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与处世智慧
31288000000020

第20章 与人相处的九个基本原则(2)

“好几年前,我和几个朋友共同经营了一家小公司。就在我们公司附近,有家大保险公司的服务处。这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都分配好辖区,负责我们这一区的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做卡尔和约翰吧!”

“有天早上,卡尔路经我的公司,提到他们一项专为公司主管人员新设立的人寿保险。他想我或许会感兴趣,所以先告诉我一声,等他收集更多资料后再过来详细说明。”

“同一天,在休息时间用完咖啡后,约翰看见我们走在人行道上,便叫道‘嗨,卢克,有件大消息要告诉你们’。他跑过来,很兴奋地谈到公司新创了一项专为主管人员设立的人寿保险(正是卡尔提到的那种),他给了一些重要资料,并且说‘这项保险是最新的,我要请总公司明天派人来详细说明。请你们先在申请单上签名我送上去,好让他们赶紧办理’。他的热心引起我们的兴趣,虽然都对这个新办法的详细情形还不甚明了,却都不觉上了钩,而且因为木已成舟,更相信约翰必定对这项保险有最基本的了解。约翰不仅把保险卖给我们,卖的项目还多了两倍。”

“这生意本是卡尔的,但他表现得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以致被约翰捷足先登了。”

欧文·杨是个著名律师,也是美国有名的商业领袖。他说过:“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心里想些什么的人,永远不用担心未来。”

“注意别人的观点,引起别人的渴望”,这并不能解释为“操纵别人,使他去做对你有益,而对他却有害”的事,而应该是说“双方都能因为此事而获利”。在安德森太太发给凤凰城12家银行的信里,在约翰向卢卡斯推销人寿保险的交易行为当中,双方都因处理事务的方式得当而彼此获利。

一个电话工程师,他无法叫3岁大的女儿吃早餐,无论怎么责备、哄骗或要求,都无济于事。这个小女孩喜欢模仿母亲,喜欢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所以,有天早上,这对父母就把小女孩放在椅子上,让她自己准备早餐。果然小女孩弄得十分起劲,一看见父亲进到厨房便叫道:“爸爸,看,今天早上我自己调麦片!”她吃了两份麦片,完全不用哄骗,因为这不但使她兴趣盎然,更使她觉得“深具重要性”。她完全在调制麦片的过程当中,找到了自我表现的途径。

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需求。我们也可以把这项心理需求适用在商业交易上。当我们想出一个好主意的时候,别让其他人以为那是我们的专利。不妨让他们自己去调制那些观念,他们会认为那是自己的主意,也会因特别喜爱而多摄取了好些的分量。

我们应记住,要首先引起别人的渴望。凡能这么做的人,世人必与他在一起。这种人永不寂寞。如果你读完本书后,只学到一件事情——培养自己从对方角度去思考,如同从你自己的立场出发一样——如果你只学到这一点,就足以为你的生活道路打开新的一页。

5分钟搞定陌生人的方法:

(1)了解别人心里想什么,你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2)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影响他人,那就是提出他们的需要,并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

(3)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你能捕捉到对方观点的能力,还有,看一件事情须兼顾你和对方的不同角度。

(4)为人处世成功与否,全在于你能否以同情之心接受别人的观点。

第三个原则:喜欢对方,对方才会喜欢你

卡耐基的忠告:得到友谊的最佳方法是必须注重施与,而不是获得,但应该是亲自赢取得来的,而不是靠一时的吸引或哄骗。

我常听到许多人埋怨“我性情过于羞怯,很难引起别人注意”“没有人会对我感兴趣”,或是“别人并不想认识我”等。不错,别人为什么要喜欢你呢?这世界并没有义务非要喜欢你或我,或任何一个人。有什么特别理由别人会特别选中你(无论是工作或社交的理由)?除非我们具有他们所要的特质,否则,他们没有必要特别注意到你。

玛丽安·安德逊曾经很生动地描述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时事业失败,整个人很不得志,几乎就要放弃歌唱生涯。后来,凭借祈告和心灵的追求,她才逐渐恢复勇气和信心,准备继续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下去。有一天,她兴致勃勃地向母亲说道:“我要再唱下去!我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要继续追求完美!”

