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微,而且在平叛过程中唐廷大封节度使等一系列藩镇,使得全国基本上处于藩镇割据状态。在唐德宗时藩镇更为嚣张跋扈,视中央政权如无物。永贞元年八月乙巳日,唐宪宗李纯登基。因宪宗自小便熟知太宗、玄宗之盛,欲复大唐之威,“志平潜叛”。他早已看不惯那些藩镇的飞扬跋扈,至此,宪宗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削藩战争。从唐元和元年(公元805年)到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在唐削藩战争中,唐宪宗李纯为削平割据势力,对不法藩镇进行一系列讨伐的作战。
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入朝,韩全义让他的外甥杨惠琳担任节度留后。永贞元年十月,朝廷任命左骁卫将军李演为夏州刺史、夏绥银节度使。永贞元年十一月,杨惠琳叛乱。元和元年三月,当李演到达夏州时,杨惠琳占领夏州公然叛乱,宪宗下诏令河东兵、天德兵前去平乱。元和元年三月辛巳日,夏州兵马使张承金斩杀了杨惠琳,向朝廷献上其首级。至此夏州杨惠琳被平定。元和元年七月,朝廷任命李演为检校礼部尚书、夏州刺史和夏、绥、银等州节度使。
元和元年正月,宪宗下诏讨伐刘辟。凭借宰相杜黄裳举荐,宪宗任命长武城使高崇文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将步骑五千为前军。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将步骑二千为次军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共同讨伐刘辟。高崇文手下的士兵都是边防军,不是刘辟可以比的,所以刘辟遇到高崇文战果可想而知。而且严砺的兵质量也高于刘辟的士兵,李元奕手底下的神策军是中央禁军,所以刘辟只能欺负欺负李康了。元和元年正月甲午日,高崇文的军队从斜谷行军,李元奕的军队从骆谷行军,合兵于梓潼。甲申日,刘辟攻陷陷梓州,抓住了李康。元和元年七月癸丑日,高崇文和刘辟在玄武大战,高崇文又一次打败了刘辟。到了元和元年九月辛亥日,高崇文攻克成都,活捉刘辟,将其押解回长安。元和元年十月戊子日,刘辟和他儿子刘超郎等九人在长安伏诛。至此剑南西川叛乱被平。
元和二年夏,“蜀既平,藩镇惕息,多求入朝”,镇海节度使李琦亦不自安,请求入朝。宪宗下诏征调,拜尚书右仆射。到了入朝的时候,李琦又称疾不至。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武元衡主张削藩,以为不可放纵。宪宗也认为应行威令。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月己酉日,朝廷诏征李琦为尚书左仆射,王澹担任节度留后。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为润州刺史,镇海军、浙西节度使。庚申日,李锜在润州叛乱,杀死了节度留后王澹和大将赵琦。宪宗立刻削除李琦宦爵及属籍(淮安王神通后代)。
元和二年十月乙丑日,宪宗任命淮南节度使王锷统诸道兵为招讨处置使,内官薛尚衍为监军。征宣武、义宁、武昌兵,并淮南、宣歙兵俱出宣州,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共同讨伐。元和二年十月癸酉日,镇海军兵马使张子良、润州大将李奉独等抓住了李锜,将其献给朝廷。到了元和二年十一月甲申日,李锜伏诛,宪宗没收了李琦的资财,赐浙西百姓,代当年租赋。至此淮海之乱也被平息了。
元和六年闰十二月辛卯日,因为不满意地方官吏的压榨和剥削,辰、溆二州的首领张伯靖叛乱。张伯靖是占据着溆州(今湘黔边一带)的蛮族部落首领,他杀掉朝廷派来的长吏,占据辰州、绵州等地,一共联络到蛮族部落的九个洞主以推行地方自治。张伯靖率领起义军南下,连续攻占了播州、费州。起义军攻州夺府,汇成了以辰、锦、叙三州为中心,范围包括整个沅水中上游和湘、鄂、川、黔、桂边界地区大起义之势。黔州观察使窦群讨之,不能胜。又调集庸蜀(今四川)、荆汉(今湖北)、南粤(今广东、广西)、东瓯(今福建)等处官兵对起义军进行围剿。起义军以辰、锦、溆等州为根据地,广连九峒,凭险固守,官兵不能胜。
