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老人从事力所不能及的活动,如爬高、搬重物等;日常活动或体育锻炼时动作柔和,避免突然转身、闪避、跳跃等;从卧位或蹲位站立时,动作要慢,防体位性低血压;地板防滑,桌椅不摇晃,走廊、浴盆、便池边安装扶手,照明设施良好且方便;老人房内物品放置有序并相对固定,方便取用;衣、裤、鞋大小合适;雾天、阴雨天、黄昏外出应有人陪伴,上下公交车、上下台阶要防止踏空,避免老人跌倒。
帮助老人配戴合适的眼镜和助听器,使用合适的助行工具。
失智老人应专人护理,妥善保管药品、物品,避免误服、中毒、触电、自伤或伤人、走失等意外事件发生。
5.坚持学习
老年人应坚持学习,积极思维,过富有生气的生活,要避免脑力退休,防止大脑的“废用性萎缩”。可以让老年人写日记、写回忆录,或根据老人的兴趣,培养其爱好,如学习书法、绘画、养植花卉、烹调、缝纫等。但要注意科学用脑,按照大脑兴奋抑制的规律,做到劳逸结合。
6.促进睡眠
(1)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条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照护者应根据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和文化背景,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安全的睡眠环境。
(2)解除身体上的不适 老年人身体上的舒适是其得到充分休息的主要保证。对于疼痛、肌肉紧张等不适或痛苦,可通过合理止痛、按摩、保暖等措施,使肌肉松弛,消除不适感,促进睡眠。
(3)满足老年人的睡眠习惯 尊重老人睡觉之前的各种习惯,有的老年人喜欢吃点心或热饮料;有些喜欢听广播、阅读或看电视;有些则喜欢温水沐浴等等。只要不影响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照护者应尽可能尊重他们的睡眠习惯。
(4)合理安排睡眠与活动 帮助老年人建立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鼓励并帮助老年人日间进行适度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看书、听音乐、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等,使其在白天保持清醒。睡眠前要避免吃得过饱或饥饿,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避免剧烈活动等。劝告老年人每天按时起床,以强化一日的生理节律。
(5)心理行为治疗 帮助老年人解除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人际关系,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促进老年人的睡眠。
(6)诱导睡眠 睡前热水泡脚,做轻微的活动,如散步,做深呼吸并放松肌肉练习,或根据老年人的习惯,播放轻松的音乐和录音故事等,以诱导老人入睡。
(7)必要时按医嘱适当使用安眠药。
7.预防误吸、呛咳、噎食
(1)坐位进食 老人进食尽量取坐位,卧床老人侧卧并抬高床头,切忌仰卧位进食。
(2)集中注意、缓慢进食 小口进食,细嚼慢咽,进食期间集中注意力,勿谈笑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3)注意食物性状 老人食物应细软,避免食用过于干燥、粗糙的食物,避免进食粉状食物。吃干食易噎食者,备水或汤类;喝稀食易呛咳者,应将食物加工成糊状。在进食蛋黄、栗子、糯米团子等食物时,更应小口缓慢进食。
8.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1)缓慢起床 老年人突然改变体位,如从卧位突然站立,特别是清晨或晚间起床过快,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使老年人产生晕厥而跌倒。因此,老年人起床宜慢,可用三个半分钟——床上肢体活动半分钟,床上坐半分钟,床沿腿下垂坐半分钟。
(2)从蹲位到站立宜慢 从蹲位突然站立,甚至从低坐位突然站立也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因此,老年人应尽量避免长时间蹲位,从蹲位或低坐位到站立的速度要慢,应扶墙或借助其他物体慢慢起立,防体位性低血压。
(3)平时坚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以增加心血管的储备功能和反应性。
(4)避免长时间站立 高龄老人不宜长时间站立,特别是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站立,在调整药物或联合用药时更要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9.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1)避免任何使血压突然升高的因素 老年人动脉硬化,凡影响血压或脑血管血流供应的各种原因都可成为脑血管意外的诱因,老年人应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用力过猛(如搬运重物、用力大小便等)、体位突然改变、饮酒过量、饮食过饱、受寒、看情节惊险的电视节目等。
