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同事和学生和你反映他们有时跟你说话时,你好像漫不经心,并且不在乎对方说话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你会从“肯定关系型”中采用哪些行为方式?
自我测评
圈出刻度尺上与你的情况最对应的数字,0表示“完全不”,4表示“很大程度”。
我可以确定我对学生很关注。
0(完全不)1234(很大程度)
我可以采用公平公正的课堂行为。
0(完全不)1234(很大程度)
学生作业中的不恰当答案,我一般的处理方式是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后告诉他们,我很欢迎并尊重他们的回答。
0(完全不)1234(很大程度)
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我使用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得我关注他们并尊重他们所说的和所做的一切。
0(完全不)1234(很大程度)
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去了解班里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与需求。
0(完全不)1234(很大程度)
我准备采用积极主动的、富有成效的方法与各种不同类型的、有很大需求的学生进行交流。
0(完全不)1234(很大程度)课外教学之我见
修辞方法教学
修辞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修辞方法教学中,我感觉有必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整理零散知识点。初中阶段共有十二种修辞方法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反语、引用、设问、反问。
2.让学生将修辞方法由易到难进行排序。大多数同学排列的难易顺序如下:①引用②反复③反语④拟人⑤夸张⑥对比⑦设问⑧反问⑨排比⑩对偶比喻借代。这种把易掌握与难掌握、把好区分与难区分的内容分开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建立信心,把握主攻方向。合理安排时间复习,目标明确,大大增加了复习的效果。
3.重点比较易混淆的修辞方法。大家发现设问和反问、排比和对偶、借代和借喻等几种修辞方法容易混淆,便集中精力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差异。
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设问和反问有三点区别:①设问一般需进行回答,反问则只问不答,答案包含在问题中。②设问语气较弱,反问语气较强。③设问是从正面提出问题,反问是从反面提出问题,一般要带否定副词。
排比与对偶如何区别?学生们也总结出了三点不同:①排比是三项以上的并列关系的词或词组为一组,对偶仅限于两项一组。②排比一般是用一些相同的词语作提挈语,对偶则要求对应的字词词性基本相同,但尽量不重复。③排比字数可灵活,对偶句中两个句子要字数相等。
对于最难区分的借代和借喻,大家找了大量的例句加以分析,从中总结出了区分的方法。①借代的借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是有相关性的,借体是本体的一部分或具有本体的某一特征。而借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只是有某种相似的关系。如“江面白帆点点”。用白帆代船,因为帆是船的一部分。“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是用箭头比喻雨,我们只是说雨像箭头,并不能说雨和箭头有什么必然联系。②借代的借体与本体之间不能用比喻词修饰,而借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一般可用词语修饰,构成明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代表革命部队,不能说成“革命部队像旌旗”;阎罗则比喻反动统治阶级,可以说成“反动统治者像阎罗”。③借代实际上只涉及一种事物,借喻则必须包含有两种事物。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财物、财产,它们实际是一种事物。“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厚障壁用来比喻思想上的隔膜,障壁与思想上的隔膜就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对于修辞方法应该让学生对其有个整体的把握。学生在12种方法的比较中加深着对各种方法的认识。另外,每学期集中三四课时讲修辞方法时,要引导学生多做练习。有的修辞方法,如引用、反复等,学生不是分辨不出来,而是练习太少。没有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与练习,一遇到具体实例便不能识别,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要加强学生这一方面的练习。
让学生主动学习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不仅在考试中有所涉及,会影响考生成绩,也有助于学生整体文学水平的提高,但这部分知识点又比较琐碎,该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
