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士角色与心理护理
31930200000023

第23章 自杀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近年来,医院救治各类自杀病人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及家庭的普遍关注。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意外死亡率是156/10万人,其中人口标化自杀死亡率为45.34/10万人,自杀死亡占意外死亡的比例为26.44%。因此,研究自杀病人的心理特征,做好自杀未遂病人的心理护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杀行为是当一个人烦恼和苦闷发展到极端,对“破局”的事态产生恐惧,对生活丧失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而采取的最后的解脱手段。自杀始于心理挫折,发生在摆脱抑郁心理冲突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自杀的发生率、死亡成功率和自杀行为方式都有一定差别。我国自杀的直接诱因有恋爱受挫、夫妇间冲突、被侮辱、家庭纠纷、人际冲突、严重躯体病、学业挫折、经济困难、精神病等。

从产生自杀的心理类型,可分为心理满足型和心理解脱型两大类。解放军第一医院1991年~1997年收治自杀患者621例。

一、心理满足型与心理解脱型划分标准

(一)心理满足型

此型又可分为冲动性和威胁性2种。

1.冲动性自杀

系指病人在愤怒、绝望、恐惧等劣性心理刺激下产生的自杀行为,自杀前无充分思想准备,来势凶猛,自杀的方法极端,旁人始料不及。追溯这类病人的性情,常会发现有急躁、倔犟的特点。

2.威胁性自杀

系受挫折后,为了宣泄内心痛苦,补偿心理矛盾,或以恐吓、要挟形式来实现某种需求。这种情况绝大部分多为青年女性,多是服安眠药自杀,一般以安定为主,多在100片以下。自行割破血管的也不少见。80%的自杀者流露出自杀言行,这种信息实际是呼救信号,绝大多数自杀者处于生与死矛盾心理激烈斗争之中。他们有自杀行为后,常立即通知家人或有意让家人或旁人发现,送往医院抢救,抢救时表现为非理智性、神经质、故意不配合。

(二)心理解脱型

1.安乐性自杀

系指患者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但始终不能摆脱心理或疾病的痛苦,因向往平静、安宁的生活,故采用“安乐死”,以达到来世的解脱。自杀前,他们进行一番修饰或化妆,衣着干净、整齐,服各种安眠药量较大,多数在200片以上。不愿被人发现,故常在晨起或中午被旁人发现后送往医院,经抢救成功者,则大多表现痛苦、自卑且不能自拔。

2.超脱性自杀

此类患者表现对现实生活曲解,或遇事不尽己意,从而产生强迫性自杀意念,其自杀方式常是惨不忍睹。病人事先多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有时还怀有报复心理,有可能在自杀前有伤人行为。

二、心理满足型自杀的心理特点

冲动性自杀患者,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而威胁性自杀患者,女性高于男性16倍。从年龄看,冲动性自杀和威胁性自杀均多发生在15岁~40岁,此年龄组约占总数的85%。各组中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一)情绪急躁,性格外向

冲动性和威胁性自杀患者,在自杀前的心理特点就是缺乏稳定的心态,不能正确有效地摆脱困境和压力,心理承受能力低,思维方式简单,有认识障碍,一时冲动就想用自杀手段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二)后悔与求生心理

由于过激的情绪引起过激的行为,自杀后又感到很痛苦,并意识到死亡的恐惧。家人及朋友对患者中肯的劝说,产生后悔心理,随着这种心理的出现而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三)愤怒与报复心理

冲动性自杀患者大多性格倔犟,争强好盛,遇事不够冷静。自杀未遂后,更是愤怒、粗暴、情绪反常、拒绝抢救治疗。也有部分患者,经抢救恢复后仍一意孤行,坚持要报复他人,继续采取自杀行为。所以,对这类病人更要防止他们再次自杀。

(四)悲伤与羞愧心理

威胁性自杀者,大多自我意识强,不能忍受委屈和挫折。有些人并不真正要自杀,而是想通过自杀行为来实现或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当被对方或旁人识破后,往往羞愧不已,甚至因周围和对方对自己的冷漠而悲伤。如果关系处理不好,可转为冲动性自杀。

