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徜徉汉语王国
31943200000043

第43章 名人和名人出错(1)

文艺领域的拓荒者——李叔同

本义的“拓荒者”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喻义的“拓荒者”还得有心灵敏感和艺术天分。作为文艺领域的拓荒者,李叔同对外来新事物十分敏感,在接受外来新事物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天分。他几乎走遍了文艺园地,在诸多方面开拓疆土,另辟新径,又都路路领先,称得上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位奇人。

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学习。一个备受清朝进士家庭封建礼教熏陶的青年竟然选择了其他留学生不敢、不愿问津的西洋画专业。此举成为当时一大新闻。半个多世纪后,即建国初期,对画裸体模特,在中国尚有争议,可在早,这已是他的必修课。李叔同有幅素描女头像,充满悲悯哀戚,别具神韵。有人将这帧名作与达.芬奇的自画像比照解读。这位女子正是他携带回国的日本夫人。他在绘画方面实践与理论并重,均有建树。毕业回国,先后在天津直隶模范工业学校和上海城东女学校教图画课。在沪时又被聘为《太平洋报》文艺编辑,主编《太平洋画报》。李叔同的同代人吕凤子称:“严格的说来,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首倡者,应推介李叔同为第一人。李先生应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把西洋画思想引介于我国,进而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要的改良思潮,而后的刘海粟、徐悲鸿等在实质上都接受了李先生的影响,进而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推进者。”出家后,他与学生丰子恺合编《护生画集》,丰子恺绘图,弘一法师写偈语。这一文图并茂、新颖深刻的画集曾对广大善男信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叔同在日本学习西洋画的同时,还潜心研究西洋音乐。他经常去高等级音乐会场所,品味西洋音乐。自己也弹得一手钢琴,拉得一手小提琴。他在日本时曾独立编辑了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多期。归国后,他在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校任音乐教员,是一位为国家培育新型音乐人才的先导。他创作的歌曲《春游》《早秋》等赢得社会赞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采用外国歌曲配制新词作为教材,如《送别》《西湖》等,这在中国早期具有启蒙意义。《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吹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校园歌曲久唱不衰,至今,仍在许多场合演唱,又多闻于反映早期故事的电影中。丰子恺说:“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文才与乐才,据我所知,中国作曲作歌(词)的只有李先生一人。”李叔同还在《白阳杂志》上介绍了乐圣贝多芬。此为国内早期介绍贝多芬的创举,有开先河的意义。

李叔同喜爱京剧,在上海期间,留下了多帧古装剧照。到日本后又携友闯入新剧(话剧)。恰在一百年前,即1907年他发起组织了“春柳社”剧团,出演《巴黎茶花女遗事》,饰茶花女。他剃须束腰,身着粉红洋装,为中国话剧发出了第一声曼丽的鹤鸣。一位日本友人称:“李君的优美婉丽绝非日本俳优所能比拟。”随后,他又演出《黑奴吁天录》,饰演美柳夫人。后来他的一个学生得到所赠的剧照惊叹:“这样庄严的李先生竟会装扮成那袅娜:袅娜:形容女子姿态优美。袅,音niǎo。

的西洋女子,其腰之细,真叫人吃惊,就是西洋女子,恐怕也要减食饿肚以后,才能束成这样的细腰呢。”李叔同还深入研究莎士比亚,把莎翁的墓志铭译成近代英文,又转译成中文。后来,以隶书笔意,书写“莎翁墓志”,将全文发表于《太平洋画报》上。有人称:“这是古老英伦的莎士比亚和中国的开创者第一次相遇,是以墓志铭形式拉开的一道通向西方戏剧的闸门。”

1912年李叔同主编《太平洋画报》时,首创广告图案之法,因此被后人誉为“中国广告艺术的开创者”。

前面提到,作为文艺领域的拓荒者,李叔同路路领先。其实还并不仅至于此。早在1903年,他在蔡元培先生的指导下,将日文《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译成中文。这对中国新法学也有着启蒙意义。

李叔同对书法和篆刻也均有极高造诣。出家后,他放弃诸艺,独钟情书法。至今,他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仍珍藏于杭州西泠印社。笔者曾在一篇书法评论文章中见到这样一个论点——“现代书坛上有三大圣人:毛泽东、李叔同、林散之。他们都是创新的典范。”

人们叹息,中国少了一位音乐大师、美术大师、话剧大师,但是却产生了一位饮誉海内外的重振南山宗律的佛学大师。中国佛学史上,弘一法师赫然名列其中。

破解“弼马温”

有时对一些司空见惯的词语,要是打破沙锅璺(问)到底,你一时还真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比如“弼马温”。

话说泼猴孙悟空在东海龙王那里强行索要了金箍棒,接着又在森罗殿上要来生死簿将猴属之类一概用笔勾掉——从此猴类的生死冥王就再也管不着了。玉帝闻知后大怒,决定派天兵天将捉拿妖猴。老谋深算的太白长庚星知道这个猴头十分难惹,便向玉帝建议由他下界招安。玉帝应允,封孙悟空在大罗天御马监养马,官名为弼马温。后来孙悟空嫌官小,不辞而别,又回到花果山,并自封为齐天大圣。

交待了来龙去脉,再让我们来琢磨这个官名的确切含义。养马的官的确是个不起眼的小官。猪八戒有求孙悟空时亲热地称猴哥,恼恨时却喊弼马温。看来这又是一种贱称。弼马温三个字中有个马字,这似乎和马有点关系。但在“马”字前后又缀以“弼”和“温”却又把人推到五里云雾之中。

“弼马温”到底是什么意思?

明谢肇浙《五杂俎(zǔ)》称:“置狙(jū)于马厩,令马不疫。《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盖戏词也。”狙即猢狲,也就是猴子。把猴子放到马房,马就不会得流行性传染病。“弼马温”这个戏词戏在哪里?“弼”者辟也,“温”者瘟也,“弼马温”即辟马瘟,也就是避免马染上瘟疫的意思。

想起了“六马”马寅初

前几天女儿打来电话问老伴:“今天是几号?”“六号。”“二○○六年六月六日——六六六,今天是个大顺的日子。”老伴恍然大悟。女儿又说:“六×巷六号院×六室,又是三个六。空间上的‘六六六’恰逢时间上的‘六六六’,真是顺耳、顺眼、顺手、顺意、顺心,一切顺乎。”按照汉族风俗,“六”为顺。其实人间凶吉祸福事,不在数字中。缘此,笔者想起了“六马”马寅初。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原任校长马寅初,按干支历法,生于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又姓马,有人说他集“五马”于一身。他提出了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主张,1957年发表了《新人口论》。但却遭到了不公正对待。有人说,《新人口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翻版。“五马”加“一马”,马寅初集“六马”于一身。

马尔萨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牧师。早在17世纪90年代,他就敏锐地看到了人口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但却荒谬地提出了用贫困、饥馑、瘟疫、繁重劳动、战争等方式来减少人口,使之与生活资料的增长相适应。《新人口论》和《人口论》有着质的区别。马寅初坚持真理,对“六马”作了这样的诠释:“这匹‘马’啊,是马克思的‘马’。‘五马’再加上马克思的‘马’是‘集六马于一身’。”

“六马”之“六”对马寅初来讲,岂止是不顺,简直是一场灾难,不过可幸的是他生性豁达,身陷逆境仍能泰然处之。1979年党中央为这位时年92岁的老人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王力其人及王力重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