第一,要从不同层次逐步学习。要想较好地了解一个作家,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他的姓名、籍贯、生活背景及代表作。再进一步,就必须要了解该作者生平经历,作品的风格,创作路线,如果能体会作品的思想及艺术特色就又深入了一层。也可以把作家的数量划分为层次,比如说语文教材中的现代作家,第一层可先了解3位文学巨匠,第二层再了解8位杰出作家,第三层了解教材中涉及的30位作家。
不注意划分层次,不同层次的知识混在一起杂乱无章,便常会感觉文学常识不好学。如:当你不了解《史记》是一部什么著作时,就忙着去背它有多少篇,多少字,甚至列传、本记、表各占多少篇也去背。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势必越学越乱,越学越没有方向。只有学生在弄清了文学常识层次后,才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学习,并能够明确自己掌握到哪个层次。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够记住初中教材中的15位现代作家,25位古代作家和七八位外国作家的姓名、别名、生活时代、国籍、代表作品和作品中的名句也就可以了,更深层次的知识不涉及也可。这样看起来,似乎学的量少,但由于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掌握得牢固,这样总比蜻蜓点水似的什么都涉及要好得多。
其次,编织一个知识系统。零散的知识不容易记忆,编成系统的知识学起来事半功倍。将学过的几册教材中涉及的作家先按古代、现代、外国作区分,分别列成表。如古代文学常识简表如下所示:
另外按上面的格式再列一张现代(含当代)及外国文学常识简表。
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整理资料,便于比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方便记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其主动性。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不同的季节,我都会选择有特色的景点带同学们去观察那里的一草一木,回来让学生写文章。
春天,我会带学生到河边,告诉大家要用多种感觉器官去仔细观察同一事物,眼看河水的形态色彩,鼻嗅春水中发出的似草与土混杂的香气,听风掠过水面时泛起波浪的声音。如果第一次不尽如人意,就会带领重写一次作文。这次虽然比上次强了,但文章顺序有些乱,我便又着重强调了按特定顺序选择观察点的问题。这样我们看一次改一次,这样的作文可能有时会写到三四次。
秋天,我经常带学生步行十多里地,到风景较好的小河里去游玩,到了河边,大家就都迫不及待地跳下水,尽地情嬉戏玩耍,每个同学都捉到了鱼。我说:“大家仔细观察水的流态,水的颜色,感觉鱼儿在水中游,手能摸到鱼儿,真切地体会到了摸到鱼的感觉。那咱们回去以后,就写一篇作文《摸鱼》。”那次作文写得很成功,大家也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给写出来了。
我们曾经有过自己的一片地,我划分给不同组的同学,鼓励学生种上自己喜欢的作物。学生们种的作物各种各样。过些日子,我们便去看看这些作物是否长高长大,有什么变化。观察自己种的,自己喜欢的作物效果自然不一样,学生这时观察得都会很仔细,回来一般都能写出逼真感人的文章来。秋天,我们种的玉米已经长穗了,可惜被人偷走了,大学觉得非常惋惜。我便劝大家:“物质不灭嘛,不管东西在谁手里,这都是我们劳动的成果。我们收获的是劳动过程中的乐趣,我们得到了锻炼,从中也悟出很多,至于结果反而是次要的了。”后来严重到我们种的那块地都被征占了,我们也还是无怨无忧,去别的地方开辟新天地,种上了青海省老师送给我们的蚕豆种子。他们说:“可以试验一下这大西北的蚕豆种在你们东北的土壤里能不能开花结果?”蚕豆出苗了,开花了,可惜还没等到结出果实,冬天就到了,但学生们留下了厚厚的一本记录蚕豆生长过程的日记。
冬天,每届学生我都和他们约定:“下了雪,咱们一齐到郊外的大河上去打雪仗。”今年一月我和学生们还一起到河面上,在冰封的河上跑接力,打雪仗。同学们纷纷把我当盾牌,打得热火朝天,有的女同学弄得满头满脸全是雪,身上更别提了,可还是打得兴趣盎然。有的同学在攻击人时还先发通知:“喂,请把你那阶级斗争的脸收一收,露出点笑容来,我们要向你开火了!”学生回来便写了作文《打雪仗》,写的时候一个个眉飞色舞,看样子就知道文章写得不错。
有的学生还主动找机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我们班一个男同学,一天中午放学,坐在自家的小园子里,一动不动,任凭似火的骄阳在头上炙烤着。原来,他只是想弄清楚,中午两个小时,园子里的瓜秧到底能长多少,汗水流着,他观察着,测量着。下午写了一篇相当出色的文章,瓜秧一个中午能长两厘米。
我们班级一直以来的传统便是养各种花草。今天12月15日,外面千里冰封,但我们班的六十多盆花都长得生机盎然,现在君子兰正开着娇艳的橘红色的花,菊花也一团团,一簇簇地争香斗艳。我便请学生观察这些花,然后写命题作文《严冬里怒放的君子兰和菊花》。
观察人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凭脑子编,不看实际。描述一个好人,大家一上来便都写“浓眉大眼”。有一天,我留了一个作文题叫做《五双眼睛》,即让大家观察班里的五个同学。我让这几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让大家细致观察。我特意强调:“请大家写的时候,不要脱离实际,无论怎样,把五双眼睛都写得是大的,眉毛都是浓的也说不过去。只有细心地去区分,才能形象地写出来,让别人能分辨你描写的是谁的眼睛。”
学生开始认真观察比较起来便发现的确有所不同,各具特色。有的的确很大,有的是小而圆,有的是丹凤眼,有的是三角眼,还有的细而长。就眼珠而言,有的是黑白分明的,有的不甚分明,有黑眼珠稍大的,有稍小一点的,还有黑中透黄的眼珠。眉毛呢?有浓的,有淡的,有粗的,有细的,有正八字眉,有倒八字眉。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才意识到写文章,不能凭空想象,而应该源于生活。凭空想象,搜肠刮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常觉得没什么可写的。细心地去观察,就像接通了源头活水,有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五双眼睛》这篇作文,学生们写起来,觉得非常有趣味,从中也锻炼了抓同一事物的差异的能力。
