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得和失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事情都会有正反两个方面,相对而言,也就是说凡事都在得和失之间同时存在,这是一对相对立的关系,也是永远相联系的一对关系,在你认为得到的同时,其实在另外一方面肯定会有一些东西失去的,而在失去的同时也一定会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做人也是一样。大家有缘相识相交,本来就是一种很难得的缘份了,只要大家合得来,且在一起相处很开心,那么就不必太计较自己是不是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我宁可别人欠我而绝不愿意自己亏欠别人。就算是真的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最起码我心里可以很坦然,况且有许多表面上看起来是得到的,可是说不定也正是失去另外一些东西的前因呢。
得和失永远并存的,这是一对永远也不可以分开的亲兄弟,关键是你如何掌握住机会,如何正确看待得和失这一辩证关系,让自己在失去什么的同时得到比失去更多的好东西。
解开心灵的枷锁
心底无私即心灵的自由,没有精神负担,胸怀开阔,心境恬静,情绪乐观,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
过多地追求名利,等于给自己的心灵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谈起健康问题,我们从九五至尊的帝王谈起。像乾隆、康熙这样高寿的皇帝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的帝王都是未老先衰,短命夭亡。分析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声色犬马,纵欲过度的结果;另一部分却有点令人难解。他们既注意饮食营养,也爱好体育运动,但仍然未老先衰。查根究底,这与他们贪得无厌、勾心斗角,精神负担沉重密切有关。
汉代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谆谆告诫人们:千方百计地为名为利,只醉心于追求虚荣和权势,必然使精神内耗,正气虚弱,一旦遭受外来邪气的侵袭,就会引致“非常之疾”。
晋代著名的养生家稽康,在《养生论》里说得相当精辟。他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会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他谈到影响健康的多种因素,如饮食、色欲、情绪等等。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名利不去”,即不能抛开精神枷锁。
生活中的利己主义者,追名逐利,损人利己,斤斤计较,必然忧患无穷,也往往会未老先衰。前中华医学会会长傅连璋说得好:“个人主义往往是忧伤烦恼的源泉。因为个人主义者欲壑难填,整天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妄想、愤怒和沮丧在他的脑子里‘大闹天宫’,没个安宁。这样的人往往自食其果,‘老得快’就是其中的一个恶果。”
这样的人生是极其可悲的。在达到一个目标时,他所感受到的不是收获的欢乐,而是在为下一个更高的追求而忧心忡忡。就像一个人千辛万苦挣到了10万,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挣得一个100万。但试想,当他真的拿到100万时,他会打心底里高兴吗?答案显然是不会的。这种人心胸狭隘,不会与人分享快乐,到头来只会使自己的精神枷锁越来越重,陷入极度痛苦的深渊。
与此相反,心底无私即心灵的自由,没有精神负担,胸怀开阔,心境恬静,情绪乐观,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往往得享高寿。
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懂得这个道理。思想上安定清静,不贪欲妄想,那体内的真气就和顺,精神也内守而不耗散,疾病就无从发生。《黄帝内经》对此进一步分析说:“古代懂得养生的人,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除了回避邪气,劳而不倦等因素之外,尤其重要的是他们思想上安闲,心境安定,没有恐惧,少有奢望。吃的很好,穿的也很随便,乐于习俗,没有地位高低的羡慕,为人朴实。因此不正当的嗜好难以转移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说也诱惑不了他们的心意。”中国现代的寿星中热爱生活,不怕波折,胸怀开阔,不计名利的人,也屡见不鲜。