元和八年四月己亥日,宪宗令黔中经略使崔能讨伐张伯靖。七月己巳日,宪宗令剑南东川节度使潘孟阳和崔能会合,率师四面进攻,开始讨伐张伯靖。五月癸亥日,宪宗下令荆南节度使严绶开始讨伐张伯靖。严绶领命之后,认为九洞蛮只是不堪忍受贪官污吏的胡作非为,并不一定存心反叛朝廷。此时朝中宰相李吉甫也提议招抚,于是严绶派遣部将李忠烈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往辰州,晓谕张伯靖示以大义。八月丁未日,因为蛮族各部落首领细读严绶来书,发现严绶真有诚意。于是张伯靖归降。后宪宗见严绶尚能保一方平安,进封他为郑国公以示安抚。至此历经两年的张伯靖叛乱被平息了下去。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闰八月丙辰日,淮西节度使(也称彰义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密不发丧,对朝廷称其父生病卧床,于是他自领军务。宪宗自平蜀,就立刻想要拿下淮西。宰相李吉甫也力主拿下淮西,“淮西非如河北,四无党援,国家宿存数十万兵以备之。失今不取,复难图矣”。宪宗从严绶平息九洞蛮叛乱的事情上获得启示,认为此人或许有办法摆平淮西之事,于是授予严绶以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头衔,加淮西招抚使,让他率大军进抵蔡州。元和十年二月甲辰日,严绶被吴元济偷袭,在磁丘被打败。
元和十年三月庚子日,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和吴元济在临颍交战,打败了吴元济。四月甲辰日,李光颜在南顿又打败了吴元济。五月丙申日,李光颜又在时曲打败了吴元济,淮西兵大溃。直到元和十二年十月十四日,唐随邓节度使李愬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归将李祐、李宪将牙队三千人为前锋,李进诚将三千人为后军,出军东行,直奔吴元济营垒蔡州。“时大风雪,旌旗裂”,李愬冒着风雪,率军日夜兼行,于十五日“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官军似乎从天而降,迅速攻下蔡州城。吴元济穷蹙请降,然无济于事。吴元济被槛车送往京师。元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日,吴元济在长安被斩首。淮西割据三十多年后,复归唐皇朝统治。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春正月,因为被淮西平,李师道非常害怕,不知怎么办,又怕朝廷兵锋直指淄青。于是只好遣使奉表,请使长子入朝侍奉,并献沂、密、海三州。宪宗受降,并遣左常侍李逊诣郓州宣慰。但是元和十三年四月甲寅日王承宗又请以二子为质,请官吏(主要为州刺史)。田弘正为之奏请,宪宗准许归降朝廷。后来,魏博遣送王承宗子知感、知信及德棣二州图印至京师。成德至此也归顺了朝廷后,李师道却感觉不对了。朝廷宣慰李逊至郓州,李师道大陈兵戈以迎之,继而表言军情不听纳质割地。宪宗决意发兵讨李师道。
元和十三年秋七月,宪宗下制罪状李师道,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兵共共同讨伐。到了元和十四年春正月,韩弘攻克考城,杀敌二千余人。武宁节度使李愬拔台(唐属兖州)。元和十四年正月丙申日,魏博军在在东阿与李师道大战,大破李师道,破敌五万。丙午日,魏博军又在阳谷大破李师道军(有说法说是平卢军)一万多。而到了元和十四年二月九日,李师道军中兵变,在城内捕索李师道和他的两个儿子。在牙门外隙地处,斩杀了他们。
宪宗削藩的削藩战争对于李唐王朝和社会来说却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首先,宪宗采取了不对藩镇姑息的政策,开始用武力削藩,这样使得中央政府的名誉和威望有了很高的提升。再者,宪宗长期、坚持的对藩镇进行用兵,不因为战局的不利而放弃,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样很好的打击了藩镇的嚣张气焰,使得有些藩镇看清了朝廷削藩的决心和威力,最终选择了归顺。最后,宪宗的削藩结束了自代宗广德以来,六十多年间,藩镇的割据状况,使得全国至少在名义上的到了统一,也很好的打击了藩镇的势力,虽然最后藩镇依旧是没有被控制住,但是至少没有像德宗时时期的那么危险和声势浩大了;也正是因为宪宗的强硬削藩,李唐王朝保留了余下一百多年的统治;同样也使得社会大环境较为安定,促进了文化和科学事业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