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瓜、甜瓜病害防治技术
109.怎样防治猝倒病?
猝倒病是瓜类苗期病害,全生育期内均可发病,但在保护地育苗期最常见,育苗栽培年份越长的温室里发病越重,特别是在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时发病严重,可造成烂种、烂芽及幼苗猝倒,约占幼苗死亡率的80%。出土幼苗受害,茎基部呈水渍状黄色病斑,后为黄褐色,缢缩成线状,倒伏,幼苗一拔就断,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死亡。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一层白色絮状菌丝。生长后期,果实受害,瓜面呈水渍状大斑,严重时瓜腐烂,表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又称绵腐病。病原菌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病株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第2年条件适宜时形成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体也可产生游动子囊,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病菌靠灌水或雨水冲溅传播。低温高湿、苗床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易诱导猝倒病发生。
防治猝倒病,苗床应严格选用无病菌的新土,以塘泥或河泥土为好。配制床土时,按每平方米苗床用杜邦易保(或猛杀虫)50克,或克露40~50克,与20千克细土混匀,取1/3药土铺底,播种后将剩余的2/3药土盖在种子上,或将五氯硝基苯与福美双混合,每平方米苗床每种药4~5克,也可单用50%多菌灵4~5克与20~30千克细土混匀,取1/3药土铺底,播种后将剩余的2/3药土盖在种子上。
播前灌足底水,苗期尽量少灌或不灌水,避免土壤湿度过大,保持稳定地温。幼苗发病可喷布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克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0%土菌消液1000~2000倍液,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视病情隔7~10天喷一次。
110.怎样防治枯萎病?
枯萎病又叫萎蔫病、蔓割病。西瓜发病最重,甜瓜次之,尤其是连作地发病严重,常能造成全田毁灭。在苗期、伸蔓期至结果期都可发生,以开花坐瓜期和果实膨大期为发病高峰。典型症状是萎蔫。幼苗发病,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呈猝倒状。开花结瓜期发病病株叶片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数日后整株叶片呈褐色枯萎下垂,不能再恢复正常,叶片干枯,全株死亡,患病根部褐色腐烂,稍缩缢,茎基部纵裂,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将病茎纵剖,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表面常产生白色及粉红色霉状物,为病菌孢子。病菌主要以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和未充分腐烂的带菌肥料中越冬,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源。
病菌在土壤中离开寄主仍能存活3年以上,厚垣孢子和菌核能存活10~15年。病菌主要经过根部伤口或由根毛顶端细胞间直接侵入,在导管内生长发育。病菌分泌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毒素,在导管内积累,堵塞导管,阻碍水分运输。当植株蒸发量大时,供水不足就呈现萎蔫;蒸发量小时,叶片又可恢复正常,连续几天后渐渐整株萎蔫死亡或因病菌的分泌素干扰寄主新陈代谢,积累许多醌类化合物,使寄主中毒死亡,病菌侵入果实,引起腐烂,有苦味。分生孢子可通过种子、土壤、农具、未腐熟肥料和灌水等传播。地下部因害虫造成伤口,为病菌再侵入创造了条件。地上部因整枝形成伤口,病菌再次侵入,造成局部枝蔓萎蔫。
防治枯萎病应以农业措施为主(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浇水),药剂防治为辅,进行综合防治。轮作应在5年以上,也可实行水旱田轮作,尽量选中性或微碱性的砂壤土种植。选用抗病耐病的西瓜品种,有抗病苏蜜、京抗二号、京欣三号、郑抗一号、郑抗二号、郑抗三号、抗病冠龙、西农八号等;抗病的甜瓜品种有西域一号、安浓二号、广州蜜瓜等。温汤浸种可防病,药剂浸种可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30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亦可用敌克松、拌种双或多菌灵,用量为干种子重量的0.2%~0.3%,重茬田采用移沟法对阴阳土进行交换。播前对土壤进行药剂消毒处理,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1千克拌细土50千克,每穴施药土50克,或每穴施1克护根宝(枯特利)高效生物杀菌剂。采用嫁接换根,也能有效防止枯萎病。发病初期药液灌根,用护根宝500倍液或98%恶露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株灌药液300毫升,或西瓜重茬剂300倍液灌根,隔7~10天1次,每株灌0.25升,也可用敌克松与面粉按1∶20配成糊状,涂抹病株茎基部,均有一定防病作用。
111.怎样防治疫霉病?
