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倡从积极的一面看人看事,但并不意味着凡事只看积极的一面,那势必导致不能准确判断社交对象,而走进社交活动的死胡同。也就是说,要首先以务实的心态来认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的社交姿态,这才算得上社交的高手。
认清自私才会少受自私的伤害
人性中有很多缺陷,自私就是最令人悲哀的一个。自私的人凡事都想着自己,不顾别人,不过,这样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善民村有个农夫,他对佛非常虔诚。他的妻子因病去世后,他就请来了当地最著名的禅师为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之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亡妻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禅师照实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只是你的亡妻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呀。”
农夫不满意地说:“可是我的亡妻是非常娇弱的,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不要给其他的众生。”
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回转自己的功德以趋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有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发自心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仍然顽固地说:“这个教义虽然很好,但还是要请禅师为我破个例吧。我有一位邻居张小眼儿,他经常欺负我、害我,我恨死他了。所以,如果禅师能把他从一切有情众生中除去,那该有多好呀!”
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听了禅师的话,农夫更觉茫然,若有所失。
人性之自私、计较、狭隘,在这位农夫身上表露无疑。只要自己快乐,自己能有所得,根本不管他人的死活!殊不知,别人若都在受苦受难,自己怎能一个人独享呢?世间万物,都是有事理两面的事,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别,但在道理上则无多少、无差别,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自私常会导致恶果,不肯和人一起分享只会让你失去更多。
在海边,有一个村庄。村民们平时务农,有时也到海里捕鱼。
一天,村里的一位渔夫带着儿子来到与海相通的大湖边。他想,这个湖既然与海相通,可能会有很多鱼,于是他就在湖边开始钓鱼。他刚把钓钩扔进湖里,就勾住一个很重的东西,用力拉也拉不动。“看来是钓到一条大鱼了!”他兴奋地想着,不过又想:“这么大的一条鱼,如果把它钓起来,被别人看到的话,大家肯定都会跑这里来钓鱼,那么湖里的鱼很快就会被别人钓完了,所以还是不要告诉别人的好。”
这位渔夫想了一会儿,便告诉儿子:“你赶快回去告诉你妈妈,说爸爸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要妈妈想办法和村里的人吵架,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样就不会有人发现我钓到了一条大鱼。”
儿子很听话地跑回去告诉了妈妈,妈妈心想:“只是和人吵架根本无法吸引全村所有人注意,我还是想点更好的办法吧。”于是她就把衣服剪出了很多洞,把儿子的衣服当帽子戴,还用墨把眼睛的周围擦得黑黑的,对于自己的扮相她很满意,便离开家在村子里走来走去。
邻居看到她,惊讶地说:“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发疯了?”
她便开始大吼大叫:“我才没有发疯!你怎么可以这样侮辱我,我要抓你去村长那里,我要叫村长罚你的钱!”
村民们看到他们拉拉扯扯吵得很厉害,就都跟着来到村长家,看看村长如何判决。
村长听完他们各自的说辞,便向渔夫的妻子说道:“你的样子的确很奇怪,不论是谁看了都会问你是不是疯了,所以他不用受罚,该罚的是你!因为你故意打扮得怪模怪样还这样大吵大闹,严重扰乱了村民的生活。”
而湖边的渔夫在儿子跑回家之后,用力拉钓竿儿,想把鱼拉上来,可是怎么拉也拉不动,他怕再用力会把鱼线拉断,便干脆脱光衣服跳进湖里去抓那条大鱼。
