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执法总监张培梅
31369700000008

第8章 阎府祝寿

中原大战前夕,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已经七十高龄,阎府为其祝寿,各方面人物纷纷送礼拜贺。

寿诞这天,南镇守使张培梅身着粗布衣裤,头戴瓜壳小帽,手提红布包袱,骑着小毛驴从崞县泥河赶来祝寿,刚到阎府门口,负责迎客的阎氏家人慌忙高声向里边通报:

“南镇守使张鹤峰将军到——”

祝寿的客人和阎府上下一听大名鼎鼎的张培梅到了,认识的都出来接驾,不认识的也涌出来想一睹这位大将军的风采。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以严治军的将军,却打扮成一个乡巴佬,没有一点军人的威严和风度。认识的,心中不免有点责怪:堂堂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够这身打扮。不认识的呢?自然也是大失所望。失望之余,免不了窃窃私语,说这位将军怪得出奇。

张培梅才不管这些,满不在乎地拨开众人和自己眼儿对的人打着招呼往里走。张培梅首先来到客厅,这里已是高朋满座:山西诸路军政要人,外省各方雅士宾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大家一看张将军到来,纷纷让座。可张培梅马上觉得,他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过去和自己一块东征西讨的战友们,如今都已经当了军长、师长。连自己以前的手下也身着笔挺的军装,扎着光亮的腰带,胸前挂着一串串耀眼的军功章、军衔章,即使是那些已经离开军界,到了政界的老朋友,也打扮得十分时髦:西装革履,一色长袍,特别是那老伙计、老对头,曾任晋北镇守使的张汉捷,身材本来就高大,也穿一身灰色长袍,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张培梅却是一身乡巴佬的打扮:瓜皮帽,小夹袄,灯笼裤,矮矮的个儿,与其他人站在一起,简直像个小丑。

张培梅见众人把眼睛都投向了他,一直满不在乎的神情也变得有点不自在,比他高过一头的张汉捷拽他一把,忙按他坐在椅子上,以躲过这尴尬的场面。

张培梅呢?心知肚明,他知道有人在背后嘲笑他,也明白有人在暗地里小看他。但张培梅见不得摆阔,也见不得排场,于是就在张汉捷按下之时,他突然拽住张的长袍,听得“呲”一声,就把张汉捷的长袍下襟扯下一大片。众人大惊,都扭头直看,张汉捷忙打圆场:“没甚,没甚,快给鹤峰上茶,上茶。”

张鹤峰真是“鹤立鸡群”了,知自己做得有点出格,起身一拱手,向大家做了个“作揖”的姿势:“对不住,对不住了,我得先拜老太爷去。”众人忙捂住嘴巴,没敢笑出声来。只看他直奔阎书堂的寿堂,恭候在门口的阎锡山一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鹤峰兄里边请!”

“待我先把礼记上再去拜见老太爷。”张培梅径直走到廊下收礼人面前,双手捧上红布包袱。

“寿桃一盘!”收礼人忙不迭接过解开红布,果然是一盘头箩面蒸的大寿桃。便高声唱道:

“镇守使张鹤峰将军,寿桃一盘!”

张培梅又从怀中取出一串铜钱:“礼钱二百。”

收礼人没想到堂堂大将军竟用二百铜钱来支应这门楹彩事,一时惊愕发愣,忘了接钱。而深谙张培梅脾气,从后面跟过来的阎锡山见状,厉声喝收礼人道:

“张将军清正廉明,赤胆忠心,礼轻情重,为之楷模,理应褒奖,还不快接!”

收礼人如梦方醒,急忙伸出双手接过铜钱,唱到:

“晋南镇守使张鹤峰将军,礼钱二百!”

阎锡山又上前请张培梅进寿堂,张培梅指指礼账先生,说:

“先生看看礼账,免得记错。”

说罢来到礼账跟前,一看,果然见自己名下记着“礼钱二百元”,便纠正道:“不是二百元,是铜钱二百个。”

盯着礼账先生改了礼账,张培梅才随阎锡山来到寿堂。一进门,他就“扑通”一声对着阎父跪下,很抱歉地说:“培梅无能,没有成百的大洋孝敬您老,只得多磕几个头表表寸心吧!”于是鸡啄米似的磕起头来。阎锡山急忙上前掺起张培梅说:“鹤峰兄弟多虑了,如果真有送重礼的地方官员,必是贪赃枉法之辈,我阎伯川定当严肃查办!”

据说,阎锡山当即查了礼单,真的处分了一个送礼二百大洋的县长,当众表彰了张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