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31805200000044

第44章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小的时候,腓力二世聘请了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作他和其他马其顿王国贵族子弟在米埃札的导师。亚里士多德给予他完整的口才和文学训练,并且激发了他对科学、医学和哲学的兴趣。

亚历山大的军事和管理才能也在少年时期就有所展现。十六岁时,他就代父统治马其顿,并率领部队镇压马其顿北部的起义。

橙色小贴士

印度历史上的孔雀王朝

旃陀罗笈多·孔雀是印度孔雀王朝开国君主,被称为月护王。他出身贫寒,来自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因而他的姓为“孔雀”。在少年时他曾被被摩揭陀国王从国中放逐,在放逐的途中他遇到了著名的婆罗门谋臣考底利耶。

公元前321年,旃陀罗笈多在足智多谋的考底利耶的协助下攻克了摩揭陀的都城华氏城,自立为摩揭陀国王,建立了孔雀王朝。之后,他组织起了一支大军,这支大军包括3万骑兵、9千战象和60万步兵。旃陀罗笈多率领着这支强大的军队攻打亚历山大大帝在印度河流域建立的军事要塞,夺取了旁遮普,使摩揭陀的国土从孟加拉湾延伸到阿拉伯海。之后,他又南下攻打中印度诸国,将领土扩张到了德干高原。

公元前305年,继承了亚历山大的亚洲领地的塞琉古一世率军入侵旁遮普,迫使旃陀罗笈多回师与其决战。公元前302年,双方达成了和约,塞琉古承认旃陀罗笈多对旁遮普的统治,并将一个女儿嫁给旃陀罗笈多,以换取印度人送给他五百头大象和象手,支持他对埃及的扩张。和约的签订确立了孔雀帝国的大国身份,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帝国都向华氏城派出了常驻使节。公元前298年,旃陀罗笈多皈依了耆那教,他将王位传给了儿子频头娑罗,自己前往森林中苦行,最终绝食而死。

孔雀王朝第二代帝王频头娑罗即位后,又征服印度南部德干高原,印度帝国呈现出空前强大的盛况。据说他曾消灭了16个大城君主,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孔雀王朝最负盛名的是第三代帝王阿育王,他使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最辉煌的黄金时代。

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即位后,他开始通过武力征伐以扩大王朝的版图。约公元前262年,在阿育王执政的第八个年头,他开始大举进犯南印度的羯陵伽王国。这一战使阿育王统一了除迈索尔地区外的印度全境,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同时,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阿育王从此转而信仰佛陀的教导,发誓用他的余生以及他的伟大皇权和威望,来传播那些高尚的真理。

经过祖孙三代的努力,孔雀王朝以其空前强大的国家权力,完成了多项重要的事业。旃陀罗笈多在全印度修建了发达的道路系统。道路设有驿站,每隔半里建一立柱作标记。阿育王时代又在各条道路两旁植树,相隔约三里挖一口井,设立行人休息的处所。在主干道的交叉点附近,设立国家粮仓和仓库,供紧急时候使用。此外,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帝国还在各地修建了运河和蓄水池,建立了较完善的灌溉体系。

■知识链接

阿育王

阿育王(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约公元前304-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频头娑罗王之子,印度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君王。他也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阿育王对印度的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他在印度帝王中也是最为知名的一位。

阿育王一生的业绩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在约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据说,阿育王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阿育王的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他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