母亲回答道:“很好啊!这是很好的志向,但是,要知道,我们的主耶稣以完美的形象到这世界上来,却还是有人不喜欢他。人在成就伟大的事业之前,必须先学会谦卑。”玛丽安听了深受感动,因此决心在音乐造诣上“力求”完美,而不是“想要”完美。“谦卑先于伟大”,这是母亲给她的最好赠言。

名作家荷马·克洛维是我的好朋友,十分懂得交友之道。凡是碰到他的人,无论是清道夫、百万富翁、妇孺老幼,都会在与他相处15分钟之内对他产生好感。小孩会爬到他的膝上,朋友家的仆人会特别用心为他准备餐点,而且假如有人宣布:“今晚荷马·克洛维会到这里来!”则当天的宴会一定没有人缺席。除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之外,荷马·克洛维的家人也都十分敬爱他。他的妻子、女儿,还有好几个孙儿女,全都对他称赞不已。

究竟这位作家是如何赢得这种幸福的?他既不年轻,又不英俊,更不是百万富翁,他有什么魅力可以吸引人呢?说来也很简单,就是待人诚恳、热爱他人而已。他一点也不矫揉造作,并且能让别人感觉到他真的喜欢、关心他们。对他来说,对方是什么人,或做什么事,他都不会在意。只要是身为一个人,对他便意义重大,值得付出关爱。每次他遇见陌生人,很快就能像老朋友一样交谈起来,并不是专谈自己的事,而是尽量谈对方的事。他借由问问题,可以知道对方是从哪里来、做什么事、有没有什么家人等。他也不会唠叨个不停,只是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兴趣和关心,借以建立起友谊。

当然,为了要得到友谊和情爱,我们必须先认清“施与比受用更有福”,然后把这种认知用实际行为表现出来。我们不能只是把金矿藏在内心,黄金必须使用才能显示其价值,像《圣经》所说的:“由所结的果子,便可认出他们来。”这种方法,连最爱嘲笑人生的人,都会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正像约瑟夫·格鲁大使所说的:“外交的秘诀仅在5个字——我要喜欢你。”

由此我们知道了得到友谊的最佳方法是必须注重施与,而不是获得,但应该是亲自赢取得来的,而不是靠一时的吸引或哄骗。所谓赢取友谊的能力,并不是指勾肩搭背、与人攀谈、动作滑稽或讲些逗趣的笑话等。那应该指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处世的态度或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的爱、兴趣、注意力及服务精神献给他人的愿望。

通用制造公司的董事长哈瑞·布利斯在大学期间靠推销缝纫机为生,他总结说:“要想在推销员这个岗位上取得成功,就要忽略自己渴望销售出去的数量,而应该集中心思向客户介绍自己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他的经验也正是所有有经验的推销员都认同的真理,对自己能否成功推销产品的担心会给心理造成障碍,这样会影响自己适当地介绍产品。

如果一个人将精力用在为他人服好务上,就会变得充满难以抗拒的力量。你怎么会拒绝一个企图帮你解决问题的人呢?

布利斯先生说:“我对推销员说,如果他们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我今天要尽力多帮助一些人’,而不是‘我今天要尽力多卖出一些产品’的话,就会发现接近买主不是那么困难了。然后推销业绩会出奇的好。能够帮助同胞获取快乐、轻松生活的人,是最高级的推销员。”

打高尔夫球时,会有人叮嘱我们不要让眼睛离开球;向成年人传授说话技巧时,我们告诫学生要集中心思在他想要传达的信息上。紧张、害怕都是担心结果的表现,这是不可取的。我自己就是从吃过的苦头中学到这一点的。我曾经是一个害羞的人,天生不善于公开讲话,要我面对一群听众就好比要一个普通人面对国会调查委员会一样费力。

好几年前,我准备发表演讲,当时的听众据说相当难缠。我事前与一位好朋友共餐,免不了流露出紧张的情绪。“假如听众不同意我讲的话怎么办?”我神经兮兮地问这位朋友,“假如他们不喜欢我,该怎么办?”

“不错,”朋友回答道,“他们为什么要喜欢你呢?你能给他们干什么?你认为自己要讲的话很重要吗?”

