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有心计全集
3128800000014

第14章 积极生存的“心计”(1)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催化剂,它能使一个懦夫成为英雄,从柔弱变为坚强,它使人性变得温暖活泼、富有弹性,使人充满进取精神,充满冲劲和抱负。

通常一般人在情况良好时均能保有力量,但是在情势不佳时,面对困难的能力往往会顿减或丧失。因此,设法持续保有战斗力量便是关键所在。

我们当中只有很少的人学会善于观察生活,

我们往往没能把眼睛通过大脑的心理程序所传给我们的信息加以过滤。

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的信心的大小……不热烈地坚强地希求成功,期待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天下绝无此理。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自信……缺乏自信,就会大大减弱自己的生命力。

决定自己过一流的生活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做事的各种能力上,自信心都占据着基石性的支持地位。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会缺乏探索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其能力自然要得到约束。为了充分发展自己,在为自己规划前程的时候,一定要使自己充满自信。

即将大学毕业的田中向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代工商业社会,是标准的学历社会,一个人往往会因为自己所读的大学不怎样而灰心。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已深植在一般人的脑海之中。这实在是件无可奈何的事,常令人感到忿忿不平。老师的看法如何呢?”

老师答道:“如果你真的认为是这样的话,你很可能就会变成那样。你如果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你就注定要一辈子过着三流的人生。相反地,如果你心中认为:我虽然只是一个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可是我才不甘愿成为一个三流的人,更不愿意一辈子过着三流的生活。果真能这么想,你就可以过着一流的生活了。”

田中歪斜着脑袋,显然是不太理解教师话中的意思,老师也仿佛看到他的脸上写着:“真的是这样简单吗?老师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吧!”于是,老师接着说:“社会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不见得一流大学的第一名毕业生,就一定有光明璀璨的前途在等待着他。在人生的旅途上,也绝不会有特快车可将你尽早送达目的地;同样,反过来说,也不会有特慢车的存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常有名牌大学毕业的人,一辈子庸庸碌碌,过着平淡的人生;也有小学毕业的人,虽然只是个小工厂的老板,却也能做一个成功的经营者,每天过着充实而富有活力的生活。这些例子,不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吗?”

可是,田中还不是非常地心悦诚服,他说:“我常常听到人家都这么劝我、勉励我。可是,我觉得这些都是十分例外的例子。像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他不是大学毕业,可是仍然当上了首相,甚至还称为庶民宰相。可是,在你说话的口气中,不是也暗示着,大部分的首相,还是一流大学毕业的;大部分工厂的经营者,也还是一流大学毕业的。不是吗?”

老师点点头说:“对,你说得没错,问题也就在这里。的确,在我们的社会上,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的确都很活跃,也很吃香,原因在哪里?差别又在哪里呢?在参加大学考试时,往往只是一分之差的成绩,便被分配到二流学校的人很多,然而这并不能证明他们之间能力的差别就会很大。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说过:普通大学毕业的人,是很好管理的人。言下之意,仿佛对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有敬而远之之意。老实说,关键就在于此。”

“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很早就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一流大学毕业的,所以将来一定会有光辉的前途’。正因为有这种意识的存在,反而可以使自己成为真正活跃、有能力的人。”

老师又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必定会成功。”

田中终于明白了。

积极开拓世界上最大的开发区

人的脑分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4个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我们通常说的脑,就是指大脑。人的大脑虽然只有身体重量的1/30,但它能令你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令你的心每天泵6800升的血,通过全长60000英里的血管。它能使你眼睛作出1000万种细微的颜色辨别。它还能令你的肌肉——如果全部向同一个方向运动,产生25吨拉力。大脑容积虽小,潜力却十分惊人。据说一个人大脑所能记忆的信息量与全世界图书馆的藏书(大约7.7亿册)所包含的信息量大致相同。有位专家还把人的大脑潜能用机器来换算,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答案:一个人大脑的潜能相当于1000台超级电脑拥有的能力。现在,人类对大脑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自从科学家发现大脑能分泌荷尔蒙以后,人们对利导思维和弊导思维的生理原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无论是思考问题或想任何事情时,大脑里会分泌出一种“荷尔蒙”,它是联结身心的化学物质。大脑通过荷尔蒙向全身传递指令。有人形象地比喻,从纽约往北京拍电报,内容先送到北京的电报局,最后由邮递员将电报送到收件人的手里。荷尔蒙所起的就是电报邮递员的作用。科学家认为,如果没有荷尔蒙,人就不会思考、行动、感觉。现在已知的荷尔蒙有100多种,还有许多荷尔蒙尚未被人认识。

