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战争故事(新课程百科知识)
31605800000004

第4章 齐桓公伐楚

春秋之时,周王室的力量逐渐衰微,诸侯擅兵自重,相互攻伐,形成了南楚北齐两大势力集团。

北齐位于中原地区,地方千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具有称霸的客观条件。而楚国利用中原混战之机,乘机扩张势力,久有觊觎中原野心。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冬,楚成王兴兵伐郑,并虏郑大夫聃伯而归。郑与齐有联盟关系、唇亡齿寒,齐国不能坐视楚国对中原的进犯。

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春,齐桓公联合鲁、宋、陈、卫、郑、曹、许,以八国之师兴兵伐楚。楚成王闻诸侯联军侵入楚境,并不示弱,亦发兵北进,在楚境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形成对峙。由于双方都不敢轻启战端,经过谈判,终于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召陵之盟”。

在召陵会盟之后,楚停止了向中原北进,中原实现了短暂的安定,齐桓公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谋取了中原霸主地位。

齐桓公何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主要是他举贤任能,用人得当。齐桓公即位后,即捐弃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帮助齐桓公大力改革,对内“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对外争取友国,建立霸业。军事上,以实力为后盾,以会盟为手段图霸中原。政治攻势、主动灵活。同时采取了施仁义、广联合、取人心的措施,在政治上占了主动,形成强大的势力范围,促进了中原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