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13

第13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2)材料中“为实现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革命”指的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革命目标,国民党与共产党开展的合作是第几次合作?最终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革命的动力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人均须强制劳动。

(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五)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

【材料2】(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

【材料3】省苏(维埃政府)应该通令各地各级政府,要各地政府条令布告,推促农民耕种,在令上要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吃不完的,任凭自由出卖,得了钱来供给零用,用不完的由他储蓄起来,或改田地,或经营商业,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团体也不得勒捐。农民一家缺少劳力耕田不完,或全无劳力一点不能自耕的,准许出租。租完多少,以两不吃亏为原则,由各处议定。

——摘自毛泽东:《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1931年2月)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1(《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有何意义?条文中有哪些不适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规定?

(2)材料2对材料1进行了什么原则性的修正?为什么作这样的修正?

(3)材料3与材料1相比,在土地政策上又有哪些原则的修正?为什么作这些修正?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可以获得什么教益?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现在已经完全放到工农运动身上,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履行这一任务;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与国际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一切资产阶级直接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这一任务。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1927年8月21日)

组织各色各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公开组织,或者参加一切已经存在的反帝组织而夺取他们的领导。经过这些组织正确实行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和吸收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阶层参加斗争。

——摘自《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州事变的决议》(1931年9月22日)

【材料2】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

——摘自《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3】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4】根据于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内部的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本党从一九二六年八月即发表了“致国民党书”,提出了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与“国共合作”。

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本此方针,调解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无疑的是全中国民族的胜利,也是本党新政策的胜利。

——摘自《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1937年4月15日)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3、4,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2、3、4,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8.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材料:

【材料1】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材料2】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1、2分别是什么时期提出的?

(2)比较材料1、2,可以看出材料1的措施比材料2中的措施要彻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想一想材料2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自《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2】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摘自《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1的观点。

(2)依据材料1、2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党派的赞成。

——摘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

【材料2】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经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摘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从我们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十一年间,在全中国和全世界,为了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和辛勤工作,因而付出了自己生命的同志和朋友,是很多的,我们应当永远纪念他们。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摘自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开幕词的讲话

【材料2】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一百六十九人、候补中央委员一百一十二人。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多万名党员。江泽民作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摘自人民网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1以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八大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3)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本部分单选题得分率若没有达到75%以上,多选题得分率若没有达到70%以上,说明你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需要有针对性地看有关辅导资料上的考点阐述,并结合教材内容加强理解。如果你的选择题得分率低于60%,说明你本学科的复习花的时间和力度还不够,你要尽可能加大对此部分的记忆和理解。

对于分析题,若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没有65%以上的近似或相同,说明你对有关核心原理的理解还不透彻;同时你的答题思路和技巧还存在问题。你在最后复习阶段还须做质量较高的3~5套模拟题以强化答题思路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