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徜徉汉语王国
31943200000008

第8章 词序.语序

语序变化撷珍

语序,也叫词序,指语言的语词组合次序。一般来说,汉语里的语序是不能任意变更的,否则原意就变了。例如,把“他爱她”说成“她爱他”,施爱者和受爱者就反过来了。某人到老朋友家里去做客,主人盛情接待,问客今天想吃些什么。客人:“有什么吃什么。”意思是简单些,随便些,不必太张罗。主人:“吃什么有什么。”意思是不必客气,你想吃什么,我都能弄到。“有什么吃什么”和“吃什么有什么”所表达的意思大不相同。

茶壶、茶杯及花盆等器皿上常有一些雅趣盎然的四字词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好月圆、暗香疏影、松鹤同春等等。这些词组也都可以倒过来读:秀水清山、圆月好花……。“暗香疏影”是并列偏正结构,“影疏香暗”是并列主谓结构。“松鹤同春”和“春同松鹤”都是联合结构。虽然结构有了变化,但难得的是不但文理通顺,而且描述景物的意境也大体相同。人们在啜茗:啜茗:即喝茶。啜,音chuò。

、赏花时,玩味这一颠一倒,又平添了一份闲情逸致。

过去的刀笔吏,以绍兴师爷最为老辣:能把轻罪说成重罪,也能把重罪说成轻罪;能把活罪说成死罪,也能把死罪说成活罪。颠倒转折复句就是他们常用的一种手法。法理难容,情有可原——可不判刑;情有可原,法理难容——必得判刑。其罪当诛,其情可怜——可免死罪;其情可怜,其罪当诛——必死无疑。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可无罪结案;查无实据,事出有因——留个尾巴,把你暂挂起来。转折复句是前后两个分句,而强调的是后一句。

旧社会,一个卖衣服的商人在货摊上摆了个横写“包不退色”的牌子。有一个人看到这个牌子,又问了价钱,觉得不贵,便买了件衣服。但过了几天,衣服经水一洗,颜色掉了大半。他去找商家,要求退货还钱。商家口气很硬:“色退不包,不退色的衣服哪有这么便宜?”买主知道纠缠不清,只好悻悻:悻悻:xìnɡxìnɡ,愤怒。

离去。日寇占领上海时,一个日本商人也在货摊上摆了个横写“本日大出卖”的牌子。一个中国教员走到跟前念道:“卖——出——大——日——本。”日商明知这是故意戏弄,但也只好无奈地说:“请你倒过来念。”

有三个好朋友,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陕西人。他们走进一家川菜馆。四川人说:“我不怕辣。”湖南人说:“我辣不怕。”陕西人说:“越辣越美,我就怕不辣。”“不怕辣”和“辣不怕”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而“怕不辣”则独占上风。可见秦人嗜辣胜于川、湘。

《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曹(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词序变了,意思刚好相反。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个警句告诫人们一点不敢懈怠。

“名声躲避追求的人,却追求躲避它的人。”这个名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性。

有一年谢晋住院,某报的新闻标题《“玩命”玩进了医院,进了医院还“玩命”》。仅一个独特的标题就活脱脱地勾勒出这位名导“拼命三郎”的敬业精神。

不同词序的变化种种

词序变化是很有趣的。语句好比万花筒,句中的词或短语好比五彩玻璃碎渣。万花筒一摇便构成了新的图案。句子里的词序调换一下,也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日前媒体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了2007年政策的新信号——“又快又好”变为“又好又快”。与过去相比虽然“好”字和“快”字只是前后顺序调整,但却表明了中央在工作指导方针上更加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固然“好”和“快”是辩证的统一,但首先强调的是“好”。

胡锦涛主席和美国总统布什会谈时,胡锦涛主席总是说“中美关系”,而布什总统则说“美中关系”。二者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因立场不同,而提法各异,体现了各自的民族尊严。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一桩往事:我党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同志,于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蒙冤受屈,被强加上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罪名。他在给毛泽东同志的信中说:“我这个简单人类似张飞,确有其粗而无其细。”这封信经秘书抄写,不料神使鬼差地出了个差错——在评价全民大炼钢铁时,误将“有得有失”写成了“有失有得”。后来遭到反驳:你彭德怀哪里是“确有其粗而无其细”,单一个“有失有得”就看得出你是很精细的!习惯上,“有得有失”,首先强调的是“得”,而“有失有得”首先强调的是“失”,表面看来,这两个判断是一回事,但在感情色彩和分量比重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以上诸例中,强调的是词序中的前者。不过,语言的特点是约定俗成。与此相反,也有强调词序中后者的一类情况的。

