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宾急忙回榆转告东家,哪知王钺非但不急不恼,反而不屑地一笑说:“上下聚梨园?这名字倒很雅致,亏他想得出来,这样中路无好戏的说法就彻底消失了。咱们承戏五年,闹了个红火,常言说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嘛!今年封箱以后,咱们也就不再闹了。”王财主果然说到办到,当年十月封箱后,隆重设宴款待了全班人员,每人另赠铜钱两吊,众师傅千恩万谢,恋恋不舍,有的归家探亲,有的转搭了聚梨园的班子,四喜班一段辉煌盛史就此结束。
雄心勃勃的金财主所承的上下聚梨园究竟实力如何呢?我们从下列介绍中就可略知大概了。
班主:渠源淦。
承事:鱼儿红。
掌班:八百黑、玉印黑。
18、鱼儿红(张世喜)
蒲人,人称元关师傅,乃誉满京华的元儿红郭宝臣之舅父。我曾看过时人给他捏的戏装面人,身材高大,长方脸,脸色微黑。其嗓音饱满雄浑,身段简洁讲究,幼功极其坚实,乱弹戏、靠架戏无一不精。
他演盔靠戏《下河东》中赵匡胤被困河东后,一大板唱,余音绕梁,声满天地,时人多所仿效,传唱成风。《斩黄袍》里,赵匡胤在城头一句“手攀住城楼往下瞧”,尾音连绵不绝,能打出数里之外,刚柔相济,韵味纯浓,亦成为以后诸多名家学唱的典范。
须生门最吃功夫的《反棠邑》,他演来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杀府”时妻离子散、悲痛欲绝的表演和酣畅淋漓的大段乱弹,“走边”时的马趟子、耍马鞭、甩髯口、靴子功以及边唱边舞,繁难的身段和后边的开打、鞭架子,他都一招一式交代得清清楚楚,都使内外行惊叹不已。
《卖华山》、《南阳关》中亦有不少漂亮、精绝的身段、表演,别人谁也来不了。他每搭班必能稳执头牌,拿最高戏份,满年铜钱一千吊。因其乳名元儿,观众遂以“元儿”之谐音,呼其为“鱼儿红”。
早年,他曾以卓绝的艺术名震京师,与京中的京剧、徽调、汉调及梆子名宿在京争奇斗艳,获得盛誉。而后来到府十县,当时晋中的梨园行实际上把他看作当然的领袖。其艺德高尚,造诣精深,德高望重,在早期艺人和观众中享有最高的声誉。
19、一千红(王喜云)
蒲人,他是当时唯一可与鱼儿红相提并论的须生老伶。天生一副挺拔亢亮、刚柔相济的歌喉,吐字真切,喷口遒劲,大段乱弹唱来满宫满调,跌宕多姿,每次出台,张口“一句定太平”,台下观众无不屏息凝神,随即彩声四起。
他以唱功戏为独到,《南阳关》、《铁冠图》、《卖华山》、《南北合》、《芦花》、《斩子》、《舍饭》、《舍子》、《武家坡》、《牧羊卷》、《雁塔寺》、《文王卜卦》、《表功》等为常演剧目,既演就可获得好评,他的乱弹曾经风靡晋中和张垣,早年进京时,他的演唱也给京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后曾有“十一红的手,三盏灯的走,二蛮旦的扭,一千红的吼,翎子生的打灯花,疙瘩生的抖”的说法,可见其唱功的卓绝。唯所抱憾的是,该师傅的身架不太讲究,很少演靠架戏。尽管如此,凭一条金嗓子,走遍天下,满年包份,不下一千吊,因此人送艺名一千红。一生辗转京、津、张、保及晋中各地,乱弹少有出其右者。
20、老十八红
蒲人,嗓音欠佳,故很少承担“梁柱”,只能演二套须生。但他戏路极其宽敞,会戏很多,演戏亦很认真严肃,不管正套放下什么话儿,他都能拣起来,丢不了戏,还能添不少色彩。其擅演《阎王乐》、《对菱花》、《芦花》、《火烧葫芦峪》等戏,具有一定水平,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戏佬。
21、玉印黑
蒲人,姓王,大花脸,乃老伶石榴红之师弟。他嗓音亢亮无比,震人耳鼓。他演的昆曲戏《功宴》、《草坡》、《嫁妹》音准味醇,板式工稳,独树一帜,称为三绝,无人敢与匹敌,袍带戏尤为精湛。
