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31642700000010

第10章 炼气养生(3)

练“吹”字功时,舌向里,微上翘,气由两边出。足跟着力,足心之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随上行之脉气提起,两足如行泥泞中,则肾经之脉气随念吹字之呼气上升,并入心包经。同时两臂撑圆如抱重物,躯干下蹲,并虚抱两膝。呼气尽,吸气之时,横膈膜下降,小腹鼓起,如上述四个字吸气时之动作,连续作六次。

6.“唏”字功理三焦

呼气念“唏”字,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

小知识

练六字诀的注意事项

六字诀用于疗病时,辨证极严,用之不当也可致病。呼吸之发音又有寒热之分,吸气时的发音性热,能助阳温里;呼气时的发音性寒,能泻以凉血。所以六字诀用于治病疗疾,不仅要分清部位,还要辨别寒热、虚实方可施行。尚需谨记《景岳全书》所言:“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习练者切不可急于求成,一次练习太过。无病者可按春季用“嘘”字诀,夏季用“呵”字诀,秋季用“呬”字诀,冬季用“吹”字诀,可常年进行。

小周天功

周天本是古代天文术语,它指黄道一个循环而言。古人认为天人相应,人体内也有一个小天地。任脉、督脉作为人体的两大命脉,是元阴元阳之所存,以及生命之气出入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十二正经及奇经、络脉相互交通和调节的重要枢纽。练功时感觉腹部热流循任、督二脉运行,形成一个“小周天”。

小周天是我国道家的主要练功方法,它能练精化气,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通过功法修炼,使任脉、督脉的脉道增阔,其气血运动受人们主观意念控制,使人体小周天贯通。这样不仅健康素质会明显提高,而且会明显提高气功功底,辅助各种功法发挥其祛病健身的效应。

功法如下:

1.预备式

两脚开立大于肩宽的两倍,两膝弯曲,坐胯松腰,成马步蹲桩。同时两臂从体侧缓缓上举,手心向上,直臂举至头顶上方时,反掌相合,慢慢下落,合掌当胸,略停片刻。然后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顺序逐对分开,双手放下,垂于体侧,并步直立,松静站好。

2.正功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从体两侧向上平举,上举时手心向下。转腕,手心向前,呈弧形向胸前合拢。中指相接,其余指头放松伸直,手心转向胸,目光注视中指相接处。两掌拉开,手势不变,两中指相距15厘米左右。接着连续均匀缓慢地使两手打开又靠拢,中指拉开又碰上。

3.收势

两手合掌松静站立,半分钟后,两手分开侧平举,手心向上,缓缓向上环抱,至头顶时垂腕,手心向下,十指相对,沿身前中线慢慢下压至腹前。如此连做3次,目光平视远方收功。

初练者一般开合20次左右,气就在小周天运行一遍,优者开合八次左右运行一遍。从未练过气功者练习此功时,可能出现命门发胀,或头顶加压重物,或胸发闷等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只要坚持练习,会很快消失。出现胸闷时,可捣中指靠指尖一节横纹处,意想涌泉,会纠正得更快些。至于出现身体摇晃两手似有吸力,指泛虚光,这些都是气机开动的表现,应顺其自然,不必担忧。

小周天贯通后,一吸,气要从会阴穴(位于前阴与后阴之间,又为任、督、冲三脉之会)贯长强穴(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后直达头顶百会穴;一呼,气要从百会穴向前下直入小腹的石门穴(前正中线上,脐中下2寸),再达会阴穴。功法强者可以一个吸气导引则气从会阴先向上而前下直达小腹,即循任、督二脉绕行一周;一个呼气,则气从小腹循引任脉、督脉一周至胸下。

在小周天导引的功法练习中,一次需导引小周天七周,气沿任脉而下,经会阴贯长强,过下鹊桥(在尾闾、谷道处)沿督脉而上行,再绕头顶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后又入任脉。这样反复导引七遍,最后把气纳入小腹的石门穴以下为功法结束,勿需特殊收功。

小知识

贯通小周天,还应常练功

修炼小周天以后,若能通过一次吸气导引可使任脉中的气流(感觉)由会阴贯长强沿督脉上引直达头顶百会穴,一个呼气可使气从百会沿任脉直达会阴穴,则说明小周天已经贯通。

小周天贯通后,还应经常练功,可配合一些躯体动作加强功力。如吸气时双掌略微向两侧分开以加强引力;呼气时双掌略微内合以加强推力;当气体从身体前方沿任脉下行时要含胸;当气体沿督脉而上行时则要挺胸拔背,甚至可以沿运气的方向躯干呈波浪式微微蠕动。

