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31330000000050

第50章 老年人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人到老年后,人体有两个方面会发生明显变化。一是体质和生理上的变化,二是精神心理上的变化。这两大变化形成了老年心理。那么,老年人应怎样进行自我调适呢?以下几点建议可供老年人参考:

(1)正确认识衰老

人体的衰老是自然规律,中年以后就有体现。特别是60岁以后由于身体、心理、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会感到自己已是老年人了,就会产生衰老感。这时需要正确地认识,面对衰老。

(2)生活要有规律

大脑有规律的活动,不仅能使大脑的工作保持在最佳状态,而且能使心理得以顺利进行。而一个人生活越有规律,大脑的活动也越有规律,从而保证心理活动的健康发展。所以,老年人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健康,还必须使自己的生活规律化,如按时作息,保持良好习惯,情绪乐观,心情愉快,有适当的心理活动量。

(3)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大脑的衰退是导致体内脏器衰老的重要原因,因此,老年人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勤学习,多用脑,以延缓大脑的衰退,保持生命的活力。只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望,即使高龄老人,也仍能掌握新的知识。实验证明,老年人的理解力与判断力不容易降低,容易降低的是记忆、计算和分析能力。所以如果一个人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进取心,对生活充满理想与希望,就能老而不衰,充满活力。如果没有进取心,对生活失去希望,就会未老先衰,或加速衰老。

(4)走出孤独

孤独有时成了老年生活的代名词,人们总认为老年人的生活是孤独的。另外的情况是,有的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后,都与父母分开居住,离得很远,老人空守家中,感到孤独。有的老年人因老伴辞世,更感到忧郁苦闷,精神孤独。这在老人的世界不是罕见的事,因此老年人要设法走出孤独。

(5)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长期以来,人们把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作为身心健康的一种标志。因为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们积极性的发挥。同时还可摒除消极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使精神畅达,气血和顺,生机旺盛,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乐观者长寿”,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养生格言。然而如何才能经常保持乐观安宁的精神状态呢?首先要学会自我解脱,凡遇不欢之事,不要独自去琢磨,可找个好心而明白事理的人倾诉自己的心事,以减轻自己的精神压力与痛苦。也可把情绪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

(6)控制自我情绪

老年人应该明白要掌握和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因为心眼狭小、发脾气、激动、对人对己过高要求并情绪变化无常,很容易发生高血压、心脏病、癌症和意外疾病。自制力强,性格稳定,情绪乐观的人不仅不易生病而且有益健康长寿。

学会控制情绪对健康十分有利,老年人应设法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悲痛时设法恢复平静情绪,可到公园散心、听音乐、看电影或投身于工作之中,以冲淡不快情绪和悲伤心情;把不快情绪向可信的亲友诉说,不要让不愉快的事积在胸中,减少心头压抑。遇事要冷静、理智地分析,保持冷静,决不要怒气冲天,或大喜大悲。

(7)克服消极依赖心理

对于老年人来讲容易出现依赖心理的原因是由于衰老,机体的功能减退,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应激反应变差所造成。一旦生活上、家庭上遇到困难,对未来失去信心,便会感到生活乏味,缺乏安全感。本来把生活、养老、健康的希望寄托给家庭、社会和医疗,但一旦失去各方面的支持,精神便受到打击,会变得情绪消沉,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所以,老年人要克服消极依赖心理。

(8)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心健康,使身体各器官富有活力,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丰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提高信心,积极主动地安排好晚年生活。但必须注意,老年人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应适合自己的年龄和体质,如散步、慢跑、爬山、游泳、划船、骑自行车以及不甚剧烈的球类运动等。

另外,老年人的身体锻炼时间不可过长,强度不可过大,尽量避免出汗过多,呼吸急促,心跳过速和疲劳。因此,老年人每天要用一定的时间舒展筋骨,争取把全身所有关节做各个方向的屈伸、回环运动,特别是那些平时作用较少的关节,如脊柱等,更要注意天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