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实用养生保健中草药
31616400000023

第23章 草部(3)

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黄芪

[释名]

亦名戴糁、戴椹、草、百本、王孙。

("芪"原作为"耆")。

[性味]

(根)甘、微温、无毒。

[附方]

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土党参

[释名]

又叫奶参、白洋参、野党参、浮萍参、土沙参、土参。属桔梗科。多年生缠绕草本。主根肥大,肉质,米黄色,须根少。茎细弱,浅绿色,光滑无毛。单叶对生,卵圆状心形,先端尖,边缘有钝锯齿,基部深心脏形,两面无毛;叶柄几与叶片等长。种子多数。花期8~9月。多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生于低山区的向阳坡地上。

[采集加工]

秋季挖取根部,洗净,除去须根,晒干。

[性味]

味甘微苦,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健脾胃,补肺虚,祛痰止咳。治虚劳内伤,肺虚咳嗽,脾虚泄泻,乳法不多,小儿疳积,遗尿。

[附方]

治肺虚咳嗽:土党参、百合、尖贝、百部、莲米、甜杏仁。炖五花肉服。

治下乳汁:上党参、黄芪、党参、当归。炖鸡服。

治白带(气虚症):上党参、白背叶根各五钱,海螵蛸八钱,刺苋菜根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寒咳:土党参二至四两,白胡椒、艾叶各三钱。水煎服。

治小儿遗尿:土党参四两,猪瘦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

治脾虚泄泻:土党参五钱至一两,大枣三至五钱。水煎服。

治小儿疳积:土党参五钱,仙茅五钱,猪瘦肉同炖服。

治痈疽气虚难溃:土党参一两,黄花稔一两。水煎服。

白术

[释名]

苗高二三尺,它的叶环抱着茎梗生长在枝梢间,叶似棠梨叶,离地面近的叶,有三五个叉,都有锯齿状的小刺。根的形状像老姜,苍黑色,肉白有油膏。它的根可以吃,嫩苗也可以吃。

[性味]

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风寒湿痹,颈强直,背反张,止汗除热消食。做成煎饼久服,可使身体年轻延年益寿不感到饥饿。主血虚阴亏、气血逆乱引起的眩晕头痛,流眼泪,消痰水,逐皮问水肿性结肿,除腹胀满,霍乱呕吐腹泻不止,利腰脐问的血,益津液,暖胃助消化嗜食。治腹部胀满,腹中冷痛,胃虚下利,多年气痢,除寒热,止呕逆、反胃,利小便。主五劳七伤,补腰膝,长肌肉。治潜匿子两胁之间的积块,妇人赡内积块,除湿益气,口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除胃中热、肌热。辅佐于枳实,可消气分痞满;辅佐于黄芩,可安胎清热。服用白术的人忌吃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功效主治]

苗作茶饮很香,去水。也止自汗。

[附方]

治虚弱枯黄,食而不化:白术(酒浸,九蒸九晒)一斤,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一斤。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钱。

治脾虚胀满:白术二两,橘皮四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

治痞。消食强胃:积实(麸炒黄色)一两,白术二两。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服食滋补,止久泻痢:上好白术十两,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人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

治脾虚泄泻:白术一两,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泻者炒)。上为末,粥丸。

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却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

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三钱。

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

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积实七枚,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

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上五昧,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二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

治忽头眩晕。经久不瘥,四体渐赢,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二斤,曲三斤。上二味捣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昧: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云反),甘草一两(炙)。上三味,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

治盗汗:白术四两,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鱼,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

治老小虚汗:白术五钱,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一钱。

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

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一钱,甘草(炒)五分,姜、枣,水煎。

治三日疟:九制于术一斤,广度八两。熬膏,用饴糖四两收。

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已者:白术一两,老姜一两。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

治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只服白术愈。

治儿童流涎:生白术捣醉,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三钱。

蘖木

[释名]

蘖。根名檀(俗作黄柏)。

[性味]

苦、寒、无毒。

[功效主治]

男女诸虚(如小便淋漓,遗精白浊等症)。用黄蘖(去皮,切细)二斤、熟糯米一升,在童便中九浸九晒,再蒸过晒干,研为末,加酒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温酒送下。

痔漏下血:用黄蘖皮(刮净)一斤,分作四份,三份分别用酒、醋、童便各浸七天,洗、晒后焙干;另一份生炒成黑色。四份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久服可以除根。此方名"蘖皮丸"。

赤白浊:用黄蘖皮(刮净)一斤,分作四份,分别在酒、蜜、人乳、淘糯米水中浸透,炙干,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百补丸"。

下血数升:用黄蘖一两,去皮,以鸡蛋白涂炙为末,加水调成丸子,如绿豆豆大。每服七丸,温水送下。此方名"金虎丸"。

小儿热泻:用黄蘖削皮,焙为末,加米汤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送下。

赤白浊及构泄精肖:用黄蘖(炒)、真蛤粉各一斤,共研为末,每服一百丸,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再加知母(炒)、牡蛎粉(煅)、山药(炒)等分为末,调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八十丸,盐汤送下。

积热梦遗(心神-眺惚,膈中有热):用黄蘖末一两、片脑一钱,加炼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麦门冬汤送上。

