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工作整理术:这样工作才能更简单、更高效
31308700000015

第15章 负面情绪整理——你不知道的,却害你不浅(1)

上学时期橙子文笔不错,是校文学社的骨干,后来考上了研究生。硕士毕业后,进了一家大的图书公司,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了,没想到做的尽是些打杂的活。心高气傲的橙子为此懊恼不已。

橙子新入职场,她不明白她的这种不屑的态度不及时制止,会严重威胁她的前程。后来她发现不少人都会有些这样那样,或深或浅的不良心态,比如嫉妒、推脱、逆反、抱怨等等。可怕的是,在工作中人们往往已经深受其害,却还不自知。

把小事做到极致,自然会被经营成大事

不屑的情绪

初入职场,其实大部分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像橙子一样学成毕业,总认为自己是做大事的人才,应该担当重任。可是,当他们步入职场中时,才发现工作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文学硕士做的是录入、校对、跑腿的事。都是些很琐碎的工作,根本没有半点技术含量。更恐怖的是,这种工作似乎无穷无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于是很多人渐渐地感到不平衡了:我才不屑于做这些小事呢,大材小用嘛!

这个现象很普遍,这种情绪叫作不屑,在职场上是相当危险的。毫无疑问,任何一个领导听到类似的话,心里都会不舒服,总感觉你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在他们看来,越是不屑于小事的员工就越是小人物,而那些做好小事的人才是他们提升的对象。

外国人对付不屑的方法

如果你只是想通过一份工作来赚钱,我们可以借鉴外国人的专业总结。他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叫作Thisismyjob,这就是我的工作。另一种说法可能更具有自由、平等、守信的契约精神,叫作Youare paidtodoit,翻译过来就是花钱雇你就是来做这个工作的。这两种说法可能并不那么完美,但是至少可以成为我们调节情绪的一个心理底线。比如说这就是你的工作,那么你就必须去面对现实;花钱雇你来就是做这个工作,所以你就必须履行合同。这样于情于理,你都要做好这份工作。

考验的不是能力,是态度

如果我们能以更积极的心态来考虑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另外一种答案。其实人们刚刚步入职场的时候,都是从一些很小的事情开始起步的。可能事情是很简单,这个时候考验我们的不是我们做这个事情的能力,而是我们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做事认真、努力、灵活、为人谦逊,更可能成为领导提升的对象。而做小事情都马马虎虎、吊儿郎当、不屑一顾的人,哪个领导又放心把重要任务交给他呢?

所以在职场上,我们一定要克服这种不屑的情绪。不要怀疑你的工作,把小事情做到极致。有目标的人,认准目标,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把小事做到极致

有这样一个文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收发邀请函。他发现在工作当中,这种邀请函往往过于程式化,于是工作3年之后,他自己成立了一个小公司,这个公司专门提供定制化的邀请函,在这个邀请函上,被邀请人可以清楚地看到与邀请场所之间的距离,以及他当日的流程和他左右的嘉宾、他需要准备谈话的内容等等,现在这个小公司的生意非常好。

这就是一个把小事情经营成大事情的典范。如果你觉得这个例子还不足以说服你的话,那么再举一个例子。

有一个煎饼小店,生意非常红火,店外常常是排着长长的队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路边的煎饼摊生意冷冷清清。小店的老板认为这一点都不奇怪,他在开这家小店前光琢磨如何摊煎饼就用了8年。8年间,听到哪有好吃的煎饼,不管路多远都跑过去品尝,尝遍了北京,又跑去天津。不光尝,而且有做得好的他还要拜师学艺,学完之后就自己动手研究。面糊里各种面的配比、各种新式的酱料,还有调味品都是他自己的独家秘方,至于在研究中吃了多少张自己摊的煎饼,他真是数不过来了。

所以工作无小事,有像橙子一样情况的人,一定不要怀疑你现在所做的事情,认认真真把小事情做到极致,小事情就会变成大事情。你可以不停地抬头看路,但是请别忘了低头拉车。这样,你才能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整理达人Tips:

刚刚步入职场,都是从一些很小的事情开始起步的。这个时候考验我们的不是我们做这个事情的能力,而是我们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

不用委屈,胸怀和能力是被它撑大的

太较真没有多大好处

小然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秘书,客户部部长要求她整理一份近5年的汽车平面广告文案材料,说是下次开策划会议时用,很着急。小然不敢怠慢,愣是在公司加了两天班,啃了两顿面包做出了一份带有标注的详尽美观的文件,完成后,她第一时间把文件放到了部长的桌上,正在打电话的部长示意把文件放下。

但过了两天,部长怒气冲冲地找到小然,语气很重地问她为什么还没准备好材料?这么没有工作效率,耽误了开会怎么办?小然当时觉得这顿劈头盖脸的指责挨得太冤了,想到自己付出的辛苦,她当着其他员工的面和部长抢白了起来:“我放你桌上了啊,你还点头了呢,怎么能翻脸不认账啊?”