古时,刀笔吏做状纸或官吏审案,在下断语时,词语顺序大有学问。比如某人犯了死罪,可是犯罪情由却令人同情,刀笔吏或官吏便会下这样的断语:“其罪当诛,其情可悯”。这样,可杀可不杀,尚有商量余地。如果断语为“其情可悯,其罪当诛”,这样,犯人就必死无疑了。

云南解放前夕,国民党军统特务在昆明逮捕了九十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当时正在准备起义的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给蒋介石打电报,为这些人说情、开脱。但蒋介石的回电是“情有可原,罪无可逭(huàn逃避)。”卢见蒋铁了心要杀这批人士,心中非常着急。此时协助卢汉起义的李根源对卢说:“把电文中的两句话颠倒一下,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后来军统特务头子沈醉看到的电报是“罪无可逭,情有可原。”他只好把这九十多人放了。蒋介石得知此事大发雷霆,但他怀疑是秘书记错了电文,也怀疑是自己口授时颠倒了句序。因为无踪可查,也只好怏怏:怏怏:yánɡyánɡ,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样子。

作罢。

与本文前述各例不同,最后两例所表达的重点是放在后一句上的。从语法角度来讲,第一类属词语调换,第二类属语句调换。

双音词词序颠倒种种

双音词词序颠倒后构成了新词。新词原词关系看似简单,但这类对应的新词原词,彼此各有差异,细分起来复杂而有趣。

放开和开放:“陕西省坚持对内放开与对外开放的方针。”“放开”和“开放”意思相通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作为动词,在程度上,“开放”可说“开放得够”、“开放得不够”,“开放”中的“开”和“放”紧密相连,不能拆开。而“放开”则可说成“放得开”、“放不开”,即“放开”一词中可镶嵌“得”和“不”。“放开”和“开放”使用范围不同,因而不能互换。

合适和适合:合适: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例如“他穿上妈妈给他买的一双新鞋,觉得正合适。”适合:即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例如“过去的经验未必适合当前情况。”“合适”和“适合”意义基本相同,但语法功能不同,所以二者不能互换。

荣光和光荣:“荣光”即“光荣”。诗歌中为了押韵,有时把“光荣”写成“荣光”。

棒冰和冰棒:上海人叫的“棒冰”,南京人叫“冰棒”。“棒冰”是棒状的冰块,“冰棒”是冰结成的棒状物,二者是一回事。

饭盒和盒饭:“饭盒”是盒子——盛饭的盒子。“盒饭”是饭——此饭盛在盒子里。

亡命和命亡:“亡命”是因被定罪而逃亡,并非丧命。例如“郭沫若在大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命亡”才是丧命。例如“科学家彭加木命亡新疆罗布泊。”

出逃和逃出:“出逃”后跟目的地,而不是逃离地。“逃出”后跟的是离开之地。二者语法关系不同,不能互换,虽然意思相同。例如:“1949年解放前夕,他出逃台湾。”“白毛女逃出了黄世仁家。”

吃紧和紧吃: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前方屡遭失败,战情紧张。大后方的官员腐败,花天酒地。有人不无幽默地说:“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打假和假打:市场上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并不可怕,通过反复的“打假”,可以使之遏制。可怕的是“假打”。“假打”本来就是做样子,走地场,假冒伪劣现象依然如故。

二老和老二:“二老”指年迈的父母。“老二”:一、指兄弟姐妹排行第二者;二、戏谑词语。有人就“二老”和“老二”写了一个幽默故事。沈家三兄弟为父母祝寿,预订生日蛋糕时提出,在蛋糕上要镶“祝二老寿比南山。”谁知后来送来蛋糕上的字为“祝老二寿比南山”。大家目瞪口呆,十分难堪。这正是:只为一字颠倒,“老二”替换“二老”。赛过黑色幽默,让人只好苦笑。