“我承认那些东西对我来说,的确意义十分重大。”我说道。

“很好,”她继续说道,“我倒不觉得听众喜不喜欢你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把要讲的信息传达出去。至于他们喜欢或讨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你已完成了任务。”

朋友的这番话,改变了我对演讲的整个看法。现在,每当我准备发表演讲的时候,都会在事前先静心祷告:“神啊,求你帮助我传达出对这些听众有益的信息来,让他们有所收获,满心欢喜地回家。”这样的祷告对我十分有用,而我也的确希望能对听众有帮助。这样的祷告使我谦卑地体会到自己只不过是个传达某些信息的演讲员,而不是要显露自己的学问或者风采。我的目的是要带给听众一些鼓舞性的思想,以期对他们的生活有助益。

《狗明星“强心”》的主演,好莱坞著名的喜剧之星J.艾伦·布恩,在观察“强心”表演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后来把这些学到的东西编写成《给“强心”的信》,并成为一本畅销书。布恩先生介绍,这是一只很了不起的狗,总是欣然地执行他的命令,在电影中表演为剧情所需的各种动作。难得是它这么做,从来不是为了得到报酬,而是出于爱和享受把事情做好而带来的快乐。有好几次,“强心”都曾纯粹是为了自身的乐趣而表演。这也许正是它能成为电影明星的原因。

布恩先生还曾谈到有一次他面对一个跳舞的年轻女孩。她第一次试跳的时候,紧张得像新娘出嫁,怕自己会失败。于是他安慰她:“不要在乎结果,只当是纯粹为了享受跳舞的乐趣而跳,为了上帝而跳吧。”很快地,女孩的心态来了个彻底的转变。

同理,获得友谊的全部秘诀也在于不要担心结果,不要在意别人是否会喜欢我们,现在就着手去做所有能激发爱和友情的事。在这方面,威廉·奥斯勒爵士的话很值得我们思索,他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张望缥缈的未来,而是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现实的情形是,当我们还是处在做梦年龄的时候,常常梦想有朝一日要写出最伟大的小说来,想象别人是如何欣赏那本书,如何听到掌声,如何得到那永远的荣耀。

想象自己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所到之处,别人是如何赞美、追求、不断引用自己讲过的话。我们想了许许多多,就是从来不曾想过可能会遭到的困难,或是那些沉闷辛苦的工作,那些在创作过程中所要流出的泪和汗。我们想的都是有关荣耀的报偿,而不是如何努力去赢得这份荣耀。像这种幼年时期的幼稚行为,可说是典型的“一颗寂寞的心灵想要得到友谊”,或是“想要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心理表现。只是,我们把次序弄错了。我们是希望别人先来喜欢我们,却不曾想到要如何才能让别人喜欢。

为此,我们如果想要赢得更多人的喜欢,营造更广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就应当认清这条真理:“真心地喜欢对方。”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时,请记得:

(1)凡不关心别人的人,必会在有生之年遭受重大的困难,并且大大伤害到其他人。也就是这种人,导致了人类的种种错失。

(2)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给他想要的东西。

第四个原则:用友善的方式说话

卡耐基的忠告:强暴粗鲁的方法永远不可能赢得好人缘,只有友善的方法才能征服别人的内心。

“如果你握紧两个拳头来找我,”威尔逊总统说,“对不起,我敢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和你一样紧。但如果你到我这儿来说,‘让我们坐下来商量,看看为什么我们彼此的意见不同’。那么不久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分歧其实并不大,我们的看法同多异少。因此,只要我们有耐心相互沟通,我们就能相互理解。”

最欣赏威尔逊这些至理名言的,要数小约翰·洛克菲勒了。1915年,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最受人轻视的人。美国工业史中流血最多的罢工潮在科罗拉多州持续动荡了两年的时间,愤怒而粗野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煤铁公司增加薪水,而这家公司正归洛克菲勒所有。当时,房产被毁坏,军队也被调动出来,发生了多起流血事件。罢工的工人遭到镇压和枪杀,许多尸体遍体鳞伤。在那样一种充满仇恨的情况下,洛克菲勒却要使罢工者接受他的意见,而且他真的做到了,运用的正是这种方法。

他先是花了数星期的时间和工人交涉,然后又对工人代表发表演说。这篇演说可算得上是一篇杰作,而且产生了惊人的效果:它不仅平息了恐吓者要把洛克菲勒吞下去的仇恨,而且使他赢得了许多赞赏者。他用极友善的态度来阐明事实,使罢工工人回去工作,而不再提增加薪资的事。这是那篇著名演说的开始部分,且看它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友善精神。要知道,听洛克菲勒这次演说的人,几天前还打算将他吊死在酸苹果树上。然而面对这些人,他却再仁慈、再友善不过了,好像是在对一群传道士演讲。他的演说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