当他潜入湖里,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鱼钩是被湖底的树枝勾住,根本就不是钓到什么鱼!他非常地气恼,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当他伸手拨开树枝,不料钓钩反弹起来刺伤了他的眼睛!他强忍剧痛爬上岸来,又湿又冷,但是衣服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偷走了,他只好光着身子沿路回村求救。
这对夫妻自私地想独占一湖的鱼,结果却弄得丈夫被刺伤,妻子要被罚钱,最后他们还一条鱼也没有得到,反而给人留下了笑柄。懂得分享的人,才能拥有一切,当你张开双手的时候,无限的世界都是你的,如果你握紧拳头,你所能拥有的就只有掌心一点点的空间。过分在意自己的所有,不肯与人分享,无视处在困苦之中的他人,这样的人终究也会被他人抛弃。
生活中,有很多只为自己活着的人,他们不肯为别人的生活提供便利,更不肯为别人放弃自己的一点点利益,认识到这一点,在社交活动中才会少受伤害。
长舌人无处不在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到处散布别人的流言蜚语,有时候可能是因为你得罪了他们,但有时候却是毫无理由地拿你练舌头。
谢冰为人善良,又十分要强。中专毕业后,她进了一家工厂。一进厂,厂里就组织她同进厂的29个女同事进行培训。四个月以后,只有谢冰一人分到科室工作,其他人全分到了车间。谢冰很高兴,在科室工作许多事要从头学起,她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勤奋学习,细心观察别人对问题的处理方法。谢冰脑子比较灵,办事也有一定的能力。就在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她听到别人的议论,说她是靠不正当手段进科室的,说她与上司的关系不一般等等闲话。谢冰的上司有能力,但名声的确不好,而且粗鲁,经常开过头的玩笑,谢冰对他也很看不惯,但毕竟是上司,又能怎么样?所以谢冰对他敬而远之。可是有些同事总是背后议论她的品行,他们这些无中生有的议论,使谢冰心理压力很大,她没有使用任何手段使自己分到科室工作,她自认为是凭自己的本事得到这一份工作的,可是“人言可畏”!自从听到传言之后,谢冰处处小心,感到孤独、烦恼,工作积极性不高,精力很难集中起来,她该怎么办呢?
男女关系一向是长舌人最喜欢传播的小道消息之一。谢冰就成了被流言所伤的受害者。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嗅觉”敏锐,你工作出了点成绩、家庭出了点问题,甚至于多接几个电话都会成为他们的“材料”,更何况谢冰是如此突出地被分到科室呢?长舌人就是要用流言蜚语这把软刀子伤人,看着别人痛苦他才高兴,幸灾乐祸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
对于流言,我们首先要提高认识,人与人之间产生一些误会,有一些流言是不奇怪的。特别是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想制造一些谣言来骚扰别人。如果你由此十分生气,甚至痛不欲生,那大可不必如此。
如果在事情发生以前,你有了充分的认识,那么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就不会影响你的情绪和生活,同时也说明你是一个意志十分坚强、头脑十分清楚的人。要提高对流言蜚语的认识,与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同事坦然相处。
事实上,有时候有些流言不容我们坦然处之,那些搬弄是非者散布某些流言不仅是因为闲着无聊,而且是有一定目的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搬弄是非者应当区别对待,那就是要根据流言的性质和产生的影响程度,选择恰当的方法。
如果是一般的闲言碎语,那么就可以采取与对方交换意见、进行解释等方式;如果流言属于恶意诽谤的性质,而且证据确凿,那么,就应该诉诸法律。因为恶意诽谤者一般是不可能用交换意见的办法来解决的。
邓蕾是一个非常美丽又非常幸运的女人,结婚两年了,先生又帅又能干,对邓蕾更是好的没话说。而邓蕾在大型合资公司里又一帆风顺,老总器重,连连晋升。有一天,公司很重要的一名美国客户来访,经理就拉上邓蕾一起陪客户吃饭,没想到公司里就传出了邓蕾陪美国人进宾馆的说法,而且说得绘声绘色,丈夫气得暴跳如雷,要求邓蕾“说清楚”,婆婆说话连讽带刺,指责她轻浮,邓蕾由此精神受到刺激,再加上家庭关系日益紧张,她一时想不通,竟割脉自杀,后经抢救脱险。后来一调查,原来是单位里的一个爱传闲话的女同事散布的流言,法院以诽谤罪判处那个女同事管制一年,并赔偿邓蕾精神损失费9500元。
对于爱搬弄是非的难缠者,必要情况下,你就应该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如果邓蕾在一开始就寻求法律保护,那么也就不会落到自杀求解脱的地步了。
人们都觉得与搬弄是非者很难相处,其难点在于他的抱怨太多,而很少有你插话的机会。如果你能提前与这些无事生非者在某个共同的事情上进行交流与合作,那么通常是可以避免受到他伤害的。
