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动总是慢半拍
“慢”通常都被大多数人理解为是一种缺陷,人们对“慢”也持有保留意见。《牛津词典》上对慢的解释是:“容易理解的、迟钝的、无趣的,学得费力的,冗长乏味的,懒散的,行动迟缓的。”心理学家比较了外向者和内向者面对变化时的反应后发现:内向者面对变化一般会选择有条不紊的方式来调整自己,而外向者则雷厉风行地执行自己的理解。
这跟现在生活在一个外向型的世界有很大的关系,外向者崇尚的是,你可以犯错,但不能拖延时间,面对变化,一个人的迅速调整才是别人乐意看到的。至于会不会犯错,则是另外一回事,对于这一法则,外向者心领神会,他们知道唯有动起来,才是世界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内向者的迟缓变成了对外向者世界的一种“不合作”,也就直接导致内向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接触一个新环境,或者面对变化做出调整,内向者总是比外向者慢半拍。不管内向者如何努力,在“快”和“慢”之间似乎总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内向者只能望“沟”兴叹。但是,身为内向者你要清楚,面对瞬息变化的大千世界,必须调整自己迅速适应突发的变化。虽然调整起来确实要花费自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这是自己的劣势,要正确看待。既然如此,就要用优势来弥补,如果速度提不起来,可以利用“慢”来增加调整的效果。
一般内向的人都很细腻,考虑问题很全面,所以感觉上是慢热的,但是这种人一旦热起来,感觉就像山洪爆发,去势不绝,而且还能持续热很长时间。一般这种类型的人,给人很踏实的感觉,很有安全感,而且伴随着做事,往往让人感到很周到和细致。譬如某一件事情对于外向性格的人来说,尽管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或者操作,但是,只要他们掌握了使用方法后,就能操作自如;与他们相比,性格内向的人无论如何都要搞清楚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操作才有这样的结果。他们总爱刨根问底,否则就不能心安理得。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解释,他们就会埋头钻研,直到最终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正是因为这种执著的个性,很多领域的专家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确实,有些事情急不来,比如刺绣、丝画等精细手工制作,必须一步一步来完成,着急出不了细活、好活。在这里,“慢工出细活”包含着一种责任心强的积极心态,一个“细”字体现了工作的高标准,一个“慢”字意味着出成绩的一般规律。
但是,对“慢工出细活”的理解不能偏颇。生活中,有的人认为“细活”都是“慢”出来的;甚至把“慢”作为躲避工作的“护身符”、“挡箭牌”,认为“慢才是负责任的做法”。这种想法反映到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是办事不讲效率,作风拖拉,一天能完成的工作非要拖上三五天,一周能完成的工作非要用上十天半个月。
出现这些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内向者把时间与任务画了等号,认为时间到了任务就算完成,有了过程就有了成绩。这在表面上看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其实更是一个性格问题,说到底是对工作、对同事不负责任,久而久之,既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更养成了散漫、拖拉的坏作风。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讲质量、求精品,但也应该讲效率、重效益。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工”,不能急于求成;能“快”的时候,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就应该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其实,“慢工”与“细活”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慢工”未必出“细活”,有些“细活”也未必出自“慢工”。
实际上,忽略快慢的问题,只看最后的结果,内向者因为慢反而能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取得让人赞叹的成绩。
我们知道,“快”通常代表着忙碌、压力、心焦气躁,数量高于质量。而“慢”通常代表着从容、平静、耐心细致,质量高于数量。所以说,“快”不一定意味着好;“慢”也不一定意味着差。
相比快而言,慢是一种更迷人的生活节奏。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快带来的刺激感,只会为你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唯有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才能摆脱压力。尝试放慢速度,达到“走慢些,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的境界。
在当下“快即是好”的消费文化中,加速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二天性。英国心理学家盖伊·克莱斯通认为:“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迅速、省时及效率最大化的内在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与日俱增。”的确,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紧跟生活的步伐,每天都日以继夜地忙碌着。而且,每个人都想要充当一条快速游泳的鱼,“快”的压力让做慢节奏的内向者心力交瘁。
内向者必知:“慢”不是松散、懒惰、拖延时间,而是找到一种最合适自己的平衡。作为一种做事的形式,快慢本身没有对错而言,如果将速度快慢看成衡量成败的标准,那就错了,把事情最终做好做到完美才是最重要的。举重运动员不会去和跳高运动员比身高,内向者不要跟外向者比快慢。
如果你是一个行动永远比思考慢半拍的内向者,那就该规避拖延的行为,慢不要紧,只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情,开局阶段的快慢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做事最重要的是结果。试问,开局快和结局好,聪明人更能权衡出哪个对自己才最重要。
2.不能立刻适应新环境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面对新环境的时候最容易产生紧张感。紧张是一种预警机制,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心理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个体便可聚集可能解决问题的力量。因此,适度的紧张并不见得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外向者通常会因为紧张而感觉到挑战的刺激,会变得更加跃跃欲试,因而让人觉得其意气风发和自信。而对于内向者来说,紧张的尺度很难控制,常常成为“压倒骆驼的那根稻草”。在新环境下,内向者常常出现“不自然”、“大气不敢出”、“窘迫”、“尴尬”等紧张的现象等,在超敏感状态下,许多本来不该引起紧张和应激反应的因素成了每天必须要过的关口。
究其原因,内向的人不喜欢变化,他们对旧环境天生有一种依赖。离开熟悉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他们对外界怀着好奇心和警戒心。他们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才能适应新环境,才能慢慢解开心理的防备,让自己放松下来。内向者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这种征兆。比方说,每次换班级时,内向性格的孩子总是显得孤单,给人无助的感觉,甚至格格不入,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融入集体。在这段过渡时期,内向的孩子会默默地努力克服自己的不安,尽量去适应新环境,但时间并不会有效缩短。尽管十分清楚旁边座位坐的是同龄的孩子,但是也会因交往困难而陷入深深的烦恼之中。