人常想好事,想高兴的事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叫β-内啡肽的荷尔蒙,如果老想悲痛的事,烦恼的事,大脑就会分泌出一种有毒的荷尔蒙——去甲肾上腺素。β-内啡肽荷尔蒙能提高体内的免疫力,防御疾病,还能引导出想像力,增加记忆力。有毒的荷尔蒙正好相反,它会给人带来疾病,降低免疫力。

俗话说:乐观者长寿,悲观者短寿。这是为什么?因为前者遇事尽往好处想,平时喜欢想高兴的事,愉快的事,这就是本文中所说的利导思维。后者遇事爱钻牛角尖,尽往坏处想,这就是弊导思维。世上的任何事都可以找出好的一面,也可以找出坏的一面。手持半杯水,乐观者会说:“这是半满的。”而悲观者却说:“这是半空的。”丢了钱包,乐观者说:“幸亏没有把货款放在包里。”悲观者说:“钱包里装着我这个月生活费。”一个人每天面对生活、工作、社交,心灵和身体不停地在对话。

对话的内容只要往好处想,体内就会产生增强健康的物质。如果对话的内容尽往坏处想,体内就会产生加速衰老或致癌的物质。如果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都当做好事,这就是利导思维。学会利导思维就是自己对大脑的一种开发和利用。

自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罗佳·斯帕里博士研究出大脑左、右半球的不同功能后,21世纪呼唤“右脑革命”的口号,又给人们打开了一个开发大脑潜在能力的大门。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的大脑左半球拥有“理论性”功能,而右半球富于创造和想像力等“非理论性”功能,左半球管语言、思维逻辑,高级神经活动以及右半身的各种活动,右半球则起协助作用。人们习惯用左半脑活动,如果增强左半身活动,发挥右半脑的功能,就可以使人的记忆力显著增强。如今左脑的大部分功能如计算、书写、装配等功能,正在逐步被计算机代替。在这种情况下,人就特别需要在计算机无能为力的那些领域,如产生新的设想、进行直觉综合判断等方面,发展右脑的使用和开发。如何进一步开发右脑,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增强左半身活动,可以开发右半脑功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从许多作家、科学家身上发现,散步就是开发右半脑的一种最好方法。法国大文学家歌德说到他创作的经验体会时,有这样一句话:“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在我散步时发现的。”俄国大文学家果戈理一生最爱散步,他说:“作品的内容常常是在散步的道路上展开,来到我的脑里,全部题材我几乎是在散步的道路上完成的。”这就不难看出,边散步,边冥想.,左脑一停下来,智慧就从右脑流出来。

“脑怕不用,身怕不动。”勤奋用脑的人,脑血管氧供应充足,脑细胞活动力强,可使衰老减慢。如果不注意加强大脑的训练,20年后,人类的衰老就会加快进行。因为人类的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20多岁以后,每年会递减10万个。勤奋用脑并不难,除了工作、学习外,写作、讲演、辩论、棋类等也是用脑活动。如果没有这些爱好,还可以参加炒股、背诗等活动,总之要有意识地记忆一些东西,让种种信息反馈给大脑,并经大脑处理,使人脑“电路”更加灵敏和通畅。有人对16世纪以来欧美的数百名伟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最长寿的是发明家,平均寿命为80岁,其中阿基米德76岁、牛顿86岁、爱迪生85岁。资料还表明,一般人只有百分之五的脑细胞在工作,爱因斯坦也只有百分之十几的脑细胞在工作。因此我们要记住这样的一个事实,任何时候脑子中的大部分细胞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世界上最大的开发区,就在你的帽子下面。

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毫无疑问地,你在工作上是一个全心投入的人,而且几乎是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主管交给你的任务,你从来不打马虎眼,要求你额外超时加班,你也毫无怨言,同事拜托你的事,不管是不是你分内的职责,你总是不忍拒绝。其实,你早已忙得分身乏术,焦头烂额,但你还是强打精神说:“没事!没事!”没有人知道你累得半死,但是,你就是不愿开口对人说“不!”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碍于情面而不敢说“不”,或者因为不好意思说“不”,结果很多原本明明不该是自己的事,统统落在自己头上。要不就是所做的事大大超过自己的能力负荷,让自己面临崩溃的边缘。