在与搬弄是非者交往中,你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
拒绝同流合污
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需要诚恳、虚心;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往,需要谦和、平等;而和那些搬弄是非的人交往,则需要正直、坦荡。
拒绝答应对同事间的闲言碎语或是流言蜚语保密,有问题就摆在桌面上,以便大家共同解决。认识事物要有正确的方法,要有一定的是非标准。一句话,就是看问题要全面,要有自己的见解,要不偏不倚,不能偏听偏信。
背后议论别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帮助别人改正这种习惯也是应该的。帮助搬弄是非者改变这种恶习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尊重对方,以朋友式的姿态善意地规劝对方,要向他表示你的诚意和立场,适当的时候还要与他合作。再就是,想法巧妙地引导对方获得正确地认识人的方法。
冷淡回应对方
有些人搬弄是非的恶习已成为其性格特点,那么你就干脆不理睬他。
不要认为那些把是非告诉你的人是信任你的表现,他们很可能是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谈话材料,从你的反应中再编造故事,所以,聪明的人不会与这种人推心置腹。而令他远离你的办法,是对任何有关传闻反应冷淡,置之不理,不作回答。
保持一定距离
有时候,尽管你听到关于自己的是非后感到愤慨,表面上你必须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头脑冷静、清醒。你可以这样回答:“啊,是吗?人家有表示不满、发表意见的权利嘛。”或者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请放心,我不会在意的。”如此,对方会感到无空子可钻,他也不会再来纠缠不休了。
如对方总是不厌其烦地把不利于你的是非辗转相告,以致对你的情绪造成莫大的负面影响,你应拒绝和他见面或不接他来的电话,此类人不宜过多交往。
长舌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剑走偏锋,专拣一般人想不到的地方下手,而他们搬弄的是非也常会对你产生负面的影响,喜欢搬弄是非的人脸上没有标着记号,有的甚至还会以一副亲切地“老大姐”、“老大哥”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所以你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提高警觉。
要及时认识到对方的真实目的
每个人都有私心,人们做什么事都是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假如有人拼命为你着想,那你就要小心了,也许对方正在打什么歪主意呢!丁宇就吃过一回这样的亏。
丁宇的顶头上司朱经理终于升为总经理了,而丁宇却破产了,因为负债累累,只能东躲西藏。事实上,正是丁宇的负债累累换得了朱经理的高升,故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那天,丁宇去银行取款。他打的回来,到了公司门口,下了车才发现皮包破了,钱丢了一半,天啊!整整19万啊!丁宇吓得脸色苍白,飞奔着跑到朱经理的办公室详细汇报了情况,他沉默了一会儿说:
“这件事千万不能让人知道!”
“什么意思呢?”
丁宇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他诚恳地为丁宇分析:“你是非常正直又认真的人,这一点我知道。你刚才所说的,大概也不是谎话,但是,公司会怎样想呢?”
丁宇默不做声、不知所以,还是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朱经理说:“公司也许会认为,这个职员说是遗失贷款,说不定是装进自己的腰包里。大部分人一定会这么认为的。我是十分信任你的,我肯定不这么认为,但是公司一定会持这种看法。你还年轻,可以说前途无量。如果被公司怀疑了,你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我是为你担心啊!”
丁宇一下被他的话震呆了,全身颤抖。
“19万元的确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它却换不回你的大好前途。我若是你,不会把这件事张扬出去,而会想办法补足这一笔款项。”
丁宇咀嚼着他的话,不知不觉中觉得他的话越来越有道理——那家伙说钱是被人偷走,其实全都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了——同事的这些指指点点如在耳边。就依经理所说的,想办法填补这19万元吧!
