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31805200000005

第5章 烽火戏诸侯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共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现在得到广泛认同。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shēng)即位,这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不管国家大事,只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bāoxiàng),他几次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让褒珦下了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幽王喜欢美女,就在乡下买了一个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闷闷不乐,没有露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可她怎么也笑不出来。周幽王说:“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叫虢(音guó)石父的人,为了得到赏金,想出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一带造了很多烽火台,每隔几里就有一座。如果有敌人,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如果把烽火点起来,附近的诸侯见了肯定会赶来援助的。娘娘见这么多兵马扑空,肯定会笑起来的。”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有个叫郑伯友的大臣听说了这件事就去劝阻周幽王说,烽火台是为了战时救急用的,这个玩笑开不得。大王现在这样戏弄诸侯,失信于他们,如果到了真有急事时,诸侯又以为大王在戏弄他们,不派兵相救,那如何是好啊。但周幽王却满不在乎。

到了晚上,周幽王真的派人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到这个警报,以为敌人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敌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大家了,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诸侯知道上了当,都憋了一肚子气。褒姒看见城墙外来了好多兵马,乱哄哄的,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后来,犬戎进攻镐京。幽王听到消息后,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结果犬戎兵一到,镐京就被攻破了。犬戎大军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的儿子伯服杀了,把褒姒也给抢走了。

■知识链接

褒姒的来历

在夏朝衰败的时候,有二神龙停在夏帝宫廷前,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夏帝命人占卜,得出的结果是:将它们杀了、请走或者留下,都不吉祥。再次占卜,结果是:请求得到龙的涎液储藏起来,才吉利。于是命人陈列玉帛,以简策写文告请求神龙,龙去了,留下涎液。夏帝命人用匣子将涎液装起来,除去地上留下的痕迹。夏朝灭亡后,这匣子传到殷朝,殷亡,传至周。始终无人敢打开它,到了周厉王末年,打开观看。涎液流到地上无法除去。厉王命宫女赤身裸体对着它大呼小叫,涎液遂变成一只黑蜥蜴,窜入后宫,正好被一名小童女碰上,女童成年后便怀了孕,生一女孩。无夫而生育,使她非常害怕,就将那小女孩丢弃在路旁。其时,已是宣王登位,曾有女童唱谣曰:“桑木做成的弓啊,箕木制成的箭袋,是要灭亡周国的。”恰有一对夫妇卖此二器,于是宣王派人抓他们。夫妇二人在逃跑的路上,看见被宫女丢弃的女婴,便收养了她。他们逃到褒国。后来,褒人获罪,为向幽王赎罪,将这个被丢弃的无父女子献给幽王。因为她从褒地而来,遂名褒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