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徜徉汉语王国
31943200000038

第38章 辞书(1)

我看两“华”竞秀

《新华字典》自1957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多次修订、再版,四十多年来它几乎是独霸书市。最近书市又冒出了一个《中华字典》,印刷120多万册被预订一空,可见其也非“等闲之辈”。我粗略地翻了翻《中华字典》,并对照了《新华字典》,认为二者各有千秋。

给一些字(词)的定义,《中华字典》比《新华字典》更科学、更确切、更详细。例如,前者,大: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通常的情况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后者,大:跟“小”相反,占的空间较多,面积较大,数量较多,程度深,范围广。两者的诠释大体相同,但前者“超过通常情况……”的界定,更加准确、具体地揭示了“大”相对性的本质。又如,《新华字典》,概:情况,景象,胜概。而“胜概”又是什么?在《中华字典》里有了答案。概:景象,状况,胜概(书面语言,优美景色的意思),再如《新华字典》,牢:养牲畜的圈;《中华字典》,牢:关养牲畜的圈。多了一个“关”字就多了一层意义。

《中华字典》对在字音、字形方面易致讹误,易生混淆的字附有说明。例如:稔rěn,不读nián;掮qián,不读jiān。铅,右上“几”末笔无钩,不是“几”。骨,上面是“”,3画,不是4画的“”。这本字典确实是正音正字的范本。

《中华字典》还收录了当前流行面比较广,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些新词语。很多人对某些新词语似懂非懂,不甚了了,欲穷根由,苦无查处。笔者在这本字典里碰到的有“硬件、软件、央行、央视、硅谷、托儿、买单、牛仔裤”等等,当然,实际上远不止这一些。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单音词,《中华字典》在对单音词的释文中又常常引出一些有名的典故和脍炙人口的诗文佳句。例如:荆——荆条坚韧——古时用作鞭打刑具——负荆请罪(诚心诚意主动向人认错)。颦,皱眉:东施效颦(比喻模仿他人而不当)等等。

总之,《中华字典》的新特点、新突破十分可贵。

当然《新华字典》也有它的长处。一些词义和另一些词义存在着某种关系,《新华字典》把这种联系情况分为比喻、引申、转化三类,加以注明。例如:“敌人一天天烂下去”,用“烂”比喻“崩溃”;“列入甲等”中的“列”,是由其原意“陈列”引申出“归类”的意思。“深明大义”中的“明”,是由其原意“明白”转化而来的“懂得”之意。这种对词义之间联系情况的分析,可使读者准确地把握词义,从而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

《新华字典》释文准确可靠,其权威性并未因出现了新对手——《中华字典》——而有所下降。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征是竞争,两“华”争秀是书市上竞争的一种积极现象。竞争也能把不尽合理的书价降下来——《新华字典》和《中华字典》的总体编辑质量以及纸张、印刷、装帧等都大致不差,“独霸”时《新华字典》每册定价11元;后出版的《中华字典》比对方还多了11.5页(23面)售价却为10元。这样,《新华字典》想要涨价就不能不有所顾忌了。

我看另类词语

一部正规的汉语词典里却编纂了西文词语,鲜见。我把2001年修订版《新华词典》里被打入“另册”的词语叫作另类词语。改革开放以来,西词语大量涌现,令人有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之感。打开收音机,常有“这里是FM”的字样,打开电视机,常有“TV”“MTV”的字样;和几位老同学聚餐,有人提议实行“AA制”;到医院去看病,有时会被告知要做“B超”或“CT”;股民们最近有个好消息,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炒“B”股;美国小布什上台以来,“NMD”一词在新闻媒体出现的频率大为提高。

汉语语言文字专家主张对外来词不能生吞活剥,而应该尽可能地加以汉化。与此相反,新闻媒体好新求异,偏要摆弄出一些原装的西文词语来。这实在是没有法子的事,因为语言文字专家的主张并不具有强制性,虽然是对的。于是辛苦了缺乏外语知识的人。

