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徜徉汉语王国
31943200000042

第42章 姓名(2)

可是还有人读作kuài(快),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又有那么大的距离。解放初,笔者在陕西省高陵县塔底中学读书。当时有位音乐老师何瑞生先生给我们教了一首歌曲——《把蒋介石的家谱翻开来》。其中有句歌词:“汪精卫,袁世凯,曾国藩,老秦桧。”何老师(西安人)也教我们“桧”(那时尚未简化,仍为繁体)读kuài(快)。其实“老秦桧”之“桧”读“快”并非源自何老师,歌词作者就读为“快”。因为原歌词为“把蒋介石的家谱翻开来,看他的祖宗和五代怎么排——汪精卫、袁世凯、曾国藩、老秦桧。”从歌词的韵脚来看“桧”读“快”。由此可见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笔者查阅了解放初期出版的一本《新四角号码词典》及近年来台湾版和香港版的字典。这三部字书对树木“桧”的注音正是kuài(快),又注,也音ɡuì(桂)。这说明树木“桧”的标准读音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即在解放初期的大陆及现今的港台读为kuài(快)。换句话说,桧字的kuài(快)音大陆上已经取消,港台仍然保留着。可见上述三人(远不止三人)把秦桧的“桧”读kuài音是有根据的。但是大陆方面的人,不应把人名桧(huì)读成树名(kuài)。不过,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秦桧之“桧”的huì、kuài两种读音总是要相互碰磕的,无所谓谁对谁不对。

那么,在大陆上,“桧”的kuài音哪儿去了?一字两音、多音是汉字的缺点。树“桧”音ɡuì(桂)又音kuài(快)正是这样。所以后来各种字典、词典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作了这样的处理:用于树名读ɡuì(桂),用于人名读huì(会);取消了树“桧”的kuài(快)音。

然而学者吾三省先生仍不满意。他说:一、秦桧其名来自树,为什么人名和树名要有不同的读音?二、秦桧臭名昭著,“人从宋后无名桧”,其实宋以前的历史上恐怕也找不到一个以桧为名的人来,那么有什么必要为秦桧一个人特设一个音项?对此,笔者的看法是,道理归道理,事实归事实,既然历史上已经把奸臣秦桧的“桧”读作huì(会),要改也难,也没有必要再改了。理由:当理据性和习俗性冲撞时,理据性往往要让位于习俗性。

×××不姓×

标题是个公式,并不是仅指某某人不姓某。

有些历史人物,家喻户晓,但人们根据姓名中第一个字是姓氏的规律,却弄错了他们的姓氏。例如黄帝不姓黄,孟姜女不姓孟。也有些当代人物,尽人皆知,但人们却不知道他们的本姓。例如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不姓华,著名相声演员牛群不姓牛。

俗语“行不改姓,坐不更名,”说明人们对待姓名很严肃。中国人有寻根问祖的习惯,可见人们更看重姓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姓氏上的拐点总是有的。对著名人物姓氏上的拐点,人们更感兴趣。

黄帝不姓黄传说黄帝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姓公孙,号轩辕氏。因长于姬水,又姓姬。因崇尚土德,土为黄色,故称黄帝。黄帝是部落联盟领袖的称号,而不是姓名。

炎帝不姓炎炎帝即神农氏,传说是上古姜氏部落的首领,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炎帝是姜姓部落领袖的称号,而不是姓名。

鲁班不姓鲁鲁班姓公输,名班。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鲁是他的籍贯而不是姓。

商鞅不姓商商鞅即公孙鞅,也叫卫鞅,是战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因协助秦孝公变法改革有功,被封于商(今陕西商州市东南)、於(今河南内乡东),故称商君,也称商鞅。商是封地,不是姓氏。他是卫国人,卫也不是他的姓氏。

叶公不姓叶“叶公好龙”中的叶公是楚国的贵戚,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因受封于叶(旧读shè,今河南叶县),故称叶公。叶是“好龙”者的封地地名,并非他的姓氏。

