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强小公司胜于做大大公司
31874900000086

第86章 精细化管理带来商业价值

以精细化管理做强小公司

有些公司不是不能做大,而是只要做大以后,成本就很可能失控,造成公司后续经营困难。所以,首先要追求“精益求精,控制成本”,先把公司做强,才能追求做大的目标。

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说的那样:“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压力,缺乏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的民营企业就必须实现产业专业化、管理专业化、资本专业化,坚持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

有的公司做大了,表面上资产增加了,但是资产素质和股价却不断下跌;有的公司走兼并、扩张的路子,完成了规模扩张,结果成本也失去了控制;还有的公司营业总收入直线上升,而净利润却急速下滑。这都是没有做好精细化管理的结果。

精细化管理以提高公司经营绩效为目的。通过对公司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保证公司战略能够在各个环节有效贯彻并发挥作用。通过细化公司管理单元,明确管理目标,改进管理方式,确保公司管理思想高效、准确、到位的落实。

——名词解释

“精细化”是针对过去公司“粗放型”管理而提出的在管理上的精耕细作。一般来说,粗放管理追求由投资拉动的规模增长,追求管理过程中的形式主义,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来精确衡量公司的发展状况。精细管理则强调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强调数量化和精确化。

下面,我们以戴尔电脑公司对销售人员的管理,看看“精细化”的独特之处,帮助总经理理解精细化管理带来的商业价值。

数据统计表明,一个戴尔电话销售员每天必须打至少4个小时以上的电话,同时每次通话时间的长短必须遵守相关限制。比如,10分钟以上的通话要有多少,4分钟以下的电话不能超过多少等。

这种严格的量化管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按照概率统计的原理,戴尔公司对销售员的通话限制进行了一个基本假设:电话销售人员每天的通话量决定着工作的成效。按照这一思路推理,如果电话销售员每天与客户的通话时间不超过一定的数量,那么他们要想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针对电话销售员的“精细化”管理就成为经理人的一个有效管理工具。

更重要的是,电话销售员在这种“精细化”管理制约下,抛弃了靠运气做事的思想,会全力投入自己的精力进行量化工作,并学会了主动对通话内容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工作质量的高效。我们看到,戴尔公司的电话销售员确立了自己的标准化规则,既克服了个性化工作带来的随意性,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了电话销售的效率。

事实上,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经理人和管理专家很早就注意到了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所谓“作业成本法”,其实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公司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会计学家科勒提出了作业会计的思想,这就是作业成本法的萌芽。到了20世纪后半期,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加强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按照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对间接成本的简单处理,导致成本核算的结果已经严重扭曲。于是,人们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全面兴起。

概括起来,作业成本法比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五大优势:

[1]通过对作业及流程成本的分析,发现流程改进的空间,如将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尽量减少在非增值作业上的资源投入,将更多资源分配到增值作业上去。

[2]可以考虑固定资产的闲置成本,从而为优化产能配置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

[3]利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构建成本盈利模型,将成本分摊到多维的成本对象,如地域、品牌、客户群等,而不是像传统的成本核算仅限于产品,从而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

[4]通过追溯成本的流动及分析成本的构成,可以对成本建立更加深刻的了解。

[5]通过更加细致和科学的分析,获得更为准确的成本数据,为管理层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数据。

总之,作业成本法通过为公司提供更加精细、更加准确、更加全面的数据,最大限度上帮助公司在各个层面提升了竞争力,突显了精细化管理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

毫无疑问,精细化管理会给公司带来效率和效益,而在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也要付出巨大的艰辛。特别是对那些处于创业阶段的小公司来说,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公司运作还不能步入正轨,许多基层员工要经常配合工作要求加班,付出了难辛的努力。可以说,这是精细化管理带来的巨大工作压力。对此,总经理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给员工合理的报酬,做到“一份劳动,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