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心养性养生
31904500000005

第5章 养生必须动静结合

动与静,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两种形式。动与静又是不可分割,有其内在的联系,但两者之间,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亦即在绝对的运动中包含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止中又蕴伏着绝对的运动;并以此形成相对的动态平衡。对此,王夫之曾说过:“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思问录内外篇》)

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有动与静的运动形式,例如人体的****与阳气,便有相对的动静运动。****主静,是人体营养的根源,阳气主动,是人体运动的根本;又形属阴主静,代表物质结构,气属阳主动,反映生理功能。动与静,必须适度,即不能出现太过与不及的状态,就能保持人体的健康。故周述官说:“人身阴阳也,阴阳,动静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

人在生活中,亦宜保持动、静的适度,这主要指形与神。从宏观上讲,心神宜静,形体宜动。心神宜静,以心神为一身之主宰,能统率五脏六腑。以静养心神,又称为守神。老子曾说过:“至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十六章》)也就是要求以至虚和守静的功夫,以达到心境空明宁静的境界。《素问·痹论》说:“静者神藏,躁者消亡。”《医述·医学溯源》也说:“欲延生者,心神适恬静而无躁扰。”前者说明神静的重要,后者则明确神静对养生的作用,人若能保持心神清静,则安宁舒畅,就能神藏而身强,既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神之静,应是心无妄用,而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实际上是精神专一、摒除杂念之谓。

形体宜动,生命需要运动,形体之动,除肢体活动外,内脏器官也需要动,才能使精气流通,气血和调,肢体活动包括各种劳动和体育运动,内在脏腑的活动。《黄帝内经》将它概括为升降出入。这种升降出入的运动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总之,心神宜静,形体宜动,动静有常,就能保持身心的健康。人体内在脏腑也宜保持其动静的协调,以五脏和六腑而言,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藏为静,泻为动,只有维持脏腑的相对动静,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动静适度,涉及以上所述的各方面,而这些方面对养生和康复治疗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动静两者中,首先要求动,只有如此,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把动和静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处理得当、协调有方,才能有利于养生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