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喜班
这一时期的中路梆子实际是处在一个恢复元气的阶段。当然,就局部地区来说,它的活动可能是相当活跃的,特别是到了同治中后期,随着政治、经济的稳定和繁荣,戏曲也出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
举几个颇有影响的班社。
四喜班为榆次聂店王钺财主所创。据《榆次县志》记载:“王钺钦赐盐运使衔。”该班由同治四年承起,同治八年停办,历时五年。也有一说,四喜班承于咸丰九年。
2、王钺
乃是当时榆次首户,亦是晋中一带赫赫有名的世袭亨商巨贾。据《榆次县志》同治版记载:“王家祖先曾于乾隆年间向朝廷捐银四十二万两,得到皇家恩宠;赏戴花翎知府衔户部郎中副贡生”,人称“护国员外”。更使门庭显赫身价百倍。他家的买卖字号遍及京、津、苏、杭及晋中各县城。总号叫“禄寿堂”,下设“青云堂”、“四达堂”等分号,经营钱庄、当铺、茶庄、盐厂。在聂店村盖有楼院五十余座。广收珠宝玉器、钻翠古玩及典籍字画。
他还有一个门当户对的亲家——榆次大常刘登科,他将三姑娘嫁与刘财主的儿子。这刘亲家亦开办“德玉堂”、“昭美堂”多处生意,开盐店经销杂货,并在王家字号里投有自己的股分,财源茂盛,实力也相当了得。这两位腰粗气壮的儿女亲家,你帮我凑,相互配合,生意越做越大,比他们的祖先还能干得多。
王当家还有一个弟弟,名王体,经营的是“青云堂”,本事不大,膝下却有四个儿子,取名温、良、恭、俭。
王钺生了三个千金,却没有一个顶门立户的贵子,后来弟弟将最小的俭过继给了哥哥。谁知过继后,王钺的妻子又身怀六甲,给他生了个虎子,这就是后来的“多福财主”。这位公子的降生还有一段离奇的故事。
王钺财主生平乐善好施,好弈棋,喜交僧道。他与龙王山的多福和尚是一对老棋友。多福每月进城路过聂店,一来一返都要到王舍与王下棋三盘。这一次已过一月,不见多福到来,王钺遂命书童携礼前去看望,书童回报原是师父染病在床,倒使王钺平添几分忧愁。一日,王钺恍愧间看见多福到来,忙起身相迎,却见多福直趋妻室,王不悦,俄顷丫环来报:“夫人生一虎子!”王正窃喜间,龙王山来人报丧:“多福师父升天!”由是王钺财主断定,虎子定是多福转世投胎。为感多福宏恩大德,遂为贵子取名“多福”。
谁知这位宝贝儿子日后长大并不争气,无意读书、经商,只知吃喝玩乐,追逐声色,活活一个“宝玉”投胎,没用多年就把王门家业踢打了个差不多。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这一年八月中秋,“四达堂”各分号掌柜照例纷纷回榆,向王钺东家汇报各分号的经营情况。谈完生意,众位掌柜纷纷提起,早年间在外辛苦一年,回到总号总能看到地道的家乡戏中路梆子。而这些年因为战争,交通不便,南路艺人很少上来,每次回榆看来看去都是外来的“黄腔”,行头破旧,唱腔怪味,吱吱扭扭又听不懂,要好唱没好唱,要戏文没戏文,实在腻味得很。
大伙儿说的这“黄腔”是啥?即是现在的京剧。同治初期,中路梆子遭到战争摧残,京剧在河北无法演唱,来到山西,在太原承起了广福班,演员有:花脸牛春庆、武生兼须生牛春玉等。所演剧目多是一路武戏,如:《长坂坡》、《九龙山》、《战宛城》、《活捉三郎》等,其实文武带打,演得还不错,奈何老百姓不吃,主要是听不懂,不习惯,总觉不如中路梆子看得熨贴、过瘾。
当下众位掌柜说完,总号管家王守信(即王亚元)也极表赞成:“这几年请黄腔来唱,听不懂不说,每次写合同一定就是三年,管接管送、管吃管住,来了各方面还得特殊照顾,花钱不少,麻烦太大,还不如咱们自己承一个梆子班,让大伙儿再美美地看一看家乡戏。”
王守信的一席话正中王钺下怀,他也动了心:“嗯,这几年都说咱山西没有好戏,咱们承一班,也给咱府十县长长脸!”说到这里他脸上又露出了难色:“唉,可要承一班好戏,邀请名角、置办行头、设立戏房,也确实不易呀!”
王守信一见东家露了口风,连忙表态:“只要您老一句话,诸事都好办,咱给苏州‘庆记’守义去信,从苏州定置全副戏箱;再给平阳府‘庆成当’去信,从南路请好把式,保准闹他个红红火火!”
