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的,它能经得起任何考验。与品质高洁的人交朋友,结下的真挚友谊是事业的推进剂。
借朋友钱不如给钱
把钱送给朋友,钱可能收得回来;如果借钱给朋友,这钱可能一借不回!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天,你的一位好友突然打来电话,他要向你借钱,而你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借还是不借?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或是一再拖延,到最后才收回一点点。但你也许会想,朋友有需要才会来借钱嘛,如果时间一到便去催债,好像自己太没人情味,何况也没勇气开口,更怕一开口,就伤了彼此的感情。不借嘛,自己的钱固然是保住了,但朋友有难,不出手帮忙,道义上似乎也说不过去,同时两人的感情也会因此而受影响甚至变质了……。
借不借人钱,就是这么一件让人伤透脑筋的事!
当然,有些朋友也有借有还,甚至还本付息。不过说老实话,这种借款行为还是潜藏着危机——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你调借,表示他的经济情况有问题,终有一天会连本金也还不出来!
可是,人都得有几个朋友,一旦朋友有求,你怎能置之不理?况且,或许你也有一天会有求于自己的朋友。于是你陷入了一种人情、感情与道义的争斗之中。
这里我们的建议是:干脆把钱送给他,而不是借他钱!这里的给他钱有二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从心理上讲,你表面上是借钱给他,同时也讲明归还的期限和利息,但在心理上却抱着这笔钱一去不还的想法,他能还就还,不能还就当做是给他的!这种态度很似阿Q精神,但对你却有很多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不会影响两人的感情,你也不会因为对方还不起钱或不还钱而难过;第二个好处是顾到了朋友间有难相助的道义,第三个好处是在对方心中播下一粒恩与义的种子,这粒种子或许会发芽、茁壮,并在他日会以果实对你做最真诚的回报。
第二个层面的意义是真的给他钱,也就是说,他虽然是向你借的,但你却表明是给他的,要帮他解决困难,并不希望他还钱。你这样做也有很多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他不大可能再来向你借钱,因为他再也不好意思了!而你也可表示我已竭尽所能,将对方开口的数目打点折给他,万一对方真的还不起钱,或根本不还钱,你也可以减少损失。其它的好处与上面一种情况一样,你兼顾了朋友间的情与义,同时也在对方心中种了一粒恩与义的种子,而这种人情他总是要承担的。
事实上,不管是借还是给,钱能不能收回来都是个未知数,我们之所以说给朋友钱,钱收得回来,借朋友钱,钱收不回来,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钱只要离开你的口袋,就有回不来的可能,因为对方是没有钱才向你开口,所以明知有可能回不来,干脆就不抱希望,免得去催债,双方有可能造成不愉快,自己也难过。
如果借或给都觉得很难,那么就狠心拒绝吧!
友情突然升温要小心
如果你和某人只是普通朋友,虽然也一起吃过饭,但还谈不上交情;如果你和某人曾是好友,但有一段时间未联络,感情似乎已经淡了……。
如果这样的人突然对你热情起来,那么你应该有所警觉,因为这种行为表示他可能对你有所图。之所以用“可能”这二个字,是为了对这样的行为保持一份客观,避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复,误解对方的好意;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他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因为你的言行而对你产生无法抑制的好感,就像男女互相吸引那样;不过这种情形不会太多,而你也要尽量避免这种联想,碰到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只有冷静待之,保持距离,才不会被烫到。
要分析这种“友情”是否含有“企图”并不难,首先是看看自己目前的状况,是否握有资源,例如有权有势?
如果是,那么这个人有可能对你有企图,想通过你得到一些好处;如果你无权也无势,但是有钱,那么这个人也有可能会向你借钱,甚至骗钱;如果你无权无势又无钱,没什么好让别人求的,那么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基本上没有危险——但也有可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想利用你这个人来帮他做些事,例如有些人就被骗去当劳力;或是重点在你的亲戚、朋友、家人,而你只是他过河的踏脚石。
从自己本身的状况检查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真的有没有“危险”之后,你的态度仍要有所保留,因为这只是你的主观认定,并不一定正确,所以面对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你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推不迎
“不推”是不回绝对方的“好意”,就算你已经看出对方的企图也不要立即回绝,否则很可能立即得罪一个人;但也不可迫不及待似的迎上去,因为这会让你抽身不得,抽了身又得罪对方,把自己变得很被动;不推不迎就好比男女谈恋爱,回应得太热烈,有时会让自己迷失,若突然斩断“情丝”,则会惹恼对方。
2.冷眼以观
“冷眼”是指不动情,因为一动情就会失去判断的准确性,此时不如冷静地观看他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并且做好防御,避免措手不及。一般来说,对方若对你有所图,都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图穷匕现”,显现他的真目的,他不会跟你长时间耗下去的。
3.礼尚往来
对这种友情,你要“投桃报李”,他请你吃饭,你送他礼物;他帮你忙,你也要有所回报,否则他若真的对你有所图,你会“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被他牢牢地控制住;想要临事脱逃?恐怕没那么容易。
要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有仇不报是君子
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的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你自己。有部电影描述了这样的故事: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一位牧场的主人因为全家大小被土匪枪杀,因而变卖牧场,天涯寻仇。
可是当牧场主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找到凶手时,才发现那可恶的凶手已老病缠身,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毫无抵抗能力,极度虚弱地要求牧场主给他致命的一枪。牧场主把枪举起,却又颓然放下。
结果,牧场主无比沮丧地走出破烂的小木屋,在夕阳斜照的大草原中沉思,喃喃自语:“我放弃一切,虚度了十几年寒暑,如今我也老了,报仇,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难免有点虚构,但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先来看看一个要“报仇”所需的投资:
精神的投资——每天计划报仇,要花费很多精神,想到切齿处,情绪精神剧烈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
财力的投资——有人为报仇而投下一辈子的事业,大有“玉石俱焚”的精神。