赵高不姓赵赵高是秦国的宦官。此人控制朝政,指鹿为马,居心叵测。他本赵国人,故称赵高。同鲁班的鲁不是姓氏一样,赵高的赵也不是姓氏。

孟姜女不姓孟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孟”的本义是同辇中最长的。在这里“孟”表示她是姜家偏方太太生的孩子里排行老大。“女”表示她的性别。

关羽(关公)不姓关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流传,被称为“关公”,并被神化,尊为“关帝”。可是他并不姓关。原来此人因仗义杀人,被官兵追捕。他远走高飞,逃到了陕西潼关。那时关口很严,出关要登记姓名,签字画押。他急中生智,以“潼关”的“关”为姓,以“羽”为名,喻意为鸟一样地飞出潼关。这样后来就一直叫关羽。

华国锋不姓华前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本姓苏名铸,曾担任过山西省交城县抗日联合会主任。“华国锋”其实是“中华抗日救国先锋”之衍名。他的子女们仍然姓苏。

柔石不姓柔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本名叫赵平福,取意“平安是福”。由赵平福到柔石记载了一段有强权而无公理的故事。一天家乡的豪绅喜得贵子,看中了“平福”这个好名字,就给儿子用上了,不准赵平福再用此名。赵平福斗不过豪绅,只好另觅它名,他见家乡有座金桥柔石,觉得不错,于是就以柔石为名了。要不是鲁迅先生提及,大概很少有人知道柔石的原名了。

启功不姓启已故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书法家启功先生赫赫有名,被誉为“国宝”。学界的人知道他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有人给启功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先生收。”启功只是一笑,不以为意——他满腹经纶,饱经沧桑,早已看透了世事。后来这种写法的信件越来越多,启功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他还特意在《中华读书报》写文昭告天下:“我叫启功,字元白,也写元伯,是满洲族人,简称满族人,属正蓝旗。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姓启名功。有的人说,您不是姓爱新觉罗吗?……如果爱新觉罗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

牛群不姓牛著名相声演员牛群的父亲不姓牛,牛群当然也不姓牛。“牛”从何而来?牛群的父亲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曾任天津财经学院院长。解放前他一直从事地下工作。该同志工作认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很像一头老黄牛。因此党内同志叫他“老牛”。久而久之,人们都以为他姓牛。为了地下工作的需要,他后来干脆改姓了牛,并且给两儿三女都冠以牛姓。1937年,因身份暴露,组织上安排他去延安。一去便是13年,革命胜利后,夫妻团聚,牛群便是这对夫妻重逢的爱情结晶。

本文后一部分中的诸如“×××不姓×”属众人不知类,前一部分属众人不懂类。我们强调的正是前一部分。的确古代某些人的姓氏看来隐晦,实则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我们仔细考究揣摩,才能弄懂真相,而不能贸然判是。

姓氏用字中的三个特殊字

隗、郇、覃是姓氏用字中的三个特殊字,即使是汉字专家学者遇到了它们而要报出读音也会感到为难。

报载,香港凤凰卫视女记者隗静和比自己大30岁的美国退休少将布莱恩特结为伉俪。后来他们夫妻二人充当了中美民间大使——向美国朋友介绍真实的中国。他们还创办了一个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咨询公司,专为中美公司互相投资牵线搭桥。

朋友,请问这位女记者姓什么?不是姓“隗”吗?不,我问的是“隗”的读音。查字典,作为姓氏用字,“隗”有两个读音——wěi和kuí。一字二音并不稀奇,但作为姓氏用字的一字二音却给社会交际带来了不便,这实在是没有法子的事。

