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本色与变通都不可或缺。本色做人,无须渲染勾画,展现人性最本真的一面。真诚关爱他人、淡然面对人生、谦和不骄傲,宽容不计较,低调懂感恩……这些品德,是生存的策略,是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招来无妄之灾的自全之道,更是放弃眼前利益、赢得长远未来的根基。
变通做事,是面对困境或难题时,学会转弯、另辟蹊径,不找借口;能屈能伸,灵活博弈,懂得借力,敢于吃亏;掌握说话技巧,管理好人脉存折……变通,是做事的技巧和学问,让你在危难关头化险为夷,在生活中如鱼得水,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不败之地。
做人示以本色,做事懂得变通,它们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借助这一理念,我们能够学会灵活做事,改变自己的刻板形象;老实人可以摆脱怯懦,坦然为自己争利,计较的人改变观念,赢回亲和力……
无论人一生中遇到的事情多么复杂纠结,情势如何变幻莫测,只要我们抓住做人做事这条主线,把握“本色”和“变通”这两个关键词,就也同时把握和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为了从视野狭小的固执性格中摆脱出来,使自己既有硬骨还有柔软性,平时就需要自己积极地以独特视点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同时以自己的观点相对地分析问题。同时,工作中还要注意与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或者通过书籍和电影学习各种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丰富。
正确认识内向者
提到内向,人们就会马上想到安静、独处、自卑、沉默。在人群中,内向者看似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因为现在的环境重视并推崇外向的特质,把行动、速度、竞争和魄力看作是成功的标志。在很多人看来,外向者有着先天的优势,他们热情奔放、勇往直前,永远是话题的中心人物,是社交场合的明星,而内向者恰恰相反,他们抑郁孤僻、沉默寡言,他们永远穿着隐身衣。因此,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内向者与外向者相比毫无优势可言。
当外向被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健康发展的很自然的结果时,内向的个性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异类,他们承受着“改变自己、迎合社会”的巨大压力。
内向确实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内向有内向的优势和魅力,只是这些优势和魅力往往被人们忽略了。
我们应该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人,当性格外向的人得到了无数的好的赞誉时,也应该让性格内向的人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独特和充满魅力。
1.对内向者的误解
传统理论认为,内向者通常内心阴郁,外向者通常内心明朗;内向者容易自卑计较,外向者往往自信热情;内向者容易性格扭曲,外向者则天然地拥有更多的爱与温暖……
语言学家将褒义词汇赠予了外向者,而将中性和贬义词汇全部都放在了内向者身上,内向的人容易被误解。除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对于内向者来说,其自身的精神特征也容易引发他人的误解。
误解1:内向者不喜欢说话
事实并不是这样,内向者不说话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什么好说,他们不喜欢把精力浪费在无所事事的闲谈上,而喜欢内容丰富、充实的交谈。如果你让一个内向者讲他感兴趣的事情,他可能连着3天3夜都讲不完。内向的人心里不见得话比外向者少,只是他们说话之前会思考一番,不像外向人那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内向人说话非常谨慎。他们不喜欢干扰别人,即使发言的时候也是委婉或者低调地发表意见。
误解2:内向者都很自卑
一直以来,关于内向和外向的传统理论其实在误导着我们,人们总是把内向和一些不好的心理状况联系起来,比如害羞、焦虑、精神过敏、自闭、抑郁,等等。其实,内向和外向的人都可能出现这些心理状态。把这些概念与内向混淆,只会加重内向者的自卑。内向的人也可以很自信。
误解3:内向者都很无礼
内向的人不喜欢说“最近忙什么呢”“有没有出去旅游”“晚餐吃得好吗”之类客套的话,他们通常认为点头、微笑就算是打过招呼了。内向者通常觉得遵从社交礼仪,拐弯抹角的说话没有一点必要,他们希望每个人都是真实且真诚的,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事情并不是这样,这让内向者感到很大的压力,他们很难融入其中,并为此感到沮丧。
误解4:内向者不合群
内向的人喜欢平静安稳的生活,不喜欢招呼一帮人狂欢。内向者通常喜欢在家或自然中放松自己,他们不会去那些嘈杂的公共场所,内向者也不会寻求肾上腺素的刺激,如果有太多的空谈和噪音,他们会敬而远之。所以通常朋友不多。
其实,内向者会非常认真的对待他们为数不多的朋友,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或许用一只手就可以统计过来,但如果你有幸被一个性格内向者当做朋友,那你就有了一个终生的盟友,一旦你作为一个人类存在赢得了他们的尊敬,你就入选了。
误解5:内向者社交无能
在社交场合内向的人常常有这样的表现:
对大家讨论的话题不感兴趣,就会发呆,当被问到的时候,总是会一脸茫然地说:“哦?你们刚才说到哪儿了?”
