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34年中,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帝三位皇帝相继登场。僖宗和昭宗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僖宗在位15年间,实际在长安度过的时间充其量只有7年多,他为避难不得不两度逃离长安。当一个皇帝不能安定地在京城生活的时候,政权大厦即将倾覆的风雨飘摇之势已很难逆转了。
僖宗病危时,群臣因僖宗子幼,拟立皇弟吉王保为嗣君,只有宦官杨复恭请立皇弟寿王杰(杰)。寿王正是后来的昭宗,他与僖宗同母所生,僖宗一再出奔,寿王都随从左右,僖宗也特别倚重他。于是由复恭倡议,奏请僖宗,此时僖宗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略微点头算是恩准了,于是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下诏立寿王杰(杰)为皇太弟,监军国事。当天就由中尉刘季述,率禁兵迎入寿王,安置在少阳院,由宰相孔纬,杜让能带人去观察。群臣见他“体貌明粹,饶有英气,亦皆私庆得人”。第二天日,僖宗就驾崩了,遗诏命太弟嗣位,改名为敏,寿王即位柩前,又改名为晔,是谓昭宗。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咸通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生于东内。以其日为嘉会节。咸通十三年四月封寿王,名杰(杰)。乾符四年。遥镇幽州。文德元年三月。立为皇太弟。监国。改名敏。翌日。即位。改名晔。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原名杰,又名敏,汉族,是唐朝第20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历史上的唐昭宗可以说是一个悲剧性的皇帝,昭宗嗣位时二十一岁,是一个聪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形势,并发誓自己要复兴王朝。但是唐朝已经积弱难返,回天无力。
三位末世天子中,昭宗算是最有帝王魄力的,可惜昭宗在位16年,在军阀的胁迫下不得不迁都洛阳,长安城从此成为梦中遥想的故都。他本人不仅被跋扈的军将杀死在寝宫,死后也只能孤零零地埋葬在河南偃师。昭宗是第一个葬在关中以外地区的唐朝皇帝。
唐昭宗的王者气质首先表现在他对待宦官的态度上。他虽为宦官杨复恭推立,但却不像一般软天子那样乐于依附于他们,昭宗内心十分厌恶宦官。特别是杨复恭,“多养壮士为假子”,每次入朝时均“肩舆上殿”,太上皇一样的排场。有一次,唐昭宗就他蓄养干儿子一事加以质问,杨复恭大言不惭:“我收养义子是为了捍卫朝廷,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既然是为了国家,为什么不让这些义子姓李反而姓杨?”昭宗一句反问,把他噎住。
在彻底处理掉杨复恭的做法上,唐昭宗也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帝王的睿智。他采用的是“父子离间计”。杨复恭义子杨守立拥有胡人血统,本名胡弘立,孔武力大,手中掌统一部内廷禁军。为了拉拢禁军势力,唐昭宗收为自己的义子,赐名李顺节,大加利用。李顺节得宠后,与从前的干爹争权,“尽以(杨)复恭阴事告上(昭宗)”。有了禁军“总司令”支持,唐昭宗逼迫杨复恭退休。杨大公公怒极,派人杀掉皇帝前来宣敕的使人。
唐昭宗亲自登上皇宫的安喜楼,命李顺节等人率兵进攻位于昭化里的杨复恭大宅邸。李顺节率领大批禁兵前来叫战,杨复恭望见对方势众,率数位干儿子马上逃出长安,奔往兴元,联合在外任职的干儿子们“举兵拒朝廷,以讨李顺节为名”。逐走了前干爹,李顺节“恃恩骄横,出入常以兵自随”,唐昭宗趁机铲除之。唐昭宗暗地里设计,两位掌兵的公公以议事为名,召李顺节入宫。三人寒暄坐定,刚刚端酒要喝,埋伏在堂内的一名将领突前,一剑就把李顺节脑袋砍落在地。
一计除二患,稳住了宫内宦官势力。唐昭宗的英明可见一斑,放置盛世,完全可以扛鼎天下。
唐昭宗为了重立皇威,决定拿藩镇开刀,结果麻烦事接踵而来。事情似乎并不像他设想的那样简单。多年来,各地强藩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与朝廷百官、内廷宦官的关系盘根错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年轻气盛的昭宗想要毕全功于一役,不仅难以成功,而且还引发了更大的政治危机。
