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悲是所热爱的事物丧失以及所盼望的东西泯灭时的心理状态,表现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痛不欲生等。应当说,暂时轻度的悲忧,可对大怒、暴喜等情志太过现象起调节作用,但悲忧太过对健康不利,可致气机不畅、耗伤肺气,可致气短、胸闷、胁痛、精神萎靡不振等症,并能伤及肝、心、脾脏。肝伤筋脉、精神错乱;心伤则心悸、恍惚;脾伤则脘腹胀满。
4.恐宜定
中医认为恐是企图摆脱不利情境而又苦于无力时的心理状态,其强度取决于情境危急的程度,从害怕、惧怕、恐慌、恐怖,到呆若木鸡、当场休克暴亡等。人恐时,心智容易紊乱,举止容易失常。古人指出,“恐伤肾”、“恐则气下”,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出现二便失禁、遗精骨萎等症,很不利于健康。
与恐有连带关系的是惊。大惊则导致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导致心悸、心烦、气短、失眠、痴呆或癫痫。
总的说来,人的喜、怒、悲、恐对健康都有其不利的一面,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关键在于自己如何主宰和驾驭自己的情感。若能洞悉领悟了七情相胜之机制,而有意识地去调节自己的情绪,则未尝不可。比如气恼不能自控时,不如去想想自己经历过的苦难岁月;高兴过头时,不如想一些令人恐惧的事情;忧愁袭来之时,则应去想点儿高兴的事情;思虑难挥时,不妨想想不快的事情;大恐之时,则当客观冷静地去沉思分析引起恐惧的原因等等,或许会很快使情志和平,防止七情过度变化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
小知识
正确应对情绪反应三原则
1.要“触景生情”,就是说其情一定要由适当的原因引起,不要“无景”的发情。
2.情绪反应的强度要与引起的“缘由”相称,不要使情无端膨胀。
3.当引起“发情”的因素消失后,情的反应也要很快平复。
如果能牢记并在实践中运用好这三条原则,那么,人的七情不但对健康无害,相反会对保护身心带来莫大的益处。
发泄悲郁,预防生病
悲哀是一种消极情绪,最易损伤人之神气。中医认为,通过宣发疏泄畅达的方式,使心中的悲伤郁闷得以发泄,可以调节情绪,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养生的方法。
古人曾说:“不尽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现实生活中,一般来说,人的一生处于逆境的时间是大大多于顺境的时间。即使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现代生活中的富豪、名人,都无法摆脱各自的忧伤和烦恼,更何况于常人,生活中的悲郁之情更是不计其数。
长寿健康老人也是如此,经对许多长寿健康老人调查,这些老人同我们常人的生活没有任何不同,生活中的不顺之事,生活中的悲郁之情,时常有之,有的人一生遇到的悲伤不计其数,但这其中的大多数人,有了悲郁之情都能正确对待,及时转移,及时发泄,没有人将悲郁藏于心,长久不忘。
道家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如果郁结的不良情绪是暂时的,机体很快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不良情绪过分强烈或持久,就可能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多种身心性疾病。
现代研究证实,持久的不良情绪特别是表现为烦恼、忧郁、悲伤的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发泄,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对细菌、病毒及肿瘤细胞的抵抗力下降。
解除悲郁的最好方法是及时发泄。发泄能使人从苦恼郁结的消极心理中得以解脱,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对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可用各种办法加以调整。例如,当生气和大怒的时候,可以拿起锄头到地里去锄地,可到外面跑步,也可到空旷地方去大吼几声,这些方法都可以把气排出来。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曾这样劝告人们:“当你暴怒的时候,在开口之前把舌头在嘴里转上10圈,这样怒气就减了一半。”一位长寿老人曾经说过:“对日常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可采取以下办法:拿面镜子自己照一照,看看由于自己满腔怒火而板着脸,条条青筋绽迥的形象多难看。生气伤身体,不如笑一笑。我笑,镜中也笑,越看越好笑,苦中作几次乐,什么怨恨、愁苦、烦恼都没有了。”
发泄不良情绪,还有一种有效的办法是在过度痛苦和悲伤的时候,不妨大哭一场。哭也是一种释放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的方法,在亲人和挚友面前痛哭,是一种纯真感情的爆发,大哭一场,痛苦和悲伤的心情就减少了许多,心情就会痛快多了。