著名小麦专家金宝善教授,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解放前他曾想靠科学、靠教育救国。1939年,他任中央大学农艺系主任,带着助手到四川农村去推广新的小麦品种,结果反被当地拘留。农业学家不许去农村,岂有此理!他愤懑,他郁闷,而又无可奈何。在那黑暗的岁月,精神上的长期压抑,加上;胃病的折磨,使他未老先衰。40出头已经拄起拐杖,还不到50岁,头发就完全白了,成为中央大学的“四老”之一。
解放以后,他的聪明才智在祖国的农业科学事业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辛辛苦苦培育的优良小麦品种终于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他精心撰写的《实用小麦论》也出版了,他心花怒放,十分高兴。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他多年的胃病也痊愈了,不仅扔掉了拐杖,而且比同龄人更为健康。大家都说:金老越活越年轻了。
1982年他虽然已是86岁高龄,仍然为发展我国的农业操劳。当他得知人们对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开发有争议时,便不顾夏季的炎热,亲自前去调查,往返几天,行程万里。记者去采访他时,他毫无龙钟之态,动作利索,思维敏捷,看上去完全不像年近几十的老人,至少要年轻20岁。
金老老而不衰,原因固然很多,如生活有规律,饮食有定量,经常散步,适当参加体力劳动等。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专注,胸怀宽广,性格开朗,不计名利,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正如他的秘书所说:金老关心国家大事,专心致力于小麦的研究工作。无关紧要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不受干扰。这大概就是金老的养身之道吧。金老的老伴,说得尤为生动。她说:“你们要他讲长寿之道,我看他就是因为不生气。他的脑子是‘结冰’的,人家当着他的面骂他,他照吃照睡,满不在乎。他这个人从来不想当官发财,一辈子就是老老实实做学问。一个人不为名,不为利,心胸开阔,不为那些杂七杂八的是非小事缠身,既不气闷,也不伤神,不就长寿了吗!”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给自己的心适当放个假吧。让疲惫的你充分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那样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神奇般地恢复了全身的力量,你对前进的道路充满了信心。
只有自己才能束缚自己的心,也只有自己才能解开自己心灵上的枷锁。解铃还须系铃人,请快乐起来,还你的心一个自由吧!
放下就是快乐
“放下就是快乐”是一个开心果,是一粒解烦丹,是一道欢喜禅。只要你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白云在飘荡,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
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时下,人们成天名缰利锁缠身,何有快乐?成天陷入你争我夺的境地,快乐从何而言?成天心事重重,阴霾不开,快乐又在哪里?成天小肚鸡肠,心胸如豆,无法开豁,快乐又何处去寻?
每天做一点运动
运动能保持神采奕奕的感觉,或保持健康的身体与平静的心情——最重要的是能有充裕的精力。
很多人只偶而做一下运动,或是根本不做任何运动。
不做运动的理由从“我没有时间”到“太难了”或“我不喜欢运动”名种都有。
其实,惟一不能运动的正当借口是身体有疾病,真的不能动了、换句话说,如果你不运动,就等于是在伤害自己。你失去了一种最简单的能让你感觉快乐、平静、不急躁的有效方法。你对自己不够用心,让自己陷入本来可以避免的混乱的家庭生活中。
勿庸置疑,运动能保持神采奕奕的感觉,或保持健康的身体与平静的心情——最重要的是能有充裕的精力。有规律的运动能释放体内的内分泌腺体,对脑部有镇定的作用,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好处。运动之后,你会觉得,过去困扰你的事现在对你也比较没有影响力了。就算真的是天大的事,你处理起来也不再困难。
从一个狭隘的观点来看,运动确实需要花些时间,可无论如何,比起生病或呆在医院所花的时间要少很多,何况你每天的精力与能量都会十分充沛呢!此外,比起你每天在家中花精力生气、唠叨,运动所要花的精力实在太少了。想想看,只要花了一点点固定的时间来做运动,你的人生就变得顺畅、有效率,而且不容易生气。最后还有身材问题的考虑,基本上,运动的人比起不运动的人看来身材要好一点,感觉也舒服一些。
仍然,要开始运动是很难的,何况成千上百的运动实在不知要选什么好。但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你是否想进行运动,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散步、慢跑、登山、骑车或是家用跑步机,这些都可以。运动起来吧!你会发现,快乐、轻松、健康可以轻易被你所拥有!
