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唐宋史
31293400000002

第2章 晋阳起兵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并于武德元年(618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唐王朝。

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太子杨广为了夺取帝位,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父亲隋文帝杨坚,自立为隋炀帝。杨广称帝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功绩屡次北伐突厥,东征高丽,而且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动辄征夫,搞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国内政治日渐混乱,各地纷纷涌现起义军。

李渊字叔德,甘肃临洮人,出身名门望族,他的先祖本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代孙,其祖父李虎是西魏的陇西郡公,为威望最重的功臣“八柱国”之一,李渊七岁袭唐国公。

李渊与隋炀帝不仅是君臣,还是兄弟,因为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皇后独孤氏,李渊又年长于杨广,所以说起来他还是隋炀帝的表兄。隋炀帝大业初年,杨广很信任李渊,把他由文官转任武职,掌管宫廷禁卫事。

公元615年,山西农民大乱,杨广任表兄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去镇压乱民。李渊领命之后,直接奔赴山西,顺利地收服了农民起义军。隋炀帝闻讯甚是高兴,当即拜李渊为太原留守,这样李渊就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这个职位大大地增强了李渊的实力,从此之后他不仅握有太原、雁门、马邑、楼烦、两河“五郡之兵”,而且“四战之地”的太原,更是“天下精兵处”,特别是隋朝以来,晋阳城的军需物资已是“府库盈积”,“太原粮饷可支十年”。

封了李渊之后,隋炀帝就后悔了,尤其看到李渊的兵力不断壮大,杨广逐渐对李渊不放心了。一天他召李渊议事,李渊因病未到,隋炀帝疑心顿生,立马召见李渊的外甥女——妃子王氏,问道:“你舅舅生病了,病死了没有?”

李渊知道这事之后,明白杨广不再信任自己,想到隋炀帝不知从哪里听到一句“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就一次杀掉了手握重权的郕国公李浑一家三十二人的旧事,李渊打了个冷战。为了使杨广减少对自己的猜忌,李渊极力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每天沉湎酒色,不理政事,杨广信以为真。实际上,李渊是和隋炀帝玩起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游戏。他暗中授意长子李建成在河东地区广交才俊,命次子李世民在晋阳拉拢农民起义军首领。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李渊招降纳叛,广结豪杰之士,网罗各种人才,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就在李渊军棋不定的时候,对李渊建业有重要作用的刘文静出现了。刘文静雄才大略,时任晋阳令,后来因亲家李密造反而被捕入狱。李渊知道之后,设法将他营救出来。刘文静深知李渊的雄才大略,苦于没有找到起义的合适机会,为报李渊的知遇之恩,他建议李渊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这样坚定了李渊反隋自立的决心。

大业十二年(616年)初,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拥有了征发河东兵马的特权。李渊很高兴分析了国内的形势之后,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同年七月,隋炀帝南下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前,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同时派亲信王威、高君雅为副留守,目的就是监视李渊的一举一动。

李渊早就想举事,但是起兵的时机始终不成熟。隋朝有法律规定,凡是私自招兵1000人就会被治罪,除非有外敌来犯,或者是有叛军作乱,可以一边上报皇帝,一边招募士兵以拒来犯敌军。

大业十三年初,机会来了。正当李渊父子与刘文静等人密谋起义之事没有机会的时候,驻马邑隋军将领刘武周发动了兵变,抢占汾阳宫,自称天子。刘武周军队距离太原只有300里,而山西距离江都有3000里,禀报隋炀帝显然来不及,于是他就把隋炀帝的亲信王威、高君雅叫到跟前,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两人一听立即表示应该招募军队抵抗刘武周叛军。这样李渊名正言顺的把部队招募到了太原,准备秘密起兵。其心腹武士彟、唐宪、刘文静、裴寂等,也都督促李渊举事,于是,李渊借口防备刘武周和突厥南下,积极准备起兵。但是,意外情况发生了,王威和高君雅是参加过诸多场战斗的军人,可是此次抵抗刘武周,他们没有任何兵权,兵权反而紧紧把握在李世民和长孙顺德(此人是逃兵,可以说是有罪之身,来到李渊出寻庇护)的等人的手中,两人感觉不对,碍于李渊是唐公,所以事情也就暂时搁置下来。随着事态的发展,两人发现太原已经紧紧的被李渊父子控制,两人突然醒悟李渊正在策划起义,商量之后,决定埋伏军队刺杀李渊。不想此事暴露,反被李渊设计以勾结突厥进犯的罪名,把其诛杀。与此同时,李渊召回其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本想秘密起兵,但是经过诛杀两名副将,或者说诛杀隋炀帝亲信之后,已经闹得满城风雨。正当李渊不知如何向百姓解释的时候,两万突厥人突然来犯太原,这样诛杀两名副官的事情顺理成章的解决。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怎么处理和突厥人的关系成了当务之急,商议之后,李渊派刘文静去突厥求援,实际上是结好突厥,并做政治交易,向突厥人称臣。另一方面,李渊致信李密,信中吹捧李密是当今天下大乱之际唯一能宁世安民的英雄,对他表示拥戴并且表示自己胸无大志,来迷惑自视甚高的李密。就这样李渊完成了“北结突厥”,“东和李密”的策略。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初四日,李渊安排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初五日,李渊领兵3万,即从太原出发,挥师南下。经过离石、龙泉(今隰县)、文城(今吉县)、霍邑(今霍州市)等诸多战役,一路降服义军,实力不断增强,至十月初四日,李渊大军已攻至长安市西北郊的长乐宫,十月初九攻克长安。

占领长安之后,李渊并没有马上称帝,而是未经隋炀帝的同意,于九月十六日,册立年仅13岁的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皇帝,隋炀帝也就为了太上皇,并改元义宁。这样就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自己由唐国公晋升为唐王,未敢称帝。

称帝时机还不成熟,一方面,一旦李渊称帝,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也就是说“帝”只有一个,但是其他的爵位不限定。“王”也要向“帝”称臣,所以,当时的“王”很多,比方说当时山东(太行山以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的李密,自称魏国公;江南的领导人萧铣,称梁王;当时河北地区实力最大的窦建德自称长乐王,大家都不敢称帝。另一方面,古代的忠君思想是当时政治的道德底线,当时有很多人忠于隋王朝。李渊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藏起自己的野心,摆出忠君的面孔,等待时机。

就在多方割据势力,等待称帝机会的时候,众人都没有想到机会能这么快来。义宁二年(618年)三月二十日,隋炀帝在江都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死,立秦王杨浩为帝。当时的隋炀帝已经表现出虎落平川被犬欺,当年意气奋发,立志超过文帝不惜穷兵黩武的一代皇帝,被沿路的起义军吓的不敢回长安,最后被身边最信任的禁卫军杀害。

此时,李渊已平定关中,同时占据灵武、盐川(治今陕西定边)、岩渠(治今四川渠县)、武都(治今甘肃武都)、五原(内蒙古五原县南)等郡及巴蜀之地。隋朝旧臣见大势已去,也就让杨侑把皇帝让给李渊,李渊作了一番“辞让”后,忠于于五月二十日,正式即位,即唐高祖,改隋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国号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