(2)多饮水 如饮水不足,则引起血液浓缩,容易引发血管内血栓形成,如发生在脑血管,则导致脑梗塞,如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则可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平时应经常督促老人饮水,在夏天或出汗多时更要注意补充水分。
(3)遵医嘱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
10.防治便秘
(1)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即使无便意,仍要定时如厕,久之可形成反射性排便习惯。老年人最适宜的排便时间是在早餐后,因为餐后胃肠活动最活跃,容易形成排便反射。
(2)创造安全舒适的排便环境 提供坐式便器,耐心排便,排便时不看书报或听广播,注意力集中。同时可用双手沿结肠走向,自右上腹向左上腹、左下腹方向作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在饮食上应增加膳食纤维的供给,多吃蔬菜、水果、粗粮,以增加粪量,软化粪质,刺激肠蠕动,缩短粪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有效防止和治疗便秘。也可多吃一些润肠的食物,如蜂蜜、香蕉、芝麻、核桃等。
(4)多饮水 足够的饮水量,可以减少粪质中水分的吸收,软化大便。
另外,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可起到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的作用。
(5)增加体力活动,加强锻炼 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张力,促进肠道血液循环,促进排便。此外,每日有意识地舒缩肛门和会阴,以锻炼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及耻骨直肠肌的收缩能力,促进排便。
(6)去除影响老人排便的各种因素 药物、环境、心理因素均可影响排便,了解老人情况,耐心照顾,及时消除影响因素,避免不良情绪及环境因素对排便的抑制。
(7)协助排便 粪便秘结、不能自行排出时,嘱不要用力大便,可用开塞露或甘油栓进行简易通便,对以上处理无效时可到医院进行灌肠等处理。
11.防治骨质疏松
(1)多作户外活动,经常接受阳光照射。阳光照射皮肤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活化的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及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钙沉积。但过多接受紫外线照射,易诱发皮炎、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老年人可在上午9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坐在凉台上晒太阳或外出活动,因为此时的太阳光比较柔和,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可增强皮肤抗紫外线损害的能力。避免在烈日下曝晒。
(2)坚持运动 老年人坚持适宜的运动,可以锻炼骨骼及肌肉组织,促进骨骼的血液循环,防止骨骼废用性脱钙而造成骨质疏松,有利于骨钙沉着,同时运动还可以增加关节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减少跌倒引起的骨折。
(3)补钙 进食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及其制品、小虾皮等,牛奶含钙丰富且易吸收,是较好的补钙食品。此外,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服用一些钙制剂。
12.功能锻炼
(1)预防听力下降 教会患者用手掌按压耳朵和用示指按压、环揉耳屏,每日3~4次,每次20~30次,以增加耳膜活动,促使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2)排尿功能训练 ①排尿控制训练:即做排尿与终止排尿交替进行的练习,排尿时进行“排尿-终止排尿-排尿-终止排尿-排尽尿液”的训练,老人每次排尿都做这样的练习,长期坚持,能较好地提高控制排尿的能力,减少或控制尿失禁现象。②盆底肌肉锻炼:收缩肛门及臀部肌肉5秒,放松5秒,再重复收缩、放松,每次练习15分钟左右,每日数次,以锻炼盆底肌肉,较好地协助和控制排尿。
(3)呼吸功能锻炼
1)腹式呼吸训练:嘱老人将一只手轻按上腹部,在吸气时让腹部对抗手的压力慢慢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并用手轻轻下压,重复5~7次后休息片刻。老年人膈肌萎缩,腹式呼吸功能退化,如老人能够进行一定时间的腹式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提高膈肌的运动度,可明显增加肺的通气量,提高呼吸功能。
2)缩唇呼吸:立位或坐位,用鼻深吸气后,将口唇缩成小孔状,用力将肺内气体从缩小的唇孔中呼出,也可用一个细管代替唇孔呼气。为增加呼出气的阻力,还可设计从细管吹气推动一个有一定重量的小球,此种训练可使支气管内压力上升,避免小气道在呼气时过早关闭,增加呼气量,减少残气量,同时有利于呼吸肌的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