经理听后,大加赞赏:“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然后又加上一句:“为了你的将来,我绝对不会对任何人说。所以,你千万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事。”
丁宇拿出了自己和父母的积蓄,又托朋友向别人高利息借了钱,补足了丢失的贷款。
后来,丁宇明白了,朱经理把这件事隐藏起来,说是为丁宇着想,其实完全是为自己。
丢了这么多钱,他作为丁宇的上司也要负很大责任,作为工作失误,丁宇当然会受到处罚,但境况总比经理要好,同事也未必如他说的那样怀疑丁宇。
与人交往时,头脑要保持清醒,千万不要被人家骗得说东是东、说西是西,要学会客观地分清前因后果,而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当我们遇到事情,特别是遇到让人措手不及的事情时,我们就会希望有人能帮我们出出主意,指点一下迷津,这时候就要注意一个问题:尽量不要找与这件事有关的人想办法,很明显,他也是当事人,他一定会希望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你找他帮你出主意,无异于与虎谋皮,他不肯帮你出主意还算好的,万一他帮你出点什么馊主意,你可能就会因此而无法翻身了。在这个故事中,朱经理明明应当为丢钱的事承担一部分责任,他却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将过失全部转到丁宇头上,在丁宇还没弄清事情的严重程度前让他成为了唯一的牺牲品,不要怪朱经理太奸诈,关键是丁宇没有必要的警觉心,所以才会糊里糊涂地上了人家的当。丁宇本来就应该想到的,朱经理热心给自己出主意的背后,肯定有为他自己打算的想法,“人心隔肚皮”,太相信别人就只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世界上有全心全意为别人打算的好人,但大多是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总之,遇事别太相信别人,自己考虑清楚再做决定才不会吃亏。
警惕笑里藏刀之人
人际交往中的明争暗斗,往往披着美丽的外衣,你要是被迷惑住了,那就会一败涂地。比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被人称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表面上对尤二姐客套亲切,背地里却玩弄各种手段,欲置尤二姐于死地,当然,“当面陪笑脸,背后捅刀子”多半都是因为竞争,王熙凤陷害尤二姐便是为了夺回丈夫的宠爱。所以当你和别人有了竞争关系后,就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才行。
老冯和老周是好朋友,也是相处不错的同事。他们公司的新经理制定了一个奖励措施,谁创效益最多将给一个特别奖,金额颇为可观。老冯非常希望获得这笔钱,因为他的孩子明年上大学急需要一笔钱;老周也对这笔钱看得很重,因为他爱人整天向他嘀咕谁的老公又挣了辆小车、谁的老公又升了一个职位等等。
老周极其希望借着新经理的改革举措,为自己在夫人面前扬眉吐气。老冯疯狂地跑业务,绞尽脑汁地联系,有时,也将自己的情况诉说给老周。老冯不相信同事之间会失去真诚和友谊,他认为几年来他俩已相处得挺好了。忽然间,老冯发现自己的一些客户都支支吾吾、言而无信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告诉他,他的客户听说他是一个品行恶劣的人,喜欢擅自在商品中掺假,自己从中获取非法利益……总之,关于他的谣传很多。
年底的时候,老周获得了特别奖。老冯从老周的业绩单上顿悟过来了。他的嘴里不断地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老冯的失误在于他没有认清这种对立矛盾的现状,反而盲目信任同事。在没有竞争的日子,也许大家能做到彼此相悦,其乐融融;一旦进入角斗场,角色就变成了有“对立矛盾”的人。
在竞争中,除非一方自愿放弃,否则,必然有刀光剑影的闪烁、明枪暗箭的中伤,令人防不胜防、难以回避。
当你棋逢对手时,你的情感、理智、道德、功利都遭遇最大的考验。当你想获得成功的时候,是否不遵守道德准则;当你坦诚地面对竞争者,对方是否正在利用你的善良和诚意进行攻击……
有人就曾对这种表面陪笑脸,背后“捅刀子”的做法,做过一番评论:“他们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别人亡身灭家,卖儿贴妇,都不会顾忌;他们的成功诀窍在于,凶字上面定要蒙一层仁义道德。”“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不去向别人“捅刀子”,但也不能傻傻地等着别人害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对这种阴险的人有所防备,竖起警戒网,不给对方机会出“刀子”。
好心未必得到好报
人与人相处总免不了要互相帮忙,但也不是帮助对方越多越热情越好,因为很多时候好心也会变成驴肝肺,苏来就吃过这种亏。