消渴,食多,尿多:用黄蘖一斤,加水一升,煮开几次,渴即饮用。如此数日,可见效果。

热极呕血:用黄蘖蜜涂炙干,研为末,麦门冬汤调服二钱。

眼目昏暗:每天清晨含黄蘖一片,吐唾液洗眼,坚持,不停,保无目疾。

口舌生疮:用黄蘖放口内含噙。又方:蜜渍黄蘖,取滇汁含噙,吐涎。又方:蜜炙黄蘖、青黛各一分,研为末,加生龙脑少许,敷患处。又方:用黄蘖、细辛、等分为末;或黄蘖、干姜,等分为末,敷患处。

鼻中生疮:用黄蘖、槟榔,共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唇疮痛痒:用黄蘖研末,调蔷薇根汁涂搽。

鬈毛毒疮(生头中,初时如葡萄,极痛):用黄蘖一两,乳香二钱半,共研为末,另以槐花煎水,调末成饼,贴疮上。

乳痈初起:用黄蘖末和鸡蛋白涂搽,药干即换。

痈疽肿毒:用黄蘖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末,唾液调涂患处,留出疮头,频频以淘米水润湿。

小儿脓疮,遍身不干。用黄蘖末加枯矾少许,敷搽即愈。

男子阴疮:用黄蘖、黄芩等分,煎汤洗患处,洗后用黄蘖、黄连研末敷搽。

臁疮:用黄蘖末一两、轻粉三钱,调猪胆汁涂搽。单用蜜炙黄蘖研末敷搽。

冻疮裂痛:用乳汁调黄蘖末涂搽。

桦木

[释名]

[性味]

(木皮)苦、平、无毒。

[功效主治]

乳痈初起(肿痛结硬,欲破未破):用桦皮烧存性,研为末,温酒送服一匙。服后即卧床休息。一服见效。

肺风毒疮(遍身疮疥如疠。以及急仍瘙痒,脸上风刺,妇女粉刺等):用桦皮灰四两、烧枳壳(去穰)四两、荆芥穗二两、炙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另用杏仁(水煮过,去皮尖)二两,研为泥,与药末调匀。每服二钱,饭后服,温酒调下。病得者,服药三次,此方名"桦皮散"。

小例热而短:和桦皮煮成浓汁饮服。

棕榈

[释名]

榈。

[性味]

笋及子花(按:即棕榈的果实):苦、涩、平、无毒。有人认为有毒。皮(按:即干燥的叶鞘纤维):苦、涩。

[功效主治]

笋及子花:涩肠止泻、崩中带下。

[附方]

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人流血的鼻孔内。

血崩不止:有棕榈皮烧存性,空心服三钱,淡酒送上。屙血:作棕榈皮半斤、桥楼一个,共烧成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泻痢:用棕榈皮烧存性。研为末,水送服一匙。

小便不通:用棕榈皮烧存性,水酒送服二钱即通。

乌臼木

[释名]

鸦臼(通称乌桕)。

[性味]

苦、微温、无毒。

[功效主治]

小便不通:用乌桕根皮,煎汤饮服。

大便不通:用乌桕根一寸。劈破,煎水半碗服下,立通。不宜多吃。

大、小便均不通:用乌桕根白皮,干后研为末。先以硭硝二两煎汤服,取吐,再以热水送服乌桕根皮末二钱。

水气虚肿,小便涩:用乌桕根皮、槟榔、木通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脚气湿痒成疮:用乌桕根白皮研为末敷涂。过一会,有涎出,即效。

婴儿胎毒满头:用水边乌桕根皮晒干,研为末,加雄黄末少许,调生油涂搽。

疔肿:用乌桕捣取自然汁,取一至二碗,下泻去毒即愈。未泻再服。冬季无叶,可用根代。

酢浆草

[释名]

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性味]

酸、寒、无毒。

[功效主治]

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二便不通:用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服。不通可再服。

赤白带下:用酢浆草阴干,研为末。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痔疮出血:用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一天服三次,有效。

癣疮作痒:用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

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有效。

地锦

[释名]

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

[性味]

辛、平、无毒。

[功效主治]

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并喝一二杯送下。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

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

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

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

黄疸: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骨碎辛卜

[释名]

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奄间。

[性味]

苦、温、无毒。

[功效主治]

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用骨碎补二两,锉细,慢火炒黑,研为末,

常以擦齿,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

耳鸣耳闭:用骨碎补削作细条,炮过,乘热寒耳中。

屙血:用骨碎补(烧存性)五钱,酒或米汤送下。

长久泄痢:用骨碎补研为末,放入猪肾中煨熟吃下,即止。

石韦

[释名]

石草、石皮、石兰。

[性味]

苦、平、无毒。

[功效主治]

小便淋痛: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便前有血: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

气热咳嗽: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

崩中漏下:用石韦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金星草

[释名]

金钏草、凤尾草、七星草。

[性味]

苦、寒、无毒。

[功效主治]

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用根泡油涂头上,能大生毛发。

仙茅

[释名]

亦名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

[性味]

(根)辛、温、有毒。

[附方]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其配方及服法如下:仙茅二斤,放人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另用苍术二斤,放人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独活

[释名]

亦名羌活、羌青、独摇草、护羌使者、胡王使者、长生草。李明珍说:"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以中国者为独活。

[性味]

苦、甘、平、无毒。

[附方]

中风,通风发冷,不知人事:用独活四两,加好酒一升,煎半升服。又方:独活一两,加酒二升,煮成一升;另用大豆五合,炒至爆裂,以药酒倒入,盖好。过一段时间,温服三合。

瘫痪:用羌活二斤、构子一斤,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三次。

产后中风,四肢抽筋,不能言语:用羌活二两,煎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