小知识
不要随便闹情绪
人毕竟生活在社会当中,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除了要表达自己,也要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能为了平衡自己的情感,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交往,而且,凡事都要有度,“闹情绪”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泄。人们更要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例如,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和有经验的长辈或好友说说。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方式宣泄,哪怕独自大哭一场,也是一种释放不良感受的方式。另外,“闹情绪”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在情绪释放之后,要能理智分析情绪背后的原因,用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过度忧愁损健康
道家认为,忧,是指忧愁、苦闷、担心。过度忧愁表现在情绪上,可使人失去欢乐,悲伤恸哭,气怯神弱。轻者,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少言少语,忧郁寡欢,意志消沉,独坐叹息;重者,难以入眠,精神萎颓或紧张,心中烦躁,并会导致咳喘、噎逆、呕吐、食呆、失眠、便秘、阳痿、癫痫等症,甚至诱发癌症或其他疑难重症。所以,俗话说,“多愁多病,越忧越病”、“忧愁烦恼,使人易老”、“愁一愁,白了头”。
事实正是如此,东周伍子胥,因无计闯过昭关,一夜之间愁白满头青发;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才华出众,但由于遭到打击,长期被贬,沉闷、忧郁的贬谪生活把他折磨得形容憔悴,体质虚弱,得了毒疮又患霍乱,47岁就含恨长逝。
有的中老年人,整天生活在忧愁之中,心事重重,凡事总朝坏处想,好像树叶落下来都会砸破脑袋似的,本来不该他操心的事,他偏要操心;本来不应着急的事,他也要着急,结果是不但于事无益,反而出了一身疾病。
长寿学者胡夫兰德在《人生延寿法》中说:“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或寿)的就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愁、颓丧、惧怕、贪求、怯懦……”《黄帝内经》指出:“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则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禅而不收。”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的持续的消极情绪,诸如忧愁、悲伤、焦虑、苦痛,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一是会使人行为失常,瞳孔缩小,血压升高,呼吸频率改变,如白居易所说:“悲来四肢缓,泣尽双眸昏。”二是会使人容易得胃溃疡,肠胃蠕动减慢,如白居易所说:“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所以,老年人应“莫让忧愁伤身体,常教欢乐促健康。”也就是自己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那么,老年人该怎样调节忧愁情绪呢?心理学家向我们推荐了以下措施,你不妨试一试。
多做跑步、转圈、疾走、游泳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是化解不良情绪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晒太阳。著名精神病专家缪勒指出,阳光可改善抑郁病人的病情。
吃香蕉。德国营养心理学家帕德尔教授发现,香蕉含有一种能帮助人脑产生五羟色氨的物质,它可减少不良激素的分泌,使人安静、快活。
大声哭喊。找个僻静的所在,尽情地大声哭喊。日本心理专家研究发现,这种哭喊可使压抑心理得到尽情宣泄,同时,由不良情绪产生的毒素,也可“哭喊”出来。
睡好觉。睡眠有助于克服恶劣情绪,稳心定神。一觉醒来,心情就会好多了。
听音乐。音乐可使大脑产生一种镇静安神的物质,但要注意选择“对路”的音乐。
赏花草。花草的颜色和气味,有调解人情绪的作用。
观山水。青山绿水,莺歌燕舞,会将你置于美好的情境中,心情便会被“快活化”。
打木偶。在木偶上贴上让自己不顺心的事件名称,然后拼命击打。过后,人不再憋闷,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
洗淋浴。淋浴时,能产生一种安神的活性分子,不快时,不妨洗洗淋浴,过后定会一身轻。
小知识
老年人应对心理忧愁痛击法
1.修养法。要加强自身思想修养,遇事把心放宽,眼光看得远一些,要乐观。
2.转移法。有了忧愁,主动改变环境,到活泼、愉快的生活中去,和人们说笑,精神为之一振,烦闷即可消除。
