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
31288500000004

第4章 尊重别人,也要尊重自己(1)

在生活中,我不是最受欢迎的人,但也不是最令人讨厌的人,我哪一种人都不是。——巴菲特

尊重的艺术

我们每时每刻都与这个纷乱的社会紧密联系着,我们不可能独自一隅。若想取得成功,若想拥有更多的快乐,我们必须要学会尊重,只有尊重才能海纳百川,才能随心所欲地度过每一天。

生活的快乐与否,取决于个人对事物的看法。

如果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快乐轻松的心态,那么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快乐”。而让自己快乐起来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学会尊重,尊重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尊重他们所提出的意见。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广阔的胸怀,能容难容之事。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最大的快乐。生活与工作以一种特殊的状态存在,是每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的媒介,在这个媒介中,又怎么能保证遇到的事情都是顺心的呢,遇到的意见都是与自己合意的呢?不论是谁,都不可能改变这个事实:人有千种,事有百态。即使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巴菲特也无法改变。

巴菲特很清楚,在社会上,这一点是改变不了的,那么就只能接受。所以他经常教导自己的孩子,他不能让世界围着自己转,不能让他们以自己为圆心,并且巴菲特一直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做表率。巴菲特从小时候在学校读书起,一直到他成为世界名人,始终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尊重他们所持有的每一个意见。

巴菲特的第二个儿子——彼得·巴菲特有一个自己的乐队,在乐队里有各种性情的人,所以在合作时他们之间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难免会有些矛盾发生。

有一次,彼得因为一件小事跟同事发脾气,结果让巴菲特知道了,巴菲特在晚饭的时候告诫他,要懂得尊重别人。后来彼得告诉巴菲特事出有因。其实也就是这个同事在某一首曲子节奏的把握上,与彼得的要求不一致,因为这个同事觉得他所把握的节奏更能表达感情,而彼得坚持自己的意见,于是两人便争执起来。

即使这样,巴菲特依然认为,儿子不应该将愤怒强加给他人。他们都是他的朋友,是与他同甘共苦的人,是与他一同创造未来的人。巴菲特认为儿子应该尊重他们,不能因为自己是乐队的头,便动不动朝他们发脾气。巴菲特始终认为在当时的状况下,彼得的心里一定还有一些魔鬼在作祟。至少他心里出现了轻视他人的苗头。

在巴菲特看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尊重他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巴菲特不希望将来的某一天,看到他们对自己的儿子发怒的情景,那么他的孩子会慢慢地因为工作的困难与焦虑越来越没有信心。

所以,巴菲特告诫儿子: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们是上帝安排在你身边的天使。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不要目中无人、居高临下,更不要把身边的人当成自己的员工,即使是员工也需要去尊重对方,千万不要强迫别人臣服于自己。

在巴菲特看来,从内心对他人表示尊重,就是尊重他人的不同之处以及他人的不同想法。当然了,希望所有人都能有个统一的观点,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但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对人对事的看法一定是有所不同的,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做的是,尊重这些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尊重他们提出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谐地与他们相处,才能从合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尊重他们的不同观点,应通过融洽的方式取得两者之间的统一,而不是用愤怒来强迫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那样只能适得其反,使事情朝反方向发展,哪怕最终起了争执后,所得到的结果是发怒人所期待的结果,但是逞心头一时之快,结果未必是最好的。

所以,在社会上,我们应该允许他人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人无完人,每个人在别人眼里未必都是完美的。我们一定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哪怕他是一个看起来邋遢的乞丐。只有内心有爱的人,才会知道尊重别人。巴菲特一直觉得自己儿子不会是个没有爱心的人,对于这一点,巴菲特深信不疑。

在巴菲特的投资公司,有许多员工为巴菲特服务,巴菲特从来都是怀着感恩的心去肯定他们的付出。无论谁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都会去认真的思考,因为他认为,有人愿意给自己的公司提意见,说明这个提意见的人是很爱自己公司的。

