们成为朋友的,有与我们并排而坐的共同求知的同学,也有和我们面对面相坐的办公室的同事,共同的条件、共同的经历极易促成互相之间成为朋友,虽然暂时成为了朋友,但是维系朋友关系继续交往下去,依然是双方之间共同的情趣在起作用。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人们喜欢标新立异,性格和爱好各不相同,这让我们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友人就更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放弃交到知心好友的努力,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拓展自己的志趣空间,另一方面尽量以宽容的胸怀,容纳志趣不尽相同的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他人之间的隔阂,让不同的志趣成为互补的因素,而不是交友的障碍。

立场不一,难以相互包容

如果二人代表的利益不同、立场不一,那么这二人恐怕终生不能成为朋友,并有可能互相排斥、互相看不起;如果双方立场对立,那么二人可能将对方视为自己的敌人。尽管司马懿也能听懂诸葛亮的琴声,但司马懿并不是诸葛亮的知音,也许诸葛亮生平遇到的最大劲敌就是司马懿,但他也没有惺惺相惜的意思,两人立场的对立,使他们终生只能以兵戎相见。

有人说:最成功的人在于拥有最多的朋友,而拥有的敌人却是最少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希望看到有劲敌阻挡着我们前进的路,我们总希望有很多的朋友能够在危难时刻助我们一臂之力。于是,我们尽量不去树敌,即使有一两个对手,我们也力争化敌为友。然而,立场不一,是很难让双方走到一起的,于是,我们不免羡慕羊祜和陆抗这一对处在对立立场而又是朋友的古人了。

羊祜与东吴大将陆抗在边境对峙,双方的使者常常互相来往。陆抗送给羊祜的酒,羊祜喝起来从不怀疑;陆抗生病,向羊祜求医,羊祜把成药送给他,陆抗也立刻服下。

许多人劝阻陆抗,陆抗说:“羊祜怎么会用毒杀人?”陆抗对守边的士兵说:“别人专门行恩惠,如果我们专门为暴虐,这样就等于还没打仗,自己就已经屈服了。现在双方各自保住边界就可以了,我们别想占什么小便宜。”

孙皓听说双方在边境互相和好,就责问陆抗,陆抗说:“一邑一乡都不可以不讲信义,更何况大国呢?我如果不这样做,正是彰显羊祜的恩惠,对羊祜丝毫也没有损伤。”

能做到像羊祜和陆抗这样,超越各自的立场而能成为至交好友的,是因为双方宽阔的心胸、互相的谅解、互相的信任,如果没有以上二位古人的心胸,是很难走到一起成为朋友的。

立场不一,就容易引发矛盾,产生冲突,这样就没有友情可言,我们在不断结交与自己立场相近的朋友时,也希望能与不同立场的人成为朋友,这时候,要想相处得融洽,就涉及到方法的问题。

小林是个不修边幅的人,这虽属生活小节,但若与喜欢洁净的人在一起,“立场”肯定会严重对立起来。一次,朋友请他赴宴,他依然穿着很不得体,朋友告诉他以后注意点,要修饰修饰自己。小林听了,马上笑嘻嘻地说:“感谢不吝赐教,下不为例。”却照样我行我素。

现代人越来越强调个性,倘若小林脸一沉,或者干脆一走了之,也不是奇怪的事。

小林在面对与自己思想立场不同的朋友,选择的是顺从,也许这种顺从并不是来自真心的,却保住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如果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到最后肯定是不欢而散。

王先生和李先生坐在一起聊天,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很是投机,两人都十分高兴。后来,当他们谈到某件事的时候,各持己见,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两人旁征博引,声音越说越高,最后搞得不欢而散。

因此,对于立场不同的朋友,我们不得不抱有一颗宽容的心,为了巩固友谊,我们有时还是保留观点、避免无谓的争执为好。

义与利的失衡让友谊变质

古人很早就强调“千金难买一知音”,然而,遗憾的是,人们一直在做着相反的交易。在利益面前,背叛朋友、忌妒朋友,更有甚者将朋友置于死地。

通过朋友介绍,阿明进了朋友所在的一家日用品公司做业务,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有朋友陈磊照顾,真是好运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阿明尽心尽责,经理也总表扬阿明对工作认真负责,办事能力强。就在这时,公司决定在国庆长假期间搞个大规模促销活动,阿明被分在了海淀区。要知道,海淀区聚集了最大的几家商业网点,这说明领导对阿明的信任。