头回倒霉是征讨李克用和李茂贞,皆失败而还,不仅没壮皇威,还露出自己的巨大缺陷。朝内宰相张浚为了给自己立威,同时,又听说李克用到处对人讲:“张公(张浚)好虚谈而无实用,他日必乱天下。”愠怒之下,添油加醋,撺掇唐昭宗出兵。
对于攻打藩镇李茂贞,唐昭宗显得意气用事。李茂贞在上表昭宗:“陛下贵为万乘,不能庇元舅之一身(指王环被杀);尊极九州,不能戮复恭一竖。”藐视与揭丑,令唐昭宗盛怒,就促宰相杜让能将兵出讨李茂贞。结果,一战即溃,李茂贞大军乘捷直趋长安,要求诏杀宰相杜让能。杜让能马上入宫,说:“臣早知道有今日之事,请陛下牺牲我一人以救社稷。”唐昭宗下泣,不忍心斩杜让能,只是下诏贬其为梧州刺史,收斩西门君遂等三个太监来应付李茂贞。李茂贞仍勒兵不退,一定要杀杜让能才还镇。不得已,唐昭宗下诏赐死杜让能兄弟两人。
唐昭宗征讨李克用和李茂贞失败后,李克用和李茂贞相互纷争,朱温渔翁得利,越发坐大。后与宰相崔胤勾结,上挟朝廷,下制诸侯,废唐称帝成了朝夕之间的事。
朱温出身贫贱,砀山县午沟里人,因排行第三,小名叫朱阿三。朱温兄弟三人,在幼年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携他们寄住在萧县人刘崇家里做佣工。朱温渐渐长大,好逸恶劳,以雄勇自负,乡人都很讨厌他。刘崇因为朱温懒惰,经常用鞭杖抽他。只有刘崇的母亲可怜朱温幼小,常常袒护他。刘母劝朱温说:“你都这么大了,不该再这样,你若不愿耕作的话,又能做什么呢?”朱温回答:“儿平生只会骑射。不如给我弓箭,到深山里猎些野味。”刘母取了旧时弓箭,交给朱温。从此朱温每天在深山里追逐野兽,练就了一身硬本事。投身黄巢起义后,朱温纵横沙场,有万人不敌之勇。
昭宗征讨受挫后,锐气消失殆尽,终日饮酒麻痹自己,脾气也变得喜怒无常,这引起了宦官的恐惧。有一天,昭宗在禁苑中打猎,大醉而归。当天夜间,手杀宦官、侍女数人。左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借机要挟宰相召百官署状同意“废昏立明”,随即带兵突入宫中。昭宗交出传国宝玺,被囚禁东宫,刘季述迎皇太子监国,假传昭宗之命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登皇帝位。
宰相崔胤在朱温的支持下,发兵打败了刘季述,天复元年(901年)正月昭宗“反正”。朱全忠随后与凤翔的李茂贞围绕争夺昭宗展开了激战。朱全忠大军围困凤翔一年多,凤翔孤立无援,城中百姓多饿死,昭宗也不得不在行宫自磨粮食以求生存。最终,凤翔城破,昭宗成为朱全忠的战利品。天复三年(903年),昭宗在朱全忠的押解下还京。他赐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并亲解玉带相赐。
昭宗返回长安以后,朱全忠很快发兵将朝中宦官全部杀死,同时下令各地藩镇将担任监军的宦官一律杀死。多年来宦官专权的局面因宦官肉体上被消灭而结束了,但是唐朝政治腐败黑暗的局面并不能得到扭转。朱温为了更有利于控制昭宗,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提出要皇帝迁都洛阳。为了杜绝唐朝故旧对长安的念想,朱全忠令长安居民按户籍迁居,宫室和民居被毁,房屋被拆后的木材扔在渭河当中,顺河而下,月余不息。数百年古都经过这一浩劫,元气大伤。长安城哭声一片,关中百姓在道路之上大骂崔胤是“国贼”,斥责他引来朱温倾覆社稷,连累众生。
唐昭宗一举一动,都处于朱温心腹蒋玄晖的严密监视之下。当时,李茂贞、王建、刘仁恭、杨行密等朱温的敌对势力往来信使繁切,“皆以兴复为辞”。朱全忠又怕唐昭宗在洛阳生变,便下令蒋玄晖等人见机干掉唐昭宗。
公元904年夜,蒋玄晖率龙武牙宫史太等一行兵卒入宫。昭宗正饮得大醉,闻声而起,“单衣绕柱走”。兵卒追上昭宗,把他捅个透心凉。杀完人,蒋玄晖矫诏称李、裴二妃弑逆,立昭宗第九子辉王李祚为帝,是为唐哀帝,时年十三。
朱温生杀予夺,大权在握。天祐四年(907年)三月,经过一番假意的推辞,接受了哀帝的“禅位”。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从此,唐帝国不复存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相继,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