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工作整理术:这样工作才能更简单、更高效
31308700000016

第16章 负面情绪整理——你不知道的,却害你不浅(2)

这时候就需要沟通上阵了。沟通不一定会得到让你非常满意的结果,但一定会有进展,几次下来,会有一个相对平衡的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你的情绪会不断得到释放。

比如橙子在接到加班的任务的时候,就可以去找老板,先弄明白这个工作是不是真有那么急,是不是老板已经预留了时间来完善。如果是这样,橙子就可以跟老板解释,说确实很累了,周末想调整一下,在需要的时间内一定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想必老板也应该没有异议。或者的确是很急,也可以试着申请倒休,而非加班,只要不是特别不通情达理的老板,相信应该没问题。

如果你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那么敞开心扉真诚地与人沟通吧。沟通在解决问题方面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你能平静对待你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在职场上的路将会越走越宽。

整理达人Tips:

职场沟通不一定会得到让你非常满意的结果,但一定会有进展,几次下来,会有一个相对平衡的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你的情绪会不断得到释放。

一味抱怨不如提出问题

抱怨,但别形成习惯和思维定式

2006年的一天,上海淮海路街头竖起的一块“白领抗压”宣言板上,上千名忙碌的白领将自己平日压抑的种种不满和抱怨,以及暂时无法实现的诉求纷纷书写在大大小小的黄色“即时贴”上,密密麻麻地聚成一片,颇有些壮观。

生存压力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宣泄内心不满,加入到了“抱怨大军”的行列中。有人抱怨被老板盘剥,替别人卖命、打工,是别人赚钱的工具;有人感叹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总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可惜我这匹千里马,没有遇到识才的伯乐!”有人抱怨工作乏味、老板苛刻;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工作量大且与收入不对称;抱怨分配不公平,承诺的提成不兑现;抱怨公司管理制度过严……

当然,偶尔抱怨在所难免,要是嘴上养成抱怨的习惯,心里形成了抱怨的思维定式,那就有点可怕了。因为抱怨者发现了问题,却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抱怨不仅无法给予人正能量,还会在无休止的抱怨中摧毁你的阳光心态,使你看问题越来越灰色,做事不积极、不努力,没有出头之日。

让抱怨就此打住

已经陷进抱怨泥潭的人,很多都可能认识到了自己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怎么也找不到可以抓的绳子爬上岸。没有那么神奇的药物,吃下去立马康复。要克服这种负面情绪,需要不断地练习。

一是要练习养成正面心态,第一天早上对着镜子微笑,用手机拍下照片,坚持两周,你可以对比一下有没有什么变化。通常习惯微笑的人,他们的态度各方面都更正面、更阳光、更积极。

二是要做另一个两周计划,连续两周不抱怨,没有负面情绪。中间如果断了,就从断的时候起再顺延两周,直到养成习惯。

如果抱怨……

抱怨是在表达和宣泄内心的不满,作为一个人,在遭遇到不公待遇或灰暗现实后的基本情绪反应是一种本能,不应当盲目地予以否定和打击。固执地压抑,假装维持冷静与平和,反而会使压力加倍,不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实际上,抱怨的目的并不是只为了让对方感知到这种不满,而是希望对方在体察到抱怨者的抵触消极情绪后能提供某些帮助和疏导,或者改善原有的行为方式,营造和谐的相处氛围。因此,职场人士要学会聪明和理性地抱怨,在抱怨中解决问题是再好不过了。

不要“强求公平”

抱怨之前先进行一下彻底的自我反思,看看自己是否在“强求公平”。实际生活中的任何概念都是相对成立的,所谓“公平”也没有绝对均匀合理的分配法则。如果因为这种原因而产生了抱怨,你就要首先破除你心中的刻板定义,弱化那些你认为理所当然的“分配依据”,努力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

比如你是硕士学历,但一直和本科生出身的某同事拿同样多的薪水。在此时,不要单纯强调本科与硕士学历的高低区别,而是要从实际工作中寻找他究竟在哪些方面比你出色。客观的认知心态能够帮你化解掉很多不必要的抱怨情绪。