王钺东家听了,心里乐滋滋的,于是当下拍板:“好!那咱说办就办,你就费心去张罗,开支多少帐房照付,今年筹办一冬,万事俱备,明年正月就在榆次城里开市亮戏,让乡亲父老也开一开眼!嗯……班名就叫四喜班”。
列位,为啥叫四喜班呢?王老汉自有他的由衷。一来他办的堂名叫“四达堂”,一语双关,图个喜庆吉利;二来也暗合他祖先的嗜好。原来王家老辈喜欢骑射,射箭时手上要戴“扳指”,分翡、翠、墨、玉,谓之“四喜”,取名四喜班实在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了。
却说这东家一言出口,可忙坏了管家王守信,他赶忙写信往苏州置办行头,又修书平阳在南路搜罗名老艺人。
平阳府庆云接信后自然不敢怠慢,当即请来当地的老艺人大嘴丑,马不停蹄在蒲州、绛州、永济按三大门(须生、正旦、花脸)、三小门(小生、小旦、三花脸)招兵买马。并预发了垫班钱(即预先支付部分工资)。讲明了各行当的满年包份(即演员一年的固定工资):
正红,满年铜钱一千吊。
二套红,满年铜钱五百吊。
老生,满年铜钱三百吊。
正生,满年铜钱六百吊。
二套生,满年铜钱三百吊。
武生,满年铜钱四百吊。
小武生,满年铜钱二百吊。
大花脸,满年铜钱八百吊。
二花脸,满年铜钱五百吊。
零碎花脸,满年铜钱三百吊。
三花脸,满年铜钱二百吊。
小三花脸,满年铜钱一百吊。
武三花脸,满年铜钱二百吊。
小武三花脸,满年铜钱一百吊。
正旦,满年铜钱七百吊。
小旦,满年铜钱七百吊。
二小旦,满年铜钱五百吊。
老旦,满年铜钱二百吊。
武旦,满年铜钱四百吊。
小武旦,满年铜钱二百吊。
上下手,满年铜钱二百吊。
流成,满年铜钱一百吊。
彩女,满年铜钱八十吊。
箱倌,满年铜钱一百吊。
拉场,满年铜钱一百吊。
鼓师,满年铜钱五百吊。
马锣,满年铜钱三百吊。
铙钹,满年铜钱二百吊。
木头,满年铜钱一百吊。
琴师,满年铜钱四百吊。
二弦,满年铜钱二百吊。
三弦,满年铜钱二百吊。
四弦,满年铜钱二百吊。
打杂,满年铜钱五十吊。
当然,王守信这边也没闲着,他从晋中请来了当地着称一时的名鼓师红计师傅(太原小店镇人,曾在秧歌班打鼓板,在中路颇有威望)和名琴师杨有庆师傅(太原县城人,年轻时曾学吹奏,精通音律)。二位在当时年事已高,可谓中路梆子文武场伴奏之“仅存硕果”了。那么,大嘴丑又从南路邀来哪些名角呢?有:八百黑、棒槌红、王彩生、大嘴丑,还有秃红、秃丑、盖陕西、人参娃娃、一杆旗、京二花脸、福喜喜、大碗肉、一条鱼。
下面我们逐一做以简介。为了叙述的方便,以后每出现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我都就我听知将他的前后经历总揽过来一次交代,以免零打碎敲,看不到人物的整体面貌。
3、八百黑
姓安,人称会成师傅,工大花脸,唱做念俱精。身架尤好,袍带戏演来得心应手,是一位技艺出众、深孚众望的老伶。他身材高大,扮相威武排场,嗓音高亢,声若洪钟,开口声震屋宇,每使观众吓一大跳。其蟒靠戏、包公戏超凡脱俗,无人可及。《打龙袍》、《明公断》中的包公、《泛水关》中杨衮、《雁塔寺》中马俊武、《炮烙柱》中梅伯、《忠保国》中徐彦昭、《困营》中檀道济、《蝴蝶杯》中卢林等人物,从脸谱勾画、人物造型到角色的身份气度、性格展示,各具风采,毫不雷同,一个个象颜鲁公书,遒劲工稳,力透纸背。他在《沙陀国》里扮演李克用,眉毛一动,虎目圆睁,轻轻一声冷笑即使人不寒而栗,表演极为传神。
以后,他曾住过四喜班、上下聚梨园等班,并在破锣班庆梨园任过承事。他与鱼儿红配戏甚多,誉为“双绝”。北上张垣后,与千二红多年同台又获盛誉。他每搭班必挂头牌,挣银八百吊,故得艺名八百黑。二八黑十分喜欢老人的艺术,曾向他学到不少技艺,继承了他的衣钵。
4、梆槌红
蒲人,工须生,身体粗壮,扮相魁伟。嗓音不甚出色,但唱来刚柔相济,地道蒲白蒲音,韵味颇足。他能戏很多,做戏亦很讲究,文戏武戏皆能应工,靠架戏尤为出众。《春秋笔》、《棋盘山》、《临潼山》、《出庆阳》、《洪羊洞》、《斩黄袍》、《观阵》、《五丈原》等皆为杰作,唱念做舞都很见功力。惜者,他和许多早期的蒲籍艺人一样,化妆极为简单,只在脸上抹一层淡淡的底色,不太注意人物面部造型。