阿明很高兴地跑到陈磊面前,和他分享自己的快乐,谁知陈磊狠狠地瞪了阿明一眼,冷冷地说道:“你真有本事呀,刚来没几天就把我的位置给占了,我引狼入室,真是瞎了眼。”说完就气呼呼地离开了办公室。阿明呆呆地站在那里,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这时,旁边的一位同事走到阿明身边,说道:“海淀区以前一直是他负责的,你一来他就被调到通州区了,所以他才会这样,你别介意,好好干就行了。”阿明笑着点了点头,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回到家,阿明想了很久,终于决定第二天一早去找经理,要求与陈磊对调所负责的区域。

可到了第二天一切又都变化了,经理把他调到了物流部,负责所有城区货物的安排和调拨,这个位置显然更好,阿明就没再说什么。紧接着,他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前期协调工作。阿明每天早上到公司签到,然后就一整天跑商场、跑超市,协商促销事宜。而陈磊也被临时调到了其他办公室,他们几乎很难有见面的机会。阿明更没把那件事放在心上,心想,等这阶段工作忙完了,再找他好好谈一谈也不迟。于是阿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经过努力,阿明负责的几家店,都同意重新备货,进行店内促销。但有一家商场只同意做短期的促销,过后不再留任何存货。所以他们要把货拉过去,未卖出的货物还要全部拉回来。可为了拓展公司产品的销路,占据更大的市场,只得将就了。

9月份的最后一天,阿明与物流部负责人约好,等那家商场晚9:30清空客人后,他们便开始进货。谁知等到9:40,依然没见到公司的车来,阿明赶紧往公司打电话,才得知今天负责进货的人临时改成了陈磊。阿明又急忙给陈磊打手机,起初一直没人接,直到阿明打了十来遍,才听到了他不紧不慢的声音:“车临时出了些故障,估计10:30能到。”说完便挂了。起初阿明还有些生气,可一听到他的说法也就只好等待了。阿明连忙去找两个商场负责人,说了一车子好话,才被勉强特殊照顾到11:30,这样满打满算,也只能刚好把货物布置完毕。

11点,货终于运到。阿明二话没说,就帮忙去搬货,尽量争取时间,直到把所有的货物都搬到展地,布置好。他一看表,已是11:25了。商场负责人示意让他们赶快离开,可阿明还没有来得及核数,这时陈磊笑着向阿明走来,说:“快,签个字,别耽误别人休息。”

阿明犹豫地说道:“可是我还没有核数啊。”

他笑着说:“不至于吧,连我都不信任,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我可以明天一早陪你来点数,没关系。”

阿明赶紧说:“我不是不相信你,只是觉得应该遵守工作程序。”阿明边说边在接货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回去的路上,阿明向他解释分配区域时的误会,他竟主动向阿明道歉,说当时一时脾气不太好,希望阿明别生气。阿明笑了:“我们是哥们儿嘛,别这么客气。”这时,心里好似有一块石头落了地。

国庆过后,休了两天假,回来后经理就把阿明叫去了,把进货量与退货量的单子以及商场销量表都抛向了阿明,说:“你负责的那家商场丢了五千多元的货,你怎么解释?”

阿明一听傻了!拿起来一算果真丢了5100元的货。怎么可能会这么多呀?阿明一下子像意识到了什么,向经理说了一句,我要去查一查。便快步走出了经理办公室。阿明找到了陈磊,把他叫到了外面。陈磊笑着说道:“我怎么会知道,数是你点的,字是你签的。”

这时,阿明已经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阿明火冒三丈,向陈磊嚷道:“我要将此事告诉经理。”

“你告到哪里我也不怕,白纸黑字是你签的。”说完,他便转头回了办公室。

阿明思考了很久,没有真凭实据,没办法,赔吧,总不能被人当贼吧,于是阿明将想法告诉了经理,他说要考虑一下。几天后经理告诉阿明,他经过调查了解到了一些情况,不用阿明赔了,只要阿明今后好好工作作为补偿。

随后陈磊没有来上过班,两个人也没有了联系。

像陈磊这种人,是永远也没有长久的朋友的,不能将利益正确对待和摆放,一旦利益失衡,那么他就不会顾及你这个朋友之情了。

很好的一对朋友,却因为一方的心术不正,而弄得两人互不往来,我们在时常警醒自己不要见利忘义之时,也该考虑自己在利益面前,该怎样与朋友分享。学会了与朋友分享,也就得到了快乐。