苏来是个热情善良的女孩,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家大公司当上了“白领”,她工作认真,人缘也不错,尤其是和她们组里的一个女孩相处得非常好。她们的友情也不断深化,发展到了各自的私交圈子,对方的朋友也都十分熟悉。两人常拉上各自的男朋友一起逛街、郊游、野餐什么的。有时四个人还坐在一起搓麻将,公司里的其他同事都特别羡慕她们。
但这种融洽的关系却在有一天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起因是公司里新来的副总经理。女孩从见到他第一眼起,就很不自然,副总经理也是,两人坐在那里,并不说话,却有一种微妙的气氛。下班时,女孩突然“消失”了,而平常她们都是一同坐车回家的,即便临时有事,也会先打个招呼。苏来问了门卫大爷,说她是和副总经理一同出去的。
第二天,女孩红肿着眼睛来上班。回家的时候,没等苏来问,她就主动和盘托出:副总经理是她大学时的同学,他们曾经谈过恋爱,后来因为副总经理毕业后去了美国,两人断了往来。副总经理经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再见女孩,有了和她重温旧情的想法。说着说着,女孩忍不住掉起眼泪来。
苏来和这个女孩子就这个事情作了亲密的交谈,并劝她想清楚,别伤害了现在的男朋友。但是没想到,自从那次之后,女孩和她渐渐疏远,也许是后悔让她知道了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她开始在同事间放风,说苏来做事常常偷懒,完不成的任务都要她帮她顶着。苏来觉得委屈极了,自己并没有得罪过她,在她伤心的时候还好心安慰过她,没想到她竟反过来咬人。常听有人呼吁“朋友间要保持点距离”,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持新鲜感,还可以避免交往过密。和人交往过密,就会对对方知根知底,这样一来,万一风向有变,你就会成为他的重点防范对象。所以对方的隐私,对方的伤心史能不听就别听,更不要滥施你的同情感,你同情他,说不定他转眼间就会为自己的一时脆弱而后悔,甚至转而恨你、害你。
沈明的遭遇比苏来更惨,苏来不过是被诽谤,而沈明的好心,却差点没换来牢狱之灾。2006年3月沈明从某国企下岗了,于是他就找了当地的一家汽车加油站上班,他的工作是会计,老板对他相当不错,出纳张某更是拉着他称兄道弟。沈明对这份工作满意极了,一段时间后,他和张某越来越熟悉,两人常在一起吃吃喝喝,有一次两人洗浴时,张某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其实弄点钱是很容易的,你想,如果咱哥俩儿联手,那钱还不像流水一样啊!”沈明当时回了他一句“别开玩笑了!”以后张某没再提起过这件事。但沈明却起了疑心,一次他翻了翻以前的账目,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他考虑了再三,就把张某约了出来,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并要将这件事告诉老板。张某一听,吓得哭了,他跪在地上求沈明高抬贵手,并表示将马上去筹点钱,把账补上,沈明当时心就软了,自己要是现在告诉老板,那张某非得进监狱不可,还是给他个机会吧!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每次催张某,张某就说自己正在筹钱,沈明正着急时,这边就东窗事发了。老板请人查账时发现了张某贪污的痕迹,警察带走了正准备举家外逃的张某,还有一脸惊慌的沈明,因为张某一口咬定沈明收了他的钱才没检举他。
就这样,沈明既惊恐又害怕地在看守所蹲了四天才被放出来,这场虚惊倒给沈明一个教训:那就是好心也不能滥用。
生活中,热心肠的人通常人缘好,但是热心肠的人常常容易上当、受骗、吃亏。因为热心肠的人对谁都没有戒心,总是摆出一副“哪里有难哪有我”的样子,因此常被人抓来利用。比如在这个故事里,沈明明知道张某犯的是贪污的大罪,还好心地想给他“悔改”的机会,结果张某被抓时就拉沈明“垫背”。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张某把钱还上,沈明帮他把这件事掩饰过去了又会怎么样?开始张某自然会对沈明千恩万谢,但过一段时间张某就会忐忑不安,担心沈明把事情说出去,再然后他就会想办法暗算沈明,把他踢走,让心里的大石落地。所以,千万不要对一些违反原则的人付出你的热心,那样做必定会伤害到你自己。
热心帮助别人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但前提是要选对人、分清事,别稀里糊涂地卷进是非旋涡里。
警惕“甜头”背后的“苦头。”
钓鱼的人要下饵,骗子往往诱人以小利,许多“聪明人”在见到“甜头”的时候,就忘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不加防备地走进人家设好的圈套,以至于不得不独自品尝更大的“苦头”。
11岁的布鲁克林和父亲在芝加哥一条热闹的大街上散步。经过一家服装店,门口站着一个笑容可掬的圆脸男子。他一见布鲁克林他们,立刻向他父亲伸出手来,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嚷嚷道:“先生您请进,欢迎您光临本店!我们有一种漂亮的服装,配您的身材再好不过了!今天大减价,您可别错过良机啊!”