“我没收到你的文件,它不在我这儿,你怎么证明你给我了呢?我每天应付客户那么忙,你让我来管文件这种琐事儿吗?”部长自然十分强势地把她压了回去。和部长急赤白脸后自然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不久,小然就辞职了。

明明勤奋用心地做事,却被上司指责、冤枉,弄得最后不得不辞职,小然觉得委屈极了。

其实,在职场中挨批是经常的事,没必要太较真。面对挨批,你的心态将决定处理这件事的结果。在职场中面对误解甚至是指责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从关系中抽离出来,要坚信老板的指责是对事不对人的。面对问题首先要建设性地想想有什么补救的办法,而不是为自己辩驳,那样你在老板心中的印象会大打折扣。如果小然换个温和的方式解答部长的质疑,或者干脆“装傻”,再去打印一份,她也许会获得圆满的结果。

会做事,更要会做人

在职场中,除了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做事靠的是专业,做人则是门艺术。职场有时候未必是个明辨是非的地方,除了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一般情况下,职场中受委屈这事儿不一定非要弄出个子丑寅卯来,而是应该用一些有效的方式,让自己扭转受委屈的局面。从另一个角度说,事业是被委屈撑大的,从委屈中一路走来,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强大。

从“委屈”开始学起

安子刚入职场时遭遇了一次委屈。她最初的职位是前台,做一些迎来送往的工作。有一次看到地上有杂物,当时大家都在忙,她就很高尚地想:“我来吧。”

刚有了这个想法,安子便脱口而出,问领导扫帚在哪儿,领导说:“每一件这么小的事情都要等着我去解决的话,我的工作就太难开展了。你来公司的第一天我就带你参观了咱们的办公区,扫帚当然是在卫生间了。”听了这话,安子心里很难受,本来是想为大家做点好事,没想到领导会这样说。

对于新人而言,从委屈开始学习职场规则不是坏事,多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这些宝贵的“委屈”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一件事虽小,但这也是对初入职场的安子的工作方法和态度的一次培养,不能遇到一点儿困难就盲目地问别人。这个时候要树立今日“委屈一族”,明日“栋梁一代”的思想。

以“不辩”应万变

肖肖所在的团队正在给一个大客户做设计方案,由于公司的规模不大,按常规的设计方案肯定是比不过竞争对手的,肖肖跟老板商量,看能不能另辟蹊径,从另外的角度切入来避开弱势,老板觉得肖肖说得有理,并授意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操作。

在和客户公司的洽谈中,肖肖胸有成竹地把方案介绍给了对方负责人,客户对他们的方案很感兴趣,于是她拨通了老板的电话:“老板,您猜怎么着,其他公司都是用的那种常规方法,让他们厮杀去吧,咱避开和他们的争夺,用了另外一种。”本来以为会获得老板的表扬,没承想,电话那端传来老板的质问:“咱为什么要冒险啊?你这样做考虑到后果了吗?办事儿一点儿都不稳妥!”肖肖被老板的“倒戈”弄得摸不着头脑,只觉得比窦娥还冤,“明明是你说可以这样做的啊!怎么又变卦了呢?”这话差点儿就脱口而出,但考虑到周围还有客户以及自己团队中的成员,她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回到公司,老板把肖肖叫到办公室:“这次的案子对咱们来说太重要了,我很焦虑,所以脾气不太好,后来我想想你的方案还是有道理的。”听到老板这样说,肖肖庆幸自己没在电话里和老板“对峙”,那样只能让老板在客户面前颜面尽失,自己回来就是再有理也成了没理。

在处理上下级关系上,肖肖的忍气吞声是职场中最常见的方法,其实她这样做并没有吃亏,老板反而会把更重要的任务给她。想做好事情必然要承担失败的风险,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的人也是老板喜欢的。而且,肖肖能够想到老板的感受,想到公司的利益,把个人的感受和委屈放到次要的位置是很可贵的。还有她沟通的方式尊重了领导,让领导有台阶下,在没有遇到原则问题的时候,这样的选择是可以学习的。

