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31642700000015

第15章 辟谷养生(2)

辟谷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依个人学习静坐时间的长短、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的不同,辟谷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差别。短的3天,长则可几十天甚至更长时间。一般情况下应多于3天,身体素质一般者应坚持7天或7天以上,练功有素者有坚持49天以上的。从道家养生的角度讲,不超过21天的不能称为真正的辟谷,当然这是对真正的道家修炼者而言的。

小知识

有些人不宜辟谷

由于辟谷直接就可把人从进食的状态带到一个不进食的辟谷态,虽然原则上谁都能达到这种效果,但为安全起见,以下几种病人不宜参加:精神病者或有精神病史者(神经功能病、精神分裂症、癔病、癫痫等)、身体特别虚弱,包括晚期癌症病人,生活不能自理者,经常内脏出血或吐血者、溃疡病穿孔者、心肌梗塞特别严重者、肾病特别严重者、严重心脏病或狭心症者,有心肾等器官移植切除者,肺结核2~3期的病人以及有传染病者,先天严重不足者(包括完全失去劳动力、听力、视力者、痴呆者)。此外,半信半疑者也不宜参加。

辟谷辅助功法

古人辟谷,多与服气、炼气、导引、意念等相配合,这些养生功法可以激发辟谷或促成辟谷。依《中山玉柜服气经》所言,要修丹道,应先从辟谷入手,但人若断绝食物,靠什么生存?那就需要服气,靠呼吸和意念,直接通过空气从大自然中吸收营养和能量,以维持生命。因此,修道之士在行辟谷术时,往往要借助一些辅助疗法。如:

1.导引辟谷法

导引主要为炼形,《神仙传》记载东汉时丹阳人沈建好道不仕,“学导引服气之术,还年却老之法……故建遂断谷不食,轻举飞行,或去或还,如此三百年,乃绝迹,不知所之也”。唐代商栖霞真人,居白石山下,于彭祖洞中修炼导引之术,并长吐纳之道,绝食谷物30多年。

2.守一辟谷法

守一是修炼辟谷之本,只要有志于辟谷,精神专一,即可辟谷。道经中说“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一”是形而上者,可以指神、气、道。守一也可指精一于某种方法。如精一于服气,就能辟谷;精一于服饵,精一于导引,都可以促成辟谷。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精一执中,微妙察照。精一于辟谷,可成丹道。

3.服气辟谷法

辟谷中服气与我们平常的呼吸相比,服气就是要比平常多“吃”进去一些气。这些气是怎样“吃”进去的呢,一是通过导引术,扩大肺活量;二是寻找远离城市氧含量高的地方。通过这两方面合作,增大了人体氧的富集量。

人类的呼吸方式是胸式呼吸,这样的呼吸方式,但这种方式,摄氧效率却只有30%左右。服气就是提高肺脏的呼吸效率,那开发出来后,多摄取的氧都到哪去呢?呼吸效率低时人体有多少氧就用多少氧,提高呼吸效率后,通过经络,人体可以把多摄取的氧贮存下来。生活中,我们屏气的时间,每个人都不同,通过一定的方法锻炼都可以得到提高,人并没有改变,只是贮存氧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不过,氧的贮存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经常保持,所以每天都要服气,时间长后才能形成一种习惯。

经络在人体内是以空间的形式存在的,空间的大小与服气有很大的关系。辟谷如果离开了服气,不当没有效果,也失去了其根本意义。

4.观想辟谷法

观想本身是炼神。正如青龙山人前辈所言:“假设(想)人不见,日久见真情。假愿化真愿,凡念化真心。心之变为阳,不变者处阴。此精至一颠,无有不生灵。至于其法度,问德心性行。今德为药引,昨德是药根。长久守住德,天设地应成。”这一诀把内炼中观想的玄理概括无余。观想日久,精气神凝,自生妙用,德是药引都在真心。

后汉武陵人黄敬,字伯严,饱读经书,曾入仕,后修道。隐修霍山,八十年后又登中岳,服气断谷,每日观想赤星出现,久之,周身如火而热。200岁时返老还童,成了“地仙”。他观想而周身生热是内丹效应,大药生成之后,周身都热。大药生成者,单衣过冬,辟谷不食是自然之事。

小知识

不食的四种形式

一般来讲,不食有四种形式:辟谷、断食、绝食、没食。绝食是人体主动的、消极的常态现象。绝食三天,人的体力下降,绝食一周,就有可能死亡。所以绝食是会饿死人的。断食是人体有疾病,有东西吃,可是人体不能摄取。断食是人体被动的、消极的病态现象。比如食道癌,肚子饿了想吃,就是咽不下去。还有其他疾病,也导致不能吃东西。没食是指战争、灾荒等造成的生活困境。人想要吃,可是没有东西吃,没食是人体被动的、消极的常态现象。辟谷是人体主动的、积极的功态现象。辟谷是为了祛病、健美、益智等。是对人体有益的一种功态现象。辟谷的标准只有两句话:一是精神好,二是感觉饱,而绝食、断食、没食都是精神差,感觉饿。