把抱怨明确化

刘微在文化公司担任前台秘书,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琐碎事务,加上薪水不高,升职渺茫,使得刘微像个“怨妇”一样,经常把“穷啊”、“压力大啊”、“烦死我了”之类的话当成了她的口头禅,走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黄天在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上班,负责编程工作。由于进度吃紧,一连3个月,加班熬夜更成了家常便饭。私下他会抱怨:“好累啊!我也想睡觉!”“讨厌加班,我要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

在你开口抱怨之前,要首先明确困扰自己情绪的“罪魁祸首”,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概括出压力的“元凶”,表达出自己期望获得改善的重点要求,比如“想睡觉”、“停止加班”等等,而不是以“烦”、“穷”、“愁”这样简单的形容词一笔带过,只有这样才能使听到你抱怨的人了解到你确实的处境,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帮助或改善策略。

选择有效的倾听者

将抱怨说给对改善现状“无能为力”的人听,“抱怨”永远只能是单纯的情绪发泄。有效的抱怨应选择一个有效的倾听者,比如能够对你提供实际改善作用的上司或能够及时对你进行心理疏导的心理医生,使它得以转化为一种建议或宣言,则更具有实际效用。

留有回旋余地

抱怨的场合与方式的选择同样非常重要,应当尽量避免在正式场合,工作时间对工作进行抱怨,会使你看起来缺乏起码的度量和专业素质。

比较聪明的做法,应该是选择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以比较私人的方式向有需要倾听的对象进行抱怨。这一点尤其适用于上级和下属之间,虽然说话的内容也许并不美好,但你选择的时间与场合则充分尊重了对方的身份,反而能使抱怨听起来更加诚恳。

就事论事

在抱怨的过程中应当就事论事,坚决避免任何带有恶意的人身攻击、侮辱、毁谤性质的言语。当你的抱怨听起来更像是对某个具体当事人的否定和抗议时,这场抱怨很容易转化为直接的矛盾对立冲突,实在是不明智。

整理达人Tips:

要是嘴上养成抱怨的习惯,心里形成了抱怨的思维定式,那就有点可怕了。因为抱怨者发现了问题,却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抱怨不仅无法给予人正能量,还会在无休止的抱怨中摧毁你的阳光心态,使你看问题越来越灰色,做事不积极、不努力,没有出头之日。

远离忌妒的漩涡

关于忌妒,在职场上也很普遍。如果你有这种忌妒心理,首先你自己会非常难受,你每看到一个人,觉得他比你更优秀,比你有长处,那你就会觉得心里非常难过。另外,抱有忌妒心理的人也很难融入到团队,你会在职场上变得越来越孤单。当然,你可能没有被发现,但是你的所作所为,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感觉到。你越是忌妒别人,你的心理就越扭曲,你就越难以融入团队,久而久之,你和这个团队就疏远了。当有一天你需要别人喝彩时,可能观众也不会很多。

愿意配合别人,真诚地赞美别人,真心地希望周围的人成功,这是一种职业心态。你的客户成功了,你的合作伙伴成功了,你的上司成功了,你的下属成功了,你当然也就成功了。水涨船高,道理很简单。还有,当你的同事做出成绩的时候,你一定要由衷地表示赞美。经常说“太好了”、“你真棒”,这时候,你会得到一个良好的心理暗示。同时被赞扬的同事也会给你一个正向反馈,这样你就会觉得自己始终在一个和谐的气场当中。如果有一天你做出了成绩,同事也会给你赞扬,这样你就会觉得自己不断地得到鼓励,不断得到正面的回馈,你的进步会非常快。

小米和贤惠同在业务部工作。贤惠能说会道、泼辣干练,是业务部的一把好手。一次,她接了一个超大单,过程中充满了惊险。前一天晚上,贤惠和部门经理加班在等消息。第二天一早,小米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充满了关切地询问情况怎么样了。贤惠很感动,她说她听到这个询问真是很高兴,因为她以前的公司里尽是忌妒她的,暗地里给她使绊子的,她没有想到小米这么真诚地关心这件事,没想到,自此小米和贤惠的关系更近一层。

如果你成了众人忌妒的中心

天月是某公司职员,由于工作业绩优秀,获得了该部门唯一的一个出国旅游名额,不想,天月从此感到自己被孤立了。原来非常友好的同事们变得陌生,不再像平时那样配合融洽,还在她背后冷言冷语。这种结果使本来应该高兴的天月非常失落。

很显然,天月遭到了同事们的忌妒。忌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我们在生活中多少经历过。比如努力工作走上领导岗位,却被传为靠拍马奉承得到提拔;苦苦努力获得一些成就,却招致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在一个竞争的组织里,一个人的成功意味着其他人的失败,意味着其他人失去了机会,这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忌妒,原来的好友同事可能因此失去昔日的友谊,不再与你无话不说,仿佛有了一层隔阂,使你陡增不少烦恼。

那么,遇到这种被忌妒的情况应该怎样对待?