陈抟老祖睡卧功

道家陈抟老祖睡卧养生法,是由陈抟创编的一套采用睡卧方式的静功养生术,是道家至高无上聚气凝神的内丹修持之法。

陈抟生于公元871,卒于公元989年,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陈抟的出生很有戏剧性和神奇色彩。他没有父亲和母亲,不知是谁人所生。陈抟自幼聪明,熟读经史,精通百家,尤以诗文为最,可惜连考了几次进士都没考上。后来他干脆放弃仕途,寄情山水,遍访名山大川,由儒入道。他到过湖北,去过四川,隐居于武当山九室岩,修炼于华山云台观。除研读道家经史之外,他最大的嗜好就是睡觉。他神气相和、静守虚致,最多能睡一百二十天,不吃不喝,脉无声息,面色红润。他的好友吕洞宾说他是睡仙,并且是得真睡仙“三昧者”。

陈抟修身养性,以睡卧功扬名四海,其功法流传至今。

功法:在日间或静夜无事之时,先端身正坐,叩齿36次。然后宽衣松带侧卧,一腿自然伸直,另一腿微屈,置于直腿之上,两膝相并;两手十指如钩,一手拇指尖捏无名指第一节横纹处而掩脐,另一手食指、中指伸直相并,无名指、小指屈于掌心,拇指压住无名指指甲而曲肘枕头下。眼对鼻,鼻对脐,唇齿轻合,舌抵上腭,闭目内视丹田。行胎息法,即调整呼吸,可采用数吸气(或呼气)次数自1~100,反复进行,使呼吸绵绵微微,虚静无念。如此静卧练功状态维持时间数小时。

收功时,起身前两手互相搓摩发热,再按摩头面部和胸部,最后揩两眼。然后静卧数分钟,再慢慢起身。

本功法简单易行,对于各种慢性疾病均可适用,尤其对于各种虚劳证及虚实夹杂证、功能性病症、心理疾病更为实用,如失眠、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冠心病、高血压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功法采用卧姿,在练功时,须注意要意守丹田,否则极易转成自然睡眠;在极度疲乏、思睡时,不应练习此功。

小知识

《陈抟老祖爱睡歌》

吾爱睡,吾爱睡,不铺毯,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大地为床,蓝天作被。飞云驰电鬼神惊,吾当此时正安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休言孟德,说甚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比俺于深山林中,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宜高睡。哪管它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内养气功

内养功,是以默念字句与呼吸锻炼相结合的一种功法。该功法配合意守,侧重呼吸锻炼,通过意守和呼吸锻炼,达到大脑静、脏腑动的目的。它对神经、循环、内脏保健、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活动都有很好的调整作用。

内养功是传统气功静功基本功种之一。内养功强调默念字句、腹式呼吸、舌体起落、意守丹田等,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特点。

功法介绍:

练功姿势常有仰卧位、侧卧位、端坐位、盘腿四种。一般初学者以卧式为宜。坐式、站式可用于后期。以自然舒适为要,以便练功者能充分放松。

1.仰卧式

平身仰卧床上,躯干正直,两臂自然舒伸置于身体两侧,十指松展,掌心向上,下肢自然伸直,脚跟相靠,足尖自然分开。

2.侧卧式

侧卧式,侧卧于床上,头微前俯,脊柱微向后弓,呈含胸拔背之势。右侧卧时,则右上肢自然弯曲,五指舒展,掌心向上,置于耳前。左上肢自然伸直,五指伸开,掌心向下,放于同侧髋部。右下肢自然伸直,左下肢膝关节屈曲为120度,膝部轻放于右下肢膝部上。若为左侧位,四肢体位与上相反。双目微闭,以便意念集中。

3.坐式

端坐于椅上,头微前俯,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放于大腿膝部。两腿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屈曲90度,目微闭。

小知识

练养气功育真气

练养气功的目的是培育真气、疏通经络。各套功法都以调息、顺气养气为目的。中医医学“气化论”认为,气生万物,人体生命的维持,肢体的运动,疾病的生成,都与气有关。只要真气充盈,就能促进经络的畅通。经络畅通便于气血运行,从而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补养。

养气功就是通过练功来培养真气。调整呼吸,吐故纳新是为了养气;活动肢体,屈伸关节也是为了养气;以意领气,精神内守还是为了养气。真气充盈了,就能做到气滞者得行,血淤者得通,意乱者得安,神散者得聚,精失者得还,从而达到经络畅通,祛病延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