3.忘却法。不要去回忆过去的痛苦,后悔过去的事情,也不要从反思中捕捉那些甜美的成分。因为这样下去,就会更加悲伤,造成作茧自缚的被动局面,只有丢开过去的忧愁,面对现实,就可以从忧愁、痛苦中摆脱出来了。
4.痛哭法。忧愁时放声痛哭或无声抽泣,只要流出眼泪来,就对身体有益。
5.追求法。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追求的目标,抛开一切烦恼,分散人对忧愁的注意力,使生活有新的意义。
养生之道,重在制怒
道家认为,人要想长寿首先就应戒怒、忍性。身体内的“火”不烧出体外,精神才能镇静。人体内的肝脏主木,肝的功能正常,才能使“火”不虚发。这只有制怒戒性,平息肝火才行。
要养生“戒性”,就应对“性”有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所谓“性”,就是指人的自然本性,即生理本性,如摄食、避害等等。荀子曰:“性者、天之然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性是天然生成的并和“情”、“欲”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性情有着相表里关系。人在生活中若不知“戒性”,性情就会发生变化,失去平和,而“大怒”使人体超过了耐受能力,就会引起病痛。正如《黄帝内经》曰:“暴怒伤阳,暴喜伤阴,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性情致病,一般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以外刺激作为诱因,另一个是取决于得病患者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活动。外界刺激是必然条件,性情活动是主要依据。当人体内部脏腑功能活动气、血、精、津、液的运动正常时,一般外界刺激不会引起疾病,但当其脏腑功能降低,气、血、精、津、液不足时,人受到外界刺激便易发“怒”。
祖国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在伤害人的七情之中,怒是最强烈的一种情绪。“怒不节,气乃不固”。怒则气机不畅,出现气逆和气滞,引起心脑血管病。现代科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发怒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人生气时大脑会生成大量的激素,会直接引起心室纤维颤动。反复出现伤害性情绪,就会逐渐损坏心肌纤维,以致造成心脏的循环紊乱。此外,愤怒会使肾上腺素激增,从而造成冠状动脉毛细血管收缩痉挛,迫使心脏代偿性地加压泵血,若反复、频繁地出现,可能导致高血压、偏头痛甚至冠心病和中风。愤怒对肠胃也有刺激。人在情绪激愤时,胃部会大量充血,整个消化系统都处于紊乱状态。
当然,愤怒是可以控制的,火暴脾气也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掌握方法。
1.情境转移法
当愤怒陡出时,人有五种处理怒气的方法,一是把怒气压到心里,生闷气;二是把怒气发到自己身上,进行自我惩罚;三是无意识地报复发泄;四是发脾气,用很强烈的形式发泄怒气;五是转移注意力以此抵消怒气。其中,转移是最积极的处理方法。火儿上来的时候,对那些看不惯的人和事往往越看越气,越看越火,此时不妨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迅速离开使你发怒的场合,最好再能和谈得来的朋友一起听听音乐、散散步,你会渐渐地平静下来。
2.理智控制法
当你在动怒时,最好让理智先行一步,你可以自我暗示,口中默念:“别生气,这不值得发火”、“发火是愚蠢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可以自己在即将发火的一刻时自己下命令:不要发火,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再坚持二分钟;二分钟坚持住了,我开始能控制自己了,不妨再坚持一分钟。三分钟都坚持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所以,要用你的理智战胜情感。
3.陶冶性情法
培养自己有宽阔的胸怀,为人大度和善的美德,则能掌握遇事不怒的涵养。向别人发泄怨恨,既伤害了别人,自己也不会心情愉快,心理失去平衡,损人而又不利己。因此,陶冶自己的性情十分重要,它可以使人保持身心健康,拥有高品位的人生。陶冶性情有许多方法,但总的原则是要将精神寄托在高雅、健康的活动中,如读书、收藏,与知心朋友闲谈等。这些活动可以让人心平气和,从容思考,有效调节自己情绪,从而,达到化解怒气,保持良好心态的目的。
小知识
培养幽默感也可制怒
制怒,还要培养幽默风趣感。因为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而笑是人的健康妙药,它能促进肌肉和五脏六腑舒适,能调节人的情绪,能促进血液循环、筋骨舒展、呼吸通畅、气血平和。医学界有人做过试验:用语言逗一个患有高血压的人发笑,血压可下降20毫米汞柱,脉搏每分钟可减少8次。人在发笑时,大脑皮层可以得到比睡眠时还高3倍的休息。在我国古书里记载老人以笑驱病、以乐健身的事例很多。有了幽默风趣感,就不会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