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务实作风:把一切工作落实到位的职业精神
31653900000008

第8章 当前职场人士浮躁心态的九种表现(3)

面对工作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他们从来不会积极主动地及时解决——他们或者躲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观望,“我可不会惹事上身,枪打出头鸟,××可是自找苦吃”;或者会早早地抽身于事外,“我还是找些没有风险的事情做吧,那些事情自然会有人出面解决”。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想办法在问题面前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那件事可与我没有一点关系”、“我曾经提醒过××那样做是会出问题的”之类的话都是他们的口头禅。

3.完成任务时拖拉马虎

当分配下来的任务确实推不掉的时候,这些企业员工就会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这些任务,既然并非心甘情愿他们自然不会尽心尽力地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及时完成任务。他们在完成任务时不是拖拖拉拉地延搁时间,就是马马虎虎地敷衍事情,完成任务的时间被他们一拖再拖,任务要求的标准被一降再降,直到被逼无奈之际他们才向上司交出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4.面对工作时心不在焉

无论是从眼神、语言还是行为当中,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发现这些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根本就是心不在焉。如果说三国时的徐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我们可以说这些企业员工就是“身在企业心在旁”了,至于这些员工到底把心思用在了哪里,恐怕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也许在开晨会时他们的心思还在昨晚的那个美梦上;也许同事与他们交流工作时,他们的心思还在家中的宠物狗上;也许接听客户打来的电话时,他们的心思已经到了晚饭餐桌上的甜点;而到了下班前汇报工作时,他们的思想则早已飞到了周末的电影院中……

既然身为企业的一员,员工就应该将自己的全付身心都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当中,如果连最基本的工作状态都无法投入,那还谈什么伟大事业的成就和宏远目标的实现。如果我们不能将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全部热情和努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那么这样的工作就如同缺少灵魂的行尸走肉一般没有生气,而作为工作的主体,我们最终会失去工作的主动权和蕴藏在工作当中的一切成功机会。

拖延工作其实就是浪费生命

我们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珍惜时间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强调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对于每一位企业员工的长远意义,但可惜的是,仍然有许多企业员工浑浑噩噩、消极处事,他们毫不吝惜地浪费时间,做起事来拖拖拉拉,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所作为。可他们又渴望成功、不甘平庸,这种矛盾的心理冲突必定会造成浮躁情绪。浮躁情绪一旦产生又会反过来影响这些人的工作,使得他们更加进入不了积极的工作状态当中。

有人说拖延工作就像一味慢性毒药,在不知不觉当中会令人们对时间的流逝感到麻木,等到发现属于自己时日不多之际,这味毒药已经浸入了我们的骨子里,毒性已经扩散到全部身心,过去的一切都已无法挽回,原本可以得到的一切也如东去之水、永不回头。对待工作必须要积极热情,必须立刻付出行动,不浪费一分一秒的工作时间,今天应该完成的事情绝不要拖到明天。

也许有人说,刚刚书中还提到对待工作要有耐心,现在怎么又提倡急急忙忙地提高工作效率了。的确,成功是急不得的,过于急躁只能使成功离我们更远,可是如果不抓紧时间行动,那么成功也不会凭空降临。无论是缺乏耐心的急躁情绪,还是拖拖拉拉的消极思想都不能使我们实现成功,要想实现成功就必须在情绪平和稳定的前提下积极行动,利用自己的全部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当我们完完全全地进入到积极的工作状态当中、认真努力地付出行动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工作给予我们的远远超出我们此前的期望;如果我们不能积极地投入于工作当中,如果我们惯于拖延工作、降低效率,那我们只能从工作中得到不可挽回的失望。

两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时来到一家企业应聘,他们二人条件相当,于是这家企业决定同时录用他们,并且把他们二人都分配到了销售部,俩人分别成为两个销售团队的销售助理。公司规定,销售助理必须每个月都把各自团队内销售代表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比如每个销售人员拜访客户的记录、销售业绩的比较以及客户回款和应收账款等事项。

