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晋剧百年史话
31242600000035

第35章 民国时期(13)

每年这些时节,城乡照例举办庙会、集市,庄户人、商行都要设法集资,祭神祈祷,请来戏班开锣演唱。名为祭祀神灵,祈求吉祥如意,但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何尝不是一个会亲访友,联络感情,消除疲劳,欢乐自娱的好机会!老百姓欢迎这样的集会方式,因之年复一年,它被传承下来,直至今天,不少城乡仍然保留着当年的一些演出习俗。因为它确实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戏曲文化由衷的喜爱和需求。

26、晋风园

榆次“平康里”(妓院)有个小伙计,原是寿阳坪头乡南章井村人,名叫董凤来,此人生得伶俐绝顶,很会谋事,对该行业务颇为精通。以后他又娶一内助马氏,较他还要灵透几倍。由是,夫妻两个通过合计,在东顺城街独立门户开起了妓院。

董办起妓院后,获利不少,胃口益发大了起来,于是又开了一条生财之道——承戏班。民国二十三年,董家买来了贫苦娃娃:董翠红(出科后改为阎翠红)、董俊楼、董翠珍、董金珍、董喜珍、董俊芬、董小凤、董小楼、董素兰以及从山东逃难来的筱桂花,又请了一批名角,承起了晋风园(还有一说,承起的是“坤梨园”)。

班主:董凤来。

承事:自来香、说书红、全全。

掌班:保福黑、明亮生。

该班主要演职人员有:

须生:说书红。

正旦:程玉英、刘喜凤。

花脸:保福黑、二百五、四锁黑。

小旦:自来香。

鼓板:全全。

呼胡:苍苍弟兄俩。

该班主要采用的是边演出边培养艺徒,大班小班相结合的办法。由说书红、自来香、明亮生、二百五等经常给孩子们说戏传艺。该班演员流动性大,阵容亦还不弱。确有几位需要记载的人物。

明亮生(雷明亮)工武生,交城义望村人,个子很高,瘦瘦的小脸盘,人却生得精明俊秀。扮起戏来英武不群,十分排场。他嗓音欠佳,有些沙哑,不擅演唱大板乱弹。原系小万福园的娃娃,从小扎下坚实的底功。动作边式大方,潇洒飘逸,做戏感情饱满,火爆挚烈,身段讲究,武功尤其精绝。

他的看家戏有《伐子都》、《翠屏山》、《回斗关》、《辕门射截》、《黄鹤楼》等,都是一类做功和武功见长的靠架戏,他演起来却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武生演员。以后他去了陕北,在榆林、佳县、神木等县享有盛名,至今为老者们津津乐道。

程玉英 正工青衣,女,平遥城里人。中等身材,圆盘大脸,浓眉大眼,生得富态秀气,文静贤淑,一看就给人直朴和善、落落大方之感。扮起戏来更觉端庄稳重,雍容大度,颇有大家风范。

幼时家境贫寒,历尽艰辛。迫于无奈,十一岁拜说书红为师,涉足梨园。她是一个很有志气的孩子。在乃师倾心竭力的严格训练下,她发奋求艺,勤学苦练,起五更睡半夜,顶烈日,冒严寒,很快便入了须生门道,演出了《崇祯显魂》、《杀府》、《二进宫》等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她最喜欢的却是青衣行当)以后即随师走南闯北。

1933年冬,她跟着师父到北京演出,得到了一次偶然的机遇:她替人上场应急,反串了《二进宫》里的正旦,清亮的歌喉,悠扬的唱腔,稚容可掬的表演,竟然连得八次彩声,一举轰动京城,显示了她那蕴藏许久的青衣演唱才华,说书红惊喜若狂,当即同意弟子改弦易辙,转攻正旦。师徒二人想在一处,信心倍增,薪授苦学,夜以继日,一口气又排出《三疑计》和《清风亭》,师徒连续合演二十天,场场爆满,再次名噪京师。回晋后,她又从乃师给丁果仙说戏传艺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久就以《断桥》一戏名扬晋中。然而,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次演出《断桥》,她的嗓子突然黯哑,几难出声。致命的打击没有使她沉沦,反而激起她更大的毅力和勤奋。师傅用当年自己失嗓后发愤“求音”、别出新腔的经历给她鼓励、指点,她更披星戴月,寒暑不辍,苦练丹田气,面壁苦用功。终于使嗓音得以恢复,并从名伶“洋冰糖”的“嗨嗨”衬腔中得到启示,练出了一种以气托腔,清亮婉转,多弯多调,嗨嗨不绝,跌宕有致,爽然脆气的“嗨嗨腔”。再演《断桥》更是锦上添花,简直把晋中人听得如痴如醉,风魔了一般!“宁让跑得丢了鞋,不能误了程玉英的嗨嗨嗨”就是从此传开的。

