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31302300000022

第22章

积极思维,找对方法优化结果

在工作中用心投入、思维活跃的人是高明的成就者。他们在工作中自始至终保持着自己的思想、创意,主动寻找方法、积极解决问题。他们是职场中最优秀的人,自然也就是最受欢迎、最容易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相信,凡事总会有解决方法,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他们都会积极正面地思考。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就能找到更加妥当、高效、有创意的方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少一些“如果”,多一些“如何”

面对同样的工作,失败者说:“如果别人能接手这项工作就好了,因为我对这件事情,实在是一筹莫展。”

成功者会说:“最近的工作难度确实大了不少,有些会花掉我不少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够做到完美无缺。但是我在考虑,如何才能改进工作方法,多找一些窍门。”

很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产生一个观念,那就是“没有办法”,比如“确实是没办法”,“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观念。一旦这个词从我们的大脑中跳出来,一旦我们习惯说“这个没有办法”,“那个也没可能”的时候,这也就注定你势必在竞争的大潮中被击败,被那些从来不说“没有办法”,只专注于找方法的人淘汰掉。

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中写道:

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洪小文的帮助),把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率从以前的40%提高到了80%,学术界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时,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把已有的结果加工好,写好论文,几个月之内我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了。

但是,我很清楚,第一步的成功给我提供的只是一个机遇,而不是一个答案,因为80%的识别率绝不是最后的最佳结果,因为我用的方法只是冰山一角。而且,我已经公开发表了我的研究成果,每一个研究机构都会学习、使用我的方法,所以,如果我此时放松下来,不再做实验,埋头写论文以求尽快毕业的话,别的学校或公司很快就会超过我。

所以,我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抓紧时间研究攻关,甚至为此推迟了我的论文答辩时间。那时候,我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小时。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它们让我的语音识别系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识别率从80%提高到了96%。在我毕业之后,这个系统多年蝉联全美语音识别系统评比的冠军。如果我当时在80%的水平上止步不前,随随便便就毕业的话,后来商业周刊颁发的“1988年最重要科技创新奖”就肯定会让别人抢走了。

记得当我在苹果工作时,有一段时间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大家士气低落。这时,我看到了一个机遇:公司有许多很好的多媒体技术,但是因为没有用户界面设计领域的专家介入,这些技术无法形成简便、易用的软件产品。

于是,我写了一份题为《如何通过互动式多媒体再现苹果昔日辉煌》的报告。这份报告被送到多位副总裁手里,最后,他们决定采纳我的意见,发展简便、易用的多媒体软件,并且请我出任互动多媒体部门的总监。

多年以后,一位当年的上司见到我,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当时,看到你提交的报告,我们感到十分惊讶。以前,我们一直把你当作语音技术方面的专家,没想到你对公司战略的把握也这么在行。如果不是这份报告,公司很可能会错过在多媒体发展的机会,你不会有升任总监和副总裁的可能。今天,在iPod的成功里,也有不小的一部分要归功于你和你那份价值连城的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乍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其实只要你树立必胜的信心,积极主动开动脑筋,好办法、点子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一个接着一个破土而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美国驱逐舰停泊在某国的港湾,那天晚上,明月高照,一片宁静。一名士兵在值班巡视全舰时,突然停步站立不动,他看到一个乌黑的大东西在不远的海面上浮动着。他马上看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可能是从一处雷区脱离出来的,正随着退潮慢慢地向着舰身中央漂来。

他急忙抓起舰舱内的通信电话机,通知了值日官,而值日官马上快步跑来。他们也很快地通知了舰长,并且发出全舰戒备讯号,全舰立刻动员了起来。

全舰官兵都愕然地注视着那枚慢慢漂近的水雷,大家都了解眼前的状况,灾难即将来临。

舰长以及其他军官立刻提出各种办法。

方法一:他们该起锚走吗?不行,没有足够的时间。

方法二:发动引擎使水雷漂离开?不行,因为螺旋桨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舰身。

方法三:以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太接近舰舱。

方法四:放下一只小艇,用一枝长竿把水雷携走?这也不行,因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同时也没有时间去拆下水雷的雷管。