智斗和斗智:京剧《沙家浜》中有一折“斗智”。据说原为“智斗”,周恩来总理看后建议改为“斗智”。一词颠倒之改,大有讲究。“智斗”是双方智慧的较量,这是个中性词。“斗智”则是以计策、谋略去斗争,含有扬我压敌的感情色彩——“智”是阿庆嫂的智,刁德一、胡传奎是“斗”的对象。

四字短语的序变拾趣

四字短语的词序变化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颠倒,这类情况居多;二是字面变化不规则,但仍能形成序变前后的对应。

谁见谁爱和见谁爱谁:有个姑娘举止轻浮,水性杨花,可她的母亲逢人便夸:“我家姑娘谁见谁爱。”不过周围邻居却暗暗发笑:“她家的姑娘见谁爱谁。”

吃啥有啥和有啥吃啥:有个男子重男轻女,他的老婆快要生小孩了,他说:“如果你能给我生个儿子,则吃啥有啥。”他老婆问他:“如果生个女儿呢?”他脸一沉:“那就有啥吃啥。”

愧无真才和才真无愧:有两位在高校教法律的教授被任命为司法机关的高级官员。一人胸有城府,态度谦虚;一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有位记者对他们采访,请他们谈地位转换的感想。前者说:“愧无真才。”后者说:“才真无愧。”

目无长官和长官无目:某省厅机关有个科员办事能力很强,但却喜欢擅作主张。好多年,此人没有得到提拔重用。究其原因:厅机关领导说他“目无长官”;他说:“长官无目。”

喝酒必汾和汾酒必喝:现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曾任大连市市长。作为山西人,他也很关心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是在大连任职时,他曾建议汾酒厂采用这样的广告词——“喝酒必汾,汾酒必喝”。他解释说:“这两句话是自己由《三国演义》里‘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到的。‘喝酒必汾,汾酒必喝’正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谐音。”

语序变化赏析

文字是这样的奇妙,一些话中的词语颠来倒去,不仅文理通顺,还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意味。

用迷信来说明历史:用历史来说明迷信:马克思:“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这里词语的调换,简单明了地道出了历史和迷信的颠倒及让历史和迷信回归本来面目。

收尾的开始:开始的收尾:笫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人问英国首相丘吉尔:“大战开始收尾了吧?”他说:“不是收尾的开始,而是开始的收尾。”回答得俏皮而又准确,一时传为名言。

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动手不动口:阿Q身单力薄,和人打架时总是吃亏。这时他能祭出来的唯一法宝是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动手”就是指随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不动口”就是指不随地吐痰。阿Q的那件法宝其实是人们阻止打斗的文明用语,人人皆知。这个网站的名称由此演化而来,非常贴切。

中国威胁论:威胁中国论:1999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62周年纪念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正在访日。他在答日本记者问时对“中国威胁论”进行了有力鞭挞。他说:“中国的发展不可阻挡,极少数敌视中国的人不断鼓噪‘中国威胁论’,其用心就是束缚中国的手脚,不许中国发展。这究竟是‘中国威胁论’还是‘威胁中国论’?”他把对方的攻击性词语作了颠倒处理后又回敬了过去。

用身体换一切:用一切换身体:《陕西老年报》有篇文章提到这两句话“老年前用身体换一切”,“老年来用一切换身体。”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从前超负荷地工作,“透支”了体力,到后来不得不付出极大的代价进行补偿。

有人没米吃:有米没人吃:2008年度米价高企不下,影响各地民生,部分贫困国家因此而发生骚乱。日本米仓内却储存了多余的150万吨高级美国大米。这反映出日本供过于求。而日本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业,就将进口米存仓,待变坏时再当喂猪喂鸡的饲料出售,十分浪费。这真是“有人没米吃”,“有米没人吃”的“隐形歪风”。“有人没米吃”和“有米没人吃”生动地勾画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假的“真文凭”:真的“假文凭”:由地方政府掏钱请某些大学办研究生班,根本不用考试,学员也不必操心学费,一切由公款解决。一些官员轻松地得到了高等学历的文凭,一些大学顺利地得到了某些项目,“互利互助”。这样的文凭,从技术上看是真的,从本质上看是假的。此名曰假的“真文凭”。而从市场上花钱买来的文凭才是真的“假文凭”。这一颠倒的话语何等辛辣!这可真是所谓官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