疫霉病又叫死秧病。发病后病株很快萎蔫死亡,对西瓜、甜瓜、黄瓜等瓜类作物生产威胁很大。田间高温、高湿易发病,尤其是大雨或暴雨后,或浇水过量,或排水不良,都易发病。疫霉病菌以侵害瓜根部为主,还可侵染叶、茎和果实。根颈部发病初期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迅速扩展,茎基呈软腐状,有时长达10厘米以上,植株萎蔫青枯死亡,维管束不变色。有时在主根中下部发病,产生类似症状,病部软腐,地上部青枯,叶片染病时则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点,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会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极易破裂。严重时,叶柄、蔓也可受害,症状与根颈部相似。果实染病生暗绿色近圆形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凹陷腐烂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和未腐熟的肥料中越冬。第2年卵孢子和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在高湿条件下释放游动孢子,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到寄主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芽管与寄主表皮接触后产生附着器再产生侵入丝,直接穿过表皮进入寄主体内。植株感病后,遇潮湿的气候,病部又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及其释放出的游动孢子又借风、雨、灌溉水传播,从而重复侵染,使病害迅速蔓延。西瓜、甜瓜整个生育期都可被病菌侵染,6~8月为发病盛期。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37℃,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旬平均气温在23℃时田间瓜蔓开始发病,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是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瓜地连作,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做基肥,或追施化肥时伤根严重,亦会导致疫霉病发生。
对疫霉病的防治,应选择5年以上未种过西瓜、甜瓜的地,以砂壤土或新荒地为好。秋季深翻,减少越冬菌源。目前尚无免疫和高抗品种。较耐病的甜瓜品种有:金道子、红蜜脆、香黄等。应高畦栽培,整平土地,灌水沟适当加深。采用地膜覆盖,促进瓜的生长发育。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作基肥,合理追施化肥,避免伤根,最好使用叶面喷施法或结合浇水施化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浇水的水位线应随着植株的生长和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使瓜根颈部不被水淹,切忌串灌、漫灌,严防水淹瓜蔓。夏季高温应在早、晚浇水,注意苗期少浇,开花至膨瓜期适当灌水。灌水的水位线以瓜沟的2/3为宜,瓜沟内不能积水,对病残体要及时清出瓜田,集中深埋或烧毁。根据预报,在病害将要发生时,可用75%猛杀生干悬浮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350倍液。
每株灌药0.25升,隔7~10天1次。药剂应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病情严重时,可用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有快速治愈的效果。
112.怎样防治蔓枯病?
蔓枯病也叫黑腐病、黑斑病、褐腐病,是西瓜、甜瓜的常见病害。在瓜的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病株幼苗子叶茎部,初现水渍状小斑,病斑迅速向上、向下扩展,呈环状黑色或棕黄色病痕,叶片受害后,最初为浅褐色水渍状小点,后逐渐扩大成直径为1~2厘米的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褐色大斑,常见叶缘受害,形成黑褐色弧形、楔形大斑,病部干枯,表面散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茎蔓受害,早期多发生在茎基部的分杈处,呈水渍状灰绿色斑,逐渐沿茎扩展到各节部,病斑呈短条状褐色凹陷斑、环状黑色斑,密生黑色小粒点。在龟裂处不断分泌黄色胶汁,干涸凝结成深红色至黑色的颗粒状胶质物,附着在病部表面,蔓叶枯萎。横切病茎,可见茎周一圈表皮变褐,其维管束不变色,仍维持绿色。受害果实先呈现水渍状的小斑,后扩大呈圆形、暗褐色的凹陷斑,病斑表面常呈星状开裂,产生黑色溃疡,病斑上也埋生许多分散的黑色小点。病源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随病残体落在土壤中和未充分腐熟的肥料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病残体上病菌的存活期,在水中、潮湿土壤中可存活3个月,在旱地病残体上存活8个月以上。第2年春天,释放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进行初次侵染。病残体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灌溉水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反复侵染蔓延。病害发生与温度、湿度及农业措施关系密切。苗菌在5℃~35℃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分生孢子在5℃~40℃均可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6℃~30℃。降雨量和降雨次数是此病发生的主导因素,气温在30℃以上,降雨次数多,是发病的高峰期。
北方地区夏秋两季此病易流行,凡瓜田植株生长势旺,密度过大,灌水量过多,排水不良,湿度大时,根、茎、蔓、叶易发生蔓枯病。连作年限增加,病害会逐年加重。施氮肥过多也可加重病害。