时间投资——有些仇不是说报就能报,三五年,八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也报不成,纵使报成了,自己也年华已逝。
由于报仇投资颇大,而且不一定成功,且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日夜想着报仇一事,便不只“心动”,而且要行动,到时连自己都会元气大伤,因此我还是主张有仇不报。
一个成熟的有智慧的人知道什么东西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报仇虽可解“心头之恨”,但“心头之恨”消了,也有可能失去了自己。所以“君子”有仇不报。
打击别人不能抬高自己
在聪明的经理眼中,本部门的每一个人员都很重要,不管他们的职位是多么低下,他们只是在这个团体中的职位不同而已,就重要性而言则不分上下。
若想使自己对别人产生有利的影响,使他们热心地全力支持你,或想使他们与你合作,你应该使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信心,而不是打击甚至摧毁他们的信心。
绝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无论是心理学、精神学还是其他资料都无法证明当人们受到打击、陷入困窘、受到威胁或侮辱时,他们会提高生产力,会更快乐并因而做得更好。
但是,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可以看到许多人企图以责骂和压迫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而不是以称赞去引导别人。我们经常看到公司经理严厉斥责打字员,商店领班厉声喝斥着员工,老师责骂学生,说他们是愚蠢的,而父母因为一点小事就骂孩子更是家常便饭。
打字员犯了严重错误时公司经理会非常吃惊,领导不理解为什么员工流动率这么高,老师不明白学生的成绩为什么总是那么差,而当父母发现孩子逃学、药物上瘾或是惹出大麻烦时,他们则是震惊异常。
今天,在任何一家有完善的制度的公司里,所有的人都是重要的,所受的对待也是一样的。在聪明的经理眼中,本部门的每一个人员都很重要,不管他们的职位是多么低下,他们只是在这个团体中的职位不同而已,就重要性而言则不分上下。
只要你牢牢记住这点,并应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那么你一定可以恰当地表达出你的关心和尊重,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对坐在柜台后面的售货员你要表现出你的尊敬,并注意他们帮你包东西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对接待员要亲切一些,你会发现在她招呼你时显得多么愉快、和蔼;对女服务员要礼貌些,你会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对整理房间的服务员说上几句赞美的话,那么叫你起床的电话一定会准时打来。
总而言之,你成功的希望也在别人手中。你应该将他们看作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人物,这样一来你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获益更多。
守住自己的沉香
一味地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初衷。
在生活中不论我们和什么样的人比较,最终的结果,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或者是流于平庸,离我们做人的品位相去甚远。
有一位年迈的富翁,他非常担心自己留给儿子的巨额财产不但不能给儿子带来幸福,反而会害了他。为此,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了他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的故事,目的是希望儿子也能发奋图强,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个天下来。
儿子听了很感动,就决定独自一个人去寻找宝物。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能散发一种浓郁的香气,放在水里不像别的树一样浮在水面而是沉到水底。他心想:这一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为此他深感苦恼。当看到隔壁摊位上的木炭总是很快就能卖完时,他一开始还能坚守自己的判断,但日子如水,时间最终让他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他决定将这种香木烧成木炭来卖。结果很快被一抢而空,他十分高兴,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告诉父亲,但父亲听了他的话,却不由得老泪纵横。原来,儿子烧成木炭的香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香粉,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做人最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没有主见,经不住生活的诱惑而随风摇摆,最终随波逐流,放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世人常犯的错误就是不能坚守自己,而总是喜欢和别人比较。一位大师曾经说过: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能去看,不能比较。
其实,尘世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沉香”。但世人往往不懂得它的珍贵,反而对别人手中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只能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做人的光辉
摇撼人心的声音在灵魂高处飘扬。一颗用手枪对准的头,在那自律的枪膛里,分明装着理智和道义两颗子弹——音乐之外,照耀我们心灵的是勃拉姆斯做人的光辉。
金碧辉煌的演出大厅。
勃拉姆斯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如梦似幻,响起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有晶莹的露珠从草叶尖上滚落。岁月无痕,依旧清澈的是那段美丽凄婉的爱的倾诉。
1853年,勃拉姆斯有幸结识了舒曼夫妇。舒曼非常赏识勃拉姆斯的音乐天赋,并热情地向音乐界推荐了这位年仅20岁的后起之秀。但不幸的是,半年后舒曼就精神失常了,接着被送进了疯人院。当时舒曼的夫人克拉拉正怀着身孕,残酷的现实使她悲怮欲绝。勃拉姆斯便来到了克拉拉身边,诚心诚意地照顾她和孩子,还时常到疯人院看望恩师舒曼。
克拉拉是一位很有教养、品行高尚的钢琴家。在患难与共的日子里,勃拉姆斯渐渐由最初对克拉拉的崇拜而升华为真挚的爱恋。尽管她大他14岁且是7个孩子的母亲,但丝毫没有减弱他对她的痴情。克拉拉并非草木,但她却始终克制着,克制着……
勃拉姆斯从克拉拉身上看到了自我克制的人性光辉。
他不断地给克拉拉写情书,却一封也未寄出。他把所有的爱恋都倾注在五线谱上,整整20年,他终于写成了《C小调钢琴四重奏》——一座用20年生命激情铸造的爱情丰碑!
真爱如斯,人性如诗。
音乐在大厅回响,同时回响在人们心中的还有勃拉姆斯的声音:“你在封面上必须画上一幅图画:一颗用手枪对准的头。这样你就可以形成一个音乐观念!”——那时是1876年,勃拉姆斯正将他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交给出版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