无论是巴菲特也好,还是巴菲特的子女,他们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最多就是懂得如何去尊重,而这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是看你是否愿意去做。

其实,做人真的需要大度一点,哪怕比大多数人大度那么一点点也足够了。那样我们就会对无关紧要的小事一笑置之,从而使得自己的心境变得开阔。

退一步说,即使不想有什么大的作为,不想拥有多么长远的眼光,但总该有几个可以说话的朋友吧。既然这样,如果不尊重他人和他人的意见,即使只是想拥有几个可以说话的朋友,也是很困难的。在社会上如果没有朋友,没有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那该是怎样的可悲?

巴菲特对这一点十分了解,他可以公然对世界说,自己在这个世界很幸福,而这幸福的来源,并非来自于自己所拥有的金钱,恰恰如他所言,金钱给他带来无限的烦恼,而能够驱散这些烦恼的灵丹妙药就是——朋友。

“我有6位密友,3位是男性朋友,3位是女性朋友。我喜欢他们,欣赏他们,我对他们从来不设防的”,正如巴菲特自己所言,“我很尊重他们,一如他们也很尊重我,每当我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彼此都能心平气和地寻找到融洽点。所以,每当我苦闷的时候,我是不会缺少倾诉对象的,因此没有任何事情能够使我陷入痛苦。”

无论是在合作伙伴还是在朋友方面,巴菲特都做得非常好。可见,尊重不同的人与他们所持有不同的意见是何等的重要。一个有尊重之心的人永远都是心如止水,平平静静,无论遭遇了什么事情,心永远都是开朗的。他不会因为自己遭遇伤害而心泛波澜。他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件事情而耿耿于怀,最终使得自己闷闷不乐。

生活需要我们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这种善解人意便来源于尊重。一个人在少不更事的时候,因为阅历浅、经验少,所以很难意识到宽容与大度在人生旅途中的价值,因此一遇到棘手的问题就很容易想当然,再加上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对事情感到无能为力,所以很容易变得心胸狭窄,这在思想上表现为:遇到一点委屈或者很小的意见,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这是极不利于个人成长的。

因此尊重别人,受一点点委屈又能怎样呢?不至于让自己一贫如洗吧?不至于让自己大病一场吧?既然都不至于,为了多给自己一点快乐而给别人一些尊重,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请记住:无论你拥有多么显赫的身份,对别人的尊重与豁达,都应该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品格,它给你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会给你带来一份尊重。

我之所以快乐,与我的智商没有太多关系,主要是与我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及他人的态度有关。

聆听,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其实,沟通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只需要从心灵出发便足够了,好像去探访一位多年未曾见面的老朋友,带上内心的一份真诚,相见的那一刻,油然生出一股不可言说的感动。

其实沟通与交流的最佳方式便是聆听,聆听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大家都十分熟悉的话:上天赐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其目的就在于要各位多听少言。

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形象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交流、协作的,这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友情的存续,婚姻的永固,团队的向心力,其秘诀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没有情感的交流与精神的契合之处。从古到今,这可以说是体现人类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做人做事喜欢率性而为,不太顾及身边的人,所以经常会在不经意之间说出伤害别人的话。这样一来经常会引起一些误会,从而给自己的工作带来麻烦。

巴菲特尽管非常欣赏小儿子彼得这种率直的个性,但是他知道,真正在社会中获得巨大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将自己的个性掩藏得很深的人。所以,他总是告诫儿子要注意收敛个性,在说话时不要想什么就说什么,尤其在说反对意见时,一定不能太过直接。要多倾听,只有倾听才能让对方高兴,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巴菲特对儿子的忠告,其实很符合中国人的言谈智慧。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喜欢的人,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对方一些面子,不要太过于仓促,不该说的说,该说的也一股脑地说,一点也不知道去听别人说,这样一来是很容易得罪对方的,严重一些会伤害到对方。中国人的社交文化其实与巴菲特引导小儿子彼得的思想是同一种观点,也就是一种智慧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