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毛泽东教我们学管理
31320500000108

第108章 情动于衷 以情感人

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他所领导和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架架的机器。因此,他的工作绝对没有开动机器那么简单,机器没有思想感情,而人是有感情的。开机器需要一定的智商,而管理人,除了智商以外,还需要较高的情商。

在现代社会中,对领导者情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50-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逐渐结束了匮乏经济,进入了剩余经济的时代,一般社会生活达到了富余经济的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人类登上月球和实现全球通信,人与人的通信联系越来越方便容易,人际关系越来越密切。随着信息经济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今天,在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中都可以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这个进程各方面的影响。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而不是他们之间的智力上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并不是说,完成任务变得不重要,而是说,任务的完成是通过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而完成的。这个变化,对于领导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领导活动,本身就是通过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以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这个要求,已经不仅仅是领导活动自身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成为一种时代性要求。

毛泽东不但有很高的智慧,而且有过人的情商。在领导和管理活动中,他十分重视发挥情感的作用。我们可以把他领导和管理活动的这个特点称之为“情动于衷,以情感人”。

要感动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动感情,而不能虚情假意。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对人民群众的持久真挚的感情。毛泽东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冷暖记在心头,群众遭受苦难,他感到非常地难过。李银桥有这样的回忆:

大约是1957年12月左右,警卫队一位战士探家回来,不但写了调查报告,还带回一个窝头,又黑又硬,交给毛泽东说:“我们家乡的农民生活还很苦,他们就是吃这种窝头,我讲的是实话”。毛泽东接过窝头时,我看到他的手有些抖,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他是非常容易动感情的。在陕北时,毛泽东就讲过:“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有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三是动感情的戏也会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

毛泽东一边掰一块窝头放嘴里,一边分给我们这些身边的工作人员:“吃,你们都吃一块。这就是我们农民的口粮,这就是种粮的人吃的粮食呵……”

我也分到一块,放到嘴里,确实难吃。嚼了很久才咽下去。

那天,毛泽东失眠了。嘴里不断喃喃着:“为什么是这样呢?为什么……人民当家作主了,不再是为地主种田,是为人民群众自身搞生产,生产力应该获得解放么……”

毛泽东把党群关系比作鱼水关系。他反复教育全体党员干部要热爱人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经常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群众很受感动。这样的事例很多。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由保安迁往延安。毛泽东到延安不久,发生了一次到医院探望伤员的动人事件。

驻延安城东约40里的拐峁村的野战医院,有一天从黄河东岸转来一个伤员。子弹打在他的胸部,伤势很重,看来无法挽救了。伤员时常处于昏迷状态,可嘴里不时地,以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毛主席,毛主席……”医生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他参加革命几年,从来没有见过毛主席,在临终前,他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见一见自己敬爱的领袖,哪怕只见一面,看一眼也好呵!

医院的同志感到有点为难:主席工作非常忙,住地离这里又远,恐怕没时间来。可是,伤员的伤势垂危,想见主席的心情殷切。这可怎么办?他们最后决定给主席打个电话,就是来不了,让主席知道一下也好。

清早,毛泽东的秘书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告诉了毛泽东。主席吩咐:赶快搞饭吃,伤员很危险,不知能不能看到他。

毛泽东草草吃了几口饭。一出门,跨上小黄马,迎着寒风,奔跑起来,不一会儿,便到达了医院。小黄马已经浑身淌汗,气喘吁吁了。

主席走进医院,顾不上喝水,立即赶往病房。伤员闭着眼睛,平静地躺在床上。主席在门口停了一下,示意大家不要惊动伤员,然后轻轻走近床边。这时,有一个小护士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对伤员说:同志,你不是想看毛主席吗?毛主席来了!

伤员猛睁开眼睛,看到毛主席站在他床边。他用尽力气,想坐起来。主席忙弯下身去,经心地扶着他,要他安静地躺着。伤员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毛主席的手,两眼激动得闪出泪光。

站在旁边的人看到这一情景,也深受感动,眼眶不由得也湿润了。

伤员的脸上浮现着幸福的笑容。他无力地垂下双手,缓慢地合上眼睛,停止了呼吸。

“同志,安息吧!”毛泽东悲痛地、坚定地说:“你是我们党的好同志,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毛主席来到拐峁的消息,迅速地传遍了野战医院。能动的伤病员纷纷走出窑洞,站在山坡上看望毛主席,躺在床上不能动的重伤员,也急得要求护士背他们前去看毛主席。主席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医院的负责同志说,请伤病员同志回自己的窑洞,他要到每个病房里去看望大家。主席不顾劳累,走遍了野战医院的全部病房,和伤病员们一一握手、慰问。伤病员们十分感动,能够见到毛主席,多毛主席握手、谈话,是多么幸福和光荣呵!

这一天,毛泽东从早晨到黄昏,没休息一会,也没有吃一点东西。

毛泽东喜欢和群众在一起。他每到一地,群众只要认出他,便热烈地从四面围上来,高呼:“毛主席万岁!”,而他也从不回避人多,热情地和群众招呼。人民喊他“万岁”,他也喊“人民万岁”。人民崇敬自己的领袖,领袖热爱自己的人民,一种强烈的、真挚地情感把领袖和人民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毛泽东为什么有那么崇高的威望,为什么会有振臂一呼,万众云集的号召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心中时时刻刻装着人民,和人民群众同忧同乐,同悲同喜。这种情感的力量,使他赢得了民心,赢得了人民的崇敬、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