布鲁克林的父亲说:“不,谢谢!”他们继续散步。布鲁克林回头扫了一眼,那位能说会道的推销员又缠上了另一个人。他抓着那人的胳膊,边向他介绍一种蓝色带条纹的套装如何如何,边拉着他进了店铺。
“这对康纳利兄弟呀,”父亲轻轻笑道,“他们靠装耳朵聋赚的钱已经供三个孩子上了大学。”
奇怪,装聋也能发财?接着,父亲为布鲁克林解开了疑团。
原来,两兄弟中的一个把顾客哄骗进店里,劝说顾客试试新装是易如反掌的,这样前前后后摆弄一阵,顾客最后总要问道:“这衣服价钱多少?”
这位康纳利先生就把手放在耳朵上大声说:“你说什么?”
“这服装多少钱?”顾客高声又问了一遍。
“噢,价格嘛,我问问老板。对不起,我的耳朵不好。”
他转过身去,向坐在一张有活动顶板的写字台后面的兄弟大声叫道:“康……纳利……先生,这套全毛服装定价多少?”
“老板”站了起来,看了顾客一眼,答话道:“那套吗?72美元!”
“多少?”
“七……十……二美元!”“老板”喊道。
他回过身来,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42美元。”顾客自认为走运,赶紧掏钱买下,溜之大吉。
这场骗局的妙处,就在于康纳利兄弟的狡猾欺诈与顾客急不可耐的上钩配合默契。
生活中这类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一天,牛大爷去城里看望儿子儿媳,走到半路上,突然见到一个精美的首饰盒滚到他的脚边。身旁的一个小伙子眼疾手快,急忙捡了起来,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一条金项链,还附着一张发票,上面写着某某饰品店监制,售价2800元。牛大爷当即拽住小伙子,让他在原地等候失主,可是他们等了老半天,还是没人来领。
那个小伙子便小声提议两个人私分,说:“给我一千元,项链归你。”边说边朝巷口走去。牛大爷一听,忙说这怎么可以?但是看看项链,心里就有点动摇了。他心想:“我可以把它送给我的儿媳妇,当年她嫁过来的时候,我们手头不宽裕,也没怎么给她买过东西。这次去看他们,正好把这个项链送给她,她一定会很高兴的,这也是我这个做公公的一番心意嘛。”
牛大爷的犹豫没有逃过小伙子的眼睛,他更是一个劲地说这条项链有多好,今天运气好才会遇到的。牛大爷经不住小伙子的游说,便说:“可是我没有这么多钱,我是来城里看我儿子的,身上只带了八百块钱。”
小伙子故做大方地说:“这样呀,没关系,我就吃点亏,谁叫您年纪比我大呢?”
于是,牛大爷就把好不容易凑到的八百块钱给了小伙子,拿着那条金项链美滋滋地向儿子家走去。
一到儿子家,他便把路上的事情跟儿子儿媳说了,还拿出那条金光闪闪的项链送给儿媳妇。小夫妻俩一听就不对,果然,那条项链根本就是假的。
牛大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设了一个陷阱让他跳,他非常懊恼,因为那八百块是准备给还没出生的小孙子买东西的。
牛大爷因为贪吃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掉进了圈套中,其实,这些陷阱都是人们自己挖掘的;而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跳进自己亲手挖下的陷阱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不要被突如其来的实惠或好运迷惑,其实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然而生活中的陷阱实在太多了。金钱、名誉、地位、美女、机遇……其实所有的陷阱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抓住人们爱贪便宜的心理,使人像中了魔似的不能脱身,毫不犹豫地掉进陷阱里。掉进陷阱里的人,全都是因为贪恋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被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诱惑,结果总是得不偿失。
有时候仅需一点儿蝇头小利,就可以让一些“聪明人”变成傻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你需要保存一分对世事的清醒,面对诱惑多一些思索、多一分清醒,就不会陷入生活的陷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