他扮演的《蝴蝶杯》中卢林,《忠保国》中徐延昭,《封王》中郭子仪,扮相魁伟,唱腔先声夺人,功架稳重凝练,念白顿挫抑扬,自成一种特色,达到相当境界。他演《无底洞》饰托塔天王李靖,形象酷似天神,逼真传神,上场一声高唱“奉御旨下天台捉拿妖鼠”,字字千钧,咄咄逼人,一句就能使观众情绪顿时活跃起来。此佬一生闯荡晋中、晋北、包头、多伦,盛誉载道,名重一时。
玉印师傅生两男两女,二位千金分别嫁于名净孟桶黑与二八黑;长子三锁后工须生;才露头角不幸死亡;次子四锁,在二锦霓园坐科,继承父志,仍工花脸,该生得膀阔腰圆,虎虎有神,扮起戏来十分压台。常和灌肠红(即十三红李景云)、蛮庆(常兴业)合演《忠保国》、《明公断》等戏,很有其父风骨,人称小玉印黑,亦算接过了父辈的衣钵。惜者他性情暴躁,三句话不对就上拳头,很难与人合作。
提起小玉印黑学艺,也有一段趣事:
四锁在二锦霓园出科后,住了三盏灯的坤梨园,当时班里有须生洒金红、花脸二八黑、小旦十里麻、正旦翟二娃。
一天下午,四出小戏就快演完,社上又要加演《击掌》。掌班张师傅出于提携后辈,对四锁说:“四锁,快化妆,替你姐夫(二八黑)演王允去吧!”四锁听了心想,二娃师傅嗓子霸道,扮相也好,又是前辈,我怎么敢和人家配戏?高低不敢应承。可掌班坚持要他上,他只好去找正在扮戏的二娃师傅:“翟师傅,张师傅让我陪你唱。”二娃旦一听让一个毛孩子给他配戏早火了,回头瞪了四锁一眼:“你倒胆大!”四锁一看怎还敢上?二八黑一见事情弄僵了,只好化妆上台。戏演完了,人们正要散去,三盏灯将全班人留住,郑重宣布:“下一台原班不动,翟二娃不用!”话一出口,翟二娃只好卷铺盖起身。他知道三班主说话是从来不打折扣的。事后,三盏灯对人们说:“别说是玉印师傅的后代,就是一般梨园子弟,我们老一辈的也应全力扶持培养,不让他们出台,永远成不了才,不扶植后辈的把式,再好我也不要!”今天看来,三盏灯的这种主张,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22、金镶翠
正旦,蒲人,其扮相雍容秀丽,唱腔圆润委婉,做戏亦很见功夫。他常与鱼儿红配戏,一红一旦,默契配合,很受观众爱戴。那时,正旦戏路子较窄,不如生旦、花脸戏多,可他会的戏依然不少,他演的《祥麟镜》、《十万金》、《鲛绡帕》、《五贤图》(即《王玉娥教子》(明朝戏,不是《三娘教子》)、《三上轿》、《吊孝》、《忠孝义》、《东宫扫雪》、《七人贤》、《对银杯》等戏,都较好地通过优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刻画了我国古代的各类妇女形象。他是当时晋剧艺坛上不可多得的名旦之一。
以后,他久居晋中,承起了金下班。
23、一股风
正旦,蒲人,亦名九儿旦。其扮相文静大方,雍容可掬,唱腔委婉缠绵别具一格。善演悲剧,演来悲苦酸楚,如泣如诉,每每使观众掩面抽泣,涕泪交流。
他基本功扎实,手眼身法步都很讲究,台步平稳多变,尤见功力。演《断桥》饰白素贞,当素贞金山战败逃到断桥时,他随着慢板、夹板、二性、紧流水等多种板式的节奏和轻重缓急,边唱边做边走,运用不同的身段步法,脚下丝毫不乱,翩翩如漂水面,又似风摆杨柳,阿娜多姿,十分优美动人,舒展熨贴,浑然一体,表现出高超的艺术造诣,故得艺名一股风。时人曾赞“彭根的胡芦,宋兴儿的板,一股风的《断桥》唱了个利油一忽闪”,形象地概括了他的卓绝唱腔和身段。
那时演戏没有布景、效果的烘托,可他一个人在场上就能把整个舞台占得满满当当,满台是戏,有声有色。他主演的《女中孝》、《十万金》、《三上轿》、《明公断》、《白蛇传》(全本)等杰作也都成了脍炙人口的保留剧目。
24、天明亮(高凤林)
正旦、小旦、刀马旦兼工。“天明一亮万里晴,亚赛三国女花容(貂蝉),清音绕梁犹不绝,做戏传神爱煞人。”这是当时观众对他的高度评价。