那么该怎么办呢?悲剧似乎是没有办法避免了。

突然,一名水兵想出了一个既正确又安全的办法。“把消防水管拿来,用水把水雷排到远处去。”那个水兵大喊着。大家恍然大悟,他们抬来消防水管向舰艇和水雷之间的海面上喷水,制造一条水流,把水雷带向远方,然后再用舰炮引爆了水雷。

这位水兵成了驱逐舰上的大英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内部都有一个能量的巨人,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好办法把问题解决掉。

在职场上,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在对待工作中的问题时,就要少说一些“如果”,多想一些“如何”,尽一切可能去寻找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法。

想要结果,就不要怕被否定

工作的状态、人生的方向完全受控于个人态度的牵引。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做什么样的事。改变态度,就能改变我们的人生。

千万不要让“否定”成为阻拦你交际的绊脚石,这种绊脚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可恶至极的东西了!因为人被否定的时候,常会感到拘谨,畏首畏尾、言不由衷,这是一种对陌生环境、陌生工作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虽然称不上是疾病,但却是一种障碍,很多人因为“害怕被否定”从而丧失了绝好的机会,丧失了功成名就的绝佳机遇。

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首先你要问一问自己:别人的一句恭维真的能让你飞黄腾达吗?如果不能,那也不必因别人的质疑之词而放弃追逐成功的机会!

八一制片厂为重拍影片《海鹰》挑选女主角扮演者,有人推荐了刘晓庆。随后,刘晓庆拿着部队的介绍信,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组办公室,怯生生地站在那里,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她既不懂表演,也不会说普通话,对于大家的问话,她只能点头或是摇头。

试完妆以后,刘晓庆坐在镜子面前。导演、摄影师,一大群人围过来,对她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她感到无地自容,飞跑回招待所,蒙着被子哭了一场。

哭够了,她坐起来,怎么也想不通。她不服气,暗暗发誓偏要使劲演好。于是,她跑到图书馆,借了一大堆书、画报以及许多表演方面的书籍。她把导演给她勾画的要试演的几段戏一个人在房间里演了八九十遍,凭感觉做自己最严厉的评判人。凭着这股倔劲儿,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刘晓庆顺利通过试戏。

如今,对外界曾经的质疑和骂声,刘晓庆应对自如:“我接不接受,人家也都在骂你,其实我感谢那些骂声,很多骂声很有道理,我会去分析,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好。你会听到很多赞扬,但如果你要发展的话,一定要听这些骂声。”

刘晓庆没有被此起彼伏的质疑声所打倒,她的努力也最终得到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

所以在工作中,面对问题和不足,必须正视其存在,并勇于去改正,任何忽略、回避、掩饰的态度,非但不能使问题化解,反而会让问题越来越多,愈演愈烈,积重难返,这才是对自己最大、最根本的否定。

做业务上的专家

专家的一大评判标准就是拥有强大的业务能力。一般来讲,公司里大部分职员的基本能力是差不多的。业绩上出现的高低之分,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对自己业务的努力程度。换言之,那些业务能力强的人,乃是在业务上踏踏实实下工夫钻研的人。

被称为韩国秘书界金牌教母的全圣姬在她的一本书中这样阐释自己的工作:

“对于公司内发生的大小事务我都了如指掌。而且我将这12个月以来遇到的各种事务、收集到的各种情报,以及公司的各种日程整合到一起,重新列了一个表。这个表记录着各种重要的信息。

“比如,当看到去年5月10日发生事故的记录,就能让人想起当时的事情:‘对噢,当时还出了这么个事儿呢’,进而告诫相关部门今后要多加强防范工作。”

“想要成为一个能干的秘书,首先要做到的便是熟悉公司上上下下的所有业务分工。除此以外,对于自己的业务知识也要孜孜不倦地进行积累。当你代表公司出去,被人问及公司的各种事务时,能够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这便是‘专业’,是你自信的源泉。”