其实,适应期较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时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内向者就可以适应新环境,并找到新的朋友了。
内向性格的人成年后,还会遇到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问题。比如经常有人觉得自己在与他人沟通时总是显得比较笨拙等。可以说,这也是需要通过时间才能得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与儿童时期不同的是,成年人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会对这个问题产生其他的认识和理解。
确实,能够快速融入环境的那种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抢得先机,占到便宜。比如,面对现代社会,调动工作、调换岗位、职务升迁、扩大交易伙伴等变化的次数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员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情况增多,而每一次变化恐怕都会让内向性格的人感到十分苦恼。
因为不能及时地应对变化,所以内向性格的人常常落后于外向性格的人。但是内向性格的人凭借自身慎重和不断努力的韧劲,最终还是会得到大众的广泛肯定与认可。外向性格的人可能因为他的适应能力,而使别人的警惕性增强;性格内向的人的笨拙有时却能够给别人带来信赖感。
内向者虽然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但并不代表不能适应,也许速度慢会被认为是内向者的劣势,其实这里边也包含着一个隐性的优势。作为内向者,适应新环境的时间比外向者长,这也造就了在适应过程中注意到了更多的信息和细节,这些信息和细节让内向者一旦适应新环境后,就更有适应力。
内向的人经过多次这样的磨炼,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适应新环境的固定套路,他们会遵循这样的套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对新环境的适应。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内向的人在适应几个不同的陌生环境的时候,所付出的时间大致是相同的,而效果则会因为新环境对他的态度而异。
内向的人一般面对新环境,精神很难松弛下来,更不善于随机应变地转变角色。一个人能否适应新的环境,有的因客观困难,有的因主观问题,更多的是主客观方面都有原因。即使勉强要求内向者适应各种场合,他们也总是难以做到位。这就需要内向者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行为,达到与客观环境和睦相处的协调状态。社会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较强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内向者最好能够在不同时空和各种情境中保持自己的心理状态平衡,并充分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和优势。
综上所述对内向者来说确实有些困难,当然,很多事情没有必要那么勉强,不需要主动或刻意迎合某些事情,为了新环境而刻意改变自己。
能否面对新环境做到如鱼得水的程度,对内向者来说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只要能与新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适应起来没那么困难或者排斥,能在某种程度上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去面对新环境,以求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另外在力不能及的情况下,内向者能另择目标或重选方法以适应新环境。
最忌讳的是,内向者脱离现实或逃避现实。他们或许有美好的理想,但却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又置客观规律于不顾,因而理想成了空中楼阁。于是内向者便会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逃避现实。
在新环境下,内向者精神难以松弛,也许会遭到周围人们的指指点点,但内向者要时刻记住,我们应有“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的精神。但另一方面,内向者也应该注重朋友的忠告。在精神无法承受新环境带来的不适时,及时找朋友倾诉。
3.没信心,就是不自信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心理上处于人际交往的劣势,表现为怯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不敢理直气壮地提要求,不敢应对别人的挑战,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行为而辗转反侧顾虑重重……其实我们自己,也不免会产生这样的怀疑: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想要什么?我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别人会怎么说?
内向者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从而陷入自卑的情绪之中,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由于不能像外向性格的人那样“哗众取宠”,所以总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往往在谈话、办事应酬和行动等方面感到自己技不如人。
内向者往往不与常人比较,他们看到的都是一些极其优秀的人,如果把自己与这些巧言善辩的人相比较的话,显然越比越让自己感到相形见绌,从而丧失自信心。
那么人为什么要与他人比较呢?可以理解为内向者在适应社会方面形成的一种复杂心态。
尽管比较了解自己的内心思想,但是内向者并不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总是跟不上外界的变化,因此他们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而且对自己是否与外界环境有所偏差怀有强烈的不安,非常在意他人的想法。
当一个人没有衡量自己是否正确的明确标准时,倾向于通过与他人比较以确定自己正确与否。但由于整个社会推崇的都是那些性格外露的人并以他们为参照系,这样那些模范人物和价值标准似乎正好与自己相反,与他们相比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终于陷入悲观情绪中,使自己失去信心。
其实,人生是个大舞台,只有那些自信满满的人才能展现出自己的魅力,获得他人的青睐,取得更高的人生高度。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而自卑的人,就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尽展你的魅力,让你的人生大放光彩,更上一层楼。
卡梅拉是美国最出名的模特之一,很多著名的服装公司都找她做过代言人。她的薪酬非常高,出席一场活动就要数千美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你没有见过她本人,一定认为这位炙手可热的模特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色美人。但如果你看过她的照片或海报,你就会发现她的相貌很平常,至少很多模特都比她长得漂亮。那么,你一定感到奇怪:为什么那些比她更漂亮的模特没有她有名呢?其实,很多人都像你一样对她的成功产生过怀疑,有位记者就曾向卡梅拉提过这个问题。当时梅拉笑着对记者说:“很多人都无法想象我这样一个相貌平常的女孩会成为美国顶尖级的模特。的确,如果单从相貌来说,很多女模特都比我优秀,甚至说,我的长相非常普通,完全没有那种令人惊艳的容貌。不过,有一个优点是她们比不过我的,那就是我永远对自己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