对于公司的规定,在大学生A认为,只要在月底之前让每位销售代表把制定好的统计表格填好就可以了,而且他还认为对于如此简单的工作实在没有必要煞费苦心。而大学生B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每个销售代表的工作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公司的销售额,进而会影响到公司的利润、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自己必须及时准确地做好统计工作;同时他还想,“公司一定非常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每位销售代表的工作情况,因为这不光是公司对销售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需要,而且还是公司维护大客户关系的需要。既然如此,我应该想办法让公司上层在更短周期内掌握销售代表的工作动态。”他很快就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了,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并且加强与各个销售人员的联系,半年之后,他就做到了一周上报一次,甚至在公司急需时,他还可以做到随时让公司了解到每位销售人员的最新工作动态。

对于A的做法,公司上层给予了充分肯定,而且公司认为以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更高职位的工作,于是一年之后,他成了公司的销售经理,据称,在这家考核严格的公司,他是升职最快的一名员工。

拖延工作就等于浪费生命,这并非耸人听闻。想一想工作在我们生命中占据的时间和地位,在我们的一生当中还有什么能够像工作一样占据着我们既富于精力又潜力无穷、既充满朝气又不失成熟的时期,还有什么能够像工作一样既给予我们富有挑战的成就感又为我们创造了无数次的成功机会。除了工作,再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对我们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拖延工作、消极面对工作。

5.脱离实际——热衷于搞

“大跃进”和“创造奇迹”

奇迹不会凭空降临

着眼于实际是务实精神的基础,而心浮气躁者恰恰不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脱离实际就如同浮躁者的专利一样与其形影不离。脱离实际的行为在企业员工身上常常表现为盲目相信奇迹能够突然降临;他们不相信成功需要经过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靠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而是相信自己只用一步就可以踏上阳光大道;这些企业员工可能比其他企业员工的理想更加“远大”,而且他们坚信,只想自己敢想就一定能够迅速成功,正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诚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拥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必要品质,但是从士兵到将军并非一日之功,而且只有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理想和自信才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如果我们的理想远远地脱离于实际,而且所谓的自信实际上已经演化为自负,那反而会阻碍我们的成功。

两粒树种被小鸟衔到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在这里安家落户了,很快它们变成了两棵幼嫩的小树。一天,阳光明媚,两棵小树在畅谈它们各自的理想,“我希望长大以后被人雕刻成一个人人敬仰的佛像”,其中的一棵小树说。另外一棵小树说:“可是,工匠们只会选择在高山峻岭间生长的树作为雕刻佛像的材料,我们生长在平原,木质过于疏松,一定不会被选中的。我虽然也羡慕成为佛像后的荣耀,可是更实际地考虑,我还是希望自己成为一间房子的栋梁。”听到同伴的话以后,想要成为佛像的小树不以为然地说道:“虽然平原上的树木从来没有成为工匠手中上好的材料,但是我相信自己绝对可以创造这个奇迹!”

几天之后,平原上突然降临暴雨,那棵立志成为佛像的小树想:“我将来是何等的荣耀,现在却要受这样的煎熬,实在是不甘心。”于是它把自己的身体藏到了同伴的身下,而同伴则默默地承受着一切风吹雨打,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十几年过去了,它们一直这样相安无事地生存了下来。

砍伐树木的工匠们终于来了,他们已经在周围砍了不少树木,不过还缺少一棵大树来充当寺庙里新建佛堂的大梁,他们很快选择了那棵饱经风雨的参天大树。这时,旁边一棵歪脖子树也拼命地在工匠身边摇晃,原来它就是那棵立志成为佛像的树,多年以来它一直害怕风吹雨打,努力弯下腰来让同伴为自己遮风挡雨,结果现在就成了一棵丑陋的歪脖子树。工匠看到这棵树以后实在是不愿意砍伐,但是想到这里只有这两棵树就一起砍了。

回到寺庙以后,工匠们开始分门别类地选择这些树木的用途。那棵饱经风雨的参天大树自然成为佛堂大梁的首选之材,而对于那棵立志成为佛像的歪脖子树却不知道该用做什么好,后来,工匠从这棵歪脖子树上取下一块做成了和尚手中的木鱼,而其他章则只能成为厨房中的劈柴了。看来奇迹始终没有降临到它身上。

奇迹不会凭空降临,而有些企业员工却一直痴痴地幻想奇迹总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当别人劝告他们不要过于脱离实际时,他们不但不知反省,反而还振振有辞地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加以反驳。结果呢,当发现奇迹不会降临时,就一蹶不振,愈加颓废。其实,幻想奇迹会降临到自己身上的企业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他们经常试图逃避努力,好逸恶劳;总想体验痴心妄想时的快乐;不喜欢做分内之事,想要逃避必须履行的责任。而这些表现实际上都体现了一个实质,那就是不能直面现实,希望不劳而获。