盛誉之下,程玉英益发追求不息,探索不止。相继演出了《莲花庵》、《女中孝》、《对银杯》、《蝴蝶杯》、《鲛绡帕》、《明公断》、《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等久经磨练的剧目。随着恩师辗转晋中广大城乡,南下临、运,北上京、津、张、包,盛誉载道,名震三省。

全国解放后,她更加焕发了艺术青春,主演了现代戏《小女婿》、《罗汉钱》、《小二黑结婚》、《芦荡火种》、《太行英雄》和新编历史剧《河伯娶妻》、《梁山伯与祝英台》、《光绪与珍妃》、《陈三两爬堂》等剧目,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并且以《情探》、《教子》、《火焰驹》等戏的大胆创新、改革和精湛的表演博得了内外行的一致赞赏,分别获得了一、二、三届全省会演的一等奖。

程玉英的艺术特色是十分突出的。其不仅以脍炙人口的嗨嗨腔自成一派,独树一帜,而且表演感情真挚,质朴无华,深沉稳练,气氛强烈,已达到声情并茂、炉火纯青的境地。特别是她刻画的我国古代勤劳、贤惠、善良、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妇女形象,尤其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敫桂英、王春娥、黄桂英、白素贞等悲剧反抗者的形象,在晋剧艺坛上是无不闪闪发光。

她不仅艺术出众,其品行和艺德也深得观众和艺人的嘉许,正直热情,宽厚温和,谦逊谨慎,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

她精心提携的高足王爱爱、王万梅、李桂香等早已饮誉剧坛,名传三晋;而今她正在倾心培养的晋中艺校众弟子必将更使“程派”艺术发扬光大,永葆青春。

筱桂花 姓王,小旦,女,山东诸城县人。(乃王爱爱之祖母)其身材健壮,稍欠苗条,圆盘大脸,长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左唇上方有一粒黑痣。具有典型山东妇女的形象及气质:敦厚朴实,坚毅刚直,乐观豪爽。她嗓子宽厚,但不甚亮,小口紧,咬字不太清晰,唱腔平平,无甚特色。但基本功扎实,身段、动作、台步、圆场等极其精熟。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干净利落,见棱见角,非常漂亮;做戏火爆激烈,情真意切,挥洒自然,很有激情,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她曾拜名旦自来香为师,得其真传,又经筱吉仙等名师指点,见多识广,艺稔技熟,文戏武戏都不挡手,丑扮、俊扮都可胜任,是一位比较全面的演员。其戏路宽绰,能戏甚多。所演的《凤台关》、《破洪州》、《炮烙柱》、《百花亭》、《七星庙》、《日月图》、《富贵图》、《少华山》、《换花》等剧以及丑扮《双玉镯》中的刘媒婆等,都称演技精湛,人物逼真,在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

她演的《杀子报》尤为出色,唱念做无不精到,绘声绘色,满台是戏,真正刻画出了一个鲜廉寡耻、刁钻撒泼、凶残至极、灭绝人伦的丑妇形象,堪称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他卒于1954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仅仅活了三十六岁。其夫王金奎承班多年,受人尊敬,也为晋剧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27、吉庆园

民国二十五年,筱吉仙(张宝魁)在太原承起吉庆园。此班只办了两年,但演员名家丛出,文武场妙手云集,阵容十分整齐,在太原府、府十县一带驰誉一时,所到之处倍受欢迎,至今人们说起来依然赞不绝口。

承事:马来源。

掌班:筱香玉。

该班主要演职人员有:

须生:常石红、小十三红、盖天红、张美琴、十四红、刘子华。

小旦:筱香玉、筱桂香、筱桂君、张桂娟。

花脸:郭村黑、马来源、张宝元、精营黑、四锁黑。

生角:筱桂梅、刘少贞、三儿生。

武行:李春水、懿万春、二庆。

武场:满堂、油汉、润生。

文场:万金则、喜福则、有儿、毛猴、寿则。

筱香玉(高瑞云)乳名年根,工小旦,乃自来香之子,内蒙古归化城人,以后落户榆次东长寿村。身材适中,脸稍长,面色白晰,二棱眼,生得精干,形象可人。扮起戏来尤显俊秀,丰姿绰约。其从小随父自来香学艺,十二岁时入张吉仙科班学河北梆子,工小旦,兼刀马,是吉仙筱宝魁的同馆,出科后在张家口、包头一带搭班,以演武功戏见长。以后入晋改唱晋剧,民国十二年来到晋中,加入自诚园、锦霓园、吉庆园,以《百花点将》、《杀宫》、《西厢记》等戏一举轰动晋中。