以专家的能力对待自己的工作,绝对是很值得尝试的事。你会让大家感到惊艳,也会让你的事业之星更加闪亮。

莱特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在他毕生的作品中,最杰出而脍炙人口的要算坐落于日本东京的帝国饭店。这座建筑物使他名列当代世界一流建筑师之林。1916年日本小仓公爵率领了一批随员代表日本政府前往美国礼聘莱特建一座不畏地震的建筑。莱特随团赴日,将各种问题实地考察了一番。他发现日本的地震是继剧震而来的波状运动,于是断定许多建筑物之所以倒塌实际上是因为地基过深、地基过厚所致。过深、过厚的地基会随着地壳移动,建筑物势必坍塌。

他决定将地基筑得很浅使之浮在泥海上面从而使地震无从肆虐。

莱特决定尽量利用那层深仅8英尺的土壤。他所设计的地基由许多水泥柱组成,柱子穿透土壤栖息在泥海上面,可是这种地基究竟能不能支持偌大一座建筑物呢?莱特费了一整年的工夫在地面遍击洞孔从事实验。他将长度8英尺直径8英寸的竹竿插进土里随即很快抽出来以防地下水冒出,然后注入水泥,他在这种水泥柱上压以铸铁,测验它能负担的重量。结果极为惊人,根据帝国饭店的预计总重量,他算出了地基所需的水泥柱数,在各种数据准确的情况下,大厦动工了。

筑墙所用的砖也经过他特别设计,厚度较常规厚度更厚。

1920年帝国饭店正式完工,莱特返美。3年之后一次举世震惊的大地震突袭东京与横滨。当时莱特正在洛杉矶建设一批水泥住宅,闻讯后他坐卧不宁,等待着关于帝国饭店的消息。

一连数日毫无消息,到了某天凌晨3时,莱特的旅店寓所里电话铃声狂鸣。“喂!你是莱特吗?”听筒内传来一阵令人沮丧的声音,“我是洛杉矶检验报的记者。我们接到消息说帝国饭店已被地震毁了。”

数秒钟后莱特坚定地回答道:“你若把这消息发出去,包你事后要发声明更正。”

10天之后,小仓公爵发来了一通电报!“帝国饭店安然无恙,从此成为阁下天才的纪念品。”帝国饭店在整个灾区中竟是唯一未受损害的房屋!

小仓公爵的贺电顷刻间传遍全球。莱特成了妇孺皆知的建筑大师。

业务能力出众的人,往往都是对自己的业务不懈钻研的人。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有的人属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型,每天只管完成任务、从来不思进取;而有的人则会在工作中不断思考、研究,努力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久而久之,这两种人的差距便会显现出来。后者通过对业务的不懈钻研,最终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从而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研究”并不是学者的专利。任何事情、任何业务,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通过研究所能获得的进步也是无限的。比如,在生产车间工作的人,就可以研究生产线的效率、生产设备的改进之类的问题;在办公室从事文职工作的人,就可以研究工作效率、公司的人事制度等问题。

换个好思路,拥有好出路

美国作家罗吉尔·冯·奥赫在《创造学思想录》中讲了一则寓言说: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他说:“我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我要建立自己的解结规则。”于是,他拔出利剑,将结劈为两半。他找到了解结的新路子,因此成了亚洲王。

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有良好的解决方法,可是人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些事,而且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思路不同所带来的。

现实工作中,善于思考问题、善于改变思路的人,总能够做出令人惊奇的结果。

美国有个设计师,名叫米特。一天,他住在一家旅馆里,突发奇想: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陆上旅馆都有,就是没有水下旅馆。而水下世界是十分神秘有趣的,人们都愿意欣赏,我为什么不建一家水下旅馆呢?于是他立即行动。

开始,他设计的是直接在海里修一座房屋,屋墙上装有许多玻璃,人们可以透过玻璃窗,在水下探照灯的照射下,欣赏各种海底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