首先,要学会宽容,不要攻击忌妒你的人,要知道忌妒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包括你自己。理解、接纳他人的忌妒,不在忌妒你的人面前过多地表现自己,保持低调平和,你就更容易化解忌妒。

其次,采用一些委婉的方式让别人了解你获得成功是你努力的结果,有机会时更要让大家分享你成功带来的益处,让他们一起为你高兴。这样更容易把忌妒转化为认同。

假如你陷入了忌妒的漩涡

曾受“忌妒之心”所累的小孟一直在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我知道已经回不去了,她曾经是我最要好的职场伙伴,”她说,“起初只是有点羡慕她,没想到后来却愈演愈烈,直接就怨恨了起来。”

年纪相仿、几乎是同时入职的小孟和敏敏,由于性格投契很快成为好友。她们在工作时合作愉快,工作之外也如知己般无所不谈,然而改变却由一次奖励开始。为人处世八面玲珑的敏敏因为深谙与上司的相处之道,在去年的年会上获得“最佳员工奖”,逐渐成为部门“红人”。此后,她的举手投足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与同事说话的语气也强势起来——当然,这一切也许都是小孟自己的感觉而已。

“不知为何,我觉得她和以前不一样了,仗着自己受宠,说话做事样样带刺,让我难以接受。”她说,“后来终于有一次,我们因为工作上的小分歧,大吵了一架。”小孟承认当时自己是有点借题发挥,趁机释放心中对敏敏的“羡慕忌妒恨”。结果,两人争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当着部门同事的面,把对方生活中的“小秘密”都抖了出来。结果可想而知,曾经惺惺相惜的朋友从此交恶。

也许你自己也知道忌妒不是什么好事,在忌妒心的影响下,你很容易歪曲地理解他人的情况,从而影响到自己对现实的正确判断。即使你知道这些,但是当看到别人升职了、加薪了、被上司夸奖了……你还是忍不住会忌妒。

产生忌妒心后,应该及时恰当地调整心态,赶跑办公室里的坏心情。一般来说,减轻忌妒心的做法有如下几个:

A:胸怀大度。当产生忌妒心,并将其付诸行动的时候,往往是从害别人开始,以害自己而告终。因此,当你的同事有升迁、加薪等情况出现后,你更多的是要学会胸怀大度,像小米一样去接纳对方,而不是对抗对方。这样你会发现别人的成功也许也会给你带来好处,而忌妒只会让你难受。

B: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找出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再重新审视别人,便能够更真实地看到别人所做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地被忌妒所蒙蔽,自然也就能够拒绝你并不真正需要的诱惑了。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少去关注你什么地方做得不行,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做得好的地方。

C:多和亲朋好友交流。当忌妒心产生后,可以多和亲朋好友交流,谈谈工作上的困扰,特别是和自己的另一半多加交流,能起到非常好的宣泄、开导作用,将心中不满宣泄掉,避免积累。

D:转移注意力。当你有事情要做时,通常便无暇去忌妒别人。所以,可以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或者转移环境,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这样忌妒心便不会孳生和蔓延了。

E:最重要的是将忌妒化为动力。忌妒心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关键要看你能不能正视忌妒。如果能把忌妒之心转化为向往成功的动力,往往能发挥出忌妒心的积极作用,使你赶上甚至超过别人,获得成功。

职场中有人成功,必然会有人失败。一味地在心中不满,将忌妒变成抱怨和痛苦,变成自身的负担,影响工作状态,倒不如将忌妒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要记住,与其忌妒别人的成就,不如自己去努力争取!

整理达人Tips:

愿意配合别人,真诚地赞美别人,真心地希望周围的人成功,这是一种职业心态。

不推脱与巧推脱

错误当前不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