在人群中,不管多么渴望和别人交流,但总是插不上话。
不喜欢成为大家的焦点而偷偷地躲到一边。
这样的表现让人们认为内向者是无法自如展开社交的。其实,内向人只是尽可能的避免去公共场所,他们同样也会尽量避免卷入复杂的公共活动,因为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需要的数据和经验,所以,他们喜欢在一个地方待很久去“得到某样东西”,他们总是准备着回家,调整,然后处理一切,实际上,调整绝对是内向者的关键所在。
误解6:内向者没有主见
内向的人一般不提出自己的主张,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的,不爱表现自己,即使知道正确的答案也不会主动发言。内向的人和别人谈话的时候,还习惯性地把手放在口袋里或者大腿外侧不停地摩挲,局促不安的样子。有人认为,内向人不与外界交际是自我中心的表现。其实,内向者只是喜欢自我思考,他们会想很多,他们在接到外部信息之后,就会和自己内部经验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新的信息。但是他们一旦坚持自己的想法,就会按照自己事先制定的计划做得一板一眼,遇到困难也会坚持做下去,即使头破血流也不回头。
误解7:内向者都很古怪
内向者通常都是个人主义者,他们不喜欢随大流,他们喜欢通过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们总是从自我出发,正因如此,他们也常常挑战常规,他们的大部分决定都不会以当前的流行趋势做为参考。
误解8:内向者是冷漠的书呆子
因为不善与人相处,内向者常常被贴上“冷漠”“清高”的标签。其实,大部分内向者内心是很热情的。内向者通常更关注内心世界,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自身的想法和感情上,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他们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只是他们更喜欢通过内心世界来达成自我满足。即使与别人发生矛盾,他们也不喜欢争论,通常用沉默来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雷霆大怒。
误解9:内向者是神经质
内省力过强——我是不是又说错话了,真是丢人!
很情绪化——常常会因为别人一句赞美而兴奋好几天,也会因为一场催泪的电影而感动的涕泗交流。
很紧张——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让自己脸红,情绪好几天都低落。
经常发呆——在电脑前,他们会托起下巴做白日梦。
以上特质导致他们经常被误解为神经质。
误解10:内向者是失败者
内向的人往往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作为一个群体,就像残疾人一样,由于某些自身的缺陷而受到歧视。
2.性格内向者的生理说明书
我曾向一个外向的朋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觉得精力耗尽时,你和你的朋友去外面痛快的玩一玩之后,你会觉得精力又恢复了,或者又充沛了,对吗?
我的朋友仔细的想了想说:“是的。”
我也问过一个较为内向的朋友这样一个问题:当你觉得精力耗尽的时候,你会通过让自己一个人待会儿,或者和亲密好友一起聊会儿使自己的精力恢复吗?