品味艺术人生
艺术最大的作用力,在于能将灵魂撕裂,让石头移动,把动物变得有人性。
尼采说得好,艺术最大的作用力,在于能将灵魂撕裂,让石头移动,把动物变得有人性。
我们可能不是艺术家,也没什么资格被称作艺术鉴赏家,但我们可以热爱艺术,因为,美是精神生活的滋养,它能增加生活情趣。
别把艺术等同于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等等,任何一个善用美的眼眸游走人生的人,都是艺术者。
有位哲学家说,人生有太多事该做,却被忘了,美便是其中之一。可惜愈来愈多的人行路匆匆,低首不语,宛如快板,没有起承转合,生活平淡无奇,忘了蓝天、白云、小桥、流水、春花、夏荷、秋风、冬日,日子过得很不艺术。
艺术生活,其实是可以自己编织的。
可能你不是一个很会安排艺术生活的人,但应该懂得利用别人的安排。卢浮宫的收藏,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亲临欣赏,但当它漂洋过海来到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应该购票进场。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心情参观莫内画作、毕加索展览、达文西创意展、李可染画展,或者去西安看看兵马桶,让生活充满艺术家的气韵。
也许把一天的时间花在同一件事上,对人们来说,是很无趣的,每个人都宁可找些新玩艺尝试一番,例如跟女儿学学钢琴,跟儿子玩玩象棋、围棋、跳棋,自己研研墨、挥毫写写书法,或者干脆报名学学画、拉拉琴。
收藏是一些人长年的嗜好,小时候收集邮票、书签,稍长后可能迷上古董,至暮年或许会恋上文房四宝。因为收藏,人们可以发觉跳蚤市场的趣味,并非可以从中得到增值价高的奇货,而是悠游在时光交错的物品之中,多了一些顿悟人生哲理的机会。一枝笔,原来属于另一个人,然后在跳蚤市场里遇到了你,便由你这个新主人接演笔的下一生。
生生灭灭之间,人们应该懂得如何对自己好一点。
人生是梦想的产物
梦想越大,成就越高。人生真的是梦做出来的,越是卓越的人生越是梦想的产物。可以说,梦想越高,人生就越丰富,达成的成就越卓绝。梦想越低,人生的可塑性越差。也就是惯常说的:“期望值越高,达成期望的可能性越大。”
把你的梦想提升起来。它不应该退缩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接受梦想的牵引吧!
一个梦想大的人,即使实际做起来没有达到最终目标,可他实际达到的目标都可能比梦想小的人最终目标还大。所以,梦想不妨大一点。
从前,有两兄弟,老大想到北极去,而老二只想走到北爱尔兰。有一天,他俩从牛津城出发,结果俩人都没有到达目的地。但老大到达了北爱尔兰,而老二仅仅走到了英格兰北端。
一个具有崇高生活目的和思想目标的人,毫无疑问会比一个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有句苏格兰谚语说:“扯住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可以得到一只金袖子。”那些志存高远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远远离开起点。即使你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你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会让你受益终生。
几年以前的一个炎热的日子,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
火车停了下来,最后一节车厢的窗户——顺便说一句,这节车厢是特制的并且带有空调——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人的负责人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二十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一个人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他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二十三年前我为一小时一点七五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美国潜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说:“如果你是个业务员,赚一万美元容易,还是十万美元容易?告诉你,是十万美元!为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标是赚一万美元,那么你的打算不过是能糊口便成了。如果这就是你的目标与你工作的原因,请问你工作时会兴奋有劲吗?你会热情洋溢吗?”
放弃是一种美丽
喜欢一样东西,就要学会欣赏它,珍惜它,使它更弥足珍贵。
喜欢一个人,就要让他快乐,让他幸福,使那份感情更诚挚。如果你对一份感情过于贪婪甚至疯狂,那你还是放手吧,要有勇气学会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真的不能割舍。学会放弃,生活会更容易。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迷醉。是不能拥有的遗憾让我们更感绻眷,是夜半无眠的思念让我们更觉留恋。感情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圆满。也许一点遗憾,一丝伤感,会让这份答卷更隽永,也更久远。
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太阳,你将获得星星;错过她,我才遇见你。继续走吧,你终将收获自己的美丽。
爱情没有永久的保证书。有个男士饱受一位前女友的骚扰,骚扰范围之广,等于古代的“诛九族”,所有亲戚朋友都备受这位不甘离去的女友的电话恐吓。后来他亲自去恳谈和解时才发现,原来他的前女友已经有了新的同居人——她自己有新欢,但就是不让他轻松如意。新的已来,旧爱还不愿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