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31805200000022

第22章 诸葛亮七擒孟获

三国后期,蜀国国君刘备在驾崩之前,把辅佐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把蜀国治理得有条不紊,老百姓安居乐业,真可谓国富民强。

但就在这时,蜀国南部的四川、云南、贵州一带发生了叛乱。这次叛乱是由一个在当地很有威望的人领导的,他就是孟获。由于这场叛乱严重威胁蜀国对中原的统一,因此,诸葛亮决定起兵南征,平定叛乱。诸葛亮认为,平定这次叛乱没有什么难度,可要让这一带百姓真心实意地归附,就要赢得他们的信任。所以,诸葛亮采用了攻心的政策,由此引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七擒孟获。

公元225年3月,蜀军大规模向四川、云南、贵州一带进军。诸葛亮利用孟获勇猛有余,智谋不足的弱点,很轻易地就把他生擒了。诸葛亮派人把孟获押到面前,叫人给他松绑,好言相劝孟获归降蜀国。可孟获却说,他被擒是由于自己太大意,并不肯认输。如果诸葛亮放他回去,他一定能让蜀军大败。诸葛亮知道孟获的智谋比不上自己,为了让孟获彻底归降,就下令放走了孟获。

孟获回去后重新组织力量与蜀军对抗,又重罚抵抗蜀军不力的头领。结果他喝醉后,被手下两个头领绑了来献给诸葛亮。这一次孟获更是不服,诸葛亮不仅不计较,反而还让孟获参观蜀军的兵营情况,然后把他放了。孟获在蜀军兵营里看得仔细,觉得蜀军兵力并不雄厚。于是当晚便去偷袭,结果正中了诸葛亮的算计,第三次被活捉。不过,与前两次一样,诸葛亮还是把他放了。

后来,孟获又纠集了数十万大军,决心与蜀军决一死战。但这一次诸葛亮却坚守军营,并不出战,气得孟获暴跳如雷。数日后,蜀军竟在一夜之间撤离。孟获挥师急追,没想到又落入蜀军的包围之中,孟获再次被捉。

第四次被捉又被放后,孟获再也不敢蛮战了,居然跑到一个叫秃龙洞的险要之地躲起来负隅顽抗。蜀军虽然历尽艰辛,但在当地土人的引导下,还是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奇袭秃龙洞,第五次抓住了孟获。接着,蜀军又分别战胜了孟获请来的各部族首领,大破怪兽兵,火烧藤甲兵,第六次、第七次抓住了孟获。孟获被第七次抓住后,流着泪说:“七擒七纵,自古以来没听说过。我虽然是边野之人,也懂得礼仪,难道真的这样不知羞耻吗?”于是率兄弟妻子及各部族首领一起跪拜于诸葛亮面前,甘心情愿永远归服,绝不再反。

这样,诸葛亮解除了西南的威胁,安心地班师回朝,顺利腾出手来北进中原。同时,诸葛亮七擒孟获,不仅使南中地区从此安定,各个民族更加团结,而且对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统一中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知识链接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是蜀汉丞相。他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之祸。到那时,你们把房屋拆了,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有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给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什么?”将军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炎听后,便命令士兵把房屋拆了,取出纸包。纸包里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士兵们把信递给司马炎,司马炎打开信后,见里面写着:“访问后返三步。”司马炎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龙案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椽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马炎吓出一身冷汗。再看信的后面,写着:“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司马炎看完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