5、大嘴丑
蒲人,三花脸,个子不大,嘴却硕大如盆,故得雅号大嘴丑。其肚里很宽畅,所有丑行活儿都能胜任,艺稔技深,造诣甚高。他不论扮演什么角色,出场自有三分像,他演戏规矩,丑而不丑,不俗气。他在《三搜府》、《梅绛亵》、《吉庆图》、《月明楼》、《天剑除》、《过年》、《吃盒子》等剧中扮演的施不全、黄鹞精、杨解差、刘三等形象风趣诙谐、活灵活现,都能在不温不火的表演中,画龙点睛,突出人物的个性。
6、人参娃娃
小生、小旦兼工,蒲人,人称金重师傅,他先学小旦,后改生角。身材适中,显得干练秀丽,白生生的长麻脸上配一双黑亮有神的美目。他嗓音清甜明亮,扮相俏丽,身段漂亮,姿态优美,做戏活泼可爱,十分招人喜欢,因而观众赠他艺名人参娃娃。人们赞美他的艺术全面,说看他演戏是“瞎子喝杂割,要甚有甚,占全了!”
他演的《富贵图》、《日月图》、《美人图》、《遗翠花》、《打彩》、《打樱桃》、《少华山》、《送灯》、《庙中会》、《游园赠珠》、《大香山》等公子、秀才、风流雅士潇洒落拓,飘逸俊俏,在当时晋中一带独树一帜。
早年,他在张家口演小旦,裙子、袄子、坎肩戏都很拿手,他与北路旦角名伶云遮月(刘德荣)合演《游花园》,姐妹两个观灯、扑蝶、戏耍,身段美极了,名震张垣,传为佳话。
五十多岁后,他承起了金下班,以后又转给万福园,他就回蒲了。他的弟子有小蝴蝶(姓王叫元元,太谷人),顶皮红(小旦,祁县河湾人)。
7、一杆旗
蒲人,工正旦,生就苗条细干,扮起戏来雍容大度、端庄稳重。唱腔委婉圆润,道字清晰,梆板工稳,做戏亦很细腻认真。他善于通过大板乱弹抒发人物感情。所演之《玉棋子》、《女中孝》、《十万金》、《血手印》、《东宫扫雪》、《吊孝》、《祥麟镜》、《教子》、《断桥》等戏均显示了深厚的唱念基本功,颇受观众欢迎。
8、大碗肉
头套须生,蒲人。大个子、大脸盘、大眼睛,人长得十分魁梧,扮起戏来十分压台。其嗓子要高有高,要亮有亮,要宽有宽,十分出色。唱腔饱满洪亮,梆板清利,唱法亦很讲究。基本功相当扎实,身段舒展大方,靠架戏尤其出众。
《下河东》一戏即是他从南路带来,唱做兼优、神形皆备,无人可及。此外,他演的《十王府》、《困铜台》、《临潼山》、《反棠邑》等戏也属上乘佳作。后搭四喜班、五义园、锦霓园等字号班均稳操头牌,他的唱腔,曾经风靡一时,广为流传。
9、秃红
须生,蒲人。身材高大,长得宽盘大脸,方方正正,眉毛很重,就是不留头发,不梳辫子,故得艺名秃红。他嗓音清亮,五音俱全,唱腔老腔老调,字斟句酌,颇有韵味。能戏甚多,做功也很细腻传神,精熟老练。他对孔明戏有较深的研究,《葫芦峪》、《盘陀峪》、《取北原》、《五丈原》、《空城计》等戏,都将诸葛亮之多谋善断、有胆有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个性刻画得有声有色,入木三分。其演的《宫门挂带》、《三疑记》、《洪羊洞》、《铁笼山》等戏也都各见特色,颇具其妙。他在晋中逗留时间不长,四喜班呆了几年,回蒲后再没上来。
10、盖陕西
头牌正旦,人称长命师傅,陕西人。个儿不大,人生得精瘦,长方脸,面皮白嫩,长得俊眉俊眼,是一副难得的旦角容貌,有一条清冽脆亮的歌喉,唱一路纯正地道的蒲风老乱弹,唱时工尺平稳,不慌不忙,张弛有致,声情并茂,颇有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神韵。
他的做派亦很有特色,一招一式交代得十分清楚,眉眼过场颇能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是一个唱做念舞都较全面的演员。
