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31642700000009

第9章 炼气养生(2)

有时道家也称导引为“道引”,实际上有两层涵义,一是说按照一定的规律做肢体运动,一是运动必须与呼吸相配合,就好像跑步时呼吸与脚步相配合一样,肢体运动与呼吸相结合。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内篇》中称:伸屈、俯仰、行卧、倚立、踯躅、徐步、吟、息都是导引的行为。人们有时甚至将按摩推拿也看成是导引,如道经《一切道经音义》中称,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都属于导引。然而道家的导引术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导引的时候,精神状态要饱满,运动时要不紧不慢,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有所节制。正如《云笈七签》所说:导引的关键在于祥和,俯仰安徐,屈伸要有节律。

行导引的时间,应当在丑时后卯时前,天气晴和的日子。先将头发散开,用梳子梳理头发365次,然后,让头发自然披散于后背,或在脑后松松地束起。燃香正坐,面朝东,双手握固,闭目静心,做叩齿动作360次。然后放松身体,闭气,双手十指相互交叉,向前翻掌并向前用力推。稍后,再向上翻掌并向上用力推。接着将左手放低,右肘向上用力举,左肘臂置于后颈部,左手向下用力。随后换成右手向下用力,左肘向上。然后,两手交叉于颈后,两肘放胸前,头向后仰,使头颈与手掌逆向用力,即颈向后用力,手掌向前用力。然后摆动双肘,并使身体左右摆动。最后,将两手收回放于膝上,使呼吸平和。如此动作共做三次。

道家的导引方术不但可以健身,而且可以疗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则可以调节营卫,二则可以促进消化,三则能够排风去邪,四则可以长进血气。孙思邈在《服气精义论》中说人的肢体关节本来是用来运动的,人的营卫经脉必须是畅通无阻的,因此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应该练习导引的方法,使经脉畅通,气血旺盛,精神饱满。这就好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样,即像流动的水不会腐臭、活动的门枢不会被虫蠹坏一样。

事实上,人就像机器一样,如果不活动“就会生锈,就会老化,不能正常运转”。当然,这种运转是有序的,按照一定的节律来工作,这样机器就不会磨损,人就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道家的导引术,就是关于如何遵循这种正常运转规律的一门科学。

小知识

导引术涵盖的内容

1.引体,按照一定的要求运动身体。

2.导气,配合肢体运动进行呼吸吐纳,调节体内气血运行。

3.自我按摩,即“自摩扑克捏”。

4.叩齿,以上下牙齿轻轻相叩。

5.漱咽,以舌搅口中津液,液满而咽之。

6.意念,发挥心(大脑)的调节作用,以意排除杂念,收敛精神,调和气血,通常所说的“意守丹田”,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功法。

五脏导引法

五脏导引功是一套专门用于治疗五脏疾病的自我动功疗法,分为肺、心、肝、脾、肾脏导引五法,通过练习,可以调补五脏,相对应地治疗各脏腑慢性、虚弱性疾病。五脏导引法系从“天竺国按摩法”和“老子按摩法”化裁而来,由于练习起来更为精炼,治疗针对性更强,因而更具特色。

此功法专用以治疗五脏疾病,原出自唐代女道医胡愔所撰《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后经明代《遵生八笺》、清代《沈氏尊生书》等相继转载,略有出入,但均共分肺脏、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导引法五种。

1.肺脏引导法

正坐,两手按地,缩身曲脊,使身躯向上挺举3次,可祛肺脏风邪积劳。或可两手握拳,反捶背上,左右交替各15次,可祛胸臆间风毒。上两法导引时以闭气为佳。导引结束时闭目养神片刻,然后咽液、叩齿3次而止。

2.心脏导引法

正坐,两手握拳,左右交替用力冲拳各3次;又可以一手向上,如托重石;又可两手十指紧紧交叉,以一脚踏于手中,左右交替各30次,可祛心胸间风邪诸疾。导引时闭气,导引后闭目养神,咽液叩齿各3次而止。