其嗓音不甚清亮,音量亦小,因之唱时多用假嗓演唱,乱弹一般。但底功厚,身法好,举手投足都很舒展大方,飘逸洒脱,做戏也很传神,规矩稳练,颇有章法,技艺比较全面。他演戏多以做功取胜,戏路宽阔,能戏很多。红、黑、生、旦,文戏、武戏,俊扮、丑扮都能应付。幼时《杀子报》中的金定演得活灵活现,以后又演丑角戏及《红梅阁》、《反延安》、《七星庙》、《洞房》等。最后竟连花脸也揽了起来,《九江口》中的张定边,《霸王别姬》中的霸王,都演得很出色。他在榆次一带活动较多,解放后曾任新生剧团团长和晋中青年晋剧团副团长,并曾在筱吉仙的新民剧园掌班多年。他人性极好,平易近人,所住班子都受到了艺人们的拥戴。

他的武功造诣很深,改演晋剧后,将京剧、河北梆子中不少武功戏移植为中路梆子,塑造了不少优美动人的舞台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丰富晋剧上演剧目,提高晋剧武功技艺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在晚年收筱桂花、董翠红为徒,薪授不少技艺,使其日后成才。他不幸于1966年病逝于榆次。

28、十股班

民国二十五年,榆次王金奎(王爱爱之祖父)又集资承起了十股班。这是一个二抱班,但阵容却并不弱。王金奎对待艺人宽容仁义,不似董风来、郝珍班那样苛刻盘剥,冬天散班后常供给艺人吃住,因此,艺人都乐意搭他的班子。

班主:王金奎、马武、魏三、郭掌柜、贾玉春、朱有蛮、郭进、温元儿等。

承事、掌班:王金奎。

主要演职人员:

须生:盖天红、鹿儿红、拉面红、李兰英、李兰亭。

正旦:吉凤贞。

花脸:小二百五、振根、拍檐风。

小旦:王玉莲、筱金仙、任玉珍。

生角:郭凤英、志海、明亮生。

丑角:福义丑、四锁。

郭凤英 艺名十一生,女,工小生,榆次郭家堡人。其身量不高,长得精明矫健,圆盘大脸,十分富态俊秀,双目大而有神,英气逼人。扮起戏来丰姿绰约,端庄俊美,飘逸、洒脱,颇有大家风度,一出台就会使人眼前一亮,俨然一位英俊小生。其五十多岁时扮演妙龄少年仍然风姿翩翩,不减当年。

她十一岁开始学艺,最初从师“四杆旗”(工青衣)学到一出《拣柴》。之后又正式拜师王应锦(艺名万盏灯,亦称四保旦),苦钻小生技艺,奠定扎实功底。学到《小别母》、《戏叔》、《射戟》、《铁冠图》、《锋箭头》、《双锁山》、《破洪州》等剧目,并随师辗转于榆次、太谷、阳泉、平定一带,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一次在榆次北六支演出,要出戏报,社上点戏人问王应锦:“孩子(指郭)几岁了?”王答;“十三了。”又问:“几岁学的艺?”王答:“十一岁。”“那好,就叫小妞儿‘十一生’吧!”从此,十一生的艺名不翼而飞,开始在晋中一带为人所传颂。

十一生在府十县崭露头角以后,师傅为让自己的弟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就把她引进太原城,一出《小别母》唱得有声有色,童稚可爱,引起了三儿生、丁果仙、丁巧云等前辈名家的喜爱。几位名家还上台给他指点说戏,三儿生师傅特意边说边示范,教了她石恩别母下场时哭着倒退下场的表演,终使这出戏成了她的成名作。

重返晋中后,她先后搭了董凤来的二抱班和太谷城里的杂凑班,博览秋富生、“山药旦”(杨步云)、说书红、自来香等名角的高超技艺,频繁进行演出实践,同时不断学习新的剧目,又相继排了《富贵图》、《日月图》、《美人图》、《八义图》、《汲水》、《错中错》等新剧目。她和筱桂花合演的《戏叔》、《写状》、《错中错》等生旦对儿戏,配合默契,相映成辉,都受到了观众的深深喜爱。大珠珠旦为她新排的《汲水》唱做并重,神形皆备,更成了她的拿手戏。