其能戏甚多,戏路宽绰,所演的《白蛇传》、《三霄洞》、《吊孝》、《二度梅》、《东宫扫雪》、《彩楼配》、《女中孝》、《忠孝义》、《教子》等戏,都能较好地表现出我国古代各个阶层、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这在早期艺人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以后,他进入北京,和须生大王元元红(郭宝臣)等共事多年,并被选入宫廷,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演过御戏。后来,他担任了娃娃班的教师。
11、一条鱼
姓杨,小旦、正旦兼工,蒲人。其身材适中,长方脸型,眉目清秀,扮起戏来妩媚俏丽,十分可人。他因扮相漂亮,表演风流活泼,身段舒展优美,特别是唱腔婉转华丽而得艺名一条鱼。虽系老腔老调,但十分会唱,听来清爽悦耳,别有风味。
他演戏十分要强,加之戏路宽绰,功夫卓绝,唱做兼优,所演轴戏一定要压倒大轴戏。他于同治时来到晋中与鱼儿红合演的《杀院》、《武家坡》等戏珠联璧合,妙趣横生,倾倒了晋中戏迷。以后去了张家口更为轰动,名震张垣。他还收了大女则(王桂芹)、二女则(王桂香)两位高足。这是晋剧史上第一批坤伶。在此前后,两股风收了大牛牛(田淑贞)、二牛牛(田桂贞)为徒。开了晋剧女伶登台的先例。民国四、五年,他携高徒返回晋中,入荣梨园,师徒挂头牌,大出风头,顿时风靡晋中。筱桂梅曾偷了他的不少戏和艺。
大女则演戏虽然也很不错,但她不及她的妹妹二女则,二女则的扮相、唱腔、表演、身段无一不精,无一不绝,一时压倒了晋中所有的名伶,这是后话。说起一条鱼,自然引出了另一位名伶,那就是驰名三晋的捞鱼鹤。
12、捞鱼鹤
工正旦,蒲人(一说忻州人)。乃名伶天明亮的同馆,学得浑身技艺,也是一位榜上有名的中路梆子早期优伶。他人生得很笨,大个子,形象也不甚出奇,扮起戏来并不引人,但他艺术高超,表演极好,感情逼真,深沉细腻,最能以情动人。加之,其嗓音宽亮清醇,响遏行云,乱弹霸道,颇能抒情,所演之《五贤图》、《七人贤》、《对银杯》、《十万金》等声情并茂,攻微发隐,人物呼之欲出,给人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因之红遍晋中。有个说法;“捞鱼翘能叼鱼,来了捞鱼鹤,死了一条鱼。”可惜他来晋中只呆了一二年,以后就去了北路。
13、京二黑
人称敬才师傅,大、二花脸两门抱,蒲人。其嗓音条件不大优越,但戏路宽畅,腹内渊博,功架讲究,身段漂亮,做戏老练,来在中路以后,依然受到观众的赞赏和喜爱。他以做功见长,武功也很精绝,表演细腻传神,很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所扮之《白龙关》中欧阳芳,《四杰村》中鲍赐安,《天妃闸》中天凡,《白草山》中杨二郎,《无底洞》中李天王。《芦花荡》(唱昆曲)中张飞,人物形象突出,风采各异,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演的白脸戏尤其出色,《白龙关》中的欧阳芳,脸谱奇特,人物的奸诈、凶狠、阴毒跃然台上,自成一派。
他还承过双和班。于光绪二十七年死在太谷,他死了以后才露出秦英黑。
14、福喜喜
工武旦,蒲人,人生得小巧玲珑,极其精干。幼功坚实,身段洒脱飘逸,台步、圆场一招一式处处透着精明、利落,武功尤其精湛,腰子戏、靠架戏、出手戏都有。《凤台关》、《泗州城》、《反延安》、《焰火棍》、《阴魂阵》等武打戏演来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是早期武旦中的佼佼者。
15、王彩生
蒲人,中等身材,白净面皮,眉眼齐楚,五官端正,扮起戏来尤添三分风流。其嗓音、乱弹、做派、身段都很出色,靠架戏、生旦对儿戏都能应工,后多与一盏灯配戏,《女写状》、《少华山》、《万花船》、《富贵图》、《日月图》、《七星庙》、《告御状》、《射戟》等演得绝色绝艺,与众不同,在府十县曾经轰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