观察人同样不能停留在外表,也要注意看人的内心。
我特意让学生写《有心人》这个题目,说好两个月以后交稿。这两个月里,大家有充足的时间观察班里哪个心最细,做事最严谨。大家观察着,比较着,讨论着,既是为文章准备素材,也是一次相互间的学习。最后大家选中了一名小同学,在全班他写作文水平最高,大家总结原因就是他的心细。别人看来没什么可写的小事,让他一渲染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那篇《我学会做饭了》,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写得全都像活起来的小生灵。他的书包书桌也与众不同,书籍作业摆放有条有理,每本书,每个作业本都有它们自己的特定位置,并且一直如此,即使停电的时候,大家手忙脚乱,他摸黑整理书籍仍然位置不差。学生们不但观察他,写他,也佩服他,学习他,好处颇多。
人是在不断变化的,在观察人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
我也曾出过几次这样的作文题,叫做《×××今昔》。要求同学们在班内选择一名比较懒、办事爱拖拉的同学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时间是半年,半年之后再写文章,将这位同学半年前后的懒与拖拉的程度都写下来。如果这位同学有较大改进,那么文章就可以写成赞扬、褒奖的了;如果他一直没有变化,大家也还是得勉为其难地进行创作。这样看来,大家要慎重选择观察对象,选定后大家还要积极地帮助这个观察对象,使之变勤奋,这样一方面半年后的作文好写了,同时也帮助了同学,有些懒学生还主动写自己。这样的文章,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让同学观察了别人,更了解了自己,同学间互助互爱,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由对个人的观察扩展到对群体、对社会的关注
作文《校园新貌》就写出了校园两年内的变化:昔日操场夏天一片水,校舍两栋破平房,学生毕业前,操场垫了沙石,校园里修了花坛,建了教学楼。
连续几届学生我都让他们写过作文题:《盘锦×年来的变化》。都是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在我们国家,在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开始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后发生的变化。1983年就写盘锦五年来的变化,1988年就写盘锦十年来的变化。十几年前盘锦的面貌学生不记得了,就请他们去询问自己的父母、亲人、长辈,也可以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而近几年城市面貌的变化学生是有目共睹的。
一步步地逐渐引导学生的观察,逐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习惯,增加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自我、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的实践机会。观察实践机会的增加与观察习惯的逐步培养,自然提高了学生观察的能力。观察力的增强,又提高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炼写作素材的能力。实际上美的生活,好的写作素材,不仅仅存在于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铁马金戈的战场,更多的还是存在于普普通通的行业、平平凡凡的小事之中。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人生感悟,发现大智慧。学习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不平凡之处,创作的素材才会源源不断、无穷无尽,这样的作品也才会容易被人接受。学会爱普通、爱平凡,才会到处都有爱,时时都有爱,才会时时处处都有美。学会写普通、写平凡,才有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作品也才有更普遍的意义。
学生记忆力的提高
有的学生误以为人的大脑存储量有限,不能随便使用,否则会越来越少。他们觉得记忆力像海绵里的水,海绵的蓄水能力一定,挤一点就少一点,所以平时不敢动用。
我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学生讲解,纠正他们认识上的偏颇。人的脑量固然有限,但每人平均具有的140亿个脑细胞,根本用不完。以人每天活24小时,86400秒计算,每年365天,则是31536000秒。以平均寿命70岁计算,一辈子才活220752万秒。假使每秒钟使用一个脑细胞,也仅用了大脑的七分之一。据人体科学家推断,目前杰出的科学家,也仅仅才使用了脑量的十分之一。我们这些平常的人,用脑的潜能是最大的,不加紧开发,用得就更少了。
其实记忆力就好比开采露天煤矿,上面的煤层挖掘的范围越大,底下的煤层露出来的也就越多。试想如果你只开巴掌大的小孔,那么大量的煤层只好一辈子埋藏着,与生俱来,无用而去。被埋在地下,白白浪费。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用进废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