沟通避免职场委屈

某咨询公司的经理让职员小张为一家民营企业起草一份战略规划框架,一个月后拿出方案。半个月过去了,小张很认真地查了许多资料,可就是理不出头绪。结果经理过问规划进展情况时,他还是一头雾水,经理批评了他。这时,小张觉得有些委屈,可这是他自身造成的。

遇到这种情况,小张应该及时主动与经理沟通,请求经理的帮助。他不仅不会遭受委屈,还是一次跟上司的良性互动。

弄明白老板想要的是什么

荣荣在一家企业供职,老板是一位专业人士,也是一个在任何事情上都力求完美的领导,在专业与客户服务上更是精益求精,跟他工作,最大的委屈来自于他的完美主义。一次,荣荣熬到半夜完成了一个客户咨询策划案,可第二天,当她将一沓厚厚的方案拿到老板面前时,就因为几个错别字,被老板严厉地批评了一通,说她这是对客户严重不负责任,还扣了钱。

很多职场中人认为是老板不对,但职场中的事不是用是非来分辨的。对于这种情况,关键是站在老板的角度上看问题,弄明白他们想要什么。这样你就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什么方法,保证什么效果,那你的老板还会让你委屈吗?

化委屈为动力

面对委屈,杨力则采取了主动方案。杨力担任公司部门主管,他白天忙于洽谈业务,晚上忙着起草方案,经常工作到半夜,就这样玩命工作,还时不时挨老板的批评,杨力委屈极了,萌生辞职的念头。可转念又想:如果这样放弃了,以前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不都白费了吗?于是杨力化委屈为动力,经过几年的拼搏,挑剔的老板对他非常赏识,他被提升为集团公司的投资总监。

对此,按杨力的说法是,与其挖很多个坑,每次都轻轻挖几铲就换个地方,不如再使几把力,努力地挖出一口真正能出水的井来。

整理达人Tips:

职场上有时候未必是个明辨是非的地方,除了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一般情况下,职场中受委屈这事儿不一定非要弄出个子丑寅卯来,而是应该用一些有效的方式,让自己扭转受委屈的局面。

消灭逆反情绪,路越走越宽

该死的逆反,一无是处

橙子住的地方离上班之处很远,所以她特别害怕加班。有一段时间工作特别忙,几乎每天晚上都加班,她很想利用周末好好调整休息一下。可是到了周五的时候老板说:“周末你再来加一天班吧,有个东西比较急。”橙子都觉得烦透了,但是又没有办法,只好周六加班干了一天。做是做了,她的心里却很不痛快。到后来,她做工作的时候心里总是有些反感。

这就是职场中一种很可怕的情绪——逆反,它会让你对工作产生抵触心理,做什么事都心不甘、情不愿。即使接受了任务,也不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完成。这是逆反的一种坏作用,影响了工作的质量,你很可能就在原地踏步,很难获得进步和成长。第二个坏作用是,由于你没有直接发作,可能一时半会儿没人察觉,但时间久了,你的表情、语气甚至姿态迟早会出卖你,把你的情绪传递给别人,日子久了,别人肯定也会感觉到。老板知道你是这么不合作的一个人,肯定也不会善待你,哪怕你曾憋着不满,周末加班。所以逆反情绪是相当危险的,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吞噬了你的前途。

而且有逆反心理的人,凡事抵触,不愿意与人配合,喜欢与人作对,这样路会越走越窄,时间久了,你自己也觉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了。因为你不喜欢别人,别人也不喜欢你;你疏远别人,别人也疏远你;在你穿上“逆反”的外衣保护自己时,你自己也正在逐渐地边缘化。

真诚地沟通,无往不利

任由这种逆反的心态在工作中横行,那就证明你还没有成熟。在这里工作,事情总是要做的,你在情绪上抵触自己要做的事,这不是和老板过不去,而是和自己过不去。

怎样才能克服这种一无是处的逆反呢?在对话中,当你感觉到你的抵触和逆反蠢蠢欲动时,请先冷静5分钟,不要冲动。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为什么接受不了刚刚的对话?原因可能是有畏难情绪,任务几乎不能完成;也可能是老板或同事的态度和方式让你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