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心养性养生
31904500000074

第74章 影响中年人身心健康的情态因素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情态活动,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但过激的情态活动,则可使内脏发生疾病。《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

现代医学认为,中年人所患的疾病,50%~80%起于精神创伤。长期情绪忧郁、恐惧悲伤、紧张烦恼等,比精神稳定的人易患一些不治之症。恶劣的情绪引起的疾病,并不像细菌、病毒那样,直接侵犯人体,导致某种疾病。任何内外环境的刺激,超过一定限度时,就有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引起体内神经对所支配的器官的调节障碍,出现一系列的机体变化和功能失调及代谢的改变,包括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和其他方面异常现象的发生。正如巴甫洛夫指出的:“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故中年人尤应重视情态致病,努力避免各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其中特别要注意:

(一)紧迫感

所谓紧迫感,实质上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即随时随地都存在的精神压力。中年人总感到有做不完的事,有干不完的活儿,因此,在日程安排上满打满算,争分夺秒,一切都是快节奏,他们的神经细胞高度兴奋,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久而久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表现为神经官能症、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进而食欲下降、腹胀、浑身无力,若再加上生活条件艰苦、工作条件困难,时间一长身体就会过早衰老,甚至早逝。

(二)过早衰老感

中年以后,身体慢慢衰老,这是自然规律,花有开谢、月有圆缺,人的青春不能永驻,但一些中年人,不能正确认识人生的这一发展历程,在心理上过早地产生了衰老感,经常“高堂明镜悲白发”,感叹不已,总觉得“大不如前”,这是一种心理衰退的反映,对人非常有害。祖国医学认为,“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意思是,经常忧愁伤感的人,可使人的气血运行发生障碍,而“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这说明心理上的衰老可加速生理上的衰老。

【三)烦躁

不少中年人,自觉日已过午,因而迫切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但却事与愿违,故无名火时常发作。在家里,若遇到老人病多,子女不争气,夫妻关系不协调等,就更感到烦恼、急躁,总之,中年是许多矛盾的焦点,处理不好,不但心情烦躁,严重影响工作,而且会给家庭带来痛苦。因此,中年人一定要心胸坦荡,遇事想得开,关键是要积极正确地解决矛盾。任何矛盾都不会因你的急躁而解决,相反,越急越会把事办糟。

(四)疑病、恐病感

许多慢性疾病在中年是高发期,因此,人到中年要定期检查身体,及早发现疾病,以便早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但不少人疑病、恐病现象十分严重,总将自己身心衰退的某些征象看成大难临头,怀疑是否得了某种绝症,忧心忡忡,草木皆兵。这种心理上的疑病、恐病感,是一种精神上的无形压力,时间长了,必然影响生理机能,消除机体的抗病力,给疾病侵袭大开方便之门。

此外,疑病、恐病的后果是神经高度紧张,尤其是怀疑自己得了癌症之类的病,就会紧张得不得了,总认为“死已临近”,惶惶不可终E1,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即使没有病,也会折腾出病来。总之,中年人要正确对待疾病,即不要满不在乎,掉以轻心,又不要把病看得过重,疑病、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