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诗词故事(新课程百科知识)
31391500000004

第4章 隋唐(2)

这时,店里一个年轻人捧出纸墨笔砚,请贺老题字。贺知章随手抓起一枝大笔,饱蘸浓墨,在洁白的纸上用力一挥,留下五个狂放不羁的草字“天上谪仙人!”李白十分感激地谢过贺知章,诚恳地说:“李白年轻无知,只有一腔报国为民的热血。这次来长安,本想得到君主的任用,作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没料到道路艰难,事业无望。”

贺知章风趣地安慰他说:“好事多磨嘛!行船也不会一帆风顺,何况你是‘谪仙人’,当然要受一番尘世的磨炼了!”

李白听了此言,心中畅快了许多。从怀里掏出诗稿,选了一首捧到贺知章面前说:“这是晚生最近写的乐府诗《蜀道难》,请贺老指正。”

贺知章接过诗稿,兴致勃勃地读起来: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妙极了!这样的开头,简直是一声春雷!”座中马上有人赞叹道。

贺知章继续读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真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大家拍手叫绝。

随着贺知章抑扬顿挫的朗诵,出现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语句,在众人面前,呈现一幅幅用非凡想象力融合神话传说创造出来的瑰丽奇景。

直到朗诵完了,众人还呆呆地听着。贺知章忘神地赞叹道:“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他又对李白说道:“你是一位从天而降的仙人吧!要不怎么会写得这么好!”

以后,贺知章到处赞扬李白的诗才,使他的诗名更加传扬开来。“谪仙人”也成了李白的美称,后人自此称李白为“诗仙”。

黄鹤楼吟别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一向敬慕他,曾作“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位比自己大12岁的名诗人的敬仰之情。李白在湖北安陆居住时认识了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为知己。以后两人又在广陵(今湖北省武汉市)相遇。孟浩然要沿长江东下赴扬州游览,两人登上长江边上的黄鹤楼饮酒话别。李白满含离别的悲伤和留者的寂寞吟咏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的蛇山,下临长江,相传说:“从前,江夏郡(今武昌)有一辛家酒店。一个衣着褴褛的男人前来喝酒。他先后喝酒达半年之久,一直未付酒钱。而辛家也未冷眼相待,继续让他喝酒。后来,这个男人在壁上画了一只黄鹤以代付酒钱。每当酒店来客唱歌拍手时,那只黄鹤便从壁上飞下来跳舞。这件事轰动了全城,从此辛家酒店繁荣昌盛,辛氏也成为百万富翁。十年之后,那人又出现在酒店,取出笛子一吹,白云由天而降,黄鹤也从壁上飞出。他乘黄鹤腾空而去。辛氏为纪念此事,建立了一座楼,名为黄鹤楼。”

扬州是风景秀丽,名酒、美女闻名的地方。黄鹤楼在扬州的西方,所以说“西辞”。“烟花三月”,正是春光烂漫的美好时令,正应该联袂畅游,诗酒同欢,偏偏老朋友要离开自己到扬州去。这怎能不使多情的诗人倍感惆怅呢?孟浩然乘的船出发了,李白站在黄鹤楼前,眼看那挂帆的孤舟,带着老朋友越走越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浩荡的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孤帆,随着江水追着朋友向远方去了。孟浩然一生与官宦无缘,这次也未必称心如意,年近五十,命运多难的孟浩然的凄苦之状,在明媚春光的对比之下更加印象突出。而引颈眺望的李白,此时也依然是放浪一身。此诗不愧为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这首诗词句秀美,气势流动,虽仅短短的四句,却令人捧读之后,回味无穷,余香满口,堪称绝句中的神品。

酒中八仙

在唐代诗人中,不但李白嗜酒如命,不少诗人也都喜爱喝酒,杜甫有一首古诗《饮中八仙歌》描写得惟妙惟肖。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到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书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诗中提到的八个人,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贺知章经常在外醉酒骑马回家,一路摇摇晃晃,像坐船一样。他的《回乡偶书》一诗至今广为流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写得多么生动活泼,孩子问老人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李王进是宁王李宪的长子,听说他在朝见皇帝以前要先喝三斗酒,路上遇见拉酒曲的车,也要流口水,恨不得把他改封到酒泉去。李适之是天宝年间的宰相,后被李林甫排挤,为了避嫌,只好在家闭门喝酒,外人说他日花万钱开宴,喝起来像巨鲸饮水。崔宗之做过御史,长得漂亮,醉后摇摇晃晃像玉树被风吹动。苏晋官至太子左庶子,信佛,饮酒时就忘了佛教戒律。焦遂是平民,口吃厉害,可是醉酒后高谈阔论,无人能比。张旭又是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草圣。据说他在写草书时先喝得大醉,脱帽露顶,狂跑大叫,然后拿起笔来疾书,甚至用头发沾墨书写。所写草书极为精彩,酒醒后他自己也很惊奇。诗人李颀在《赠张旭》诗里精彩地描绘了他精深的艺术造诣,豁达不修边幅的性格,嗜酒放狂的作风: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高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舍下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

目瞪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朝奏天子,夕贬潮州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反对六朝以来骈偶的文风,提倡散体,务去陈言,是唐代古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领导者。

唐宪宗时,全国上下信奉佛法,当朝皇帝尤为厉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里,唐宪宗派人从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将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迎到京城长安,并天天顶礼膜拜,置国事于不顾。一时间,上行下效,京城内外的王公大臣们掀起了一股奢侈铺张、的狂热的盲目崇佛拜祖活动。全国的老百姓对于这股佞(ning,谄媚)佛活动都议论纷纷,敢怒不敢言。

堂堂的一国之君竟这样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一味地推崇和提倡迷信活动,真是太荒唐了,长此下去,国家必然再无宁日。韩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精心写了一道奏章——《论佛骨表》,痛切地指出佞佛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危害,想以此劝阻皇上的佞佛活动,希望皇上能下旨禁止佞佛。

没想到,奏章刚呈送上去,立即触怒天颜,唐宪宗怒不可遏,颁布圣旨要处斩韩愈。幸得朝中众多正直的大臣极力为韩愈说情,才免去死罪,但仍然贬了他的官职,由刑部侍郎降为潮州刺史,将他逐出京城。

虽然满怀悲愤不平,但刚直不阿的韩愈仍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毅然辞别家人,独自一人踏上了去潮州的路途。韩愈的侄孙韩湘,听说叔祖被贬孤身上路,非常担心,遂匆匆打点行装赶去和他同行,在离京城不远的蓝田关前终于追上了他。这时,正是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天空中弥漫着鹅毛大雪,远处的终南山上布满了黑沉沉的乌云,蓝田关前的大道上堆满了厚厚的积雪,连马匹都前进不得,面对着此情此景,韩愈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愤之情,激昂慷慨地吟诵了一首不朽的名篇: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韩湘》。诗中追述了他被贬的原因,同时也表达了他坚持正义,毫不后悔的决心,并借此机会向侄孙托付后事。全诗写得气势磅礴,笔势纵横开阔,境界雄壮阔大,表达了他为国为民的深厚而抑郁的感情,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韩愈被贬到潮州后,为当地的老百姓救苦救难,做了许多的好事,他的诗文也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只是唐宪宗疯狂无知,荒唐可笑的佞佛行为却成了历史的笑柄。

苦吟诗人贾岛

贾岛是唐代诗人,屡次应试没有考中,一气之下出家为僧,法号无本。他作诗时,非常讲究铸字炼句,反复苦吟,苛求奇句,一反当时流行的通俗易懂的诗风,被誉为“苦吟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