辟谷须谨慎

中国有句古话:“不食人间烟火。”其实是说的道教的神仙修炼法,这种方法实际上也体现了道教对饮食的态度。虽然道教《黄帝内经》认为“食为性命之基”,但是为了修炼,也有主张不吃五谷杂粮的,如葛洪在《抱朴子》中说:“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不成倍于五谷邪?”就是说食物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但人吃了比食物更好的东西后,就会不食人间烟火而延年益寿。

正如《庄子》所说: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他的肌肤像冰雪一样洁白,仪容柔美;他不吃五谷,只吸清风、饮白露;他乘着云气,驾驭飞龙,遨游在四海之外;他精神凝聚,使物体不受灾害,谷物丰熟。但是,这位神人虽然本领超群,能行不食五谷的辟谷术,却仍然要“吸风饮露”。

对一般人而言,应重视饮食,以保证充分的营养,不可盲目辟谷,而真正修炼道功法者(如辟谷),首先应彻底清除肠胃废渣,然后进入服气辟谷修炼阶段,这时还要根据适当的情况,把可食的和不可食的食物区分开来,如“每日平旦食有少量淡水之粥或胡麻,粥能益人,能治脾气,足人之津液。日中宜食淡面馎饦及饼,但不宜热。”

那么,辟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不可立即断食

行辟谷之术,主要是断绝五谷,对其他食物还是可以适当摄食的。并且行辟谷之术时,不宜突然地“急断”谷物,而应采取逐日“节量饥饱”的渐进方法,才能减轻对生理机能的冲击,真正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因此在饮食方面便有些讲究。

道教服食之士认为,掌握辟谷之术,“若遭世荒,隐窜山林,知此法者,则可以不饿死。其不然也,则无急断,急既无可大益。又止人中断肉,闻肥鲜之气,皆不能不有欲于中心。若未便绝俗委家,岩栖岫处者,固不成遂休五味,无致自苦,十如莫断谷而节量饥饱”。所以,道教们在行辟谷之术时,一般是先由一日三餐减为二餐,再进而改为一餐,并坚持服气导引锻炼,使身体在半辟谷状态下适应一段时间后,再转为以饮水食气为主的全辟谷修炼。

2.要补充充足的水分

水是生命之源,不仅身体内各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水分的参与,而且大脑的正常活动也要依赖于水。辟谷是为了排毒去浊,充足的水分供应尤其重要。辟谷期间可停食却绝不可停水,甚至还要适当地增加饮水量。辟谷期间饮水,不宜喝开水,因为烧开过的水是不能维持人体的元气的。最佳饮水为优质天然矿泉水,因为这种水在地层深处与含有特殊成分的岩石长期接触,并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溶解了某些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能增强人体代谢,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对某些疾病也有治疗作用。清晨练功前可饮一杯矿泉水,饮水时须小口喝,慢慢咽。经实践证明,辟谷期间每日饮几杯蜂蜜水,也大有帮助。

3.辟谷结束后复食应循序渐进

一般情况下,恢复谷食时宜从流质和一些清淡食物开始,如可以喝些牛奶、果汁、奶粉、麦乳精等,也可以吃一些稀粥、黑米粥、小米粥、蛋汤、木耳汤、银耳汤、莲子汤或面条等。一定要循序渐进,慢慢增加饭量待肠胃恢复到原有的功能后才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有时辟谷结束后,仍然没有食欲,此时可任其自然,不想吃就不吃,直到有食欲时才恢复饮食。要是勉强进食,身体反而不妥。

小知识

断食前应先驱虫

有蛀牙的人应于断食前将牙齿治疗好,因为断食中蛀牙痛,不方便看牙医;断食前须驱除蛔虫、十二指肠虫、绦虫等腹内寄生虫。因为它们留在体内,不仅影响练功的效果,而且断食期间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它们常会在腹内乱蹿,甚至会顺食道爬入口腔。所以断食前应先喝适量的驱虫剂。

全不食亦凶,肠胃不通

从道家的历史来看,辟谷并不是完全不吃任何食物,而是少食或食用“特殊食物”或以服气为主。

《淮南子人间》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居深山以避尘世,“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这是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书中只是说他不食五谷,并不代表他不吃其他东西。又如古书中记载道门名士于章在辟谷时“饵黄精、茯苓、山地黄”,可见他是用药食来代替五谷。

古人称辟谷为“一食为适,再食为增,三食为下,四食为肠张,五食饥大起,六食人凶恶,百疾从此而生”,并强调“全不食亦凶,肠胃不通”。也就是说,辟谷过程中只是减少进食,并不是不食,否则“亦凶”(指损害健康)。可见辟谷并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慢慢节食,少食;或者不吃日常的五谷食物,只吃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或服食高营养而较难消化的加工品。如常说的“服药辟谷”,即是采取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的方法。

唐朝初年,道家有位叫朱桃椎的真人,他说:人若内外安静,则神定气和;神定气和,则元气自正;元气自正,则五脏流通,精液上应;精液上应,则不思五味;五味已绝,则饥渴不生;饥渴不生,则三田自盛,髓坚骨实,“返老还原”。这里其实只说了服气辟谷的前提与过程,并没有说出服气辟谷的基础,这个基础恰恰正好是要服用一些辅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