在太谷城里,师傅领着她结识了刘芝兰和筱金梅、筱金枝姐妹,并且再次得到三儿生的器重,提携。当时六十多岁的三儿生和她同台合演或分扮同一角色,更使她得益匪浅。《黄鹤楼》中,三儿生扮赵云,她扮周瑜,分明有意让戏,由她主演;《蝴蝶杯》中,三儿生演“打鞭”、“洞房”中的田玉川,她演“打山”、“藏舟”中的田玉川,一老一小精诚合作,相得益彰。一举轰动太谷城,她向老人学到许多精绝技艺。

之后,日寇入侵太原后,三儿生又给她薪传了《截江》、《折桂斧》、《五郎出家》等戏。老人临终前还给十一生留下了自己穿戴一生的一顶纱帽和一件帔,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之后,她又有幸得遇筱吉仙、发财生、刘少贞、筱桂桃等名家,或同台合演,或传授技艺,都使她的戏路更加宽阔,艺术更加长足长进。她与刘少贞合演的《悦来店》、《洞房》,与筱桂桃合演的《少华山》都曾饮誉一时。

以后,她更以旺盛的精力和驰而不息的进取精神走南闯北,涉足北京、天津、张家口、绥远、阳泉等地,所演的《狮子楼》、《红霞关》、《虹霓关》、《翠屏山》、《三滴血》、《四杰村》、《万花搂》、《嫦娥奔月》、《钗头凤》等戏也都在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放以后,她和丁果仙、牛桂英等合演的《打金枝》、《柳荫记》、《谭记儿》、《双罗衫》、《十五贯》、《凤仪亭》等戏,珠联璧合,炉火纯青,更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艺术杰作。随着艺术的日趋完美,她的名字也越来越为人们关注,最终成了近代晋剧艺坛上的小生之冠。

郭凤英一生演的戏很多,戏路亦很宽绰,巾生、穷生、靠架戏都能应工,唱、做、念都有相当造诣,确实是一位比较全面的生角演员。她的唱腔字正腔圆,委婉挺拔,韵味十足,刚柔相济。广泛地吸收了三儿生、十七生、秋富生等前辈之长,而后加以改造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至今仍为生角演员们沿用学唱。

她的做功更为独树一帜。《黄鹤楼》中她所扮的周瑜,并不处处表现周瑜的凶杀念头,也不动辄与赵云吹胡子瞪眼;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有层次地揭示他的英武机智,肚量狭窄、嫉贤等个性和心理,看后令人心悦诚服。《小宴》中她所刻画的吕布更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二管翎子竞让她赋予生命,耍得活了起来,形象地刻画了吕布见到貂蝉后神魂颠倒,如痴如醉的神态和好色、狂傲、势利的性格,而又不失潇洒俊逸的将帅风度。确实演得很有火候,很见功力,这些,她已传给她的儿媳晋剧新星郭彩萍。

而她在《双罗衫》之“详状”里,徐继祖逼问姚达和念状子的一大段念白,由徐到疾,层层推进,由轻到重,顿挫有致,字追句逼,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确实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

却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八月,日寇侵入山西。那时,吉庆园正在祁县河湾演出,听到日寇到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筱吉仙只好带领他的一班弟子到汾阳夹盘村避难。锦艺园当时正在榆次张兰演出,一听此风,也只好就地散班,艺人东逃西散,各自避难去了。

1938年日寇侵占太原后,借口维持市面,强令筱吉仙、郭子泉、刘春祥搜罗流散艺人,在新民剧园进行演出;强令丁果仙、狮子黑和老钱维持新华剧园。从此,广大晋剧艺人更加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年代。

29、新民剧园

1937年,张宝魁和邱德才、贾万荣、刘春祥、郭子泉、豆腐四等“六大股”在“呜盛楼”(又称“八旗会馆”“二院”,即今长风剧场旧址)承起了新民剧园,一直办到太原解放。

班主:张宝魁、邱德才、贾万荣、刘春祥、郭子泉、豆腐四。

承事:筱香玉。

掌班:梁文仁。

主要演职人员有:

须生:张美琴、乔冬元、韩俊山、李贵锁(十三红)、晋阳红、刮风红(郝玉林)。

正旦:程玉英、吉凤贞、筱桂桃、郭兰英、郭桂香、冀兰香、花艳君、彼桂琴。

花脸:马来源、茹玉书、小二百五、张宝元。