和朋友相处,最大的学问就是将利益分配好,可惜的是很多人陷入了利益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自然就很难找到朋友。

“不”字难说,将断送友谊

人们认为,当朋友需要帮助时,应该是点头答应,而不是摇头否定,这样才显得朋友之间够义气。因此,一些人碍于朋友情面,对一些不适合帮助或无能力帮助的事也勉强答应,害怕失去了朋友,却违背了自己的心愿。实际上,该说“不”时不说“不”,往往因最后的结果难遂人愿,而让朋友之间产生更大的不愉快。

琳达收到以前邻居的来信,得知她打算带孩子和狗一起到自己家住两三个星期时,一时感到十分为难。平时喜欢陪伴的朋友,并不一定就是愿意成天生活在一起的人,可是,怎么能对朋友说“不”呢?所以,琳达就虚伪地说,很高兴见到他们。

为什么不能坦率地对她讲,很愿意招待他们几天,但住三个星期又实在太长呢?毫无疑问,和很多人一样,琳达害怕说“不”字。当她不想答应别人求她的事情时,她又不能毫无愧意地拒绝人家。

不能果敢地说出“不”字,可能使朋友在误解的基础上越陷越深,自己也不能从违心的情况下解脱出来。

卡罗琳,一位有三个孩子的年轻母亲,她有这样一个女“主人”式的朋友。卡罗琳新搬到这一居民区,她急于找朋友,这时,莉拉钻进了她的生活,像只母鸡式的把卡罗琳护在翅膀下。不久后,卡罗琳发现,莉拉不仅是只母鸡,还是只蜂王,她是某社会团体的总裁,整个团体是由她的朋友和她们的丈夫们组成的。

“起初我挺喜欢她,”卡罗琳说,“我是她的特别好友,她要我干啥,我就干啥。有时我感到似乎受她的压制,但我不知该怎么办,因为我的确喜欢她,希望与她保持朋友关系。但我逐渐不喜欢只是听从于她了。”

对莉拉的指手画脚,卡罗琳难以说出“不”字,使友谊建立在不平等、不尊重的基础上,也就使友谊难以发展下去。

苏珊是位年轻妇女,她愿意让一位朋友摆布她的生活。与卡罗琳不同的是,苏珊却是主动要求受控制。当垃圾处理装置出毛病后,她给好朋友玛莎打电话,问她怎么办。订阅的杂志期满后,她也去问玛莎是否再继续订。有时候她不知道该吃什么饭时,也给玛莎挂电话问她的意见。玛莎一直像个称职的母亲一样,直到有一天出了乱子。那天,玛莎的一个儿子摔了,由于非常疲倦,玛莎严厉地说道:“天哪!看在上帝的份上,苏珊,您就不能自己想想办法?就这一次!”说完就挂了电话。

玛莎的拒绝使苏珊感到迷惑不解,她说:“我还以为玛莎是我的朋友呢。”

过分地、无选择地满足朋友,会使朋友过分地依赖于你,当你突然间对他说“不”时,他会很茫然、很失落,并且对你产生迷惑,但是,你必须清楚你是他的朋友,并非父母,你没有指导和保护他的义务,只能给予支持,但不能包办代替。

我们中的一些朋友,总是喜欢将自己的一些意志强加于对方,也就体会不出友谊的真正含义。

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坦诚的思想交流,任何一方想控制一方的思想,或无节制地要求,这样的友谊本身就是病态的友谊,维系一个病态的友谊,人也会活得很疲惫的。

难以解开的心灵枷锁扼杀友谊

《红楼梦》中林黛玉死得很惨,在没有亲人和朋友的日子里,她忧郁而死,贾宝玉想和她成为知心朋友,然而她却故意将心门紧锁,不让他走进来,在她心中,她是一个没有了爹娘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子,她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同时她又自哀自怜,从不尊重别人给她的友谊,弄得大观园中的姐妹一个个都认为她清高、自私,人人都疏远她。

自闭的心理是不愿主动去关怀他人的,他人也难以走进自闭者的心灵,也就谈不上友谊。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在这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马加爵生性敏感,从小性格就内向,不大喜欢与人交往,也没有多少朋友,但他很懂事,从不与人争吵,而且从小就不乱花家里的钱,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都很好,唯一的爱好是打篮球。可以说,马加爵是个乖孩子。

