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雪岩:红顶商人叱咤商场的终极学问
31907900000016

第16章 多面看人选人才

看人不能拘泥于一点,不能只看一面,这也是胡雪岩用人的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经验。

要用人自然要识人。从招揽人才的目标来看,当然最好是能得眼光手腕两俱到家的人才而用之。一般来说,腿脚勤快,办事扎实,交待的事情可以为你很稳妥地办好的帮手好找,而不仅能够稳妥地办事,而且能够创造性地办事的将才难求。

一个希望有大作为的生意人,在识别人才时,眼睛当然要“盯”在这样的人才身上,一旦遇到,便要不惜代价,使其乐为己用。不过,生活中也确实难得有面面都强的全能人才。有魄力的人,可能粗枝大叶;心细的人,可能手面放不开;老实肯干的人,脑袋瓜子却可能不灵活,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而脑袋瓜子灵活的,又可能偷巧卖乖,办起事来让人不放心。这的确是实情。

尽管如此,人总是要用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途,关键还是在于用人者的眼光,在于看人的角度。一个大家都应该知道的道理就是,看人不能只看一面。

胡雪岩在苏州收了阿巧姐的弟弟福山跟着自己学做生意。福山已经在一个布店学徒三年,算盘拨拉得挺“溜”,人也机灵。但胡雪岩还要考考他。正好刘不才与裘丰言为运军火的事到了苏州,好整以暇到一个当地有名的“堂子”里吃“花酒”去了。胡雪岩叫身无分文的福山去把他们找回来,以此来试试他的“外场”本事。

让一个小小年纪的后生到烟花柳巷里去找人,这种考察人的方法实在有些特别,随胡雪岩到苏州的周一鸣就觉得似乎有些不妥,以为虽是要考察他的“外场”本事,但让一个小后生到那种地方去总不大相宜。他怕福山小小年纪落入那种“迷魂阵”。胡雪岩对周一鸣的担心不以为然。他对周一鸣说:“不要紧的,我看他那个样子,早就在迷魂阵中闯过一阵子了。我倒不只是考他,就是要看他那路门径熟不熟。少年入花丛,总比临老入花丛好。我用人跟别人不同,别人要少年老成,我要年纪轻、有才干、有经验。什么事都看过经过,到了紧要关头,才不会着迷上当。”

胡雪岩不仅考察人的方法特别,看人的角度更特别。就一般人看来,年轻后生“闯”烟花柳巷一定不学好,这样的人即使有才,大约也是不会被看重的。而胡雪岩倒是通达得很,年纪轻轻“闯”过那种地方反而是一个长处。其实,如果不是就事论事,胡雪岩的看人角度实际上是一个很必要的角度。认为年纪轻轻到过那种地方不好,自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那只是一个方面,而对于那时的人来说,稍稍有些身份,有一点积蓄的人又有几个从来没有到过那种地方?何况像福山这样一个年轻机灵又是单身的后生。而且,“食色,性也”,那种地方对于像福山那样的后生,诱惑力总是存在的。“闯”过,经历过,也就有了经验,也就不足为奇,“到了紧要关头,才不会着迷上当”,这当然比完全没有经验而在紧要关头着迷上当好得多。

看人不能拘泥于一点,不能只看一面,这也是胡雪岩用人的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经验。比如刘不才,纯粹一个花花公子,且嗜赌如命,一个规模相当不错的药店被他输得精光。在别人眼里,这绝对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败家子”,就连他的亲侄女芙蓉,对他也没有一句好评价。但胡雪岩却看到了他的另一面:第一,他赌得再狠,输得再惨,手上几张祖传的秘方决不当赌注押上,说明他心里还存着振兴家业的念头;第二,嫖赌吃喝样样都来,而且样样在行,样样都能翻出花样,但决不吸大烟,说明他还没有堕落到自贱自戕的程度。就凭这别人不注意的两条,胡雪岩就看出他还有药可救,而他会玩却又正是自己用得着他的地方。胡雪岩收服了刘不才,抑止他的毛病,用他的“长处”,为自己做成了几件大事,例如拉拢庞二联手对抗洋庄,例如在太平军占领杭州期间托他为自己照顾老母妻小,例如由他去收服小张,而为收复杭州后振兴自己的生意打基础,都是靠了刘不才。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看人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否则,真是人才在眼前自己也可能发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