汉语词典能否收录西语词,这在辞书界尚有争论。有人说,既是汉语词典,就不能收录西语词。这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当前报刊杂志上时不时地蹦出一些未加翻译或注释的这类词语,难煞了一部分读者,这也是一个实际问题。《新华词典》的编辑把此类词语编入“另册”,既明确表示它们不是汉语词林的正式成员,又帮助很多读者摆脱呆若白丁的困境。这种严格区分规范性和查考性的手法实在是高!这样以来,不大懂得西语的读者通过该词典便可知道:MTV是音乐,CT是计算机体层摄影,WTO是世界贸易组织,NMD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北京某媒体在报道新版《新华词典》出版的消息中有这么一句话:“但事实上,像CT、CEO、MTV这类纯西文字母缩写词已经融入到汉语言文字中,于是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便敞开胸襟,尽量多收了。”笔者认为:远没有多收,而是还嫌太少;不是“深入”而是浮现;不是“融入”,而是搀杂。收录的词汇不足百条,这与报章杂志上出现的数量、比例十分悬殊。浮现物是不稳定的,搀杂物有时可能会被剔除的。汉语对外来词语确实是敞开胸襟,但绝不囫囵吞枣,必得咀嚼:咀嚼:音jǔjué。用牙齿磨碎食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消化。换句话说,一定要经过充分汉化才能收录。譬如,英语音译词“德谟克拉西”“赛因斯”曾时髦过一阵,俄语音译词“布拉基”“康拜因”也曾流行过一阵,但后来,这些急于“拿来”的音译词都分别为“民主”“科学”和“连衣裙”“联合收割机”所取代。汉语吸纳西语新词很讲究,很严格,也很有办法,早年对英语meonlinght和俄语TpakTop的吸纳就很高明,前者被译为霓红灯——像彩虹一样五光十色的灯,后者被译为拖拉机——连拖带拉的机器,简单明了,译音又译意,并符合汉语构词规则。由此看来,《新华词典》的编辑,把一批最新的西语词打入“另册”,而不急于“扶正”,从治学态度上讲是非常严谨的。

附带指出,在修订的《新华词典》第1329页“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似应为“西文及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因为这里共收录了87条词语,其中西文字母开头的只有27条;而纯粹的西语词却达60条。换句话说是两个部分,而原标题仅包含其中的少部分。同时,原标题的概念也绝对不包含占大部分的纯粹西语词语。《新华词典》是一部颇具权威性的中型辞书,但在这里所用的标题有以偏代全之嫌。

新词新义漫说

突出时代特点,反映学术成果是修订辞书的宗旨和原则。语言相对稳定,但时代在前进,事物在发展、变化,语言也总是相应地变化、发展——尤其在社会急剧变更时期,这种变化、发展也必然有着明显的体现。《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后附的“新词新义”中收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纳米技术”“转基因”“沙尘暴”“下课”“综艺”“作秀”等等。咀嚼品味新词新义饶有兴味。

新鲜风趣类[戏说]:附会历史材料,虚构情节进行创作或讲述。“戏说”是快节奏生活中的轻松剂,谁要硬是根据史实非难“戏说”,他不是食古不化的呆子就是抬杠的专家。[双赢]:双方都得益。赌博中有输有赢,也有不输不赢;竞技中有胜有负,也有平局。两相较量中决不可能有双赢情况。然而在某些竞争中,确有双赢事例,例如中美商贸谈判。[下课]:补义为辞职或被撤换。从此,“下课”一词就不再是学校的专利了。[猫步]:时装模特表演时走的台步。猫的走步是蒜辫式的,时装模特的走步酷似猫步,此喻惟妙惟肖。[煽情]:煽动人的感情或情绪。“煽情”类似“煽动”,后者是贬义词,义为“鼓动”(别人做坏事)。《港台词语词典》对“煽情”的注解是“蛊惑人心”。上述词语新鲜、风趣生动,为人们乐意接受,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