1997年,马加爵就读于广西的重点高中之一宾阳中学。这个时期,马加爵显得更加内向,虽然与同学的关系还算融洽,但就是没有一个知心朋友。

马加爵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但马加爵从小到大与他们的关系就谈不上亲密。

时间长了,马加爵变成一个很压抑的乖孩子。

在马村小学读书期间,他得到了很多张奖状,但他的家人从没有在他读小学的时候见到这些东西,因为被他偷偷藏起来了。

他学习很好,但总显得很害羞。同学们向他请教问题时,他都很紧张,课外的游戏他很少参加。

他生活的全部就是学习,即便放学后他也不主动去找同伴玩耍。

他被公认为是一个没有朋友、只会老老实实读书的孩子。

在高中,他外表的变化给交友带来了新的障碍。他的身体在高中变得很粗壮,脸型由圆成方,嘴唇变厚,眼睛深陷,额头外凸,显得有些凶狠,而且很少露出笑容,给人难以接近的印象。于是,大多数人只是跟他表面上过得去,从不深交。本身的不善言辞,更使得他在高中的几年里与女同学的谈话少得可怜。

就像很多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穷困而产生自卑心理一样,马加爵也被这种情形所左右。同学们很少见到他打荤菜,他总穿着旧衣裳。从高一到高三前半学期,他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样子,可说是混过来的,有时候为了解闷还会买两瓶啤酒到宿舍喝。

大一时,寡言少语的马加爵试图改变自己孤僻的个性,融入大学的生活。他的一位同学说,看其他同学幽默地开玩笑时他也想表现一番,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很可笑,情况越来越糟糕。他开始怀疑一切,变得有些神经兮兮,而且脾气越发暴躁乖戾。

在宿舍里,有时其他人在一起说笑,马加爵通常就认为笑声中包含对他的嘲弄,为此少不了动怒、吵架、摔门。逐渐地,他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少,发脾气的叫声却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同宿舍的舍友之间的积怨越来越深,严重时他甚至动手打人。

大家都觉得他心理有问题,认为他从不反思自己。后来,大家只能以不理睬的方式来对待他。一段时间里,不被别人接纳的马加爵变得更加不羁与反叛。

他独来独往,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组织,他有意把头发理得很短,这样看起来更加凶悍。他还苦练体魄,早上6点不到就起来到操场上长跑,冬天只用冷水洗澡。

马加爵非常在乎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的内心深处,有自己看重的做人原则。比如,大家一起打牌的时候,如果因为他出错牌而埋怨他,他会抱歉地笑笑,而一旦有人说他作弊他会非常生气。

在将近4年的大学生活中,马加爵有无经历心态上的重大转折?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的一致看法是,马加爵4年来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一直压抑,脾气很怪。

案发前几日的一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邵瑞杰怀疑马出牌作弊,两人当众发生争执。其间,邵瑞杰说:“没想到你连玩牌都作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邵瑞杰的那句话给内心极自尊又极自卑的马加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感到长期以来努力维系而且深深依赖的并不开放的社交体系骤然崩溃。实际上,邵瑞杰是他自认为在班上唯一的知心朋友,两人同住一室,而且是广西的老乡,放假时常常相伴回家。但这句话不过是个导火索,马加爵的郁闷积蓄已久。

“我觉得我太失败了。”

“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

“他们老是在背后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完全露在别人眼里,别人在嘲笑我。”

终于,马加爵走上了绝路。

马加爵过分地自卑,让自己的心灵变成了病态,他用病态的心理去评判别人,因此,别人难以成为他的朋友。

不管什么原因,一个人一旦套上了沉重的心灵枷锁,便把自己与大多数人割裂开来,友谊也就在这种割裂中被扼杀了。

异性朋友难交

历史上的管仲和鲍叔牙之交,钟子期和伯牙的知音之遇,及近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情同手足之情,都被人们作为朋友的典范而一直传诵着。但我们发现,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这些友谊都是同性的友谊,而并不是异性的友情,我们很容易找到相敬如宾的夫妻,但情同手足的异性友情却很难发现。