(五)情感的强烈与多重心理

当病人被医护人员和亲属重视时,情感反应强烈,表现为啼哭、谩骂、歇斯底里样发作,希望引起周围人的重视。当目的未达到时,又表现出自卑、悲伤、焦虑,甚至有可能产生真正的自杀行为。

三、心理解脱型自杀的心理特点

这一类型自杀病人虽然不多,但死亡率较高,故应引起高度重视。这组病人中女性高于男性,尤其多见于15岁~40岁的人群。

(一)情绪忧郁,性格内向

解脱型自杀患者的性格,多是不爱交际,依赖性强,且固执、孤独、狭隘。当他们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矛盾或有重病缠身时就丧失生存的希望,认为只有一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二)敏感多疑

解脱性自杀患者一方面觉得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忧郁内向的性格使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下不了决心。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对周围的事很敏感,总怀疑别人在害自己,经常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之中。

(三)自信与自卑

超脱性自杀患者多为年轻人,他们错误地估计自身能力,盲目自信,但与现实差距较大,导致心理失衡。对困难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遭受挫折后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自卑感。

(四)情感脆弱多变

此类多为有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或大部分需他人协助的病人,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又怕看别人那种同情和怜悯的眼神,稍微出现一点不良刺激,便自责、自罪、沮丧、痛苦。经治疗病情好转后,求生的欲望特别强,但对今后的生活又表现出信心不足。

四、自杀未遂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稳定情绪

冲动性和威胁性自杀患者,其心理特点导致了在救治中和救治后,患者会表现不冷静,不配合治疗,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反感。此时,首先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过多的探视、会客,且不宜过急地了解自杀的原因,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意识清醒者,采取抢救措施应尽量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其次,要给患者以特殊的关怀。暂时不要指责患者的粗暴无理,不讥笑、讽刺患者的嚎哭、谩骂,必要时,请与患者发生冲突的对方,向患者赔礼道歉,以使患者得到心理失衡的补偿。再者,可与患者交谈他感兴趣的事,或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驱逐其烦恼,转移注意力。

(二)诱导宣泄

安乐性和超脱性自杀患者,拒绝与人交谈,不愿倾诉内心的痛苦,总想一死了之。此时护士主要的工作是使患者讲话,将心中的抑郁宣泄出来,防止患者再次自杀。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满足患者的依赖性

护士不怕脏,不怕累,及时为患者做好各种生活护理,即使患者能做,出于依赖性,不想做时,也不要责备他,而要诚心诚意地帮他做好。使患者感到医院亲如家,护士比自己的亲人还亲。也可让患者的亲人或最要好的朋友来陪伴,给患者以心理的安慰,使患者尽早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2.赢得患者的信任

主动和患者谈心,而且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同情、理解他们的心态。对失身的女青年,不要认为她们就是坏女人,不要一味责怪她们,更不要对她们另眼看待。要从社会背景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帮助她们分析失身的原因,解决心身两方面的痛苦。对有疾病缠身的患者,可以给予适当的治疗,并教给他一些解除痛苦的方法。

3.鼓励病人倾诉自己的委屈

要以良好的语言、态度、行为去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负性情感反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即使是错误的,也要耐心倾听,让他讲完,且暂不做任何评价,还应为他们保密。

(三)正视现实

自杀患者经抢救过来后,一部分人情绪稳定,认识到这种行为毫无价值,给自身增添了痛苦,给许多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给家庭增加了负担。社会的舆论,使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感到悔恨和内疚。另有部分自杀未遂患者,由于想死而没有成功,会觉得很丢人,产生自卑、绝望、厌世等消极心理反应。此时要积极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现实,及早跳出误区,走出迷惘。

1.正确认识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让患者认识到,挫折和失败,既是人生一帖清醒剂,又是人生一座加油泵。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表明,身在顺境时,因为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容易产生惰性;而身处逆境,遭受挫折压力时,就往往会使人迫于境遇,敏锐进取。这时,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会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2.逆境中的心理补偿

要患者认识到,一个人既要为自己确立一个终身的奋斗目标,又要懂得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一条途径未达到这一目标,可以改善途径或降低目标,再做尝试,从别的方面获得成功,以得到补偿。(严颖邵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