其实曾有位语言学家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意见。近读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语言闲谈》,他还提出了与隗字情况相类似的两个字——郇和覃。这也是两个姓氏用字,一个读作xún和huán,另一个读作tán和qín。周先生说,一字二读的姓,如果要加以区别,只有改。办法有二:一、改写。隗kuí改为“魁”。郇xún改为“旬”。覃tán改为“谭。”但是姓隗wěi,姓郇huán,姓覃qín,不改。二、改读。同字两姓读成一个音。两姓合并。要说办法,大概也只能如此。周先生提出的“改写”与“改读”实际上是三改写三不改写,三改读三不改读。不改写不改读者当然没有意见,而要改写要改读者却不大愿意接爱。中国人常说“行不改姓,坐不更名”,把自己的姓名看得很严肃。尤其是对于姓氏,人们常把它和老祖宗联系在一起,认为改姓是对祖先的背叛。国家语委也没有采纳这个意见。笔者的理解是,隗、郇、覃都是小姓,交际上虽有不便,但影响是有限的。这里,我们举一个不相关,但理上相通的例子——陕西省雒南县的“雒”已简化为“洛”,原因是这个字笔画繁多,也难认。但是作为姓氏用字的“雒”,一样的笔画多、难认,却并没有简化。同理,雒是一个小姓,这个字的消极因素带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一姓二音确实给交际带来不便,但要对此类姓氏用字实行改写或改音却难以实现,所以只好放弃“加以区别”,好在此类姓氏用字不多,带来的社会影响不大。

由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说起

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在华盛顿会见了达赖。人们知道,达赖是“藏独”集团中的头目,倒过来说,这个头目名叫达赖。这种人物名称解释对不对?对,但不全面。因为:人名是称谓,但称谓却不完全是人名。“达赖”是“达赖喇嘛”的简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之一(另一为班禅),意为“德智广深如海无所不纳之上师”。达赖喇嘛转世必经中央政府册封,已成历史定制。今之达赖喇嘛为第十四世。

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转世活佛之一。“班”为藏语音译,意为“博学之学者”。“禅”为藏语音译,意为“大”。“班禅”意为“大学者”。1645年,扎什伦布寺座主桑罗却吉坚赞实际主持藏传佛教格鲁派教务,受赠“班禅博克多”名号。班禅活佛转世系统在桑罗却吉坚赞圆寂时建立起来。清康熙年间赐“班禅额尔德尼”封号与五世班禅。此后,历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封册。

“达赖”的全称是“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啦达赖喇嘛”。“圣识一切”,汉语,意为“佛学知识、无所不知”。“瓦齐尔达啦”,梵语,意为“金刚菩萨、不屈不挠”。“达赖”,蒙语,意为“大海”。“喇嘛”,藏语,意为“上人、和尚”。这个称谓包含四种语言:汉、梵(印度)、蒙、藏。

“班禅”的全称是“班禅博克多额尔德尼”。“班”,梵语“班弟达”的简称,意为“学识高深的学者”。“禅”,藏语,意为“大”。“博克多”,蒙语,意为“智勇双全”。“额尔德尼”,满语,意为“珍宝”。这个称谓也全括四种语言:梵、藏、蒙、满。

一个称谓由多种语言组成,反映喇嘛教来自印度,奉行于西藏和蒙古,受到满清皇帝的保护。

以上所述涉及宗教、语言、历史和政治四个方面。宗教、语言、历史方面的知识说明了一个政治问题: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姓氏解析三字经

弓长张、立早章(有人说应为音十章),言午许、双人徐等解析式的姓氏,是人们交际中抗谐音干扰的妙招,不但能让对方听懂,不发生混淆,而且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请看《姓氏解析三字经》。

山今岑,真心慎,双木林,耳东陈。

言午许,两口吕,双人徐,干钩于。

人可何,木可柯,加贝贺,金戈戈:钱的繁体为錢。

人中仲,人冬佟,木公松,二马冯。

走肖趙:趙今简化为赵。

,牛角刀(解),曰兆晁,女兆姚。

弓长张,立早章,木昜楊:应为木昜(yáng)。因为很多人不认识“昜”字,所以习惯上把木昜楊说成木易楊。楊今简化为杨。

,木亢杭。

八牛朱,足各路:足,作为偏旁部首用字时为“”。

,古月胡,止戈武:“武”上边的一小横是“戈”中“撇”的位移变形。

禾子季,木子李,士口吉,言午许。

木每梅,雨田雷,弗贝费,非衣裴(pei)。

穴卖窦,万出头(方),彦页颜,米女娄。

点下卞,言炎谈,口十田,竹官管。

雨隹:隹音zhui,佳音jia,这里是隹,不是佳。

霍,刀割禾(利),草内芮,白木柏。

禾火秋,九人仇(qiu),革木靳,木卯(mao)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