男人和女人可以成为朋友吗?回答是肯定的。除却爱情,成为朋友是他们之间最好的、恰当的交往方式,正因为存在着性别的差异,异性友谊才显得更加引人注意。异性友谊很多都可以发展成为爱情,所以它经常会招来流言蜚语,使人们面对渴望的异性友情止步不前。

异性之间如能成为朋友,那么双方都会感觉到非常的惬意。请看下面两个不同性别的人对异性朋友的看法。

我很幸运,我有好几个同女朋友一样的男性朋友——我们可以撇开性别的禁忌,无拘无束地谈论我们最隐秘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我说出一个闪过脑际的很琐碎的想法,诸如“我是不是该剪发了”?或“你觉得我该把这屋子怎么布置一下”?他们听了不会打呵欠,也不会对我的问题避而不答。

我的男性朋友们总是不带任何评判和责备地倾听我对他们诉说我的恐惧、我的担心,我的各种问题和莫名其妙的烦恼,而我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

跟我的女性朋友杰希交谈,我感觉很惬意。我们无所不谈——工作、家庭、我那些日复一日的忧烦、我的思想、见解等等。她非常善于向我提一些恰如其分的问题让我思考,她从没有让我感到下不了台。如果我有什么为难的或困惑不解的事,她似乎都知道该说什么。我又尽量帮助她,有时给她讲我在商业界的经验,有时给她讲男人是怎样想的以及他们所作所为的原因。在我跟杰希讲述时,我经常惊奇地发现很多过去不曾意识到的东西。

男人和女人之间把关系相处好,关键是要把距离和分寸掌握好,然而现实中,控制不了“度”的事时有发生,这样友谊就很难建立起来了。

女性与异性交往,从思想和理智上要分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严格地用理智将异性间的交往控制在友谊的范围之内。当一方有恋人或已经成婚时,交往的双方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因疏忽给他人带来烦恼和痛苦。

在日常生活中,并非所有的女子都能自尊、自爱,自控适度。在与其单独交往的男子面前,经过较长时间的独处,有的意志薄弱的女子,往往会逐渐由厌烦一忐忑不安一习以为常一产生朦胧好感,直到心理防线完全崩溃,双方失去理智并最终发生不轨行为。

某单位有一个女研究人员,对于频繁来访的某上级领导,一开始不好意思拒见,只好以礼相待,经常聊到深夜。日子久了,有一天,该上司忽然求欢,言辞恳切,该女子一时感情冲动,竟然顺从了他。直到最后,该女子才发现自己上了该上司的当。

友谊可以发展为爱情,但爱情不能等同于友谊,男性和女性往往分不清友情和爱情的界限,结果使正常的交往出现了难言的尴尬局面。

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友谊与爱情毕竟是不同的。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密关系、一种无私的感情交流,而爱情则是“人们彼此互相倾慕为基础的关系”;友谊光明正大、无邪念、有共同性,而爱情具有排他性,允许自私心理的存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异性交往时,就不要再把彼此间想得太复杂,不要把对方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琢磨得很细,而且这样做于己于他都是很不好的。既然交往就应该坦坦然然,就像与同性交往一样,以朋友的眼光和心情来看待对方,这样才能拥有更多更好的异性朋友;若是对方错把彼此之间的友谊当成爱情,引起了对方的错觉,那就容易出问题。

性别差异确实是男女之间发展友谊的不可小视的障碍。女人在与男人约会和交往中最头疼的、最伤心的事就是:性在男人心目中总是存在。尽管很少有男人会同意这一观点,但女人的这种看法常常使她不愿意去求助于异性的友谊。很多女人都曾说过:“我从来没和任何男人有真正的交往,我想,性总是男女之间的一个问题。”

男人也常有类似的看法,他们常在异性朋友结婚或有了确定的情人之后主动和她断绝交往,如问他为什么,他会回答说:“我担心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性一旦介入男女之间的友谊关系,那种特有的自然的给予和接受就会变成一种交易。因为在爱情或性关系中,比起在友谊中所求过多——过多地依赖于“他或她应该怎么样”,而不是自然会怎样。

“我叫马克,是个单身汉,我有许多非恋爱关系的女朋友。这些女人中大多数都已和别的男人同居或结婚。我并不是有意只去同已婚女人交朋友,不和单身女人做朋友,但我确实发现那种构成友谊的轻松而互无所求的亲密关系,更容易与深爱着她们丈夫的女人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压力解除了。她们在与我交往时明确地排除了与我发生任何感情纠葛的可能性,反过来我也一样。我们都能放松。