保护地种植的瓜类,在冬春两季光照弱、通风不良、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更易发生蔓枯病。
对蔓枯病的防治,要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并深埋;瓜地进行深秋耕、冬灌,减少田间越冬菌源。实行3年以上轮作,选地势平坦,灌排配套地块种瓜。选用抗病品种,并从无病株上选留良种,用55℃~60℃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0.3%福美双或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包衣剂处理。施足底肥,多施磷、钾肥,瓜在幼苗期、盛果期、果实膨大期叶面可喷叶肥、光合肥、抗旱剂,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后要适当控制浇水。切忌密植,以利通风,降低湿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喷药或涂茎。可用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喷雾,并用福星2000倍液涂病斑两次,或用20.67%万兴乳油2000倍液喷雾,或800倍液涂斑,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或35%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保护地用45%百菌清烟剂或20%防霉灵烟剂,也可用50%抑蔓枯粉尘。在发病初期全田用药,隔7~10天1次,选用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113.怎样防治炭疽病?
西瓜和甜瓜最易感染炭疽病,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发病尤西瓜、甜瓜的病、虫害为严重。炭疽病在瓜类作物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生,但以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生最重,造成茎枯死,果实开裂腐烂,西瓜、甜瓜在采收后、运输中和贮藏期也易发生炭疽病。幼苗发病后子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茎基部受害后病部缢缩,变色,幼苗猝倒。成株期叶部病斑初为水渍状圆形淡黄色小斑,后变褐色,边缘紫褐色,中间淡褐色,有同心轮纹和小点,病斑扩大后互相融合,易引起穿孔,叶片早枯,蔓和叶柄受害后病斑长圆形,凹陷,呈黄褐色水浸状,后变黑色,病斑若发展到绕蔓或叶柄一周,即引起蔓或全叶枯死。果实受害后先呈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迅速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凹陷处常龟裂,有许多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囊。潮湿环境下在溃疡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连片,果实腐烂。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拟菌核在病残体上或在土壤里越冬。种子也能带菌传播,病菌在种子上2年后即可死亡。在温室、塑料大棚内的旧木桩上,病菌也有一定时期的腐生生活。越冬后的菌丝体和拟菌核发育成分生孢子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是田间病害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潜伏在种子上的菌丝体,直接侵入子叶引起幼苗发病。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附着器,以侵入丝从气孔和伤口侵入寄主,形成病斑,再产生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流水、雨水、甲虫和人畜活动进行传播,成熟时果实表面常有大量分生孢子,所以在运输贮藏中也能侵染发病。
湿度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病害的潜育期一般为3~6天,常随湿度的增加而缩短,相对湿度降为54%以下时,病害就不能发生。发病温度范围较宽,在10℃~30℃之间均可发病,而以24℃为最适宜。因此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最重,温度高于28℃时发病减轻。连作地发病重;氮肥施用过多,通风不良,植株长势弱发病均重;灌水多、降雨多、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亦重。随着果实的成熟,抗病性会逐渐降低,所以运输贮藏时发病也很重。
对炭疽病的防治,应选用无病种子与抗病品种。播种前种子要用55℃~60℃温水浸种15分钟、用0.1%升汞浸种10分钟、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30分钟、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合理轮作倒茬,前作可选麦类、玉米、油菜等。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瓜,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收获后把病残体清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发病初期可用60%百菌能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25%施保克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敌力脱乳油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喷洒,7~10天1次,连续喷2~3次。喷药时可混入微肥或喷施宝等叶面肥,效果更好。
114.怎样防治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