朋友说:“会。”
那么我想,这就是这两种性格的不同之处。
外向的人更注重外部世界,内向的人则看重内部世界。大多数外向的人喜欢与人交谈,喜欢参加外界的活动,喜欢在人多、活动多的环境下工作。而内向的人则需要从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绪等方面来获得精力,那么他们有时候就会需要一个安静的、适于思考的环境。
很多人会觉得内向的人孤僻、不爱社交。我想,这应该也与上面的理论有关系。并不是他们不爱社交,只是因为与其他人交往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内向的人不愿意花太多的精力用于社交活动,也便很少会无所事事地闲谈,更多的时候喜欢观察他人的谈话而并不加入其中。
外向的人则正好相反,通过交流能够获取精力,通俗的说就是越聊越HIGH。
当然,这并不是定死的,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
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之间的第二个差别是他们如何体验外部的刺激。性格外向的人喜欢体验大量的外部刺激,而性格内向的人喜欢对自己所体验的事物了解较多。
性格内向的人有很高的内心活动水平,从外部世界进入其大脑的任何事物都会使他们的紧张水平迅速变高。这有点像搔痒——感觉开始是美妙并有趣,但很快就变成了令人不舒服的“刺激太多”的感觉。
性格内向的人通常在没有意识到为什么的时候就试图整理有限的外部刺激所带来的体验。在没有压力,只集中于一两个问题的时候,性格内向的人喜欢复杂的事情。但如果他们有太多的项目时,则容易感到不安。对性格内向的人来说,仅仅是处于人群中就会让他们感觉刺激太多。在人群中,或是在任何喧闹的、具有攻击性的环境中,他们的精力很快就会被用光。他们可能很喜欢与人交流,但是与任何人交谈之后,他们通常都会感觉需要离开,休息一会儿,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当感觉刺激太多的时候,性格内向的人的大脑会暂时地关闭,也就是说,请不要再输入更多的信息。它关闭了。
性格外向的人也需要休息,但其原因不同。
如果他们去图书馆,他们只会花很短的时间于学习(内部的加工)上,然后他们需要围着书架走几圈,需要去贩卖机买点什么或是去与管理人员交谈一番。他们喜欢“有活动的”、活泼的环境。性格外向的人觉得内部刺激不够,而渴望“加油”。但是正如“休息”可以增加性格外向的人受到的刺激一样,休息可以减少性格内向的人受到的刺激。当性格内向的人在学习时,他们可能接受很多的信息而感到压力太大。
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第三个差别涉及宽度和深度这两个概念。总的来说,性格外向的人喜欢宽度——许多的朋友和经验,对任何事情都知晓一点,是一个通晓多方面知识的人。当他们对体验进行加工时,他们从外部世界了解的事物并不一定就能扩展其内在世界。他们随时都准备着做下一件事情。正如一位性格外向的朋友告诉我的:“我喜欢在聚会上走过来走过去,了解每一群人谈话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他不想错过任何事情。对性格外向的人来说,生活就是积累经验。他们将这个世界看作周日(早点和午餐并作一顿吃的)早午餐。他们可以在宴会上吃饱各种美味可口的东西,并在肚皮快要撑破的时候才离开。他们想抓住生活中每一点能抓住的刺激。多样性是刺激和精力的源泉。
性格内向的人喜欢深度,他们限制从外部进入的经验,但对每一经验都体验较深。他们通常都只有较少的几个朋友,但与这些朋友的关系都较为密切。他们喜欢深入地钻研问题,对某一问题深入性的探讨甚于宽泛性的追寻。这就是为什么很有必要将他们思考的问题限制为一个或两个,否则他们会感到压力太大的原因。他们从外部世界吸收信息,思考它并发展它。而且他们会在获取这些信息很久以后还再次地思考它——这有点像牛反刍食物。除了性格内向的人,谁会有那样的耐心去研究南非舌蝇的配对模式?这也是性格内向的人憎恨被打扰的原因。要将性格内向的人从集中精力的思考中拉出来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想要再次达到那种集中精力的状态要花费大量额外的精力,而这些额外的精力往往是他们所不具备的。
3.内向不意味着失败
你是否总是听到这样的话:只有完美的性格才能成功;只有既沉着冷静,又八面玲珑的人才能成功;只有刚柔相济的人才能成功……你是否还常常被告知:成功20%靠智力,80%靠情商?
这些说法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你的周围,让你挥之不去。你是一个性格谨慎的人,那么,你一定会有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做事放不开手脚的缺点;你是一个性格勇敢的人,那么,你一定不会先思而后行,一定会有行为鲁莽的缺点;你是一个性格狂放的人,那么,你一定会有我行我素、不拘小节的缺点……你意识到了自己性格的缺点,你试图改变它。于是,你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性格改良工程”,你成天自己折磨自己,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完美。结果怎么样呢?时间没少花,精力没少费,不但没有收获。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大的烦恼之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