相信奇迹会降临的企业员工实际上就是希望不劳而获,不论他们是否愿意承认,这都是一个铁定的事实。这种浮躁心态的存在注定会导致人们的失败,当一直以来幻想的奇迹没有发生、遭遇到现实的沉重打击之后,如果不能深刻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反省,在巨大的落差面前,企业员工就容易愈加浮躁,最终只能面临彻头彻尾的失败。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是却有很多人渴望奇迹凭空地降临到自己身上,这不能不说是对浮躁心态的一种讽刺和嘲笑。

开拓创新需要着眼实际

一些企业员工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理解为短视或者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事实上,务实精神与创新精神并不存在冲突。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改革,改革需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但是也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而且企业改革本身必须符合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规律,着力于企业改革的人首先要具备务实的工作作风。

务实就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它是开拓的基础,没有务实精神,开拓创新永远都只是时髦的名词或没有意义的花架子。

创新开拓必须着眼于实际,必须正确认识创新道路上存在的种种艰难坎坷,并且以不懈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不断克服这些艰难坎坷。可是,在那些热衷于搞“大跃进”和“创造奇迹”的企业员工眼中,创新开拓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一步登天的轻松,他们没有脚踏实地的耐性,没有步步为营的坚韧,没有日积月累的勤奋。他们总是希望只要随便在头脑中勾勒出一个不算成熟、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的想法,再通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所谓“努力工作”,然后就可以坐等奇迹降临了。

热衷于搞“大跃进”和“创造奇迹”的企业员工认为,所谓的开拓创新就是找到通往成功的最短途径,而且当他们突然产生一种或几种自以为是、却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就以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他们平时工作不努力,当别人辛勤工作时他们却在凭空想像如何可以创造一种一劳永逸的事物,甚至他们会期望能够突然出现一种不用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获得伟大成功的东西。这些想法虽然美好,但显然是不现实的,谁都希望成功能够来得更顺利、更轻松一些,可是如果人人都有不务实工作、都去搞这样的创新,那最终人们面对的恐怕只能是企业的瘫痪、社会的退步,还有个人的一无所有。

任何一家企业都提倡员工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但是这种开拓创新必须是建立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开拓创新者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耐性和勤奋努力的实干精神,否则这种创新就是不切实际的,而不切实际的创新即使想法再美好,也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海市蜃楼。

几百年前,有人提出可以发明一种永动机,如果有了永动机那么人类的全部生活都会发生重大改变: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人们再也不必采用任何资源就可以用到源源不断的能量。很多人都为永动机这一新奇的想法感到高兴,因为,如果真地能够发明这样一种机器,那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将会前进一大步,而且还不用付出更多的资源和人为的努力。但是,当时一些清醒的物理学家们指出,能量是要相互转换的,永动机如果想要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首先就要有其他资源为永动机提供能量。如果既想令永动机持续不断地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又想不用任何资源来为其提供能量,那永动机永远都不会动起来。

当时的很多人都沉浸在永动机的所谓“科学理论”当中,却忽视了物理学家们提出的最基本的客观实际。经过很多人的“创新实践”之后,永动机最终也没能得以发明,永动机理论的提出者不得不宣布这一理论是失败的。

其实,现代企业中的那些不想通过任何付出,或者只想通过极少的付出就获得伟大成功的“创新”与永动机是同出一辙。任何成功都需要有与之相对的努力付出,或许我们可以创新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必须要建立在事先的认真调查研究、专心学习以及勤奋工作的基础之上,否则的话,这种创新就不足以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任何开拓创新都必须着眼于实际,只有着眼于实际最终才能既高于实际又指导于实际。开拓创新精神与务实精神并不矛盾,相反,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员工必须将这二者紧紧联系,既要做到结合实际、脚踏实地,又要做到勇于开拓、科学创新。所有那些打着创新幌子搞所谓的“大跃进”和“创造奇迹”的做法,其实都是浮躁心态的表现,企业员工要想实现成功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戒除浮躁,从而实现真正的创新。

6.缺乏理性——

在工作中容易情绪化

缺乏理性者在工作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