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徜徉汉语王国
31943200000061

第61章 其他(4)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足智多谋,机敏灵活,语言幽默。1999年9月,第十届全国书市在湖南长沙举办。崔永元应上海文化出版社之邀,到场为《实话实说的实话》一书举行签名活动。当主持人刚一宣布开始提问,一个小伙子便给崔永元“当头一棒”:“崔哥,‘实话实说’没过去好看了,这是咋回事?”这个问题确实难以回答。承认了吧,等于自己给自己脸上抹黑;不承认吧,当着大家的面恐怕也说不过去。没想到崔永元对小伙子说:“不错,没有过去好看,我们是有责任的,但主要责任在你。”此语一出,众皆愕然。接着他又说:“因为你看得太多了,实话实说对你不新鲜了。”紧接着又问:“小伙子结婚了没有?”“没有。”“那我告诉你,结婚的感觉和恋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话音一落,全场立刻爆出了掌声和笑声。这一绝妙的比喻赢得了大家的认同。有人称,崔永元四两拨千斤,实在是高!

下面再讲两个外国人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去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求援。丘吉尔有个叼着雪茄躺在浴池休息的习惯。有一次他大腹便便露出水面,躺在浴池中休息。这时,罗斯福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丘吉尔感到自己身为首相,以这副形象见美国总统,十分难堪,便自我解嘲地说:“总统先生,您瞧,我可是什么也没有向您隐藏啊!”这句话既排解了尴尬局面,又暗含了自己外交通报时全说的是实情。一语双关,妙甚!

马雅可夫斯基是位苏联诗人。有一次他正在演讲,突然遭到一个胖子的责难。他说马雅可夫斯基充满偏见,并大声嚷道:“我应当告诉你,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马雅可夫斯基目扫了一下听众,实际是吸引听众的视力,之后看了看自己和那个胖子之间的距离,向前跨了一步,用赞同的口气说:“一点不错,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众目睽睽之下,胖子一时语塞,十分窘迫,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

急智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和多有积累的人,在不利于自己场合一瞬间产生的、自卫性的、非常恰当的精妙言辞。大体上说,以上五则急智故事,前四则属于言辞,最后一则既有行动又有言辞。

不同版本的《静夜思》

笔者最近在一份德国发行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有关李白《静夜思》的讨论文章。该文首先介绍了历史上《静夜思》的不同版本,然后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静夜思》在中国教材中通常记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在日本的汉文版本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差异在于:“明月光”和“看月光”,“望明月”和“望山月”。据称,日本的汉文诗为李白诗的原文,而中国现行教材中的诗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经过改写的。最早更改《静夜思》原文的是明朝赵宦光(校)、黄习远(补)的万历刊本《万首唐人绝句》:“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后是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最后由清朝乾隆年间蘅塘居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采纳了以上两处更改,将其定稿为我们所熟悉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果以上所述符合历史事实的话,自然就会引发出这样的问题——原文好,还是改文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可发表意见。德国报纸上的这位作者对改文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明清时期个别之人对李白原作更改是极不严肃的做法。”“恰恰把李白交待得清清楚楚的场景搞模糊了。”

看罢此文长了见识。不过,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笔者还是觉得自己从小到老所熟悉的诗句好。好在什么地方?举个例子:“床前明月光”为名词句,或曰无谓语句,胜似动宾结构的“床前看月光”。紧接着的句子是“疑是地上霜”——“疑”“月光”为“霜”。因此名词句比动宾结构在句法上合理,在语气上流畅。

皮鞭抽打的另一种滋味

奴隶主用皮鞭抽打奴隶,被抽打者不至于伤筋动骨而影响干活,但却会皮开肉绽,疼痛难忍。用皮鞭抽打的滋味,即使未曾经受过的人也能想象得到那似火灼如刀割的感觉。

不过也不尽然:被皮鞭抽打也可能是一种美好的期冀:期冀:期望。

,还可能是一种甜蜜的感觉。如若不信,请看以下两个故事。

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人们举行盛大的牧神节。那时日历上的二月比现在稍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在节日庆典活动中,有一项是年轻的贵族们手持着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轻的妇女们聚集在街道两旁祈望皮鞭抽打到她们头上。人们相信这样会使她们生儿育女。在拉丁语中,羊皮鞭叫作februa,鞭打叫fabruatio,实际上都有“纯洁”的意思。二月的名字(February)就是由此而来。

上述故事中的鞭打,对年轻妇女来讲,不是唯恐躲之不及,而是诚恳殷切的冀望。

1941年郑君里在青海湖畔的金银滩拍摄《祖国万岁》,邀请了在西宁工作的王洛宾和当地藏族同曲千户的女儿萨耶卓玛饰牧羊女,王洛宾饰牧羊女的帮工。两人在电影世界里度过了三天牧羊生活。哪一个男子不钟情,哪一个女子不怀春?17岁的卓玛和26的王洛宾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情要求王洛宾和卓玛同骑一匹马,卓玛忽然纵马奔驰,王洛宾一惊,本能地抱住了卓玛的腰。狂驰许久,缓了下来,卓玛才把马缰交到王洛宾的手中。黄昏牧归,卓玛赶羊入栏,王洛宾痴痴地望着晚霞余晖映照的卓玛。卓玛眼中跳出了火苗,举起皮鞭轻轻地打在王洛宾的身上。这么舒适惬意:惬意:意愿得到满足而感到愉快。惬音qiè。

而又醉人的一鞭让王洛宾终生难亡。然而好事难长久,电影队离青海湖返西宁,王洛宾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卓玛。第二年王洛宾又专程来到金银滩搜集整理民歌,热情洋溢的卓玛陪同王洛宾早出晚归历时三个月。采风结束了,两人难分难舍地告别。世事难料,变幻莫测。此后王洛宾经历了很多很多艰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到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每天拿着皮鞭不断轻轻地打在我身上”。

这是王洛宾借助哈萨克民族的曲调写出的不朽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也是王洛宾早年一段爱情故事的写真。

卓玛的皮鞭让王洛宾感到了十分甜蜜,遗憾的是这对心上人儿再也未曾相遇。

测定自己认识了多少汉字

2007年,央视女主播李瑞英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进行了一场《播音人生》的讲演。她讲,作为央视主播,自己感到了巨大压力,因此,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台里甚至出差,总要翻《新华字典》《汉语成语词典》。到现在她已能够认识《新华字典》上所有的字,并能说清楚每个字的意思。这是何等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