其初学北路梆子,后改中路梆子。本人生得就很齐楚,身材适中,面目清秀,扮起戏来风流俊俏,妩媚多姿,光彩照人。他的嗓音清甜婉转,唱腔奇丽多变,尺寸精确,吐字清晰,做工细致入微,颇能传神。尤其底功扎实,身段边式大方,毯子功极好,文武不挡,开打,动弹戏均见功力。
他经常上演的《梵王宫》、《梅绛亵》、《六月雪》、《双阳公主》、《百花点将》、《挂画》、《补裘》等戏更是情意真切、自成佳境,常使人拍案叫绝,留连忘返。老伶千二红对他非常器重,故将千金许他为妻。他在中、北二路唱红后,张垣小兴园老板石榴红曾用三百两白银把他从山西接去,居为奇货。在张垣大显身手,技压群雄。并涉足京、津,征服了北京看客,京中老戏迷至今对他津津乐道。
他一生勤奋从艺,闯荡四方。直至晚年,从北京载誉归来后,年过五旬在榆次群英舞台露演《甩翠》(正旦戏,踩跷表演)、《闹书馆》(反串小生),依然风姿绰约,技艺不减当年。此公最后殁于太原。
25、顺腿流(李俊德)
二门小旦,蒲人,生就疏眉朗目,干练俊俏,扮起戏来十分妩媚可人。其因与乃兄核桃红合演《阴阳扇》(即《大劈棺》),庄子三试其妻,核桃红饰庄子,他饰庄妻。当庄子假扮着风流书生试探于她时,她爱美心切,淫念陡起,做出种种忘情失态动作,演得维妙维肖,故得艺名。其艺名虽很不雅,但艺术却很了得,他唱做念舞均有感人的魅力,生旦一类脂粉戏尤为见长。他跷功经高人传授根底颇厚,无论演出文戏武戏都能踩跷表演,技艺十分娴熟,很为人物增色。
他演的《杀家》中萧桂英、《明公断》中皇姑、《百花亭》中江花佑,虽系配角,但往往较主演还要出色,能在配角戏中刻画出人物的鲜明形象。正像人们说的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他是深知其中道理的。
26、一盏灯(田玉环)
工小旦,蒲人。他嗓音清脆圆润,形象风流出众,扮起戏来绰约多姿,更增十分光彩。擅演《富贵图》、《日月图》、《万佛衣》、《遗翠花》、《乌玉带》、《七星庙》等剧目。其功底扎实,艺捻技深,唱腔念白喷吐有力,收放自如,做戏尤为细腻传神。生旦对儿戏《卖胭脂》、《送灯》为其独步。
他演《阴阳河》一剧,踩跷站在印盒上能悠然自得、不慌不忙地唱完一大板乱弹,可见跷功之精湛。他与王彩生配戏最多,时人有“王彩生一盏灯,生旦戏唱得满台红”之说。
27、探探生
文小生,嗓音、扮相均为上乘。最出众的是身段舒展,动作洒脱飘逸,演戏很能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品局。他擅长道袍巾生戏,《拷寇》中陈琳,《送枕头》中张海生,《打樱桃》中穷秀才,《送灯》中曾青等人物,或忠义,或风流,或儒雅,均能独具风彩,各尽其妙。
28、娃娃生
靠架武生,年岁不大,人生得乖巧伶俐,非常精干。他幼功坚实,早早即已成名。《战宛城》中张绣,《长坂坡》中赵云,《九龙杯》中神眼纪全,《火烧连营》中赵云,都是他多年锤炼出的得意艺术形象,均能在娴熟的表演和精彩的武打中勾画出人物的英勇无敌、万夫难当的英雄气概。其身架、动作、表演、武功都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后来,他落户在交城一带。
29、虎儿生
文武小生,蒲人。其扮相英武不凡,表演真挚细腻。生旦合演的脂粉戏、文武带打的靠架戏皆很出色。其演《凤仪亭》和《射戟》中的吕布最见特色,常常借助熟练自如、多姿多彩的翎子技巧,将吕布的风流倜傥、轻佻好色、不可一世的神态和个性渲染无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演《截江》中的赵云,又能活灵活现地刻画出赵云的英勇无敌、忠心不二。《罗章跪楼》更是他的拿手好戏,罗章出场一个“趟马”,干净利索、身段优美,一下就能使台下红火起来。以后他曾住全胜和等班,并在大同娶妻落户。
30、盘门丑