“我发现我与女人间的友谊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我和女人的恋爱关系更令人满意,因为友谊关系中没有互相耍心眼,双方都比较冷静,能不为情绪所左右,而且,对我来说,与女人建立起柏拉图式的关系要比发生爱情纠葛容易得多。现在我的工作在我心中是第一位的,我付不起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维系,更不要说去建立一种严肃的恋爱关系。我从我的朋友那里能获得足够的精神支持,我没觉得迫切需要爱上谁。我说的朋友,既包括男人也包括女人,事实上,我没有看出我的男朋友与女朋友间有太大的区别。朋友就是朋友。”

像马克一样,朋友就是朋友,摒弃了爱情和性的观念,异性之间的友谊才能产生。

不要遇人全抛一片心

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知心的朋友,但人性是复杂的,知人知面难知心。当你真心实意地去对待别人时,很可能会遭到对方的欺骗或背叛,所以与人交往时还是保留一份戒心吧!

一只母野鸭和一条大花蛇成了邻居,野鸭非常热心,它想“远亲不如近邻”,搞好邻里关系,有事彼此还可以照顾着点儿,于是它就经常给大花蛇送些点心什么的,大花蛇对野鸭也很热情,一口一个“大姐”,嘴甜着呢!一段时间后,野鸭当妈妈了,六个可爱的小野鸭在窝里跑来跑去可爱极了。附近的食物吃得差不多了,野鸭妈妈想去远处给孩子们找食物,但又担心孩子的安全,正在为难时,大花蛇跑了来,自告奋勇地要照顾小野鸭,“大姐,你去找食物吧!我帮你看着孩子!你看它们多可爱呀,我这个当舅舅的一定要照顾好它们!”野鸭妈妈听大花蛇的话,就放心地飞走了。傍晚野鸭妈妈满载而归,可是窝里却是空空的。小宝宝哪里去了呢?野鸭妈妈放下食物。就赶快去找邻居花蛇,一进门就看到花蛇躺在床上,肚子鼓鼓的,嘴边还沾着小野鸭的羽毛呢!野鸭妈妈愤怒地哭骂起来,花蛇却无赖地拍拍肚子说:“大姐,别哭了,它们还不是一只没少吗?说真的,你什么时候给我再生一窝?味道好极了!”

野鸭失去孩子就是因为她太早撤去了对所谓朋友的戒心,竟然在不了解花蛇本性的情况下,就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它,有的人可能会觉得野鸭傻得可笑,但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会犯它的这种错误。

段磊是一个开朗、热情、待人真诚的人,大学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一个工厂的计算机房工作。在那里他的年龄最小,又为人诚恳,他把每一个人都看做是自己的朋友。有一次,单位将一个软件设计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带班师傅,他的这位师傅30来岁,看上去挺和善的,段磊对他丝毫没有防备意识,所以有什么话和事都对他说,包括家里的一些事情。那一次设计,他搞了好长时间也没能弄出来,当时段磊看在眼里,就想到自己曾经接触过这类设计,便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思路,还让他上自己的家里一块研究、上机。后来设计成功了,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在宣布“有功者”时,却没有段磊的名字。

老祖宗一再告诫我们“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但社会上却还是有很多像段磊这样不知江湖险恶的年轻人,跟人家还没有接触多久,就把自己的“真心”交了出去,如果侥幸碰上的是诚实可靠的人,你把“老底”抖给了对方,对方可能会因此和你结成好友,但如果你像段磊一样碰上的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你的真心就会被人利用。所以如果和人初次见面,或才见了几次面,就算你们一见如故,也不应该一下子就把你的心掏出来,也就是说:对还不了解的人,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要有所保留。

友谊的发展都是渐进式的,与其一下子掏出心来,还不如慢慢观察对方,有了了解之后再交心。你可以不虚伪,坦坦荡荡,但绝不能太快地把感情投入进去,给自己多留一点时间思考,会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因为有人会故意利用年轻人的真诚和热情打歪主意。他们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亲切的长辈,几句话就会让你把心掏出来,而他们或者是不“掏心”,或者干脆掏一颗“假心”给你,等你走进他们的圈套,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在待人处世中,对刚认识的人,尤其是对那些摸不清底细的人,千万不要轻易“交心”,对他们太过老实厚道,吃亏受伤害的将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