做老板的都喜欢全力拚命的员工,但你可知道,如果你一心讲究牺牲奉献,处处想讨好别人,做一般人心目中的模范员工,最后你可能会丧失自我。

最明显的现象莫过于你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你并不想做的事,即使有不满的情绪,你也强忍去做。你认为别人把这些事情交给你做,是因为看得起你,信任你的能力。

如果你一旦拒绝,别人就会怪罪你,批评你不善于与人合作,使你产生一种罪恶感。总而言之,你不希望你的印象被别人大打折扣。

在一个团体中,这种“讨好”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行为心理学家称这种举动为“寄生依赖者”——企图凭借外在的人和事来提升自我的价值。然而,行为心理专家发现,绝大多数寄生依赖者都不快乐,他们内心很容易焦虑。这种人往往过度依赖别人的期望,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渴求别人赞美来寻求自己的定位。如果不能得到好评,他们就会自责,怀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

根据分析,很多“工作狂”都是寄生依赖者。他们每天工作动辄超过十几个小时,就连节假日也不放过,他们兢兢业业,牺牲了个人的休闲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在他们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之际,却日渐疏离了与家人的关系。这种过度依存于工作的工作狂,就像是沉迷于赌博或宗教信仰一样,行为完全被控制。

对工作狂而言,一旦不必工作,拥有了自由,就好像是遭人遗弃。所以,任何事他都想一手包办,那样可以让他觉得被人爱戴,代表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你劝他:“何必那么累?有些事可以交给别人做嘛!”他会用更坚定的语气回答你:“我不做不行!除了我,还有谁能做?”表面看来,工作虽然是束缚,捆绑他动弹不得,其实反而让他觉得安慰,令他产生被人关心、被人需要的满足。因为他相信,当他工作卖力的时候,别人才会注意到他的一言一行。

还有的人,则是缺乏自信,担心拒绝别人,好像就表示自己太懒惰,太不通情理,会遭受责骂。他们害怕别人的权威,为了博取好感,维持与别人的关系,即使是无理的要求,也只得点头说“好”。

心理专家同时指出,比较起来,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成为寄生依赖者。因为女性从小就被教导要“服从”、“听话”、“温顺”,当别人有所要求时,“拒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很多女性成长以后,周旋在丈夫、儿女、公婆、老板之中,她们极力扮演好各种角色,处处讨好别人,一旦她们发现自己力不从心,就会陷入极度沮丧的情绪中。

事实上,我们常常过度在乎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就好像我们常常听到调侃别人的一句话:“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人是不能被取代的。如果你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你的责任,妄想完成每一件事,这根本是在自找苦吃。你真正该尽的责任是,对你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别人负责。你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需求,重新排列价值观的优先顺序,确定究竟哪些对你才是真正重要的。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这绝不是自私,而是表明你对自己道德意识的认同。

你虽然赞成这种说法,可是你觉得还是有些为难,你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不”。真有那么困难吗?其实那是我们天生的本能。心理学家说,人类所学的第一个抽象概念就是用“摇头”来说“不”,譬如,一岁多的幼儿就会用摇头来拒绝大人的要求或者命令,这个象征性的动作,就是“自我”概念的起步。

“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一个人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当你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你“是”一个不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勇敢说“不”,这并不一定会替你带来麻烦,反而是替你减轻压力。如果你现在不愿说“不”,继续积压你的不快,有一天忍耐到了极限,你失控地大吼:“不”,面对难以收拾的残局,别人可能会反过头来不谅解地问你:“你为什么不早说?”

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点,有时候,你可以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记住,你不必内疚,因为那是你的基本权利。

辛勤的双手和大脑使人出人头地

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人出人头地。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

出身贫寒的理查德·科布登是萨斯克斯的米德哈斯特一位农民的儿子。年纪很小时就被送往伦敦,在该市一个仓库受雇为童工。这是个勤奋、行为规矩的孩子,他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他的主人是旧式学校出来的人,警告他别读太多的书。但这孩子不听,继续他的事业,他把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财富贮藏在心。他很快获得提升,从一个仓库管理员到旅行推销员——从中他建立起了大量的关系网络,这为他以后独立经商奠定了基础。最终,他在曼彻斯特当上一个印花布漆工,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由于他对公共事务颇感兴趣,尤其是对大众教育情有独钟,他可以说是把自己的财富和毕生精力都奉献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