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卡梅拉的这番话,我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她的表演,才觉得她说的话非常有道理。卡梅拉站在舞台上的时候是那样的神气、那样的精神饱满,她能把女性的魅力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而反观她周围的一些女模特,由于缺乏自信,在她们身上便少了一种精神气。
萧伯纳曾说过:“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如果你想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成就一番事业,那么绝对不能缺少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内心,表现在他的外在。人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也让别人对自己有信心,才能在生活、工作中取得别人的信任、拥有更多的人脉,进而才能达到心中的目标、取得傲人的成绩。
言谈举止是一个人内心信息的外在表现。如果你表现得像猫,那么无论在你心中还是在别人眼中,你都是一只猫,而且你也只有猫的行为;如果你表现得像虎,那么无论在你心中还是在别人的眼中,你就是一只威风八面的老虎,而且你也将有虎的作为。因此,要想有自信,就永远让自己的言谈举止充满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还来源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目标在哪里以及持有这一目标的原因。在你准备就绪、全力投入并准备接受自信的时候,自信就会到来。自信对人具有吸引力。当人们被你吸引的时候,你就会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展现给他们你的为人并把你的产品或者热情拥抱的事业介绍给他们,你将获得他们的支持。
为了建立自信,你不妨拿出笔和本,把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和不擅长做的事情分栏列举出来。也许你可以发现,自己擅长做的比不擅长做的事要多许多。但就算不擅长的项目多到让你不能接受,想一想这些特点的价值。譬如你的写作水平不佳,人们会因此而讨厌你吗?当然不会的。如果发挥你幽默的特点逗别人开心,他们会更喜欢你的。在你需要自信的时候,就拿出本子看看你所写下的内容!
4.喜欢独处,爱逃避集体活动
陈奕迅在《孤独患者》这首歌中唱道:“欢笑声/欢呼声/炒热气氛/心却很冷/我不曾摊开伤口任宰割/愈合就无人晓得/我内心挫折/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对于内向者而言,热闹的处所会让他们产生如此感叹,好像热闹越发衬托内向者的寂寞情绪。热闹会让内向者不自在,这也许是事实。
热闹的场所会让外向者感到舒适,并激发出新的活力,但内向者会受到外界热闹的负面影响,其精力会很快地消耗。外向者越是热闹越精神,内向者越是热闹越困顿,这是内向者和外向者对待热闹的根本分歧。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内向者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是为了从内心深处获得能量。只有这样,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持续生长的系统,外界产生的压力才能被这个系统所消化。正因为热闹的场合加快了内向者精力的消耗,对于集体聚会等活动,内向者才能免则免,能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就尽量待在那儿不动。然而,这容易造成外向者的误解,认为内向者逃避集体活动,是与集体有了隔阂。
然而我们都明白,不喜欢集体活动和不喜欢集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内向者应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自己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不太适应热闹的生活,并不是不喜欢和大家交朋友。但这是一个外向者的世界,内向者注定要承受孤独和不安。有些内向人觉得自己是游离于世俗社会之外的人,觉得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
内向的人体验到孤独并不可怕,这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你最终不能从孤独中走出来,总是一味地回避社会,最后便可能把自己隔绝起来,得不到成长中所需要信息和情感支持,并为此而感到深深的苦恼。
近日,美国《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系副教授古拉斯·埃普利为人们提供了四种排遣孤独的方法。这项研究恰恰切准了现在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热点话题,即人为什么会产生孤独感以及如何摆脱孤独。
近年来,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对人们的孤独感进行了两项调查:一项是调查了400名工人,令人吃惊的是,100%的受访者都说常常感到孤独;另一项是调查中也发现有67%的人时常感到孤独。
由此,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把产生孤独的心理动因分为两种。首先,孤独是人格因素的产物。英国有位心理学家名叫爱森科,他认为人格存在纬度,纬度的一个极端是外向,另一个极端是内向。大多数人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心理学研究发现,偏内向的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如我们所熟知的爱因斯坦和牛顿都属于这类人。
其次,大多数孤独感都源于适应性孤独。例如独自海上航行的航海家、孤身守边防的战士和独自野外作业的勘探员,他们都是因为离开了以往的人际网络而产生的孤独。这是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健全的社会关系网获得依赖感、彼此认同和好感,以达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而人们一旦失去了过去所熟悉的环境,心理上就会产生巨大落差,产生孤独感。
面对孤独,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埃普利指出:“有时排解寂寞很简单,只需群居、养个宠物、留着幼时的小物件或有所信仰。”
其中,群居自不必多言,要多和人交流,如去邻居家串门、多参加小区的活动。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朋友可以分享我们的快乐,也可以分担我们的忧伤。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主动的去熟悉一些新朋友,这样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
内向者总会说:“心情不好的时候,拿着手机,看着上面的电话薄,发现自己的朋友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想找个聊天的人都那么难。”他们总是羡慕外向者有那么多可以倾诉衷肠的朋友。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只懂得在自己的世界中存活,而不懂得跨过那片紧紧相邻的海域。是啊,如果我们一直就这样一个人飘忽不定,而且不懂得与人交往的话,那么你就永远都只能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粟,守着沧海到老。
其实内向者只要愿意告别自己的独行侠生活,走出封闭的世界就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而留着儿时的小物件和养宠物也不难理解。研究者发现,人们在孤独时,会通过宠物、小玩意来填补精神空缺。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卡乔波说,汤姆·汉克斯在电影《荒岛余生》中的经历就是佐证。他在岛上与世隔绝,为了排遣孤独感,他将一只排球视为朋友,还给它取名“威尔逊”,而且会对这些物件“倾诉”。