人称公公师傅,工三花脸,长个小脑袋,人挺干瘦。有他在场戏准红火。他擅于在眉目转动、抬手动脚等小动作中露出三花脸的“鬼气”。演《蝴蝶杯》中的纨绔子弟卢世宽,形象酷似,一招一式都会使观众捧腹。因在明朝戏《排王赞》“盘门”一折中表演出众而得艺名。当崇祯皇帝带太监深夜私访盘门时,他扮演的奸臣张仲英和周太师、杜子衡三人打盘定计、密谋篡夺大明江山,他出谋献策时,有一段突出人物阴险、狡诈、凶残的精彩表演,十分逼真细微,别人都来不了。
31、猪嘴丑
小三花脸,其貌不扬,嘴部相当突出,故得猪嘴丑雅号。戏中常扮一些太监、衙役、解差以及个别有名姓的次要人物。然他精明伶俐,嘴皮巧、念白真,演时浑身是戏,故依然很受观众热爱。
《月明楼》中,康熙皇帝私访刘三,他演刘三。夜静更深,康熙正伏案夜读,忽闻空中骏马长嘶,急问“空中何人?”答曰:“二弟云长。”又问“三弟、四弟呢?”答曰:“黑铁总兵镇守辽阳,四弟月明楼跑堂。”剧中康熙精神恍惚,张冠李戴,他访的刘三即为猪嘴丑所扮,猪嘴丑在戏中机灵应对,插科打诨,妙语联珠,观众亦赞为一绝。
32、高老旦
他会戏甚多,做派沉练大方,十分认真。搭过许多班社,均以老旦应工,《太君辞朝》中余太君,《五岳图》中张奎之母,《宁武关》中之老旦都很不一般,颇有大家风度。惜者,那时老旦行并不为人注目,故其艺术虽好,名字却很少为人经传。
这位老前辈我没看过,却看过另一位同名为高老旦的演员。毛毛旦和奴子生演《庙中会》,他演金哥,穿坎肩,戴帽壳,扮相就很新鲜。演到红火处,眉眼一动,五官挪位,整个面部撮合在一起,十分有趣,为二位名家的杰作增色不少。
上下聚梨园的这些名宿前辈、梨园英杰们“聚”在一起,名伶荟萃,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自然东征西杀、南北转战,一时轰动晋中、太原、吕梁、东四处,成了当时中路梆子艺坛上的第一班好戏。
聚梨园“上下”的分野在何处呢?据说有三种说法:①聚梨园的演员太多,分为两班,较优者在上聚梨园,较次者在下聚梨园;②上聚梨园以营业演出为主,下聚梨园以培养艺伶、打娃娃为主;③从调式上分,上聚梨园唱改革后的中路调,下聚梨园唱老腔老调。
但是,最值得在晋剧史上大书一笔的还是上下聚梨园在晋剧唱腔、音乐、乐队伴奏上的第一次改革,它确实对以后的晋剧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这场改革是由着名琴师彭根、着名鼓师宋兴儿和上述诸位名家发起的。
首先从文武场面的位置说起。上路戏的文武场面历来是“文武一家”坐在一起的,用的是手提马锣,声音尖细很不是味儿。聚梨园首创文武场面分家,“文东武西”,即文场在舞台左侧,即下场门一边,武场在舞台右侧,即上场门一边。四股弦、二股弦居中,即舞台正面,四股弦坐上场门左角位,二股弦坐下场门右角位。拉葫芦与打板对面坐。新打的马锣重足十斤开外,并且吊了起来,所谓“月亮不过眉”。马锣定音用工字调,其声音洪亮雄厚,亮如金钟,绵延不绝,颇能烘托出威武壮激的气氛和情绪。
其次,上路戏的乐队,过去在演员唱、做、表演时,鼓师都不垫箭子,任其演员自己演唱;而琴师则是演员唱一句就“下码捏拍”,炫耀技巧,吱吱扭扭,很不受听,不仅无补于演员的表演和唱,反而喧宾夺主,限制了演员的演唱。打板的红计师傅和拉葫芦的杨有庆师傅是否真有和演员分庭抗礼突出个人的思想,不得而知,但客观上却引来了演员的不满意和观众的不满足。其实,这也不能怪二位前辈,因为他们也是继承前辈的传统,按照“家常旧规矩”亦步亦趋走过来的。而打板的宋兴儿师傅和拉葫芦的彭根师傅却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另辟一种新的伴奏方法。即在演员演唱时见缝插针,巧妙地垫上了箭子,抑扬顿挫,增强了演唱的节奏感;而拉葫芦的也与演员密切合作,处处紧贴演员的唱腔,根据不同演员的嗓音条件、演唱风格,尽量保调托腔,为演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