3.肝脏导引法

两手掌相叠,按在左肩上,缓缓向左侧转身,再将双手按在右肩上向右转身各3次。上身正直而坐,两手手指交叉,手臂向前推出伸直,手掌心向前;当手臂向后收回时,手掌心内翻向着胸部,做15次。此功可祛除肝脏的风毒积聚,使人不生病。春季的每日早晚,要认真地做,不能因懒惰而一暴十寒,才能见到成效。

4.脾脏导引法

双腿盘坐,左脚向前伸直,两手尽量向前伸,扳住脚尖部。两腿交替各做15次。双膝跪于地上,两手掌也撑在地上。头向左侧扭转,向身后看,好像老虎回头巡视一样。左右各做15次。此功能排除脾脏中积聚的风毒之气,还能消食。

5.肾脏导引法

正坐,右手掌心向上,上举过头再收回,左右各做15次。又将双手掌相叠,抱住膝盖,向左向右转身各15次。再左右腿交替向前伸出,然后屈膝收回,左右腿各做20次。此功能祛除腰肾之间的风邪积聚。

进行五脏导引功各节的练习时,要轻松自然,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量力而行,千万不要用力过猛。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等病人不要进行憋气练习。本疗法不宜在空腹或饱食后立即进行,至少应在饭后1小时以上方可操作。

小知识

五脏导引功从立春练起

由于五脏导引功以五脏为基本,按照中医五行学说,五脏可以与四季相配属,即春主肝,夏主心,长夏主脾,秋主肺,冬主肾。因此,本疗法还可作为四季养生防病之法,可以按照农历的月份进行相应的导引锻炼,即春三月做肝脏导引功;四五月可做心心脏导引功;六月及四季的最后一十八天可做脾脏导引功;秋三月可做肺脏导引功;冬三月可做肾脏导引功,天人才能和谐统一,更利于身体的健康。农历的春天开始,一年的保健也从此时展开了。

六字诀养生法

所谓“六字诀”,是一种由六种特殊的呼气法组成的行气修炼方法,每一种呼气方法均有特定的吐字口型,在呼气时发出“嘘、呵、呼、呬、吹、唏”六个字的音,再配合吸气,可相应地调整某一脏腑的机能,从而锻炼内脏,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甚至有针对性地发挥去邪安脏的作用。

六字诀法之渊源可追溯至先秦,《道德经》二十九章中便有“或嘘或吹”的记载,而记载六字气诀具体方法的现存最早文献,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父陶弘景编纂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其中写道:“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气,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书中具体地记载了每一个呼气字诀所对应的脏腑及其调治法等,为陶弘景根据道家先人经验及其记载编纂而成。

练六字诀的要领为:第一步着重呼吸、式子、吐音;第二步转到处理意念、吐字出气流。练“嘘”字功时,可以睁眼练,练其他字闭眼练。每个字念六次。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吐字呼气,吐尽吸气,嘴呼鼻吸。

预备式如下:周身放松,大脑入静,双目凝神,舌抵上腭,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跨,双脚分开,顺其自然,切忌用力。

1.“嘘”字功平肝气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2.“呵”字功补心气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3.“呼”字功培脾气

练“呼”字功时,撮口如管状,唇圆如筒,舌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此口型动作,可牵引冲脉上行之气喷出口外,而洋溢之微波则侵入心经,并顺手势达于小指之少冲穴(少冲穴位于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上)。循十二经之常轨气血充满周身。需注意的是,当念“呼”字时,手势未动之先,足大趾稍用力,则脉气由腿内侧入腹,循脾入心,进而到小指尖端。右手高举,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按的同时呼气;再换左手高举、手心向上,右手心下按。呼气尽,则闭口用鼻吸气,吸气尽可稍休息作一个自然的短呼吸,再念呼字,共连续六次。

4.“呬”字功补肺气

练“呬”字功时,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相对,舌尖微出,由齿缝向外发音。意念由足大趾之尖端领气上升,两臂循肺经之道由中焦健起,向左右展开,沿肺的经脉直达拇指端的少商穴(在拇指指甲角的外上方约0.1寸处)内。当呼气尽时,即闭口用鼻吸气。休息一会儿,自然呼吸一次,再念呬字,连续六次。

5.“吹”字功补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