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12

第12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D.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36.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破产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不容许B.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容许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容许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7.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

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B.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C.议会斗争D.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38.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主要包括()

A.继续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剿匪和镇压反革命

C.抗美援朝D.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

39.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领导者错误发动

B.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C.政治大革命

D.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4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有()

A.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认为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C.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六又”政治局面

D.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提出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1.198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A.深圳B.厦门C.汕头D.珠海

三、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每小题1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鸦片战争之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2)简要分析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黄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2】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3】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自中国共产党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

(2)你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3.阅读下列材料: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2)与地主阶级的探索相比,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有何新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结局并分析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刃。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2】(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第一方面,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第二方面,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治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之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概括三民主义的主要内涵。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

(3)比较材料2和材料3,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5.阅读下列材料:

大会宣言指出:“中国目前政治状况又另开了一个新局面。这个新局面一方便利于帝国主义列强实行华盛顿会议所决定的共同侵略政策,一方延长中国的纠纷情势。”为实现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中国幼稚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奋斗”;工人阶级有伟大的势力,这种势力“发展无已”。“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农民的目前利益计……”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大会召开的名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