此外,信仰也有助排遣寂寞。一则信仰本身让人的精神有所寄托,二则是信仰让人有个固定的社交群体,彼此之间能心灵沟通。
5.容易陷入悲观消极的情绪中
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走进了心理咨询室的大门,她这样描述自己:我天性很悲观的,不爱说话,而且很敏感,别人无心的一句话我就可能想很多,而且是往坏处想,我知道不该这样,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往好处想。我脾气很坏,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但总是自己忍着,没有发泄出来,这样对身体很不好,导致身体通常出一些问题,比如长痘、咽喉发炎、胃炎、胃溃疡,我想改变,可是一遇到事就已经生气了,事后想为什么要生气啊,自己也不能理解。有时候觉得活着特别没有意思,觉得世上的人都特别假,都是为了自己,连亲戚都是这样,要去说一些表面上特别好的话,没有真诚的人。我总觉得自己很没用,没有工作能力,也不太会说话,和比较阳光的朋友一起,我总有逃跑的冲动,因为和他们在一起,我像个傻子。我处处不如别人,23岁了,没过谈恋爱,别人问我为什么的时候,我总觉得他们是看不起我,在嘲笑我。在这样一个世上活着,真的没有意义,我小时候想过当官,造福一方,想过当歌唱家,让别人听到我的歌,或励志或感动,想过当心理咨询,帮助别人走出困境,现在所有的梦想也不想去实现了,因为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也不想为这样一个世界的人去服务,或者去娱乐他们。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每一种情绪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像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比如,假如你此刻正感到无比兴奋,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你会因为某种突如其来的外界刺激,立即感到无比的沮丧。
人生不能总是高潮,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是诗。人生有聚也有散,生活有乐也有苦。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消除一些思想上的偏差,既然挫折与逆境不能改变,何不坦然面对。当处于快乐兴奋的生活时空中,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而当自己转入情绪的低谷时,要尽量避免不停地对比和回顾自己情绪高潮时的“激动画面”,应当隔绝有关刺激源,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奋自己精神的事情上。
对于一些外向者来说,对一些挫折可以马上消化掉。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容易被挫折感左右,对自己的失误久久不能释怀。性格外向的人倾向于外界,所以容易被外界左右。与他们相比,性格内向的人善于自我反省,容易受到挫折的打击,一时半会儿很难调整自己的情绪。
大起大落的情绪不仅会给人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还会让我们变得异常暴躁,失去理智,以至于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让自己悔恨终生。
当你觉得——挫折倒霉,负面念头萦绕于心。
你可以这么想——
(1)多看看坏事的光明面
英国心理学家韦斯曼博士曾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研究上千名幸与不幸的人,最后他惊讶地发现,运气是一种心境、思考和行为模式,一个人的态度或想法会决定他是好运或歹命。
因此,他在《幸运的配方》中建议碰到烂事的人,要先在垃圾中挖挖宝,“想一想事情本来有可能更糟”“这不幸的事是否真的那么重要”“想一想还有比自己更倒霉的人”,这些都足以让自己对目前的境况释怀。
(2)相信事情会否极泰来,甚至因祸得福
韦斯曼也发现,好运的人会看得比较长远,不会因坏事而气馁,甚至会发挥想象力,相信上天是要利用这个踏脚石,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好运。例如,没得到这个工作,也许是有更好的工作等着你。
(3)别自怨自艾
其实,再幸运的人也会碰到挫折,他们也会哭泣,但最重要的是,他们会很快把烂事或厄运抛诸脑后。做些事分散注意力,像是上健身房运动流汗、看个搞笑的电影,或花20分钟想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回忆一下,给自己正面的感觉。
(4)用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如果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事情,而不只是转换心情,韦斯曼建议,别一开始就认定自己对整个局势无能为力,要下定决心采取主动。接着,发挥创意,列出可能的解决选项,甚至和别人有些脑力激荡,问问他们: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好好斟酌所有可能的方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专心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溺在问题中。
(5)为忧虑订下“停损点”
进场从事股票交易的人都知道,最聪明的交易原则是为自己订一个停损点,当股价跌落到某个点时,就自动卖出,不再损失。卡耐基深谙此道,也为自己的烦恼订下停损点,“我所担忧的事对我到底有多重要?”“我所付出的烦恼是否已经超值?”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求取心灵的宁静。
6.凡事不懂得变通
有些人在工作中总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待人诚实,做事可靠。他们做事非常认真,做计划的时候严谨周密,执行起来规规矩矩。但是,他们似乎不善于灵活地处理现实问题,不能恰到好处地妥协,现实地处理好问题。
这种严谨型的内向性格的人很常见。
严谨的态度可以从思维方式上找到原因。内向人的思维是纵向的,他们思考问题非常深入,思维方式却比较呆板僵硬。他们一旦认准一件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相反,外向人的思维是横向的,跳跃性比较大,比较灵活。
内向思维——纵向的,深入的“再深入一点……”
外向思维——横向的,跳跃性的“换个角度……”
内向的人追求完美,细枝末节也要尽善尽美。但是,有时他们在琐碎的事情上面过于纠缠,反而看不清大局。他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通融。有些事情不必较真儿,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严谨的内向人对不符合自己标准的人和事不屑一顾。在生活中,与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就使他们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小范围里,不能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志向。
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只要下不了决心进行隐匿生活,就不能无视现实中的各种条件,尽管现实中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但是每个人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对待现实,而不能非要把现实划分为非黑即白。
一个人一生实际上只在做两件事,那就是:做人和做事。对于其中的学问,中国传统的方圆哲学能提供极有益的参考。内方外圆之人做人做事往往游刃有余,深谙此道的历史人物更是常常被冠以“内圣外王”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